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林开示 第五讲 除障与修福

  第五讲-除障与修福

  在我们讨论之前,大家一起来礼敬世尊、阿拉汉、正等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X)

  各位尊者、各位法师、各位大德,我们今天晚上要讨论的内容,是关于禅修的障碍以及如何来培育禅修助缘,也就是如何来培育福德的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禅修的障碍问题。我们要修行止,修行观,要禅修,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要排除障碍。这正如说,我们要去一个地方,我们要先找到路。找到路之后,我们先要排除在路上的一些干扰,一些障碍。这样的话,才能够使我们更加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同时,我们要顺利地到达一个目的地,我们除了要有自己行走的能力外,还需要有其它的一些资粮。比如说路上的一些盘缠、一些干粮、一些费用、路费等等,这些也要准备。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不是直接讨论禅修业处的问题,而是讨论跟禅修有关系,但是又不是直接讨论禅修业处。那么,在《清净道论》里面也提到了,我们要修行业处的时候,要具备很多种条件,比如说要住在适当的地方,要避免一些不适合的住所,而且要做一些身体的工作,比如说要清洗袈裟、把身体洗干净、剪手指甲等等,这些工作都是属于让我们能够更加顺利地、更加自然地去禅修。

  那在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关于禅修方面的障碍,我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属于对于禅修的障碍法或者说叫做障道法;而另外一种,是属于禅修的障碍,这种障碍是属于盖。

  我们今天讨论的第一个方面,第一个问题,是禅修的盖障的问题,障有五种,盖也有五种。其中的盖我们在当时讲入出息念的时候已经讲过了,盖是属于平时所提到的五盖,也就是nīvarana、pañcanvarana。分别是欲贪、嗔恚、昏沉睡眠、掉举、恶作跟疑。因为我们已经讨论过了,今天就不再作详细的探讨。

  下面再讲一下障碍法,障碍法也有五种,也就是说对于我们禅修,会障碍我们禅修的这些因素。障碍法通常在巴利里面叫做antarāyika dhamma;antarāyika就是障碍的意思,就是妨碍的意思,法就是这些因素、这些现象。一般我们都会提到一个人禅修会有一些障,最常用的障就是说业障,业障来了就不能够禅修,或者说他禅修遇到了业障。

  在这里说的障,一共有五种:

  第一种是属于烦恼障;

  第二种是属于业障;

  第三种是属于果报障,或者叫做异熟障;

  第四种叫做毁谤障;

  第五种叫做威令障。

  如果一位禅修者具足了这五种障的任何一种,他的禅修就会遭到障碍,甚至说在今生他的禅修就不可能有任何的成果,假如他不去除这些障碍的话。而且,在这些障碍当中,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有些是不能够改变的,有些是可以去除的,有些是不可以去除的。那今天我们就根据经论里面的记载,再结合禅修来探讨一下。

  首先第一个是烦恼障,烦恼障包括了三类:

  第一类是属于定邪见,就是决定性的邪见;

  第二类是属于两性人;

  第三类是黄门,就是paõóaka,这个是记载在《清净道论》里面的。

  决定性的邪见又可以分为三种:

  一种是无因见(ahetuka diññhi);

  另外一种是无作用见(akiriya diññhi);

  还有另外一种是虚无见(natthika diññhi)。

  第一种是无因见,就是否定一切因的,比如说有人认为说我们现在的人生、这个世界都是偶然的,没有原因的。这种邪见就否定了人是由过去造的善跟不善的业,而遭致的果报而投生来的,而且呢,也否定了一切现在的一些现象都是由因果关系所组合的。

  第二种是属于无作用见,无作用见就是认为,现在无论行布施也好、行善也好、偷杀抢也好、做恶也好,都没有果报的,你所做的任何业不会带来任何的果报,做只是做而已,这种是叫做无作用见,也就是属于否定因果的另外一种。

  而第三种叫做虚无见,虚无见也就是否定因、否定果、否定缘起的,认为说没有三世轮回,没有过去世、没有未来世,现在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是由于过去所造的业,而带来的结果。现在所造的善或不善的业,也不会导致任何的果报,所以我们平时说这种虚无见也是属于否定因果的。

  这一种邪见唯有在其中的一种情况下,我们才称为定邪见,也就是决定性的邪见,也就是说一个人坚持这三种邪见的其中任何一种而不放,很顽固地认为说没有因果、没有三世、没有缘起。而且这一种邪见,在他临终的时候还不放弃的话,这种邪见会成为一种叫做garukamma,就是很重的、极重的业,而导致他决定性地堕落到四恶道里面去,所以我们说这种叫做定邪见。如果一个人有定邪见的话,他是不可能禅修的,即使他很努力地尝试去禅修,也不可能成功。

  另外第二种烦恼障,是属于两性人。两性人在《阿毗达摩》那里,他是属于无因结生的,善果报的无因结生,这种人也不可能禅修成功。两性人是指同时具有两性根,如果执着于男,就会有女性根出现;如果是执着于女,贪着于女,就有男性根出现;或者说两种同时具备;这种人也不可能禅修成功。

