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总义 第十三课 大缘起因

  

《中观总义》第十三课

  

益西彭措堪布造 圆春法师讲授

  

  

顶礼大恩至尊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顶礼本师释迦牟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浩瀚前译三根本!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如虚空般无边无尽的众生得到究竟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请大家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在发起菩提心之后,今天接着一起来共同学习堪布益西彭措所讲授的《中观总义》。

  我们继续学习能破的中观正理。在中观正理中,我们学习第一个科判:应成派和自续派共同的五大因。五大因中,前面四大因我们已经学习了,今天我们进入到第五大因——大缘起因的学习。就像前面所说的,这五个理论是我们作为学佛者攻破我执、攻破实执的具有神奇力量的秘密武器。这些武器将会摧破一切虚妄的实执,而建立我们人生当中最真实的圆满。这是我们遇到佛法以后最殊妙的一个因缘。所以每一个理,我们都要以大欢喜心去努力地学习它、熟悉它、运用它、串习它,最后去感知它、现证大缘起因所揭示的法界本性。所以,我们在面对这种理的时候,千万不要想它离我们很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起心动念之间,就在我们的见闻觉知当中,它就是在显现存在的同时,可以启用的一种法理。所以我们学了以后,千万不要当做是离生活很遥远、离我们现前的境界很遥远的一种空谈的理论。佛法不是空谈,尤其像这种理,它是直接剖析我们现前的、觉得是最真实的东西。那么,面对什么是真实,用这样的理去看透人生、看透生命。在我们能够看透人生、看透生命的时候,我们认识了人生的真谛,才能活在真实里面。活在真实里面的人是踏实的、幸福的、安全的;活在虚妄里面的人,是不踏实的,永远都是痛苦的、冤枉受苦的。所以,我们应当有一种大欢喜心,发现这些是瓦解我们一切虚妄的力量,这是给我们揭示宇宙人生最机密的教法!我们今天居然有因缘来深入地学习,应当感叹生命中有这种微妙因缘。

  尤其像这个大缘起因,是佛法当中一个很重要的智慧,很多的经论中都会讲到缘起性空。而建立缘起,又能够从缘起上面作为方便,而了达自性本空,这是佛法的一个超凡智慧,也是一切所知法当中的精华。我们了解大缘起因以后,就会觉得人生是非常幸福的,因为一切的真实,都可以通过大缘起因把握在我的手中。我们来看具体的论文:

  五,大缘起因:是对诸法的因体果都作抉择的理论。

  前面我们讲到,每一个因都有所偏重。有些在因上面、有些在果上面、有些在本体上面进行抉择。而大缘起因不共的一点,也就是和其他的理论相比,形成它独特的风采的地方,就是它在诸法的三个侧面都完全作了抉择。这样的因,可以说是众因之王;这种理,也可以称为理王!所以,大缘起因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下面看出处:

  《龙王请问经》《无热恼请问经》《中论》《六十正理论》《入中论》等。

  在经典当中有大缘起因,在论典当中也有大缘起因,就像《龙王请问经》、《无热恼请问经》等很多的经典中,都用到大缘起因;而龙树菩萨的《中论》《六十正理论》和月称菩萨的《入中论》等论典当中,也都用到了大缘起因。

  《龙王请问经》云:“何法仗因,彼者仗缘;何法仗缘,彼者不生;何者不生,彼者空性;何者空性,彼者无相;何者无相,彼者无愿;何者无愿,彼者寂灭。”

  在《龙王请问经》中讲了从前往后的一个推断,我们看推断的过程:

  首先,任何一个法,它要是依仗于因而出生的话,这个法必定要依仗缘而得以出生,也就是“独因不生,孤掌难鸣。”都是要讲因缘和合,不是单纯的一因一缘就能让一法得生,都是需要因缘和合。而这个和合的过程,我们要完整地去理解它。也就是说,什么法要依仗因的话,这个法就一定要依仗缘;什么法要依仗缘的话,我们再去观察它的本性。在名言显现的角度,有法出现,就需要有因,不可能无因而出现一个法,而这个法有主因,需要主因,就需要助缘,需要因缘和合。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这样。所以,我们办事情能否办成,要看因缘。如果因缘不好,事情也就办不好。不仅世间上一件事情如此,世间上任何法的出现都需要因缘。比如我们希望身体好,那必须以前面的身体作为因,再以其它一些助缘方面能具足,身体才能好,否则身体不能好。这就是由因缘而显现的。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显现,甚至我们现在说一句话、办一件事,我们的苦乐出现的时候,都需要因缘。看到一件事情的显现,看到苦乐的显现,就是看到生命中有因缘的显现。看到一个法,就知道它是有因缘的。所以,我们把它放到我们的心里面去,放到心底深处,遇到任何人、任何法,都知道是因缘的显现。

