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教对全民教育的影响
--以“人间佛教读书会”为例
释觉培
目次
壹、前言
贰、静观廿一世纪的变化与隐忧
一、利益至上,道德冲突
二、多元价值,困惑加剧
三、有限资源,无尽开发
四、竞争对立,人我疏离
参、学习型组织的新契机
一、广学善法,终身学习
二、尊重包容,同体共生
三、理论实践,行解合一
四、除弊更新,与时俱进
肆、人间佛教读书会的缘起与发展
一、创办缘起
(一)“文化、教育、组织”三足鼎立
(二)多元化弘法方针
二、发展步序
(一)理念宣导期
(二)方法培训期
(三)交流成长期
伍、人间佛教读书会对全民教育的影响
一、读书会教育原理
(一)以人间佛教特质为依据
(二)以四摄法为带领人精神
(三)以闻思修证为讨论的引擎
(四)严土熟生成就教学情境
二、全民教育之影响
(一)化解人我疏离关系
(二)拉近贫富城乡差异
(三)建立团体共同愿景
(四)创造新时代的生机
陆、结语
壹、前言
所谓“法不孤起,仗缘方生”,随著台湾经济成长,政治民主、教育普及、社会多元化,以及佛教在整个台湾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家师 星云上人毅然提出“寺院本土化,佛法生活化,僧信平等化,生活书香化”1的呼吁,再次强调“寺院学校化”的理念,期望寺院不仅提供信众安身立命的地方,佛教徒在信仰的层次,更需要深入经藏,真正了解佛陀的本怀,使佛法应用在生活中,让佛教走出经忏的桎梏,以文化教育传达佛教所应发挥的功能。
而当代最令人忧心的问题正是失序的社会伦理,自我异化情况日益严重,人类在不断创造物质文明的世界中,也同时失落了精神文明。忧郁症、自杀等内在无法突破的心理疾病,或对于生命存在的价值也渐由沉沦趋于堕落。也因此,产官学界也开始纷纷地展开“终身学习”的呼吁,鼓励透过学习以拉近先天与后天的知能差异,并缩小城乡知识的距离。
家师 星云上人认为:正当社会结构的转变,大家庭型态的解体,资讯快速变化,人心惶惶不安的时代,寺院不能只是信仰的殿堂,更要是心灵补给的加油站。尤其现代人若要迎向人生多元性的挑战,唯有仰赖“学习”。是此,“人间佛教读书会”于二○○二年一月一日正式在在佛光山宗务委员会2派下成立,将四十余年来所从事的文化事业,透过国际佛光会3全球各分会的组织运作,并结合全世界两百余个道场,以及一千多位在各地弘法的出家众,群起为“生活书香化”的落实而开跑。短短两年多读书会的成立,在文化、教育、组织三足鼎立的前呼后应下,瞬时成立了两千余个读书会团体。也因此,本篇论文以静观廿一世纪的变化与隐忧为探讨的背景,针对社会伦理失序、道德价值观混淆以及人与人之间冷漠与疏离,再回到“人间佛教”的理念,提出读书会对“全民教育”之影响。
人生是生命活动所产生的现象,佛法则是佛陀毕生修行所证悟的真理。佛教以开发般若智慧、分辨邪正真伪,断除烦恼,才能自度度人,究竟解脱。“人间佛教”以教育为前导,寺院则以发挥学校为功能,读书会的目的乃结合佛学与人生的关系,从倾听与对话中展开佛教同体大悲的精神,藉由“闻思修证”四层次有效思考讨论的理论,找到解决现代人的困惑与烦恼。使佛法融于现时代的生活,为人生带来安祥自在,为社会带来尊重包容,为世界带来和平无争。
关键词:人间佛教、读书会、全民阅读、终身学习、学习型组织、生活书香化
“人间佛教读书会”网址:http://sql.fgs.org.tw/bookclub/
贰、静观廿一世纪的变化与隐忧
廿一世纪正当世界走向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人类也在面临一场巨大的转变,这其中的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行为模式乃至性格不断变迁的过程。面对急剧的社会变化,不仅人类心灵状况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其它如思想、观念、生活和习俗,也同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此外,自主意识增强,追求独立人格,注重自我感受,崇尚个人生活,再加上市场经济一向以利益为其基本动力,经济活动为了追求实效,市场竞争以经济效益为评判标准。因此,它也明显的以“功利”为导向,不仅是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新观念,并成为普遍遵循的价值追求。
一、利益至上,道德冲突
全球化的开放虽然使个人利益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市场经济的效益观念、时间观念、竞争观念和创新观念以及独立人格观念等给社会的经济生活注入了活力,各项政策也都在于通过利益激励机制使得对个人的利益和价值予以肯定,但是,当道德功利性过分凸显时,其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一些人除了过分注重道德的功利性和个人行为的功利色彩,甚至把个人利益置于一切之上,出现了重利轻义、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倾向。
站在关怀生命的立足点,我们不得不省思的是:即便能直接促使人们重视经济利益,促进物质文明发展,却难以直接保证人们重视那些与市场经济没有必然联系的精神文化、理想信念,难以保证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即便全球化,市场经济能直接促使人们重视实利、实惠,却难以保证人们的道德情操同时并进。4一旦社会产生利益至上、伦理失序的现象,势必也需付出庞大的成本代价。
