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感应录

  念佛感应录

  一、念佛殊胜

  1 不谈世事 一向称名

  宋朝,光孝安禅师,定中见二僧倚槛相语。初有天神拥卫倾听,久之散去;俄而恶鬼唾骂,仍扫脚迹。

  询其故,乃二僧初论佛法,次叙间阔,末谈资养。

  安自是终身未尝言及世事。(莲池大师《缁门崇行录》)

  按:讨论佛法 天神拥卫 若念佛者 诸佛护持

  念念在道 善神恭敬 散心杂话 恶鬼吐痰

  吾人终日 常被鬼唾 何不一向 专称佛名

  古德学佛 唯为生死 今人学佛 只作高谈

  群居终日 言不及义 好行小慧 孔子所叹

  2 瞿鸟鹆念佛 口生莲华

  宋,元祐间,长沙郡人,养一鹦鹆,俗呼为八八儿者也。偶闻一僧念阿弥陀佛,即随口称念,旦暮弗绝;其家因以与僧。

  久之,鸟亡,僧具棺以葬之。俄口中生莲华一枝。

  或为颂曰:有一灵禽八八儿 解随僧口念阿弥

  死埋平地莲华发 我辈为人岂不知

  又天台黄岩正等寺观师,畜一瞿鸟鹆,常随人念阿弥陀佛。一旦,立死笼中,乃穴土而葬之。舌端生紫莲华,大智律师为偈颂之,有“立亡笼闭浑闲事,化紫莲华也大奇”之句。(佛祖统纪、净土圣贤录)

  按:弥陀愿言 十方众生 称我名号 必生我国

  言众生者 上自天人 下至地狱 鬼畜虫蚁

  以此观之 此八八儿 必生极乐 证大涅槃

  人而不知 知而不念 劣于畜生 可痛惜哉

  3 佛化大鱼 度捕鱼人

  阿弥陀佛作大鱼身引摄渔人感应出外国记

  执师子国(斯里兰卡,又称师子国),西南极目,不知几里,有绝岛。编居屋舍,五百余户,捕鸟为食,更不闻佛法。

  一日,数千大鱼,游来海岛,一一皆作人语,唱念南无阿弥陀佛。海人见之,不了所由,唯依唱言,名阿弥陀鱼。

  有人唱念阿弥陀佛,鱼则近岸,频唱杀之而不去,肉甚美。若诸人久唱,所执取者,肉味最上;少唱得者,肉味辛苦。一岛之人,耽嗜鱼肉故,以唱念阿弥陀佛名号为业。

  初食者一人寿尽,命终三月之后,乘紫云放光明,来至海岛,告诸人曰:“吾是捕鱼之中老首,命终生极乐世界。其大鱼者,阿弥陀佛化作。彼佛哀愍我等愚痴,化作大鱼,劝进念佛。若不信者,当见鱼骨,皆是莲花”。

  诸人欢喜,见所舍骨,皆是莲花。见者感悟,断杀生,念阿弥陀佛。

  所居之人,皆生净土,空荒年久。

  执师子国,师子贤大阿罗汉,乘神通往到彼岛,传说如此矣。  (三宝感应要略录、净土圣贤录)  

  按:不知信心 亦无愿心 唯嗜肉味 常称佛名

  以称名故 皆得往生 此是弥陀 本愿功能

  弥陀誓言 称我名号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弥陀今现 在世成佛 众生称念 必得往生

  4 曾为高僧 再度沉沦

  嘉善诸生支某,康熙己酉春,语友人顾某曰:“吾神魂恍惚,似有怨谴相随。”

  及病,顾偕僧西莲问之。忽腹中作鬼语曰:“吾于明初为副将,姓洪名洙。主将姚君,见吾妻江氏美,起贪婪心。会某处叛,以残兵七百,命余征讨;余力不能支,全军覆没。姚收吾妻,妻遂缢死。衔此深仇,累世图报。奈姚君末路修行,次世为高僧,再世为大词林,三世为戒行僧,四世为大富人,好施与,皆不能报。今第五世,当戌酉连捷,以某年舞弄刀笔,害鬻茶客四人,削去禄籍,故来相报。”

  西莲闻其言有序,劝之,许其诵经礼忏,以解怨仇,鬼唯诺。遂请西莲作佛事,支病顿愈。

  后数日,复作鬼语。西莲责之,鬼曰:“吾承佛力超生,断无反覆。今来索命者,乃鬻茶客四人,非吾也。恐师疑吾负信,故特相报。”言毕遂去,俄支某病发,不信宿而亡。(《现果随录》卷四)

  按:曾为高僧 及戒行僧 转世便迷 再度造业

  若其末路 能修净土 一世解脱 不贻后悔

  生死路险 轮回可怕 六道未出 难免堕落

  我等行人 借镜支某 誓生极乐 不蹈覆辙

  5 诵法华尼 转生官妓

  欧阳永叔知颍州,一官妓口气作莲华香。有僧知宿命,言此妓前世为尼,诵《法华经》三十年。一念之差,遂至于此。

  问妓云:“曾读《法华经》否?”答云:“失身于此,何暇诵经。”与以《法华》,则读诵如流;与之他经,则不能读。以此知僧言可信矣。

  使此尼知西方法门,则上品上生可也;不知而坠堕于妓,可不哀哉。

  以此知能用西方法门教人者,其济拔之功大矣,福报岂易量哉。(《龙舒净土文》卷七)

