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文珠法师讲述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一、讲座的缘起

  二、经题的含义

  三、翻译的时代

  四、经文的解释—应当诵念

  五、经文的解释—八大人觉

  六、经文的解释—总结经义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数。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一、讲座的缘起

  各位嘉宾,各位会友:今晚有机会在这里与各位见面,共同研究佛法,真的教人兴奋。特别是各位在公余课后,竟能放弃周末丰富的娱乐节目,移驾莅临,参加本会举办的周末讲座,可见各位爱好真理之精神,令人感佩!

  本会(香港佛教青年会)成立之宗旨,固然是在于发扬光大佛教文化,推动道德教育,及展开社会慈善工作;但我们对于青年一代之思想与生活,特别关心。因为本港是物质文明的繁荣都市,一般青年处身其间,若无正确思想的辅导,与缺乏正当之活动,那是很容易被社会歪风所感染,以及物质的诱惑,而误入岐道。

  本会同人有鉴于此,除了每月定期在政府大会堂举行佛学讲座,以启发青年之正确思想,促进其对佛教与人生之认识外;更于本周末起,在本会会所举行周末讲座,同时放映佛教道德教育的幻灯片,以及科学益智的电影助兴。一则使本会同人藉此机会,聚首一堂,联络情感,增进友谊。次则使青年会员获得有益身心的活动,籍以培育道德的情操。再则使普通会员及爱好真理的社会人士,在工作之余,有机会揣摩真理,共同找寻精神食粮;使我们的生活更有丰富,更有意义。可谓一举三得,实在是针对现实的需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之盛举。

  本讲座之所以定名为周末讲座,而不加以佛学两字,用意是凡有关学术、艺术、以及道德修养等问题,都可以在本讲座提出讨论;故本讲座研究范围极广,并不仅限于佛学。唯今始创于兹,未曾聘请名学者出席主持之前,暂时由本人担任主讲。

  本会每月在大会堂举行之佛学讲座,其特色是在于佛学专题演讲;但本周末讲座,则将以较为有传统性的研究姿势出现,必须以一经、或一论作为依据。最初本拟选讲维摩经,但该经文繁义深,以每周一次计,必须很长的时间,始可讲完,唯有选讲此义精文短的八大人觉经,作为我们研讨的资料。

  本经的文字,虽然短小,然其内容,却非常丰富,不但展示佛教小乘独善其身的出世思想;同时展示佛教大乘积极救世的精神。既令人明白宇宙原理,认识人生,克制自己,实行堵塞内心贪欲的泛滥,息灭嗔恨的火花,取消愚痴迷惑的颠倒执著,放弃物质的追求与占有;而以寡欲知足,常行精进的态度来“修心圣道”,谋求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克服现实生活上的烦恼魔障以自利。同时鼓励人“广学多闻,增长智慧”,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教化众生,平等布施,慈悲救济以利他。使我们在自利利他的行为中,开发智慧,长养慈悲,建立正觉的人生观念,实行有益自他身心的活动。何止可以趋吉避凶,灭罪生福;还可以断烦恼,出三界,趣菩提,“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当哲学与科学,都无法揭开宇宙的秘奥,令人们对于宇宙原理,人生真相,获得正确答案与指示的今天,人类的思想愈加混乱;人类精神的贫乏,已经面临破产阶段;我们的确需要佛陀真理的启示,以澄清人类的思想,纠正人类的错觉,令所有徘徊在歧途的众生,都共同获得佛教真理之光的照耀,与慈悲的救济。可以说:本经是人生旅程的指碑,学佛的明灯,亦是青年人扩展德性的指南;实在有益于世道人心,非常值得我们的研究与学习。因此,本人特别选讲此经。

  二、经题的含义

  佛说八大人觉经,是本经的名题。其中有通有别。凡佛所说的,不管是大乘或是小乘的教义,都可以名之为经。因为经者:法也,常也。凡佛所说,都是以真理为依据,不但能够竖立我们做人的正轨,同时教导我们学佛修行的方法,作为成佛的真因。而这些正轨与方法,不若世间一般学说之新陈代谢;而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的真理。所以经之一字,通于佛所讲的一切经。

