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經講記(惟賢法師)

  

  心經講記 (1992年10月14日于重慶慈雲寺觀音法會)

  (壹)題前概述

  一、判教

  判叁時教

  中國大乘八宗

  二、心經緣起

  舍利子叁義

  舍利弗依止佛修行的因緣

  叁、本經概要

  《心經》是《金剛經》的精要

  忏悔最好持誦《心經》

  玄奘法師取經成功的兩件法寶

  乘般若船到涅槃岸

  宗喀巴大師的叁士道

  觀照般若在修禅定時體現

  悲智雙運的菩薩心法

  《心經》重在“破”

  佛教的宇宙觀、人生觀和方法論

  (貳)經題與譯者

  一、釋經題

  般若

  波羅蜜多

  心、經之義

  二、譯者簡介

  (叁)釋正文

  一、總綱

  “離一切相,修一切善”爲本經總綱

  何謂觀自在

  以叁智修叁觀

  真正的自在

  何謂菩薩

  叁種般若

  “照見”具足一切種智

  五蘊包括一切物質精神界

  “空”代表實相般若

  觀世音菩薩以微妙智廣救衆生

  二、明所觀境

  真空妙有之真理

  叁、解空相

  空相是諸法實相

  須菩提修空觀第一個見到佛

  天女散花的故事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有爲法與無爲法

  見空相即見如來

  四、明破執

  《心經》之精要“空、不、無”叁字

  梁武帝與達摩祖師的問答

  覓心了不可得

  一切法都是假法

  無所得可見真空

  遣除凡夫對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執著

  破除獨覺對十二因緣的執著

  破除聲聞對四聖谛的執著

  破除菩薩對菩提涅槃的執著

  五、明般若果

  (一)涅槃果

  叁種悲心

  五種恐怖

  執著“常樂我淨”爲四顛倒

  (二)菩提果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叁身四智

  六、明般若之功德

  密咒的含義

  念心經等于念咒

  七、以咒作結,贊頌般若之功德

  (壹)題前概述

  一、判教

  判叁時教

  根據《解深密經》所講,佛說法分爲叁個時期:

  第一,阿含教時期。佛以“四谛”理論,宣說“人無我”法,專門指示小乘聲聞弟子如何修行、如何清淨身心,回小向大,達到無余依涅槃而脫離生死。所講經典以《阿含經》爲主。

  第二,般若教時期。佛爲發心修菩薩乘的大衆講“一切法空”,是爲了破斥“有”見,以“隱密相”宣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指示小乘“回小向大”(即轉聲聞乘向菩薩乘),空除“人我執”和“法我執”(即不執著所謂“主觀的我”和“主觀的我所對待的客觀的法”),進而斷除“煩惱障”和“所知障”,最終以無上菩提證無住涅槃的境界。所講主要經典有《大般若經》等。

  第叁,深密教(屬于唯識法相中道了義之教)時期。佛在報身土廣爲發心修一切乘的大衆開顯“真空妙有”之真實義,以“顯了相”宣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講“叁界唯心”、“萬法唯識”。一方面講“遍計所執”是“假有”,一方面講“依他起”(染淨因果緣起)是“幻有”,同時倡明“圓成實”是真如法性,是“勝義有”。講“空”就是空除“人我執、法我執”,但不否定“妙有”,否則就會墮入“頑空”之見。佛以“四無畏”(一切智無畏,漏盡無畏,說障道無畏,說盡苦道無畏)發獅子吼,止息一切爭論。所講主要經典有《解深密經》、《華嚴經》、《楞伽經》等。

  中國大乘八宗

  佛教在東漢初年正式從印度傳到中國來後,發展到唐朝時形成了大乘八大宗派。其中偏重行持的有禅宗、淨土宗、律宗、密宗;偏重闡教的有叁論宗(空宗)、慈恩宗(講唯識法相,又名“唯識宗”或“法相宗”)、天臺宗(講“一心叁觀”)、賢首宗(講“一真法界”,又名法界宗、華嚴宗)。

  “八宗”之中屬“般若空宗”的有叁論宗、禅宗、天臺宗;屬于講唯識法相(一切唯心造)的有慈恩宗、賢首宗、密宗、律宗、淨土宗。

  不管哪個宗派,佛法五乘所共通的就是講因果和因緣生法。一切事物的生起都要有主因和助緣才能産生所謂的結果,不論是精神的物質的、善的惡的、苦的樂的等等,都是因緣生法。佛法的中心是建立因果,說明因緣生法的要義,唯識法相中道了義經教在這方面闡述得很詳盡。

  二、本經緣起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的譯本有十余種之多,我們現在學的是玄奘法師的譯本。根據其他人的翻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有序分和流通分,本經在這裏爲了記誦方便而節略了。

  《心經》是佛在靈鹫山說的,是由于舍利弗啓請佛開示觀世音菩薩的禅定境界而宣說的,其主要部分翻譯成漢字僅二百余字。

  舍利子叁義

  “舍利子”指代的事物有多種。

  一是佛菩薩及大德高僧入涅槃後火化的靈骨,很堅固,且異色異狀。佛涅槃後有很多舍利子,很多大德圓寂後都有,如太虛大師(太虛大師的心髒沒有燒壞)、虛雲法師、弘一律師等。這是學佛人修行功夫的明證。

  二是指《阿彌陀經》中的舍利鳥,譯爲鹙鹭,即它的聲音像百靈鳥一樣美妙靈巧。

  叁是代表人名,指舍利之子——舍利弗。舍利是舍利弗母親的名字,她身形端嚴、聰明靈巧。據曆史記載,舍利原先並不聰明,懷了舍利弗後突然變得聰明靈巧了。

  舍利弗依止佛修行的因緣

  舍利弗同目犍連在佛的十大弟子中地位非常重要。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目犍連是神通第一。二人最初都是學婆羅門教及外道哲學的,但感到不滿意。

  有一天他們在路上遇到馬勝比丘,見其威儀嚴肅、行爲端莊,覺得很奇怪,就上前問他:“你是學什麼的?”