  因缘的显现是不是真实的显现呢?“彼者不生”。即:什么法是依仗因缘而出生的,这个法就没有真实之生,没有一种实有的生。也就是说,这种显现是虚妄的显现,没有自性可得。完全是“属于众因缘的法即不属于自己”这句话要记住。因为它是因缘的本性,而不是自己的本性。完全是因缘,完全是他法,根本不是自性。假如哪个法是自己的体性的话,它就不需要其他因缘,自己就注定了自己的存在。但如果我们看到一个法是由因缘而出现的话,这个法就应当属于因缘。你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是自己,而应当把自己当成是因缘,也不要把他人当成是真实的个体,应当把他当成是因缘。我们身边发生的任何事件,我们就应当知道“噢,因缘!”因缘如是显现。因缘在变化的时候,就看到事物也在变化了。所以并不存在一个离开因缘而有自我体性的法或人,来决定一切的显现,没有。就像我们任何人都无法依靠因缘之外的一个东西来决定你该说一句什么话,或决定你如何显现,没办法。所以完全都是属于众因缘,而不属于自己。所以仅仅是因缘的一种本性,而非自性存在。

  因缘的本性是什么呢?因缘就是没有自性。你看因缘所生的法,哪一个可以找到独立存在的自性呢?没有的。我们说依仗因缘,这只是不观察而已,一观察就是无生。无生,就是一个法从未出生过。那这个法就是空无的本性、空寂的本性。所以“何者不生”就是空性。而什么法是空性的,就绝对无相。空无自性的法,连自性都没有,还能有什么相状呢?没有自性的法肯定没有相状,所以就是无相的。

  假如什么法是无相的,它就无愿。我们愿求什么法,就是因为我们执著相,著相的众生就会愿求这样、愿求那样。比如著名声的相,就会很想去求名;著钱的相,就会很想去求财;著地位的相,就会很想去求地位。但实际上这些都是无相的,都是空性的。禅师云:“梦幻空花,何劳把著啊!”假如像虚空、幻花一样的、根本空无实有的法,我们谁还想去抓它呢?所以“何者无相,彼者无愿。”

  假如何者无愿的话,彼者寂灭。就像我们最终本来就没有愿求,就把内心的渴求一下子放下来的时候,就能够安住于寂灭。也就是最终归无所得的时候,就是“狂心当下歇,歇即菩提。”能呈现寂灭的法乐。

  这是一连串的。这里面,首先是通过因,引出缘;通过因缘,推知无生;通过无生,推知空性;通过空性,推知无相;通过无相,推知无愿;通过无愿,推知寂灭。这就是以因缘了知万法不生,只要无生,就能产生空、无相、无愿,只要能产生空、无相、无愿,就能够获得寂灭。

  《无热恼请问经》云:“若从缘生即无生,于彼非有生自性,若法仗缘说彼空,若了知空不放逸。”

  如果是从因缘所出生的,我们在名言中,可以暂且说有一个缘起生,但真正用胜义观察的时候,有没有一种自性存在呢?没有。这就是一种无生。“生即无生。”再看,对于这样的一种无有生的自性的法,我们再观察,它是依仗因缘而显现的,所以它的存在性完全是一种因缘性,而因缘性没有自性,所以它的存在就是空。这是宇宙人生最根本的真实。这是万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能够认识真理,活在真实里面,才是做对了人,我们的心才是活在了正常状态当中。假如我们偏离了这种真实,堕入实有当中,就是在实有当中放逸而没有回观自心,没有让它活在真实当中。所以我们能够了知到空性的时候,所有的修行都能够在这上面“精进无有崖”,完全是无有停止的精进,只要你能够安住在空性当中,这就是永远的精进。只要你偏离空的觉知,偏离了空而执著于有,执著实有,就说明你远离真实了,没有专注在真实当中,就是在放逸里面了。

  正因为如此,禅师在教言中要求很高:“起心动念,皆名破戒!”起一个心、动一个念头,都叫做破戒。为什么呢?因为从自性上面,你已经偏离了,没有安住在真实当中,违反真实,按照自性的戒律上面就是破戒按照禅师的要求去看的话,心心念念都要活在真实当中,怎样活在真实中?就是不起心不动念;怎样…

《中观总义 第十三课 大缘起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