二、多元价值,困惑加剧
“多元化”也是现时代的特质之一。随著科技的快速发展,资讯与大众传媒和交通工具已把世界缩小成一个“地球村”,全球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各种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渗透不断加强。尊重各种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互相取长补短,成为当前的主流呼声。这种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是世界格局多样化以及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反映,而这也是造成道德价值观多元化结果。5
道德多元化的倾向使得这一代对社会道德规范的适应或选择显得较以往更加困难和复杂,尤其现代人需要把社会道德规范并入自身的人格时,充满了彷徨、痛苦和选择时的困惑。
根据统计:忧郁症已成为全球化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四亿五千万人遭受精神健康问题的困扰,每四个健康的有问题的人之中,就有一个是跟精神疾病有关。国际劳工组织将忧郁症列为心血管疾病之后,造成员工失能的第二大原因。在美国,约十分之一的人受到忧郁症的折磨,是员工请假原因的第二位,仅次于感冒。6尤其台湾正从积极成长进到稳定高原期,社会必需找到活力十足的生态平衡,一种维持稳定而动态的平衡。因为不同的文化生命阶段,社会价值及时代精神正处于重新建立的时期。
也因此,道德环境复杂性的增加,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多种社会文化思潮的汇合,使道德观念具有表面化、多变性;而不同的道德体系之间所存在著观念、内容、评价标准等差别甚至冲突时,困惑和冲突必然造成不可避免的时代景况。是此,现代人需要注入多元价值观,增加人文活动空间,投入不同领域的学习,并追求经济成功以外的更多成就。7
三、有限资源,无尽开发
一九九二年六月在巴西里约所举行的“地球高峰会议”中,联合国正式发布一份名为“全球科学呼吁世人的一封信”,内容共来自七十一个国家,一千六百多位资深科学家连同署名,且历年来诺贝尔奖得主半数以上通过,内容开头即说到:
人类与自然正处于迎面相撞的危机,人类的活动,已为环境和宝贵的资源带来无可挽回的伤害,严重危及人类社会与动植物界的未来,更可能使现在的世界恶化,不再适合生存……,人类必须立刻彻底改变管理地球与生命的方式,否则难逃苦难。8
当地球资源在生产至上,不断被人类的需求所无尽地开采的同时,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对全人类生存空间的伤害。站在佛教的缘起思想,人们与一切的生命正生活在一个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中,这个庞大的系统,人类及物种每日正在创造著许多倚赖的模式;由于任何一个现象,皆由许多复杂的条件因素所组合,也因此,持续的工业开发生产,带来有限资源的不断递减;这当中也反过来深深影响著人类在思考与行为上的模式与改变。现代化的文明,如果科技能力与智慧的差距无法缩短,贫富悬殊与城乡差异不能拉近,那么生产所提供给人类未来的期待就渐渐失去了意义。
四、竞争对立,人我疏离
“竞争”是现代化进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良性竞争可以迈向快速成长,但是过度因竞争而产生的对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包括物质、制度、价值等层面变化的不一致性,也难免失去了国与国之间、生命与大自然之间,或社会与族群之间的和谐。纵观世界许多国家的现代化轨迹,不难发现现代化的过程都同时伴随道德观念和行为的急剧变化,尤其是在资讯越加快速,知识量不断激增,其动荡程度往往更大,导至整个社会容易形成道德失序、混乱、真空等局面。
在竞争快速的脚步中,家庭因双薪工作的需要,使亲人朋友之间渐而失去了对话与倾听的互动,因为忙录,“各扫门前雪”的心态也日益增加,再加上长期受到声光媒体的影响,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已转为被电脑科技游戏所取代,疏离与冷漠造成越来越多人的心理疾病,忧郁症也几乎正在袭卷著人类而形成了这一代的文明病。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长洪兰博士认为:现在的台湾处在人与人活在一种互不信任的状况。“社会信任感降低,社会成本就会提高。人与人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吐的对象,什么事都自己处理,就是一种压力的泉源。”9现代科技文明虽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繁荣与发展,但是,不可忽视的,它也同样带来了人我疏离、对立的消极影响。
参、学习型组织10的新契机
一、广学善法,…
《人间佛教对全民教育的影响--以“人间佛教读书会”为例(释觉培)》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