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商培训系列 拥抱吉祥

  佛商培训系列

  

  拥抱吉祥

  释清净 编辑

  山东佛教在线印经处

  

  

  

  佛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

  已与中国文化融然一体。

  而我们却对佛教一无所知,

  甚至有着种种的误解和偏见。

  

  你想知道佛教怎样看待世界和人生吗?

  你想知道世界上为什么这么多人信仰佛教吗?

  你想了解你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吗?

  你想获得人生真实的快乐和幸福吗?

  你并不一定要信仰佛教,但却不能不了解佛教!

  

  ——走近佛教,改善生命!

  

  

如果能从此书中得到利益,那么读完后敬请将此书送到佛经流通点,或者推荐给您的亲人、朋友、有缘者,让他们同沾法益。宁传阅至破,勿束之高阁。

  

  

前 言

  第一次见到《佛说吉祥经》,是因为一个居士发心要印在年历画上,征求清净的建议。清净略扫了一遍后很是疑问,感觉文辞太过现代,似乎不是原经。实在拿不准,就建议居士先别印,等搞明白再说。但由于外出参学,就没深入探究。一年后,在一个念佛堂作短暂停留,居士们要求讲讲课。一时无从说起,结果看到桌上放着这部经,就拿起来顺着讲了一遍。深入思维,顿感这部短经义理博大,文辞精要,言简义丰,深契法印,通于五乘,集佛教伦理之大全,世出世间之司南,堪称四众佛子的行为规范、修行宝典。于是追踪查阅,才知道这部经是由李荣熙先生于民国时期从南传巴利文大藏经中翻译过来的。李荣熙先生是心中心密法开山祖师大愚法师在俗家时的儿子,曾受太虚大师委派赴斯里兰卡学习,建国后曾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得此法要,清净一发不可收拾,到处宣讲,倡导共修,闻者欢喜,持者受益。吉祥利益,赞莫能穷。

  “吉祥”是巴利语MaGgala的翻译。MaGgala 被定义为断除邪恶、断掉不善法。凡是吉祥的,一定在本质上是健全的,也就是善的。因此,本经上所说的吉祥不仅是祝福和念诵,更应被作为一种修持法门。

  对此,以清净的教训可知,对于无上的法宝,我们如有疑问,应追踪探究,深入学修,绝不能泛泛而过,更不可以凭经验揣测,否则自误误人,不堪设想。

  

  

弥陀稚子:释清净

  

于2010年11月吉日

  

  

  

佛说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夜深,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

  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示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暇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自制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槃法,是为最吉祥。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佛说吉祥经白话

  我亲自听佛说的:有一次,世尊在舍卫城给孤独园的祇陀林精舍驻锡。

  有一位天人,于深夜时分,身发灿烂的光辉,照遍了整个祇陀林;他来到了世尊的地方,到了跟前,向世尊顶礼毕;恭敬地在一边坐定后,以偈颂向世尊禀告说:

  许多天众与人们,希求于幸福,思惟着有关如何才能获得吉祥的事;恳请世尊慈悲教导,什么是最上吉祥的事!

  佛陀这么回答说:

  远避愚痴的人;亲近有智慧的圣贤者;尊敬值得尊敬的人: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居住在适当的仁厚的处所;过去曾积善业;现在又自修善德: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于众多技艺能广学多闻;精进地持守戒律,使自己有高雅品行;说柔软喜悦的话: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恭敬地侍奉父母;好好照顾妻子儿女们;从事正当和平的职业: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实行布施及端正如法的行为;济助亲属们;所作行为没有可以受责难的: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能远离作恶的行为;不要沾染致醉及易上瘾的物品;努力遵行正法: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虔诚恭敬又谦逊;知足且常怀感恩心;随时地听闻正法: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忍辱、和蔼,乐于亲近贤圣沙门们;随时地参加正法的讨论: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行克己简朴之生活;修清净梵行,断绝与异性的纠缠;参悟四圣谛;实证于涅槃: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虽然身涉此世间法,但心却不为所动;无忧,无垢离贪、无染,安稳:这是最上吉祥的事!

