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为四位五台山比丘尼开示

  上常下福法师为四位五台山比丘尼开示

  时间:2008年12月17日上午10点至下午2点

  地点:无量寿寺方丈室

  缘起:四位比丘尼师参加东林寺佛七结束前一天,准备要闭关前请师父开示

  说明:未标明处,皆是上常下福法师开示之原文。括号内是整理者依义所加。括号内的黑体标题是整理者所加。此部分是开示之前二小时。后二小时内容不包括在内。视频及音频

  在末法时代是以念佛为最好,解脱为最殊胜嘛,念佛法门是易门嘛,观ying法门是因门嘛,一门从耳入,一门从口出嘛,从口而出,从耳而入,正好他是相应的,所以净土法门他是非常契机啊,末法时代就是以音声(做佛事),音声(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这个音声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对这个音声好像不重视,在我们这个时代,必须要有音声和一门而得解脱,靠禅定门啊,靠不作声(声音是佛事),(或)靠摧毁力都很难做得到,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来摧毁诸法的执着,或者是要我们放下,我们都很难做到。由于我们内心中(有太多的执著)(以下为对话,师父简称为师:,比丘尼简称为众:)

  师:今天二十,明天还有一天,那你们怎么不做结束呢?

  众:我们明天就结束了,东林闭关,闭关二十五天,

  师:哦,准备闭关哦,准备闭关二十五天,

  众:有的两期,前期二十一天,后期二十一天,后期就是过了年了吧,

  众:师父我想请问一个问题。

  师:阿弥陀佛。

  众:就是现在这念佛的人很多,过去我也送过往生也送过好多了, 现在就是众所说法都不一样的,就是说往生极乐世界时的这个瑞相,到底是以瑞相为主,还是以功夫成片为主?这次讲法我也听到您说要在念佛的功夫上下功夫,我心里边现在就是(有点忐忑不安,看不清楚,请师父开示,阿弥陀佛)

  [ 理上的功夫重过事上的功夫,当下的一念远重过临终时的一念,修的是当下一念,非是临终一念,事上的牵挂常构成往生的极大障碍,对临终一念的担心就是一种强大的挂念,其现量上已经超越了往生的一念 ]

  师:功夫有两种说法,有的人功夫从智慧上面下手,有事上的功夫有理上的功夫,他修行多年的话他理上的功夫比较强,没有修行的人他在事上下功夫,为什么呢,从来没修行过的人他在事上不下功夫,在理上把握不住啊。所以呢到临命终时他就非常危险,因为理上没有,事上他这个家人的牵挂啊,对世俗的牵挂啊,出家人对寺庙的牵挂啊,在事上他牵挂九法界的心,超过了对阿弥陀佛的这种心,他一定不能往生的。那么说理上通达了,他是一种{纯熟}了,跟般若智慧是相应的,他是决定往生,如果理上通达了那他对闻法的因缘,或者出家几十年了他理上有个自然的顺序,他熟了以后呢往生是一种自然了,不在于临命终时的一念,临命终时的那一念的话,对于没有学佛的人来讲可以到临命终时死亡后的那一念。社会上讲的话福德做得大了,你比方说很多当官的人,贪官污吏,他下生转过来他还当官,为什么他做了恶业不下地狱呢?因为他上一辈的福报太大了,他虽然做恶业不下地狱,但等他福报享完以后才去堕地狱。证明如果福德做大了以后啊,他可以把你的恶业推到后面去,这是一个因果关系。如果一再强调我们在死后的那一念的话,这是推翻因果的,完全是推翻因果的,你想一下这个道理,因为我们很多在经典上面找不到依据,说临命终时的那一念,所有经典上面找不到,只说我们现在一念功德大,没讲我临命终时的那一念往生,这个任何经典上面都没有依据,说我临命终时死的那一念,在我们戒律里讲,就说我们犯戒的因缘,我很清醒的时候犯戒就过失很大,如果我喝酒喝晕了,或者在梦中犯任何戒律都没有犯戒的因缘,就是在梦中,在迷失之中或者神经病了,那么说人死的时候那一种状态里面是一种迷惑的,但是你清醒的时候那一种决定的信心是决定成就的,那我们死的时候那一刹那是昏迷的,[ 清醒时的当下一念的决定信心的功德远远大于临终时昏迷状态的过失,要彻底放下对临终一念的牵挂 ] 但是等你死的时候你的决定信心在你大脑子里面,在你的意识离开这身体时立即就生起了,你就立即恢复过去那个清醒的状态,恢复你自己的决定信心,你立即就超越了,所以临命终时的那一念在经典上是没有依据的,看所有的经典我都找不到依据,说临命终时的那一念,是后来人搞的。

  [ 当下一念的殊胜功德如皓日当空,无暗不破;临终一念的过失如水中影映,遇光而没。临终一念只为表当下一念之切要矣。要破对临终一念的挂碍,要坚对当下一念的决定信心。以现前当下一念对临终一念的安心,才有可能真正稳当往生 ]