  按:出家为尼 已是难得 苦行卅年 更属不易

  唯仗自力 无他力持 烦惑未伏 再度沉迷

  余门学道 蚁子登山 念佛往生 风帆顺水

  不生极乐 尚在娑婆 一旦生西 永断轮回

  6 念佛婆子 瑞应奇特

  元,至顺庚午,浙西连岁饥馑。杭州城中,饿殍相枕藉。有司令坊正倩人舁弃六和塔后山大坑中。

  有一婆子,兼旬不腐烂,每日居众尸之上,人怪之,搜其身,怀中有小囊,贮“念弥陀佛图”三幅。

  事闻有司,为买棺敛。焚之,烟焰中现佛菩萨像,光明烨烨。因此发心念佛者极众。(山庵杂录)

  按:念佛婆子 宗乘教理 一无所知 唯佛是念

  命终之后 瑞应神奇 确证往生 无可怀疑

  生前慧解 不及僧尼 身后果证 僧尼不及

  自力难脱 念佛易生 不可自负 误了前程

  7 崔婆作偈 舌如莲华

  东平,梁氏乳媪崔婆,淄州人,为宣义郎元明乳母。平生茹素,性极愚,不能与同辈争长短。主母晁夫人,留意禅学;崔朝夕在旁,但能诵阿弥陀佛,虔诚不少辍,不持数珠,莫知其几千万遍。

  绍兴十八年,年七十有二,得疾,洞泄不下床,然持念愈笃。忽若无事,时唱偈曰:

  “西方一路好修行 上无条岭下无坑 

  去时不用着鞋袜 脚踏莲花步步生”

  讽咏不绝口。问何人语,曰:“我所作。”“婆婆何时可行?”曰:“申时去。”果以其时死,十月五日也。用僧法焚之,至尽,舌独不化,如莲华然。元明,予友婿也。(《夷坚志》乙卷九、净土圣贤录)

  按:大集经言:若人但念阿弥陀 是名无上深妙禅

  古德云:一句弥陀无别念 不劳弹指到西方

  又云:随缘开妙法 教众得真情

  圣道多辛苦 西方一路平

  8 愚痴无智 合掌立化

  清,王痴头道士,直隶人。极愚,亲亡乏食,困卧敝庐,无所为计。或与之钱,莫辨多寡。陈道人收为徒,令日扫地拾柴。晚课佛号数百,礼拜炷香为度。王诵佛不成韵,每昏沉欲睡,陈以长竿击之曰:“汝愚昧若此,尚不知精进耶?”

  如是者三年,一夕,呵呵大笑,陈复击之,王曰:“今日打我不得矣。”诘其故?曰:“师枯坐十八年,不知修法,若能如我老实礼念,早生西方见佛矣。”

  陈奇之,而莫测所谓。翌日,登峭崖,西向合掌立化。阇维,得舍利二。(染香集、净土圣贤录)

  按:圣道门者:极智慧,证涅槃;

  净土门者:还愚痴,生极乐。

  圣道门者:自力也,难行也,万中无一;

  净土门者:他力也,易行也,百即百生。

  圣道门者:纵令圣人根性,尚须三祗百劫,方证极果;

  净土门者:即此崔婆痴头,唯凭一句六字,往生成佛。

  二、念佛放光

  1 晨起念佛 顶现圆光

  民国七十三年(一九八四)秋天(月日已忘),净与几位同修在中北部的一座山顶上的寺院挂单一夜,早晨起来即在床上跏趺念佛(净的早课极其单纯:早晨一醒顺便在床上打坐念佛,不诵经不持咒,坐多少时间便念多少佛。)六点多下坐盥洗毕即到斋堂用早餐,餐毕正好七点,便与几位同参道友来到大雄宝殿前欣赏山景。

  此时晨曦破晓,山岚氤氲,人影映落于山谷。其身影中净的顶上有一圆形的光环,周围与肩相齐,大小约直径二尺左右。其光环具有多种色彩:颜色鲜艳,正如彩虹之绚烂;美妙亮丽,远胜画佛的圆光。

  后面的同参一见而言:“喔!你来这里放光啊!”净遂即走入大殿,其光便隐。

  这与“远信念佛顶现圆光”颇有相同:同在山间,同在早晨,同样念佛,同样圆光。

  按:一句弥陀 不论缁素 不论善恶 不论信疑

  只要称念 不知不求 便有如此 光景现前

  不论何人 常念佛者 顶现圆光 身现佛相

  凡夫肉眼 虽不能见 法尔自然 有此道理

  (慧净 笔)

  2 远信念佛 顶现圆光

  当我二十九岁的时候,和我的妻远信住在赤城山,这时远信是二十五岁。在某一日的早晨,她下山去,行走在田野间的当儿,沿路专心在念佛。这时太阳刚上山,晨曦遍地,她偶然看看她自己的影子,发现顶上有一圈圆形的光,周围和肩相齐,其大小约有直径二尺光景。它发出灿烂的光辉,有不可形容的美妙,和佛像背上的圆光相似。她心里觉得奇怪,还是继续一面走一面念佛,并且时时看她的影子,这个圆光依旧焕发着,她知道这是念佛所得的现象。于是,她试试看,停止念佛而念世间的杂事,同时再看看影子,圆光就没有了。因此就可知道,念佛最能发挥我们本有的光明,消除业障的黑暗。(陈海量《可许则许》)

  3 心念弥陀 身有光明

  海昌村民某,有老媪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阴府报应甚悉,家人环而听之。某在众中忽摄心念佛,媪谓曰:“汝常如此,何患不成佛道。”问何故?曰:“汝心念阿弥陀佛故。”问何以知之?曰:“见汝身有光明故。”

  村民不识一字,瞥尔顾念,尚使鬼敬,况久修者乎?是故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4 念佛一声 光十余丈

  桐城有二人,结伴为客。一死,伴葬之,携…

《念佛感应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土的见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