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感應錄
一、念佛殊勝
1 不談世事 一向稱名
宋朝,光孝安禅師,定中見二僧倚檻相語。初有天神擁衛傾聽,久之散去;俄而惡鬼唾罵,仍掃腳迹。
詢其故,乃二僧初論佛法,次敘間闊,末談資養。
安自是終身未嘗言及世事。(蓮池大師《缁門崇行錄》)
按:討論佛法 天神擁衛 若念佛者 諸佛護持
念念在道 善神恭敬 散心雜話 惡鬼吐痰
吾人終日 常被鬼唾 何不一向 專稱佛名
古德學佛 唯爲生死 今人學佛 只作高談
群居終日 言不及義 好行小慧 孔子所歎
2 瞿鳥鹆念佛 口生蓮華
宋,元祐間,長沙郡人,養一鹦鹆,俗呼爲八八兒者也。偶聞一僧念阿彌陀佛,即隨口稱念,旦暮弗絕;其家因以與僧。
久之,鳥亡,僧具棺以葬之。俄口中生蓮華一枝。
或爲頌曰:有一靈禽八八兒 解隨僧口念阿彌
死埋平地蓮華發 我輩爲人豈不知
又天臺黃岩正等寺觀師,畜一瞿鳥鹆,常隨人念阿彌陀佛。一旦,立死籠中,乃穴土而葬之。舌端生紫蓮華,大智律師爲偈頌之,有“立亡籠閉渾閑事,化紫蓮華也大奇”之句。(佛祖統紀、淨土聖賢錄)
按:彌陀願言 十方衆生 稱我名號 必生我國
言衆生者 上自天人 下至地獄 鬼畜蟲蟻
以此觀之 此八八兒 必生極樂 證大涅槃
人而不知 知而不念 劣于畜生 可痛惜哉
3 佛化大魚 度捕魚人
阿彌陀佛作大魚身引攝漁人感應出外國記
執師子國(斯裏蘭卡,又稱師子國),西南極目,不知幾裏,有絕島。編居屋舍,五百余戶,捕鳥爲食,更不聞佛法。
一日,數千大魚,遊來海島,一一皆作人語,唱念南無阿彌陀佛。海人見之,不了所由,唯依唱言,名阿彌陀魚。
有人唱念阿彌陀佛,魚則近岸,頻唱殺之而不去,肉甚美。若諸人久唱,所執取者,肉味最上;少唱得者,肉味辛苦。一島之人,耽嗜魚肉故,以唱念阿彌陀佛名號爲業。
初食者一人壽盡,命終叁月之後,乘紫雲放光明,來至海島,告諸人曰:“吾是捕魚之中老首,命終生極樂世界。其大魚者,阿彌陀佛化作。彼佛哀愍我等愚癡,化作大魚,勸進念佛。若不信者,當見魚骨,皆是蓮花”。
諸人歡喜,見所舍骨,皆是蓮花。見者感悟,斷殺生,念阿彌陀佛。
所居之人,皆生淨土,空荒年久。
執師子國,師子賢大阿羅漢,乘神通往到彼島,傳說如此矣。 (叁寶感應要略錄、淨土聖賢錄)
按:不知信心 亦無願心 唯嗜肉味 常稱佛名
以稱名故 皆得往生 此是彌陀 本願功能
彌陀誓言 稱我名號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彌陀今現 在世成佛 衆生稱念 必得往生
4 曾爲高僧 再度沈淪
嘉善諸生支某,康熙己酉春,語友人顧某曰:“吾神魂恍惚,似有怨譴相隨。”
及病,顧偕僧西蓮問之。忽腹中作鬼語曰:“吾于明初爲副將,姓洪名洙。主將姚君,見吾妻江氏美,起貪婪心。會某處叛,以殘兵七百,命余征討;余力不能支,全軍覆沒。姚收吾妻,妻遂缢死。銜此深仇,累世圖報。奈姚君末路修行,次世爲高僧,再世爲大詞林,叁世爲戒行僧,四世爲大富人,好施與,皆不能報。今第五世,當戌酉連捷,以某年舞弄刀筆,害鬻茶客四人,削去祿籍,故來相報。”
西蓮聞其言有序,勸之,許其誦經禮忏,以解怨仇,鬼唯諾。遂請西蓮作佛事,支病頓愈。
後數日,複作鬼語。西蓮責之,鬼曰:“吾承佛力超生,斷無反覆。今來索命者,乃鬻茶客四人,非吾也。恐師疑吾負信,故特相報。”言畢遂去,俄支某病發,不信宿而亡。(《現果隨錄》卷四)
按:曾爲高僧 及戒行僧 轉世便迷 再度造業
若其末路 能修淨土 一世解脫 不贻後悔
生死路險 輪回可怕 六道未出 難免墮落
我等行人 借鏡支某 誓生極樂 不蹈覆轍
5 誦法華尼 轉生官妓
歐陽永叔知颍州,一官妓口氣作蓮華香。有僧知宿命,言此妓前世爲尼,誦《法華經》叁十年。一念之差,遂至于此。
問妓雲:“曾讀《法華經》否?”答雲:“失身于此,何暇誦經。”與以《法華》,則讀誦如流;與之他經,則不能讀。以此知僧言可信矣。
使此尼知西方法門,則上品上生可也;不知而墜墮于妓,可不哀哉。
以此知能用西方法門教人者,其濟拔之功大矣,福報豈易量哉。(《龍舒淨土文》卷七)
按:出家爲尼 已是難得 苦行卅年 更屬不易
唯仗自力 無他力持 煩惑未伏 再度沈迷
余門學道 蟻子登山 念佛往生 風帆順水
不生極樂 尚在娑婆 一旦生西 永斷輪回
6 念佛婆子 瑞應奇特
元,至順庚午,浙西連歲饑馑。杭州城中,餓殍相枕藉。有司令坊正倩人舁棄六和塔後山大坑中。