  哪个临命终时的一念,你福德大的话,没办法的(临终一念还是不会发生决定作用的),就象我们出家人的这个金刚那罗延身,出家相就是金刚那罗延身,就是堕到地狱也是受乐,就是袈裟在身上罩着,你也不会受多大的痛苦,受三禅快乐,就是出家的功德以后堕到地狱也是享受三禅快乐,也没有真实的地狱显现,事实上从另外的方面讲的话,出家的功德大,地狱底下大火在烧的时候,对他来说他很快乐的,没有痛苦,就像人掉到油锅里变成清凉一样,就是功德大的人会掉下去,但也是清凉的,出家的功德就是这么大,福报太大了,所以我们念佛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并不是说非要到临命终时,有些人叫我们临命终时的一念激发我们现前的一念而已,他是恐吓你,就像我们说你要是做恶事就堕地狱一样,赶快去发心啊,就是要我们发起成佛的心,另外一个方面教我们发菩提心,怕我们退失菩提心,如果真实的菩提心发出来了,对你现在生起信心,如果你一天到晚对你现在没有这种无上的信心,就会活在恐怖之中,到底临命终时能不能往生啊,到了临命终时能不能把握这一念啊,你现前的一个不安的心就导致你临命终时不安心,那么说不如现在的安心,我绝对往生,充满了信心,恰恰相反的你到临命终时就是安心的,现在的安心都得不到,临命终时的安心难道现前吗?现在的恐怖能得到临命终时的安心吗?

  [ 你对佛陀认同的这一刹那的功德,那是彻天彻地的照,你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这种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一念造恶,其罪无边;一念(与佛陀)相应,其德难量;一念(生疑)起惑,其果不堪(设想) ]

  这个只是一个互相互成的道理,我们现在很多世俗的相对的比量往往是有一些问题的,所以呢我们听人家讲话的时候,好像人家讲得是对的,实际上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是用一种逻辑的思维,他是用一种社会上的一种相对的言辞,用凡夫的思维来思维这个佛理,他不是用圣量的思维来思维这个道理,就像太阳出来怎么会有黑暗呢?[你们总说造恶业造恶业,那太阳出来怎么还有黑暗出现呢?你非要相对把太阳变成是我们的心,然后我们心里一烦恼,所以我们太阳出来了也没有用,只能是说我们的烦恼障碍了我们这个心中的太阳,以你心中的太阳和这个烦恼来对比的话,确实是把你遮盖了,但是呢我们依照佛的这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大乘经典里说,你就是读一部地藏经,读一部华严经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就是仗着佛力,仗着佛的功德,大悲因缘,你对佛陀认同的这一刹那的功德,那是彻天彻地的照,你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这种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过去有女人喜欢比丘尼穿的袈裟,就是欢喜了一下,果报也不可思议,而下生一转生过来,他转世就转到释迦牟尼佛这个时代,,而她就遇到佛了,变成一个比丘尼,还开悟了,还成为阿罗汉,比丘们问佛,这是什么因缘证阿罗汉的?佛说是因为披一件袈裟的因缘,她过去迦叶佛时她是一个贫女啊,看了一个比丘尼穿了一个袈裟而生起欢喜心,就是披一件袈裟,心生欢喜,,她说我也来披一下,就这么动了一个念头,就有这么大的福德,是不是?过去这样的故事是非常多的,就怕我们没有得到这种福德,如果你对这个怀疑就麻烦了。你看到(心想)袈裟是不是真有最么大的功德啊?难道我对它一欢喜就得到这种功德吗?心生怀疑,一怀疑就麻烦了,一怀疑就落到边地疑城,乃至于生生世世遇不到佛法,乃至于生生世世生到边地疑城,就是说一念功德也不可思议,但是呢,一念内心中生出诽谤和怀疑之心,过失也不可思议。[ 一念深信证四果,一念起惑落疑城 ] 就是说我们能不能对佛生起无上的信心,不能生出任何的怀疑心,如果生出任何的怀疑心,可能对你的将来会有危险的,一念疑心就落边地疑城嘛,不能见佛,像非洲啊,像不闻佛法的地方,再也遇不到三宝了,所以对我们现前的这一念功德要生出无上的信心,你心里要有这种信心功德,我决定往生,这一念信心我具足了,再者说就是理上阿弥陀佛和事上名号功德光明力这种信心,其实念阿弥陀佛是理上的信心,不是事上的信心。理上的信心就是你对阿弥陀佛认同的那一刹那,是一个理,而不是事,事是怎么回事呢?

  [ 谁设立山河大地?谁令我们安住?光光互摄中,我们与何光相应?与十方诸佛菩萨相应会如何?与阿弥陀佛相应会如何?]

  事是对闻到阿弥陀佛名号的真实功德。比如说吧,你叫爸爸,那么这个爸爸是你心中的事,爸爸的这个名字是你心中的理,你念爸爸的时候这个事已经显现出来,事不是来念的,觉悟明了的心叫做事,你觉悟到法界的本体,是阿弥陀佛光明力,你就是阿弥陀佛大悲心的一种摄受,令我们从此方世界进入到彼方极乐世界的一种方便而已,你把他方世界所有的山河大地啊,虚空啊,乃至于六根六尘啊,这一切法都转为本来的大悲之体,那我们安住的大悲之体是谁设立的呢,这个体里面有在此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一切诸佛菩萨所设立,也有呢华严境界的五十二位法身大士所设立的,但是呢也有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在十方世界中设立了大悲之体,那么说我…

《为四位五台山比丘尼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何谓真忏悔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