首页
|
佛教词典
|
佛学文库
|
☀大藏经
|
佛图
|
♪佛曲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文库搜索
文章
作者
书名
佛经
▶ 搜索
≡ 大师/居士/名家列表
☰ 名家作品集
「学诚法师」作品集,当前第2页:
出家与学佛(学诚和尚开示节录)
三遮三修明教授 无限生命修皈依
关于佛教世俗化倾向的思考
爱惜常住物 如护眼中珠
不变随缘 随缘不变
依法摄心 以心摄法
大德已去风范长存(接受台湾法鼓山张光斗居士一行采访录)
妄想的来由与对治
心对境的关系
直心是道场
闲邪存其诚 修辞立其诚
如何来认识行相
敞开心扉 安住当下
起行不虚 实心求法
生处能熟 熟处能生
在变化中承担责任(佛诞日供灯开示)
萦绕心头千年的孝思(盂兰盆经)
广结善缘
为人处世之道
过堂用斋 善用其心
身教与言教
中国佛教文化的走向
文化的力量(学诚法师与美国、新加坡客人对话录)
法显大师对当今佛教的启迪
法华漫话系列:广开方便之门
法华漫话系列:欢喜造善业随喜修善行——读《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有感
法华漫话系列:成佛快慢谈
法华漫话系列:《妙法莲华经》白话持验记
法华漫话系列:《法华经》与“馒头经”
法华漫话系列:读诵《法华经》的N个理由
法华漫话系列:漫谈观世音菩萨
法华漫话系列:法华经的生活智慧
法华漫话系列:法华经中王 人法俱殊胜——读《法华经·法师品》有感
楞严感悟系列篇之一:从开悟到成佛
楞严感悟系列篇之二:常怀一颗成就他人的心
楞严感悟系列篇之三:《楞严经》和大乘经典的当机众
学业、道业、事业
发菩提心——入大乘门的唯一标志
皈依的意义,是要让生命觉悟起来
在变化中承担责任
皈依学法的意义和目的
人生的三要三不要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皈依开示——龙泉寺2009春节“国泰民安•华严祈福”法会报道
《唐思鹏著作集》序
道次第开示点滴
学诚大和尚接受有关媒体的访谈――2006年4月10日于北京龙泉寺
正因善缘
如何正确认识佛教
在团体里锻炼 从境界中成长
人生宗旨
建设优秀团体 培养优秀人才
不忘宗旨 不忘目标 不忘发心
在三宝的摄受下找回自己的本心
略论中国佛教的文化建设
怎样修行
殷切的希望 良好的祝福——学诚法师2006年除夕普茶开示
随缘与攀缘
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
对新世纪中国宗教的一些思考
中国佛学院成立五十周年访谈录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 答记者问
道次第开示点滴
北京龙泉寺佛法开示
2006年观音菩萨成道日“皈戒”法会开示
行出家之道 做人天师表 (2003年安居开示节要)
信仰佛陀 跟随佛陀―佛诞日传授三皈五戒上的开示
如何正确认识佛教
学诚大和尚接受有关媒体的访谈
人生宗旨
陕西法门寺佛法开示
精进佛七开示(一) 放下万缘 一心念佛
精进佛七开示(二) 四种念佛方法
精进佛七开示(三) 略说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精进佛七开示(四)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
精进佛七开示(五) 安住道场与发心念佛
精进佛七开示(六) 克期取证与求生西方
怎样修行
在法门寺佛指舍利赴韩国供奉迎归安奉法会上的讲话
离惑业苦 得究竟乐
2006年除夕普茶开示
第一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关于菩提下
联系我们
赞助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