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别说

  大乘起信论别说

  太虚

  ──九年初夏在武昌龙华讲经会说───

  一 大乘起信说

  二 皈命三宝说

  三 马鸣大士造大乘起信论意趣因缘说

  四 摩诃衍一者法二者义说

  五 依一心有真如门生灭门各总摄一切法二不相离说

  六 心真如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说

  七 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说

  八 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黎耶识说

  九 阿黎耶识有觉义不觉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说

  十 所言觉义者说

  一一 所言不觉义者说

  一二 觉与不觉有二种相说

  一三 众生依心意意识转故说

  一四 复次分别生灭相者说

  一五 染净熏习之净法真如与染法之无明及妄心妄境界说

  一六 熏习义者说

  一七 云何熏习起染法不断说

  一八 云何熏习起净法不断说

  一九 染熏习至佛有断净熏习尽未来无断说

  二○ 复次真如自体相者说

  二一 复次真如用者说

  二二 显示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说

  二三 对治邪执说

  二四 信成就发心者说

  二五 解行发心者说

  二六 证发心者说

  二七 修行信心分说

  二八 总修施戒忍进行说

  二九 别修止恶精进说

  三○ 修止观行说

  三一 专念方便说

  三二 劝修利益分说

  一 大乘起信说

  一、何谓乘  乘者:谓今有法焉,能运行,可容载,依经过及前进之轨涂,就此出及彼达之界地,而譬如车乘也。据兹所譬之法,或将“见思十恶”为运载众生入三恶道之“跛驴坏车”,当知此为引伸之说,未是乘之正义。何者?以其等于冥行险阻而堕坑落堑,不得谓之有前进之轨涂及彼达之界地故,简此不名乘故。依解深密等经论,说乘为五:由人行五戒、十善还得为人,其功仅于不堕恶趣、不失人生而已。然亦得乘名者,以今浊世之人,大都鲜有不造恶业当堕恶趣者;得五戒、十善以为之仍运载入人道中,斯即具足乘之涵义,故得谓之乘也。或复简除人乘亦不名乘,以从人道仍在人道,于乘所诠运载之以从此达彼之义未能显著彰明也。故当从修十善、四无量心、九次第定,而由人入天以起乘义。唯应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如来乘之四乘耳。然更有他义:由人入天,亦未得谓之乘。以虽前进而仍有退故,以虽此出而仍有堕故,未离牵转系缠之域故,犹凭业力招感之报故。故将此亦简除,唯超脱业系轮回之出世三乘耳。夫出世三乘之于乘义,洵圆满靡缺矣。顾彼声闻之辈,但依托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之车乘,经过三界、九地向解脱界前进,得出离流转界而达到解脱界而已。此车乘之所以为车乘,而何缘有是运载之以从此达彼之德用者,尚非所知也。故修声闻行而证声闻果者,亦于乘义未能圆满,不得谓之乘。故唯有独觉乘、菩萨如来乘之二乘耳。然彼独觉之辈,虽能自得其法门用之建行致果,亦才窥得其本然之理,成办自利而已。逮得自利,即能乘所乘俱舍,而未尝知何为有乘之真能乘者。故不能主其乘以自由施用,尽未来际乘之自运运众,咸度之离苦得乐,常住而常无住。故独觉乘犹然未能圆满乘义,不得谓之乘;唯一真乘,但是从菩萨而如来之大乘耳。

  二、何谓大乘  大义、乘义,论中自有说明。立义分之所立,解释分之所解,要不过此大义与乘义而已。第今更就浅显者言之:一曰、大乘者,对非大乘以言之者也,乃拣别之辞也,所谓最上乘、菩萨乘、胜乘、佛乘是也。即拣别彼世间、出世间之余乘,非最上、非胜,非大士所乘乘之以成佛者;独此是无上、最胜之大士所乘之成佛者,故特称之大乘也。二曰、大乘者,绝对无余以言之者也,乃广苞之辞也,所谓普为乘、无量乘、一乘、圆乘、是也。即如众生心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尽之量为大乘量:依心真如大乘体言之,本来无有迷妄杂染之世间法及真觉清净之出世间法一切差别,而此一切差别之法,无不当体都是平等真如。依心生灭因缘大乘自体相用言之,一切迷妄杂染世间法是大乘智德、断德之所由故,一切真觉清净出世间法是大乘智德、恩德之所成故,亦无不都是大乘法者。故大乘者,不但为菩萨,而善能普为种种根性乐欲不同之众生,而随宜以成就人天及三乘之行果者也。故大乘之为乘,亦随之而成无量无数差别之乘。凡所有乘之体、相、力用,举不外乎大乘,无二圆遍,非拟议思量文字言说所可推测度知,莫得而名,强名之曰大乘耳。小车、人力车、马车等,人、天乘也。自由车、自动车等,声闻、独觉乘也。电车、火车等,大乘也:此亦譬喻之余义也。

  三、何谓大乘信  论中尝自说信心有四种义,今更助发明之。信者、精纯正确之心,自性净善,而有力能转净其余一切心心所法者也。故今此大乘信心之成就:第一、当如实了知心真如之大乘体,此即是一切法之最真实性。悟之与迷,唯视觉此、不觉此以为判故。不如实知此,则无真实理,故不能有大乘信心。第二、当如实了知如来藏之大乘自体相,此即是自心中所本具之一切净觉性德。不如实知此,则无殊胜性,故不能决定大乘信心。第三、当如实了知如来法身具有大智、大悲三轮不思议化无量无边功能力用,恒能普于一切众生界为救、为护。不如实知此,则无究竟义,故不能增长充足大乘信心。一心中如实知真实理,如实知殊胜义,如实知究竟义;则精纯正确而能自净净余,发生一切功德,长养一切善根,谓之大乘信。

