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破胜论师

  【论文】

  

  一‧一六八 胜论所执:实等句义,多实有性,现量所得。

  

  

  

  【疏翼】

  

  别破外道十三计合为六破中,第二破胜论。文分为三︰一、叙宗,二、正破,三结非。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

  

  自下第二、破胜论义。

  

  成劫之末,人寿无量。外道出世,名嗢露迦[1],此云「鸺鹠」。昼避色声,匿迹山薮,夜绝视听,方行乞食;时人谓似鸺鹠,因以名也。谓即獯[2]猴[3]之异名焉。旧云「优娄佉」,讹也。或名「羯拿仆」[4]。「羯拿」云「米齐」,「仆」翻为「食」。先为夜游,惊他妊妇,遂收场碾糠秕之中米齐食之,故以名也,时人号曰「食米齐仙人」。旧云「蹇尼[5]陀」,讹也。

  

  亦云「吠世史迦」,此翻为「胜」;造《六句论》,诸论罕匹,故云「胜」也;或胜人所造,故名「胜论」。旧云「卫世师」,或云「鞞世师」皆名讹也。胜论之师,造《胜论》者,名胜论师。多年修道,遂获五通,谓证菩提,便欣入灭。但嗟所悟未有传人,愍世有情,痴无慧目,乃观七德授法令传︰一、生中国,二、父母俱是婆罗门姓,三、有般涅槃性,四、身相具足,五、聪明辩捷,六、性行柔和,七、有大悲心。经无量时,无具七者。

  

  后经[6]多劫,婆罗豇斯国[7]有婆罗门名摩纳缚迦[8],此云「儒童」。其儒童子,名般遮尸弃[9],此云「五顶」[10]。顶发五旋,头有五角。其人七德虽具,根熟稍迟,既染妻孥,卒难化导。经无量岁,伺其根熟。后三千岁,因入戏园中,与其妻室竞华相忿,鸺鹠因此乘通化之。五顶不从,仙人且返。又三千岁,化又不得。更三千年,两竞尤甚,相压既切,仰念空仙。仙人应时神力化引腾虚,迎往所住山中。徐说所悟六句义法︰一、实,二、德,三、业,四、有,五、同异,六、和合。

  

  此依《百论》[11]及此本破,唯有六句义法。

  

  后其苗裔名为惠月[12]立十句义。于中略以三门分别︰一、列总别[13]名,二、出体性,三、诸门辩释。

  

  列总名者,一、实,二、德,三、业,四、同,五、异,六、和合,七、有能,八、无能,九、俱分,十、无说。

  

  列别名者,

  

  实有九种︰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五、空,六、时,七、方,八、我,九、意。

  

  德有二十四种︰一、色,二、味,三、香,四、触。五、数,六、量,七、别性,八、合,九、离,十、彼性,十一、此性,十二、觉,十三、乐,十四、苦,十五、欲,十六、瞋,十七、勤勇,十八、重性,十九、液性,二十、润,二十一、行,二十二、法,二十三、非法,二十四、声。

  

  业有五种︰一、取,二、舍,三、屈,四、伸,五、行。

  

  同体:是一,实、德、业三同一有故。

  

  异体:许多,依九实故,而数不定。或总实异,或别实异。九实一一有细分故。

  

  和合:是一。

  

  有能、无能:许体有多,实德业得果之时,或共不共故。

  

  俱分:亦多,实、德、业三各别性故。

  

  无说,有五︰一、未生无,二、已灭无,三、更互无,四、不会无,五、毕竟无。

  

  第二、出其体性:

  

  九实体者,若有色、味、香、触,名地。以德顺地也。若有色、味、触及液、润,名水。若有色、触,名火。若有触,名风。唯有声,名空。别有空大,非空无为,亦非空界色。若是彼、此、俱、不俱、迟、速能诠之因,及此能缘之因,名时。若是东南等能诠之因,及能缘之[14]因,名方。若是觉、乐、苦等[15]九德和合因缘,能起智相,名我。若是觉、乐、苦等九德不和合因缘,能起智相,名意[16]。此中以德显其实体。

  

  诸德体者,唯[17]眼所取一依,名色;舌所取一依,名味;鼻所取一依,名香;皮所取一依,名触。一实、非一实,诠缘之因[18],名数。「非一实」者,二[19]以上数。量有五种︰

  一、微性,唯二微果上有。如萨婆多轻不可称。若可称者,但重相形[20],非是轻也[21]。此微性亦尔,唯最初[22]微,名微。下短性亦尔。

  二、大性,三微果等以上,方有。

  三、短性,唯二微果上有。

  四、长性,三微果等以上,方有。

  五、圆性有二种︰一、极微:谓不和合父母真实极微上有[23]。二、极大:空、时、方、我,四实上有,以此四体,遍周圆故[24]。一[25]非一实等,差别诠缘,因名别性[26]。二先不至物,今至时,名合。此意但取,初合名合。此合[27]有三︰一、随一[28]业生:以手打鼓,手有动作,所生之合。业,是动作也[29]。二、俱业生:两手相合皆动作故[30]。三、三合生:如芽等生。无有动作,与空等多实合时,所生之合也。先二至物不至时,名离。此亦有三︰初、二翻合,如实可解。三、是离生。先造果实,由有他缘来离别之,果实便坏与空等离,所生之离,名为离生[31]。依一二等数、时、方等实,远觉所待[32],名为彼性。此物是一,彼物是二等,故属于数。此时、彼时,故属于时。此方、彼方,故属于方[33]。此性,翻彼应知其相[34]。