  谁能实行上述诸吉祥事,则因无恐怖而随处不会被他人、他事所征服;如此,所到之处将会获得安乐幸福:这些都是能给他们大吉祥的事。

  

  

  

1、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由阿难尊者结集经典时所说,为佛经开卷语。

  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意思是“这是我亲自听佛所说”。《佛地经论》:“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 本师释迦牟尼佛入大般涅槃前,曾嘱咐四件事为:(1)佛弟子应依“波罗提木叉”(戒)为师;(2)佛弟子应依“四念处”为住;(3)集结经文之首应冠以“如是我闻”;(4)对待恶性比丘应用“默摈”为之。

  从前有一位在山上住茅蓬的出家人,几十年来都是一个居士在护持供养他。这位师父平常也没什么特别的表现,普普通通、老老实实,就是坚持天天受持《法华经》。突然有一天,这个师父对居士说,过几天我就要走了,往生了,临走前给你讲一次《法华经》吧,以报答你多年的护法之恩。哦?没想到自己护持的师父竟然有了大成就,预知时至,那个居士又惊又喜,于是就按照吩咐准备好了法座。到了那一天,这个出家人搭衣持具,礼完佛就上座了,下面居士一家恭恭敬敬地合掌等着,希望能听到从来没有听过的妙法。师父说:注意,我现在要把《法华经》的奥秘告诉你们,注意听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说完“啪”地拍了一下桌子,就往生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正是《法华经》及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的奥秘所在。“如是我闻”又作“我闻如是”,我所闻见,本来如此;诸佛实相,众生本具;世间幻象,事理圆融。憨山大师云:死生昼夜,流水花谢,今日方知,鼻孔朝下。“一时佛在”,一时一切时,佛性不生灭,不来亦不去,生死大涅槃。原来佛陀早就把宇宙时空、生死涅槃的真如实相放在每部佛经的开头,开宗明义,和盘托出。

  

  

2、一时佛在

  “一时佛在”又作“一时佛住”,宣明时间人物地点。

  学术界看“一时”,认为印度文化的特点是没有时间观念。佛经不记载佛是在哪一年哪一天说的,只用一个笼统的名词“一时”代表尽了。如果拿形而上观点来看,这“一时”的文字记载是最高明的,不管过年万代、未来千年万代,就是“一时”,没有过去,亦无未来,只有当下。因为时间是相对的,没有固定的。地球的时间不是月球的时间,月球的时间不是太阳系统的时间。过去已去皆空,未来没来是空,现在当下空。因此“一时”即是“一切时”,《金刚经》之“无寿者相”即是“无时间分别”之义。

  “佛”者觉悟也,“住”者常也,一切众生皆有觉悟之性,名为佛性。性者不改之义也,通因果而不改自体是云性,如麦之因,麦之果,麦之性不改。华严经:“佛性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坐。”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在华严经中,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菩萨“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可以以神通把时间和空间任运整合,把刹那化作一大劫,把未来搬运至当下,一芥子可纳三千大千世界,世界不小,芥子不增。《法华经》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至“药王品”时,忽然入定,在定中到达灵鹫山,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出定后告诉门人“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这一会还没有散”。近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令好莱坞导演们拍出大量关于“时空隧道”、“时间飞船”的电影,使主人翁得以自由穿梭于过去现在未来。由此可知,众生念阿弥陀佛可以求生于极乐世界;如若称念释迦牟尼佛圣号,发愿求生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以期在佛前听法,也完全可以如愿往生。

  佛法的解释分为俗谛解经和真谛解经,俗谛为以文解字,真谛为以理说义。“一时佛在”俗谛解释为“那个时间佛住在……”;真谛即为“时间空间皆幻化,常乐我净无生灭”…

《佛商培训系列 拥抱吉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