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履冰霜

  如履冰霜

   ——护持篇系列

  ◎ 妙祥法师 讲述

  缘起:佛陀创建三宝幢相,将弘法利生之重任交付僧伽。并将僧团外护交付国王、大臣、宰官、居士等在俗学佛之人,嘱其恒以护法护僧为己任,应随三宝所教、所需,如法如律地护持三宝,助三宝常住在世,弘化广远。

  而既是护法,当知何者“如法”?何者“非法”?更当知律、知戒(除在家戒外,出家人戒中有关白衣之规定,亦应适当了解,方知如何配合),依法依律而行事、护持。

  针对当前有关护持的一些事项,二〇〇六年三月十八、十九,在海城大悲寺念佛堂,大悲寺住持上妙下祥法师应居士要求,解答“如何护持三宝”的问题。利用两个下午,回答了部分提问。因时间关系,未回答的问题将在以后继续解答。

  时值三月阳春,大地复苏,枝叶嫩绿,一片祥和。是日午时,忽云雾朦朦,飘降雪花,随山风漫天飞舞,大悲寺笼罩在雪尘飘扬之中。在此地三月飘雪实属罕见。青砖灰瓦,纷纷扬扬,掩映之中,绿叶白雪,落地消融,普润有情。约一小时后,讲法开始时,天空晴朗,阳光和煦,意地清净,虚空无云。

  故名之曰:“如履冰霜”,现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作为“护持篇”系列之一,以飨大众。

  时间:二〇〇六年三月十八

  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念佛堂

  听众:大悲寺内及道场外护持居士约一百多人

  炉香赞:

  炉香乍爇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

  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

  南无海会云来集菩萨摩诃萨

  维那师:恭请和尚升高座!

  居士请法:恭请法师,开甘露门,教导我们如何了生脱死,离苦得乐!

  维那师:大众一起向上排班,闻磬声至诚顶礼和尚三拜!

  礼佛一拜!

  大 众:阿弥陀佛!

  

  今天,应该是给居士讲解,每一段时间都要有的,但是没有坚持好。应该是经常讲,常常讲。以前是利用上早殿前十分钟、五分钟给大家讲几句(编者注:指二〇〇一年夏季为居士讲解的“依教奉行”),但很少这么集中起来给大家讲。可以说这是一个殊胜的因缘,让我们来开这次关于怎样护持佛法、提高居士的素质,同时解答居士问题的解答会,也是对于佛法的研讨。作为我来讲,没有修,没有证,对佛法不深入,有很多都属于自己的知见,但是勉为其难,跟大家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探讨的目的,是让我们按照佛的教导去做,这是我们应该明白,并去行持的。

  大家提问题可以写下来,今天和明天,这两天的时间尽量给大家解答。如果解答不完,时间不够用,可以抽时间再继续解答。因为这个解答,也可能是我,也可能是别人,大家共同来解答这个问题。

  下面第一个问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佛教徒应做到行解并重,作为在家居士,甚至领导,应怎样做?”

  首先,我们知道古时候有一句话,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我们怎么样看,为什么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为在佛教中,有一句话“一灯能除千年暗”。不论这个屋子黑了多少年,千年、万年,千劫、万劫,如果有一灯,它不论你十年、千年、万年,都会亮的。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我们修行就是想要了脱生死。为什么要了脱生死?因为这个生和死,是一种无明,是我们的虚妄和业力所造成的。因为我们不明真理,才有了无明。妄自追求了贪嗔痴,追求了外相,也就是(众)生相、我执和法执的问题。有了这些法执和我执,就产生了无明。虽然产生了无明,但它并不是实体,它只是一种幻象,这只是暂时的,是虚幻地生。所以我们修行就应该知道,这个无明、贪嗔痴,都是虚幻而生,并不是实体。

  那什么是我们的实体?就是我们的如来藏性。如来藏性,它是不生不灭的,它不会被无明所束缚,也不会被无明所牵,也不会为任何相所动摇。这无明是我们虚妄地生起。自性,它是不生不灭的,它就是星星之火。这个火,就指的是我们自性。

  我们修行,应该是一步一步地修,无明也是一层一层地去除。我们去掉第一层无明,那就是坚固妄想。去掉坚固妄想,我们的星星之火就会露头的。去掉第二层,这个火就会更大。它这里有坚固妄想、有细妄想、有微细妄想、还有幽隐妄想等等。去掉一层,这个火就更大。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会把所有的无明都要烧掉。所以说修行中,我们要是按照佛法去修,就可以渡过生死苦海。

  那我们在实际中,应该怎么样看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呢?虽然我们处在末法时期,但这并不是法末了。法不会有末的时候,就像太阳一样,它不会给人带来寒冷和黑暗的,它只能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那是什么末了呢?是我们人不修行,贪嗔痴所形成的末。如果我们佛教徒能够按照佛的戒律、按佛的经典去做,这样我们就会点燃自性之火。也就是说,我们的努力就会把这个末法转为正法,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我们心中有没有正法的概念,我们对修证有没有认识。