  

  觉[35]有二种︰一、现,二、比。谓至实色等,根等和合时,有了相生,名为现量。此宗意说,眼根舒光至于色境,方始取之,如灯照物。声、香、味、触,四境来至于根,方始取之。故远见打钟,久方闻声,声来入耳,方可闻也。根与色[36]邻合之时,有了相生。此了相者[37],是现量体。

  

  比有二种︰一、见同故比:见不相违法,而比于宗果,如见烟时,比有火等。二、不见[38]同故比:见相违法而比宗果。如见雹时,比禾稼损;见禾稼损,比有风雹[39]。

  

  适悦,名乐;逼恼,名苦;希求色等,名欲;损害色等,名瞋;欲作事时,先生策励,此名勤勇[40],发动势是也;坠堕之因,名为重性[41];地、水、火三流注之因,名为液性[42];地[43]等摄因,名润[44]。

  

  行有二种︰一、念因,二、作因。现比智行所生数习差别,名念因[45],即智种子。醂掷等业,所生势用,名作因[46]。行,是势用。《十句》多说作因名势用,念因名行。

  

  法有二种︰一、能转:谓得可爱身因,即得生死胜身之因[47]。二、能还:谓离染缘正智喜因[48]。即出世间之因,正智正因也。能得生死不可爱身,若[49]邪智因[50]名为非法。谓唯耳所取一依,名声。

  

  五业体者,若于上下虚空等处,极微等先合后离之因[51],名为取业。舍业翻此[52]。远处先离,近处今合之因,名屈业[53]。伸业翻此[54],有质碍实[55]先合后离之因,名行业。

  

  同句体者,诸[56]实、德、业、体性非无能诠、能缘之因,名同[57]。此体即是旧「大有性」[58],诸法同有,故名为同。《俱舍论》云「总同句义」[59]也。

  

  异句体[60]者,常于实转[61],是遮德等心、心所因,是表实性心、心所因。但于实转,异,实之物。实由有此,异于德等,故名为异。

  

  和合体[62]者,能令实等不相离而相属,此能诠缘因,名和合。

  

  有能体[63]者,实德业三,或时共一,或时各别,造各自果因,定所须因。若无此者,应不能造果。

  

  无能体[64]者,实、德、业三,或时共一,或时各别,不造余果决定所须因。若无此者,一法应能造一切果因、由有此、唯造自果,不造余果。

  

  俱分体[65]者,即实、德、业三种体性。此三之上,总俱分性。地等、色等,别俱分性。互于彼不转,一切根所取。当旧所说「同异性」也。亦同、亦异,故名「俱分」。

  

  无说体[66]者,初、未生无:以实、德、业因缘不会,而未得生之无,为体。二、已灭无:以实、德、业或因势尽,或违缘生。虽生而坏之无,为体。三、更互无:以实、德、业等彼此互无,为其体性。四。不会无:以大有性及实、德等随于是处不和不合,如彼处人不于此合无,为体性。五、毕竟无:以无因故三时不生无,为体性。此五既无,体不可说,名无说也。

  

  自下第三、诸门辨释。于中有五︰

  

  一、十句相望,一多分别:

  

  大同、和合,二唯一物。德、业及异、有能、无能、俱分、无说,七唯多物。实句一种亦一、亦多。空、时、方、我、意,五是一物。地、水、火、风,四是多物。

  

  第二、十句相望常无常分别:

  大同及异、和合、有能、无能、俱分,六句是常;非所作故。业唯无常,说是能作所作事故。实、德、无说,亦常、无常。九种实中,五是常,四分别︰地、水、火、风,非所作者,常;父母极微非所作故。所作者,无常;子微以去皆无常故。余五,是常。

  

  二十四德中,觉、乐、苦、欲、瞋、勤勇、法、非法、行、离、彼性、此性、声、香,十四德是无常。其香唯地上有。设[67]是极微上有,亦是无常。如下引文。故十四德唯无常也。余十或常,或无常︰色、味、香、触,若地所有,唯是无常。

  

  因门中言,「火合为因」[68],若地所有色、味、香、触等,同类为因,从前同类为因生故[69]。由此准知,香唯无常,唯地有故。液性,地火所有,一切是无常[70]。数中二性等数,别性中二别性等,量中,大性、微性、短性、长性,唯是无常[71]。圆性定唯是常。并余色、味、触[72]、一数、一别性、液性、润、重性,及合[73],随…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破胜论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