  四、如何起大乘信  论中于分别发趣道相文中及修行信心分中,于如何起大乘信之义,亦尝详言之而深言之矣。今谓若在上上根利利智者,初用不著如何若何,佛祖出世皆为多事。即不然,亦才闻便悟,悟便究竟。甚么施、戒、忍、进、止、观、皆不过是些没用的闲家具。虽然、若不能真得如是,便切须按下头来照顾足下,按部就班于施、于戒、于忍、于进、于止、于观须循序修习;一法也不得缺少,一法也不得躐等。最要者、即在于施。施者、舍也:内一切舍,外一切舍,内外一切舍。若有一些些我我所法、玄妙理解、殊胜心境执著不舍者,便是蛇入竹筒,驴系木橛,差以毫厘,失以千里,万劫不能起大乘信。舍舍无犯故戒净,舍舍无违故忍顺,舍舍无住故进精,舍舍无起故止寂,舍舍无乱故观彻。离、净、顺、精、寂、彻之极,则大乘信心自不起而起矣。又不然,则依大乘究竟义以专念一佛,尤为起大乘信之不可思议胜方便法门。若真得发起大乘信心,信有根义、力义,以根义故于大乘但有增进而更无减退;以力义故能转舍一切染心心所法,能转得一切净心心所法。故唯起信之难,信起则于大乘可坐而进也。

  二 皈命三宝说一、何谓归命  归者,投向、依靠、奉托等义。命者,生命。一切所有,皆由有生命而有意义价值;今既根本上连生命都投向奉托依靠了,尚何有放不下、舍不得的!换言之,此即表示信赖之极,连性命都交托他。纵使因信赖他故而有断坏却生命之困难,亦决不以之退失信心而不信赖他。若能如此,则此信心便更无有能破坏之者。所谓不坏信是也。吾人若没有此生命以上最尊重最宝贵之信赖,便埋没在生命的覆盆之下,执著我我所法,绝不能有出离、开放、超越、解脱之希望。虽然、此极尊重宝贵连生命都投向依靠奉托他的信赖,岂轻易可漫然妄许哉!故欲言皈命三宝,则所皈命之三宝,不可先一精审其究为何指。

  或云:皈者敬奉,命者佛圣教命,皈命即是敬奉佛及诸圣所垂教命之意义。此则以吾人恭敬信奉之心为能归,而以命所归之佛圣教命,说亦可通。然自以前解以“命”为能归,以“三宝”为所归,为皈命之正义。

  二、何谓三宝  详核世出世一切所有法之最可宝贵尊重者,唯有佛、佛法、佛法僧之三事也。佛何故为第一极可宝贵尊重耶?十法界三世间中此最胜故;所起身、口、意三轮不可思议净妙业用,常遍无碍自在故;所有无垢清净识心灵觉,平等了知如如不二真性,及一切法自共差别因果之相,常遍无碍自在故;所现色身、器界,依中具正、正中具依,一入一切、一切入一,常遍无碍自在故;有深悲愍,等同一体,能常遍救护觉悟度脱一切世间之有情众故。此中最胜者,即大雄也;三无碍自在,即大力也;大悲救世,即大慈悲也。为佛果与因圣、小圣及天人等所不共之果德,亦即佛果上所成真如法身妙用,所谓大乘自体相用之用大是也。佛法何故极可宝贵尊重耶?以即是佛之一切功德法藏身聚之体及相故。体、即一切法真实不虚、常如不动之自性;相、即此自性本来深广无际、含藏无尽、具有无量无数净妙德相,随缘显现,能发生一切有情众之理解。乃心真如大乘体,亦即如来藏大乘自体相也。佛法僧何故极可宝贵尊重耶?以即是依佛法之如实义起如实解,依佛法如实义解起如实修行之大众故。佛与佛法,不即不离,不一不异;佛法与佛法僧,亦不即不离,不一不异。佛,即僧之果、法之用故;法,即佛之体、僧之理故;僧,即法之事、佛之因故;不离不异。果故、用故,体故、理故,事故、因故;不即不一。不即不一,故谓之别相三宝;不离不异,故谓之同体三宝。统而言之,则三宝即“佛教”耳。

  三、何故皈命三宝  此有二问:一、何故要皈命,不皈命不可乎?答曰:脆弱哉人生!身如泡沫,命如浮沤,入息不出,现世即谢。危险哉人生!莫知其所来,莫知其所往,盲人骑瞎马,冥夜临深谷。苦恼哉人生!有身则为身累,不能脱离饥渴、冷热、疲劳、淫欲、衰老、病痛等患昼夜煎迫。有世则为世困,不能脱离飓、霾、淫、旱等,崎岖、波涛等,毒虫、恶兽等,盗贼、刀兵、监禁、冤仇等,前后交逼。人生的真际如此,那连身命都归奉的最高信赖要不要有,可不可没有,还叩之各人自心耳!或谓:归依便可,何必定要说出连性命都投托乎!但世间一切所谓我、所谓我所有的,皆是以有生命故有的。若不根本上连生命都归奉,则其归奉者便不穷尽、不彻底。是故不归托则已,要归托则必须成一个…

《大乘起信论别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大乘起信论略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