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十四

  杂阿含经卷第十四

   三四二、本经叙说众外道出家人问浮弥尊者,苦、乐为谁所作,浮弥言从缘起生,众外道不悦。后浮弥尊者以所答前往请教舍利佛尊者,舍利佛告其所说为如法说。阿难尊者又将二尊者之问答具白于佛,为佛所印可。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当时,尊者浮弥比丘住在耆阇崛山中。

  那时,有很多外道出家人来到浮弥尊者住处,彼此互相问讯庆慰,问讯庆慰后,退坐一边,告诉浮弥尊者说:「想要向您请教,不知您可有时间为我们解答么?」

   浮弥尊者告诉那些外道出家人说:「随你们提问,我将为你们解说。」

   这时,那些外道出家人就问浮弥尊者说:「苦乐是由自己造作的吗?」

  浮弥尊者答说:「众外道出家人说苦乐是由自己造作的见解,世尊说这是属于边见,不可记说。」

   又问:「苦乐是由他人造作的吗?」

   答说:「说苦乐是由他人造作的见解,世尊说这是属于边见,不可记说。」

   又问:「苦乐是由自己与他人共同造作的吗?」

   答说:「说苦乐是由自己与他人共同造作的见解,世尊说这是属于边见,不可记说。」

   又问:「苦乐是既非自己也非他人,是无因而生起的吗?」

  答说:「说苦乐是既非自己也非他人所造,是无因而生起的见解,世尊说这也是属于边见,不可记说。」

  那些外道出家人又问:「您意见怎样呢?浮弥尊者啊!我们问说苦乐是由自己造作的吗?您答说这是不可记说的。问说苦乐是由他人所造作吗?您也答说这是不可记说的。问说苦乐是由自己与他人共同造作的吗?您仍答说这是不可记说的。问说苦乐是既非自己也非他人,是无因而生起的,您还是答说这是不可记说的。那么沙门瞿昙他说苦乐是怎样生起的呢?

  浮弥尊者答说:「各位外道出家的行者!世尊说苦乐是由因缘聚合而生的。」

   当时,众外道出家人听闻浮弥尊者的说法后,心里很不高兴,批评责骂之后就离去。

   那时,舍利弗尊者就在距浮弥尊者不远的一棵树下坐着。

  这时,浮弥尊者知道那些外道出家人离去后,他去到舍利弗尊者坐处,到了之后,与舍利弗彼此互相庆贺慰勉。庆贺慰勉后,就拿那些外道出家人所问的事情,详细地向舍利弗尊者禀告说:「我这样的回答,难道没有毁谤世尊?是否依世尊所说而说呢?是否依正法而说呢?可说是随顺法行(如法修行)、法说(对正法论议解说),不会被其他来论说法义的道友批评呵责吗?」

   舍利弗尊者回答说:「浮弥尊者啊!您所说的话,实在就如佛陀所说,没有毁谤如来,是依世尊所说而说,依正法而说,是合于世尊的法行、法说,不会被其他来论说法义的道友批评呵责。为什么呢?因为世尊就是说苦、乐皆从缘起法而产生的。浮弥尊者啊!那些沙门、婆罗门所问苦、乐是自作的说法,那也是从缘起法而产生的;如果说这不是从缘起法产生的,那是没有道理的。就是所问苦、乐是由他人所作、由自己与他人共作、既不是自己也不是他人是无因而作等说法,那也是从缘起法而产生的;如果说这些不是从缘起法产生的,那是没有道理的。浮弥尊者啊!那些沙门、婆罗门所说苦乐是由自己所作,也是由觉触(指六触)而生起的; 如果说这不是从觉触产生,那是没有道理的。就是所问苦、乐是由他人所作、由自己与他人共作、既不是自己也不是他人是无因而作等说法,那也都是由觉触而生起的;如果说这些不是从觉触产生,那是没有道理的。」

  当时,阿难尊者在距舍利弗不远的一棵树下坐着,他听到了舍利弗尊者和浮弥尊者所谈论的事理。听后,就从座席起来,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把刚才浮弥尊者和舍利弗尊者一起谈论的事理,一一详细地向世尊禀告。

  佛陀告诉阿难说:「说得真好啊!说得真妙!阿难啊!舍利弗尊者凡是有人来向他请教问题,他随时都能给予解答。真好啊!舍利弗!由于他具有随时应答的智慧,所以有人来向他请教问题,他都能随时回答。我的声闻弟子们,如果有人随时来请教此问题的话,也应随时回答,就如同舍利弗所说的一样。

  阿难啊!我以前住于王舍城山中的仙人住处,曾有许多外道出家人也拿这样的法义、这样的法句、这样的法味来问我,我为他们解答,也是用这样的法义、这样法句、这样法味,就像舍利弗尊者所解答的一样。

  阿难啊!如果那些沙门、婆罗门说苦、乐是由自作,我就前往问说:『你真的说苦、乐是由自作的吗?』他如果回答说:『是这样。』我就会问他:『你能坚持这种说法吗?』说我的见解才是真实正确,别人所说都是愚痴不实;但这是我所不能允许的。为什么?因为我说苦、乐生起的原因不是这样。他如果又问我:『什么是瞿昙您所说苦、乐的生起与我们所说不同之处呢?』我将回答说:『是从缘起法而生起苦、乐。』同样地,对那些说苦、乐是由他人所作、由自己与他人共作、既不是自己也不是他人是无因而作等说法,我也是去到他那儿,所问说的内容就如前面一样。」