有一婆子,兼旬不腐爛,每日居衆屍之上,人怪之,搜其身,懷中有小囊,貯“念彌陀佛圖”叁幅。
事聞有司,爲買棺斂。焚之,煙焰中現佛菩薩像,光明烨烨。因此發心念佛者極衆。(山庵雜錄)
按:念佛婆子 宗乘教理 一無所知 唯佛是念
命終之後 瑞應神奇 確證往生 無可懷疑
生前慧解 不及僧尼 身後果證 僧尼不及
自力難脫 念佛易生 不可自負 誤了前程
7 崔婆作偈 舌如蓮華
東平,梁氏乳媪崔婆,淄州人,爲宣義郎元明乳母。平生茹素,性極愚,不能與同輩爭長短。主母晁夫人,留意禅學;崔朝夕在旁,但能誦阿彌陀佛,虔誠不少辍,不持數珠,莫知其幾千萬遍。
紹興十八年,年七十有二,得疾,洞泄不下床,然持念愈笃。忽若無事,時唱偈曰:
“西方一路好修行 上無條嶺下無坑
去時不用著鞋襪 腳踏蓮花步步生”
諷詠不絕口。問何人語,曰:“我所作。”“婆婆何時可行?”曰:“申時去。”果以其時死,十月五日也。用僧法焚之,至盡,舌獨不化,如蓮華然。元明,予友婿也。(《夷堅志》乙卷九、淨土聖賢錄)
按:大集經言:若人但念阿彌陀 是名無上深妙禅
古德雲:一句彌陀無別念 不勞彈指到西方
又雲:隨緣開妙法 教衆得真情
聖道多辛苦 西方一路平
8 愚癡無智 合掌立化
清,王癡頭道士,直隸人。極愚,親亡乏食,困臥敝廬,無所爲計。或與之錢,莫辨多寡。陳道人收爲徒,令日掃地拾柴。晚課佛號數百,禮拜炷香爲度。王誦佛不成韻,每昏沈欲睡,陳以長竿擊之曰:“汝愚昧若此,尚不知精進耶?”
如是者叁年,一夕,呵呵大笑,陳複擊之,王曰:“今日打我不得矣。”诘其故?曰:“師枯坐十八年,不知修法,若能如我老實禮念,早生西方見佛矣。”
陳奇之,而莫測所謂。翌日,登峭崖,西向合掌立化。阇維,得舍利二。(染香集、淨土聖賢錄)
按:聖道門者:極智慧,證涅槃;
淨土門者:還愚癡,生極樂。
聖道門者:自力也,難行也,萬中無一;
淨土門者:他力也,易行也,百即百生。
聖道門者:縱令聖人根性,尚須叁祗百劫,方證極果;
淨土門者:即此崔婆癡頭,唯憑一句六字,往生成佛。
二、念佛放光
1 晨起念佛 頂現圓光
民國七十叁年(一九八四)秋天(月日已忘),淨與幾位同修在中北部的一座山頂上的寺院挂單一夜,早晨起來即在床上跏趺念佛(淨的早課極其單純:早晨一醒順便在床上打坐念佛,不誦經不持咒,坐多少時間便念多少佛。)六點多下坐盥洗畢即到齋堂用早餐,餐畢正好七點,便與幾位同參道友來到大雄寶殿前欣賞山景。
此時晨曦破曉,山岚氤氲,人影映落于山谷。其身影中淨的頂上有一圓形的光環,周圍與肩相齊,大小約直徑二尺左右。其光環具有多種色彩:顔色鮮豔,正如彩虹之絢爛;美妙亮麗,遠勝畫佛的圓光。
後面的同參一見而言:“喔!你來這裏放光啊!”淨遂即走入大殿,其光便隱。
這與“遠信念佛頂現圓光”頗有相同:同在山間,同在早晨,同樣念佛,同樣圓光。
按:一句彌陀 不論缁素 不論善惡 不論信疑
只要稱念 不知不求 便有如此 光景現前
不論何人 常念佛者 頂現圓光 身現佛相
凡夫肉眼 雖不能見 法爾自然 有此道理
(慧淨 筆)
2 遠信念佛 頂現圓光
當我二十九歲的時候,和我的妻遠信住在赤城山,這時遠信是二十五歲。在某一日的早晨,她下山去,行走在田野間的當兒,沿路專心在念佛。這時太陽剛上山,晨曦遍地,她偶然看看她自己的影子,發現頂上有一圈圓形的光,周圍和肩相齊,其大小約有直徑二尺光景。它發出燦爛的光輝,有不可形容的美妙,和佛像背上的圓光相似。她心裏覺得奇怪,還是繼續一面走一面念佛,並且時時看她的影子,這個圓光依舊煥發著,她知道這是念佛所得的現象。于是,她試試看,停止念佛而念世間的雜事,同時再看看影子,圓光就沒有了。因此就可知道,念佛最能發揮我們本有的光明,消除業障的黑暗。(陳海量《可許則許》)
3 心念彌陀 身有光明
海昌村民某,有老媪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陰府報應甚悉,家人環而聽之。某在衆中忽攝心念佛,媪謂曰:“汝常如此,何患不成佛道。”問何故?曰:“汝心念阿彌陀佛故。”問何以知之?曰:“見汝身有光明故。”
村民不識一字,瞥爾顧念,尚使鬼敬,況久修者乎?是故念佛功德不可思議。(蓮池大師《竹窗隨筆》)
4 念佛一聲 光十余丈
桐城有二人,結伴爲客。一死,伴葬之,攜…
《念佛感應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