  佛说八大人觉等六个字,是属于别题,别限于本经。

  梵语佛陀,译为觉者,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总称。觉的反面,就是不觉,不觉即是迷。芸芸众生,寄迹于天地之间,谁能揭开宇宙底秘奥?又有谁能认识人生的本来面目?至于人生为甚么有生老病死,众苦交煎?人生为什么有悲欢离合,成败得失?为甚么人间总是是非错乱,黑白倒置,善者遭殃,恶人横行无忌?为甚么邪与正、善与恶、爱与恨、毁坏与建设、歌颂与谗谤、拥护与陷害,总是永远追随在一起?为甚么?为甚么啊?尽管你不断地追问;但世间一般的学说,都是无法解答的。结果,人们为了生活,更为了生存,只好抱看怀疑的态度,惊奇的眼光,与恐布的情绪,投入病态的社会,依世起倒,随俗浮沉;但求获得生活的面包,此外,就是一无所知了。所以,人生是迷惘的、困惑而又苦恼的。

  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原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号名悉达多。悉达多太子,在未成佛前,同样的对人生感到迷惑和困扰;但悉达多太子,是一位非常之人,而且有非常之头脑,非常之意志,与非常的抱负与魄力。所以,当他对人生的问题,百思莫解时,便毅然舍离王宫富贵荣华的享乐,抛弃人间的名利权势,拿出生命的勇气与毅力来,掌握生命的孤舟,驶向真理的彼岸,进入真理之宫,以其特殊的智慧—始觉智,发现人性中原本具足的本觉理——佛性;于是如梦初觉,如醉初醒,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而成为宇宙间究竟觉悟的大圣人。自此,即本著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精神,深入人间,将自己所觉悟的真理,以及发掘真理的经验与方法,公开介绍给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也和他自己一样,成为宇宙的大觉,这就是人间的佛陀——释迦牟尼佛。

  梵语释迦,译名能仁;牟尼,译为寂默。能仁是慈悲的代表,寂默是智慧的代名词。所以释迦牟尼,是慈悲与智慧的综合体。

  佛的慈悲,不同于一般人的爱心或博爱,一般人的爱心是自私的、有限的,只能爱自己的子女或亲戚朋友,与自己无关的人则不爱。至于所谓博爱,亦只限于人类,至于人类以外的生命,何止不爱,反而将之作为杀食的对象呢!虽然,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孟子曾经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种恻忍之心,善则善矣!可惜结果,他只是说:“是故君子远庖厨也”而已,连他自己也没有戒杀放生,停止食肉。佛的慈悲,则不只爱护一切人,同时爱护凡是有生命的动物;不但冤亲平等的拔除一切众生之苦,同时给予一切众生之乐,所以佛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属于人性的至爱。

  佛的智慧,也不同于一般人的智慧。因为普通人的智慧,只限于世代相传的经验,或是日常生活做人处事的一般知识,即使是科学的知识,其研究对象,亦只限于现象界的物理,始终无法发现宇宙人生的真理。佛的智慧,既然明白宇宙原理,人生真相,又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止深刻透彻,而又圆满无缺,属于众生本性最高层次的原始智慧。所以佛,是一位大觉大悟的圣人。那么,佛所讲的学说,当然亦是大觉大悟的至理名言,是千古不灭的真理。本经中所说的八种令人觉悟的道理,就是千古不灭之真理的一部份。

  “佛”,是指释迦牟尼佛。佛是能说法的人;“八”,是数,属于本经所说的八种道理;“大人”,是接受佛陀的教化,信解受持本经的菩萨。“觉”是佛菩萨所觉悟的道理。

  大人的反面,就是小人;然大人与小人的含义,要视乎各地风俗习惯而定。日本,指成年人为大人,幼年的小童为小人。而中国儒家的孔子,则以君子为大人,君子之反面是小人。君子代表正义、道德、学问、与良善;小人则反是。论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又说:“君子言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是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在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尊德性,道学问的贤圣,而小人则是见利忘义,智者所不齿的坏人。

  本经所说的大人,却是指大乘的诸佛菩萨,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小乘圣人。因为小乘人,但能自利,不能利他;只是自觉,不能觉他。诸佛菩萨,既可以自救,又能救人,所谓: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其思想与行为,精神及智慧,都是崇高而伟大的,故此…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