  馬勝比丘答道:“我是學佛的。”

  又問:“學哪個佛?”

  馬勝比丘答:“學釋迦牟尼佛。”

  問:“佛指示些什麼?”

  答:“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因佛常講一切法是因緣生法,緣聚則生,緣散則滅。

  當時舍利弗和目犍連就有所領悟。又問:“佛在哪裏?”

  馬勝比丘說:“佛在靈鹫山說法。”

  于是他們就去找到佛並皈依出家,依止佛修行,後證得阿羅漢果。舍利弗因“回小向大”修菩薩乘,經佛陀授記,將于未來成佛。

  叁、《心經》概論

  《心經》是《金剛經》的精要

  《心經》是佛在第二個時期所講般若空宗的經教之一,其他經典主要有《大般若經》、《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金剛經》)等。《大般若經》共六百卷,篇幅很龐大,教理很精深,注釋也頗多,其中就有龍樹菩薩造的《大智度論》。由于《大般若經》的篇幅繁多,佛又演說了《金剛經》。《金剛經》是《大般若經》的簡縮,《心經》又是《金剛經》的簡縮,義理部分只有二百多字,因此該經是《金剛經》的精要,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忏悔最好持誦《心經》

  根據高僧大德們的解釋,該經說明了般若的功德,若持誦此經,其功德能消除業障,增長福德智慧。所以當我們忏悔時,最好持誦《金剛經》、《心經》,並仔細思考其甚深真實之義。只要能誠懇持誦,就能逐步業消智朗,達到忏悔的目的。有一首偈言:

  罪性本空由心造,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爲真忏悔。

  罪由心造,亦由心滅。心造業是由虛妄分別起惑,從而才有罪業,你若能去掉虛妄心,破除“人我執、法我執”,就能恢複真實心體,真正達到業消智朗。

  俗話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哪怕是個嗔恨心很重的殘暴的人,只要他消滅了嗔心,知道放下屠刀,就可消除虛妄心,慢慢修行就可恢複真心。如此積累下去,就有功德並消除業障,恢複自性,即可走向成佛之路。比如我們在受戒時,只要能真實求忏悔,認識自己的錯誤,並痛下決心悔過,就能在刹那間使清淨心恢複而得到戒體。這點很重要!

  衆生境界痛苦很多,在座的很多老年人經曆豐富,應該深有體會。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叫做“五濁惡世”,是個痛苦很深的世界,原因是衆生起惑造業所感。“心染國土染,心淨國土淨”,學佛要抓根本,我們這麼多煩惱痛苦,完全是由自心所造。比如現在打擊刑事犯罪分子,爲什麼把他們抓住送進監牢,受鐐铐之苦呢?其原因就是他們的心不善良,貪心重、嗔心重、損人害己的心重,不顧他人的痛苦、只圖自己享樂,窮奢極侈,處處損人利己,觸犯了法律,結果自食其果。因此一切痛苦都是由心起惑造業所得的果報。

  我們學佛人在修行過程中一定要多聽經教,多聞善知識的開示,增長自己的正知正見,以鞏固正信,這樣才能徹底消除虛妄心,不起無明煩惱,不造惡業,才不受生死痛苦。佛法是以“無我慧”爲先導。所以忏悔時,最好持誦《心經》,這樣可以開啓智慧,破除執著。智慧的威力很大,功夫用好了,可明心見性,消除一切業障。

  玄奘法師取經成功的兩件法寶

  玄奘法師在去印度求法的路途中,在一座廟子裏碰到一個印度僧人,那個僧人生了病,身上長疥瘡,很多人都不理他。玄奘法師一向對老年師父都很恭敬,于是就去照顧他,照應他穿衣吃藥。後來這僧人深受感動,就把《心經》傳授給玄奘法師,教他讀熟,多持誦。

  在玄奘法師去印度取經的神話小說《西遊記》中,說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跟隨他,這是虛構的。實際上最初是有幾個人跟隨他,是騎了馬的,後來因這些人病的病、走的走,最後就只剩下他一人,克服一切困難,堅定不移地前行,前後共十七年。玄奘法師西行取經,在曆史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勳,這是靠他堅定的信心和兩件法寶取得的成果。我讀過《慈恩傳》,其中提到玄奘法師去印度取經是靠觀世音菩薩聖號和《心經》這兩件法寶,把在途中沙漠地帶遇到的鬼怪、風暴、饑餓等各種困難消除掉。

  因此,誠懇恭敬地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持誦《心經》的功德很大。在稱念持誦過程中,自然會得到感應。這種感應的事迹很多,古今中外各國都有記載,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在座的有不少居士親自受到過感應,我本人在最近叁十年來的苦厄中,能維持生命、保持正念,也是因爲稱念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和《心經》而得到觀音菩薩的加持。所以大家要堅信觀世音菩薩的威力及《心經》的功德。

  明了持誦《…

《心經講記(惟賢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