   阿难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所说的道理,我已经了解了,就像由于有受生,所以就会有老死,这不是由于其它的原因;由于有受生,所以就会有老死,……乃至由于愚痴无明,所以有诸业的造作,这不是由于其它的原因;由于愚痴无明,所以有诸业的造作,如果愚痴无明息灭,诸业的造作就会随之息灭,……乃至受生息灭,那么老、病、死、忧、悲、恼苦就会息灭,如此纯粹大苦结聚的五蕴身心也就息灭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阿难尊者听闻佛陀的说法,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三四三、本经叙说摩诃拘絺罗尊者向舍利弗尊者问法,一再追问,最后舍利弗告之只要断除无明而生明,便无须更求。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侯,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那时,舍利弗尊者与摩诃拘絺罗尊者就住在耆阇崛山中。

   当时,摩诃拘絺罗尊者在下午时分从襌定中出定,去到舍利弗住处,彼此互相庆贺慰问,互相庆贺慰问后,退坐一边,告诉舍利弗尊者说:『想向您请教问题,不知您可有时间为我解答?』

   舍利弗尊者告诉摩诃拘絺罗尊者说:「尊者您请发问,我知道的话,当会为您解答。」

  摩诃拘絺罗尊者问舍利弗尊者说:「多闻圣弟子在此佛陀的正法与戒律中要修习成就什么法,才叫做正见具足、直见成就,而完成对于佛陀坚定不移的净信,进入正法,得到正法,证悟正法呢?」

  舍利弗尊者告诉摩诃拘絺罗尊者说:「多闻圣弟子对于不善之法要如实知道,对于不善之根也要如实知道;对于善法要如实知道,对于善根也要如实知道。

  怎样叫对不善之法如实知道呢?有不善的身业、口业、意业,这些就叫不善之法,对这些不善之法都要能如实知道。怎样叫对不善之根如实知道呢?有三种不善之根││贪不善根、恚不善根、痴不善根,这些就叫不善之根,对这些不善之根都要能如实知道。

  怎样叫如实知道善法呢?就是说有良善的身业、口业、意业,这些就叫善法,对这些良善之法都要能如实知道。怎样叫对善根如实知道呢?就是说有三善根││无贪、无恚、无痴,这些就叫三善根,对这些良善之根都要能如实知道。

  摩诃拘絺罗尊者啊!就像这样,多闻圣弟子对不善法能如实知道,对不善根也能如实知道;对于善法能如实知道,对于善根也能如实知道,所以能在此正法、戒律中,正见具足,直见成就,而完成对佛陀坚定不移的净信,进入正法,得到正法,证悟正法。」

   摩诃拘絺罗尊者告诉舍利弗尊者说:「确实是这样,可是还有其它的吗?」

  舍利弗说:「有的,就是多闻圣弟子对于长养身命之食要如实知道,对于食之集、食之灭、食灭的方法也要如实地知道。

  怎样叫如实知道食呢?就是说有长养身命作用的四种食。是那四种呢?第一种叫粗抟食(日常茶饭饮食),第二种叫细触食(摄益精神的各种觉触),第三种叫意思食(意识思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资助诸根),第四种叫识食(执取身心与爱染相应的识),这些就叫能长养身命之食,对这些食要能如实地知道。怎样叫如实知道食的集起呢?就是说有渴求未来永存的自体爱、对现在已得境界的贪喜俱行爱、对未来欲得每一境界的爱,这就叫食的集起。像这食的集起,能够如实地知道。怎样叫如实知道食之灭呢?就是说把这渴求未来永存的自体爱、对现在已得境界的贪喜俱行爱、对未来欲得每一境界的爱断除无余、舍离、唾弃净尽、离欲、使它寂灭、息止、不再生起,这就叫食之灭,像这食灭能够如实地知道。怎样叫如实知道食灭的方法呢?就是指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这就叫食灭的方法,像这食灭的方法能够如实地知道。

  由于多闻圣弟子能够如实知道食、如实知道食的集起、如实知道食的息灭、如实知道食息灭的方法,所以多闻圣弟子能在佛的正法与戒律中,正见具足,直见成就,完成对佛陀坚定不移的净信,进入正法,得到正法,证悟正法。」

   摩诃拘絺罗尊者又问舍利弗尊者说:「确实是这样,可是还有其它的吗?」

  舍利弗尊者说:「摩诃拘絺罗尊者啊!是还有其它也要如实知道的,那就是多闻圣弟子要如实知漏(烦恼)、如实知漏集、如实知漏灭、如实知漏灭的方法。

  怎样叫如实知道漏呢?就是说有三漏││欲漏(除无明外之欲界一切烦恼)、有漏(除无明外色界、无色界之一切烦恼)、无明漏(三界之痴烦恼),这些就叫做漏,对这些漏要能如实地知道。怎样叫如实知道漏的集起呢?就是说有无明(愚痴没有智慧)的集起于是就有漏的集起,这就叫如实知道漏的集起。怎样叫如实知道漏的息灭呢?就是说如果把无明息灭,于是漏也就会随之息灭,像这漏的息灭能够如实地知道。…

《杂阿含经卷第十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