  还有另外一种人是叫paõóaka,就是古代类似于太监那一类的人,也是不可能禅修的,这是属于烦恼障。

  然后第二种是属于业障,业障可能是我们平常所用的词语很常用的,就如:「我们有业障啊,业障很重,要消业障啊。」但是真正我们说的业障,是什么呢?我们相信在座每一个人都没有业障。业障是指五无间业,极重业,也就是:杀害自己的亲生母亲,杀害自己的亲生父亲,杀害阿拉汉,以恶意去使佛陀的身流血,还有分裂和合的僧团,或者叫破和合僧。如果一个人曾经造下了任何这五种极重业的其中一种的话,在今生无论如何他即使连禅那都不可能证得。

  我们知道在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很著名的护法,叫阿迦答沙都(Ajàtasattu),就是阿阇世王。阿阇世王他具足了非常强的巴拉密,也就是说他有很强的善根因缘。他的巴拉密已经强到可以使他只是听闻佛陀讲完《沙门果经》,就可以证得初果。如果从四类可以值遇佛法的人来说,他是属于第二种广演知者,就是说听闻了佛陀或者说佛弟子所讲的详细的佛法开示,就可以证得圣道圣果的这一类人,所以他是属于广演知者这一类人。

  然而,因为阿迦答沙都在之前已经杀害了他的父亲宾比萨拉王(Bimbisàra,古译为频婆娑罗王),所以他杀害父亲的这一种业,障到他在听闻佛陀开示《沙门果经》的时候,并没有证得任何的圣道跟圣果。虽然,阿迦答沙都在听了佛陀说完了《沙门果经》之后,他成为了信心第一的国王,信心第一的在家弟子。而且,在佛教史上非常有名的第一次三藏圣典的结集,就是阿迦答沙都做护法的,他做外护的。他支付了在第一次结集当中所参加的五百位阿拉汉的所有的资具、饮食,乃至也装修了第一次结集的所在地七叶窟。

  在他对三宝、对佛法产生信心之后,也是一直到他死之前,他都是毫无疑义地去资助佛教,去供养僧团。即使他造了这么多善业,然而,因为他之前已经造了杀害父亲的重罪,当他死后,他仍然是掉落到地狱里去,因为他所造的杀父的业太重了。当然,在他听闻了佛法,对三宝产生信心之后,这些善业也不会白做,他将会在未来成为辟支佛。但是,我们可以说,现在阿迦答沙都仍然在地狱油锅里面打滚。

  这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假如他造了任何一种无间业,就是杀母、杀父、杀阿拉汉、出佛身血跟破和合僧,那么就肯定在今生连禅那都不能证得,更不用说道果了。

  在这个时代,杀母跟杀父还是会有可能出现的。有时候,我们打开报章杂志,偶尔会发现,现在还是有一些人连自己的母亲、连自己的父亲都杀害。

  杀阿拉汉可能性就很小,因为现在即使有阿拉汉也是非常罕见。

  而佛身血就只有在佛陀在世的时候,才能够出佛身血。

  如果想破和合僧的话,现在也不容易。因为破和合僧首先你必须是比库,而且,你必须得在同一个界(sima)当中,你另外举行自己的羯磨,你倡导把佛说说成非佛说,把非佛说说成是佛说;把法说成非法,非法说成法;把律说成非律,非律说成律;就是倡导一些非法非律的东西;而且你另外起羯磨,组成另外的僧团,这样的话才造成了破和合僧。所以,这个在现在也是比较难实现,那我相信这种业障大家是没有的,所以,大家应该放心,在禅修当中不用担心自己有业障。

  然后,下面一种是果报障,或者叫异熟障。异熟障是指两大类的人:一类是二因结生的;另外一类是无因结生的。

  根据《阿毗达摩》,我们投生为人,都是四种大善心所造的果报。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在座的人,在这里果报心都是属于八大果报心的其中一种。在前世或者说在过去生,我们曾经造下的都是属于八大善心的其中的一种,所以,现在我们在座每一位禅修者,有分心都是属于八大果报心的其中一种。

  那么,为什么说我们在座没有无因心结生呢,我们是可以肯定这点的。下面,详细解释一下。

  所有的四恶趣里面的众生,包括地狱的众生、畜生、饿鬼跟阿修罗——这是属于堕苦趣的阿修罗,这一类的众生,他们都是属于无因结生。无因结生是不可能证得任何禅那跟道果的,换一句话说,安止速行跟道心路过程跟果心路过程,不可能在无因结生的有情的名色流里面出现。

  那同样的,二因结生也不可能,二因结生是什么呢?我们学过《阿毗达摩》知道,《阿毗达摩》的八大善心里面,有四类的善心是属于三因心,有四类的心是…

《禅林开示 第五讲 除障与修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