  为什么把有没有认识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来讲?因为佛经讲,特别是《金刚经》讲:“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没有四相,也没有内相和外相,一切相都是虚妄的。由于相的虚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知道。如果知道一切相的虚妄,外面也没有众生可度。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修持和定力,就可以转末法为正法。佛教徒首先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作为佛教徒,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按戒律去做,这个问题应该从几个方面来做。有一本书对这个讲得很好,给大家念一下:

  作为在家居士,怎样修行的问题。首先是居士对佛、法、僧三宝的态度问题。佛弟子分成两类:一类是在家佛弟子,就是所谓的居士、信士;一类是出家的佛弟子,即是僧伽,也就是比丘、比丘尼。僧众的责任是住持佛法、弘扬佛法。而关于信众对三宝的态度,有必要说明。让居士了解在面对三宝的时候,应该要有几个正确的概念,也就是观念。

  第一个,佛陀将住持、弘扬佛法的责任付与僧伽,也就是付与僧团了。佛在世的时候,把这个住持佛法的任务,已经交给僧团了。特别是在佛没有成立僧团的时候,就已经创立了三宝。那时候有人要皈依,佛就教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未来僧”。

  等成立僧团以后,特别是佛的父亲要求受五戒的时候,佛并没有亲自给净饭王(佛的父亲)传授五戒。而是召集僧众,给僧众讲了五戒。讲授了五戒以后,由僧众给佛的父亲授了五戒。这就说明,佛把住持佛法的任务、教化众生的任务,交给了僧团,也就是交给了僧人。所以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三宝的住世,我们应该知道它的重要性。它不同于外道,外道不存在三宝的问题,佛教存在着三宝的问题。佛、法、僧,这个位置不能颠倒。佛为什么放在第一位?因为佛能把法弘扬。佛因法而成佛,但没有佛,法不能弘扬。所以佛放在第一位,法放在第二位。而佛涅槃后,佛法都要靠僧来传。只有僧传,佛法才会久住世间,所以僧放在第三位。佛、法、僧的作用,它是一定的,不允许我们给予改变。不能把法放在佛的前面,也不能把僧放在前面,应该是佛、法、僧。它的位置不能颠倒。如果颠倒了,是要结罪的。

  我们现在有的人就是这样,就是颠倒。“我可以信佛,我可以信法,但不信僧”,这就是颠倒。佛、法、僧的位置不能颠倒,也不能缺少。三宝的住世太重要了!如果有一个或缺,就会使佛法得不到弘扬。

  第二个问题,就是僧团代表三宝,也是佛法运转的主体力量。末法时期,佛已涅槃,虽然有法住世,但是不由僧说,佛法不能弘扬。末法时期,一切法的运转全靠僧来弘扬。僧人质量的好坏,是关系到佛法的兴盛和衰败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法界的问题。

  佛、法、僧三宝兴盛,国家就会兴旺,人民就会安乐、会离苦得乐,最后能成佛。如果三宝缺了僧宝这一环,佛和法就不能弘扬下去,佛法就要灭掉了。有的人认为:没有僧可以,但不能没有佛、没有法。他以为有佛、有法,我就能站住。实际上他不知道,没有僧,佛法就灭掉了。他说:“我有佛像,我有经书,这我就已经有了。”那只是暂时的现象,表面是有,实际上已经快灭掉了,因为佛法不可分割。这个僧相,不光是指人来讲,它是我们自性所化成的,三宝是一体的,缺哪个都是不可以成立的。

  特别是末法时期,佛涅槃以后,僧人就成了说法主、坐禅主、行来主等,所以弘法的任务就交给了僧人。僧人的存在,也就是佛法的存在。佛法要是不存在了,僧团就更不能存在了。所以说僧团代表了三宝,也就是说,僧团成为弘法的主体力量。它有这样的重要性。

  第三个,佛法整体地弘传,是令无穷无尽的众生能够福利安乐,佛法得以延续、绵延之所赖。也就是说,佛法僧三宝是所有众生所依靠的。唯独能让人们,所有众生离苦得乐的只有三宝,离开三宝,就不可能给众生安乐。特别是佛法要整体地弘传,不是片面的,要正确地弘传。佛所讲的一切法,都应该平等继承下来,不能偏。有的人现在就单能够念佛,但他不持戒,这是不对的。应该由戒定慧,这么整体地弘传,才是一个给众生带来福分的、最好的依靠和源泉。

  第四个,供养、拥护三宝,是一切众生、也是在家居士福德的源泉。供养和拥护三宝,特别是拥护三宝,已经成为很重要的一关。有的人说:我可以供养三宝,但我不护持三宝。这是不行的。供养和拥护三宝,在我们现在来讲,是最重要的一关。不光是居士要做,僧人也要做。

  第五个,佛子出家,乃解脱之因。所以拥护出家僧众,也就是自种解脱之善因、善缘种子。

  关于以上五点,居士要有正确的信心、信念,认识到在家居士、在家佛弟子是有责任恭敬、供养、和护持三宝的。

  供养或布施分为三种:一个是法施、一个是财施、一个…

《如履冰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