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前言
經過衆弟子的一再要求,終于由“拉姆法師” 曆經數載將上師的年譜收集成文,再由我將他譯爲漢文,在翻譯的過程中,基于“拉姆法師”以年譜記事的方式寫出,重複的地方很多,所以我就采用了編譯的方式將重複的地方簡化。因爲上師還住世,知情的人還很多,所以通過我自己的了解,把一些鮮爲人知的故事據實編寫獻給大家。原本想自己重寫,但因時間有限也就作罷。
出此書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能盡最大可能將上師的功德介紹給大家,讓大家對上師有一個正面的認識,所謂佛法難遇,善知識難求,希望借此因緣能讓更多的人步入正法道,得遇上善知識。
我依止上師有五六年時間,特別是後叁四年,感上師慈悲攝授常能承侍于座前,見上師利益衆生無間乃至飲食用膳之時,也難得休息,對上師從不說疲倦的利他悲心深受感動,悲心力弱如我者怎能不生大慚愧心,故而希望有緣的人能因見聞上師的功德事業生大信心、得大利益、發廣大心,是我所願!所以我也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完成這本書,謹以此書供養無上根本師,和衆有緣人。基于水平有限,歡迎提出寶貴意見。最後祈請上師久住世間,轉大*輪,祝願大家吉祥如意。
法燈于拉蔔楞寺
2004年3月15日
叁世潘唐瓦·德唐夏茸上師年譜
無上叁寶谛實之自性
無匹悲智體圓恩惠主
無比浩瀚經續大海藏
祈請上師遍主金剛持
叁寶真實諸佛大悲藏,遍智發心大日億光耀。
哺育佛教蓮園善知識,調伏所化吉祥海前供。
最爲永久善妙根本基,如理依止上師作隨行,
勤求諸佛歡喜善樂道,誓言心要教授核心藏。
興盛稀有衆吉祥事業,深廣相糸殊妙此傳記。
攝略華曼叁界作莊嚴,有緣目睹歡喜吉祥臨。
爲了讓衆多弟子及有緣的人了解具恩無上金剛持,總集諸佛自性爲一體的貢喬·欽繞嘉措上師(意爲寶智海上師)通稱——叁世潘唐瓦·德唐夏茸活佛的生平,在這裏略攝生信辭曼簡要而說活佛于世間應化之叁世。
一世潘唐瓦·卻吉洛珠大師,
二世潘唐瓦·赤誠嘉措大師,
叁世潘唐瓦·德唐夏茸活佛。
一世潘唐瓦·卻吉洛珠大師,即印度大成就者“那洛巴”的弟子潘唐瓦·卻吉洛珠大師(生卒不詳如果從他是那洛巴大師的弟子來看應該和瑪爾巴大師是同一時代的人),大師的生地糸尼泊爾“番唐瓦”,因地而名,故而全稱“潘唐瓦·卻吉洛珠”或“達爾瑪·瑪德”,是巴俄種姓。大師是長子,另有叁兄弟。
大師少年時就廣學顯密教法,後來到印度如理依止“那洛巴”大師,十二年中究竟無余聽聞了經續共及不共等法,後來胞弟“無畏稱”來迎接他時,大師對他說:“現在你應該依止我上師,上師曾經爲我授記,讓我前往支那黃河西流之處,在那裏修行成佛,利益那裏的衆生。”
隨後,他就從“尼泊爾”來到中原,在炳靈峽一個地形相似的亥母洞中專致苦修,四十多天過去了,在修法上並沒有什麼進展,仔細一看地形,和上師所說的大不相符,于是他又回到“尼泊爾”問“那洛巴”上師。上師告訴他說:“再往東行百裏,有曼陀川太極村就是。所謂“紅山白土頭,黃河向西流,天然生兩儀,川形如太極,赤壁開一洞,此處即佛洲。” 太極村就是今天劉家峽的“羅川村”。
于是,“潘唐瓦”大師又再次回到了中原,在永靖縣劉家峽羅川村找到一個名羅家的山洞。潘唐瓦大師安住在羅家洞中專心修行,每天就以乞食爲生。當時在“羅川村”有一位叫“羅榮”的老人見大師是一位真修行人,就讓自已的女兒“金環”每天給他送飯,風雨無間。一次,“金環”空行母送飯去時,看見大師將盛飯的沙鍋放在膝蓋上,像翻皮碗一樣翻過來翻過去的,心裏想大師肯定不是普通人,心中生起了仰慕之情。
轉眼“金環”空行母到了待嫁的年齡,有一天,“金環”空行母傷心地告訴潘唐瓦大師說:“父母已將我許配給古城人家,明天就來迎取,我再也不能給你送飯了。”大師微笑地對她說:“別難過,明日迎親過河時,你手裏握一把土祈請我就行了。”
第二天,當迎親隊返回渡河時,“金環”空行母專致祈請大師,突然狂風四起,駭浪滔天,未過多久即風平浪靜,而“金環”空行母卻不知去向。“羅榮”著急萬分,由于幾天沒給大師送飯了,就送飯到大師修行的山洞前,但見洞門合並,天衣無縫,就是不知怎麼一回事。就這樣過去了許多年。
一天,“羅榮”的家人前往山下耕地時,看見有一對白兔在山間奔跑,並聽見有聲音問:“山門開不?山門開不?”家人驚告“羅榮”。“羅榮”告知家人如果下一次再聽見了就回答:“請開山門。”過了幾天,家人再去耕地時,又聽見了同樣的問聲,于是就高聲地回答說:“請開山門。”話音剛落,但聽一聲巨響,震天動地,只見半壁紅土崖落地,山腰裏顯出一洞虹光奪目、奇香撲鼻。原來洞裏面是“潘唐瓦”大師和“羅金環”空行母所示現的勝樂金剛雙運肉身像,他們是世界上唯一的雙尊肉身像。于是“羅家洞寺”因此誕生,也因此舉世聞名。“潘唐瓦”大師也因此在藏傳佛教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爲曆史人物。關于大師莅臨“羅家洞”和打開洞門的時間上是有一些爭議和出入的,但不管是什麼時候打開的,這裏只是摘自《羅家洞寺誌》中的說法。
由于“羅家洞”是空行母出生、勝樂金剛雙運成佛的聖地,在西藏有著深遠的影響,曆代來朝禮的高僧大德和慕名而來的國內外僧俗絡繹不絕,如“班禅大師”和 “嘉木樣大師”、“貢唐大師”、“章嘉大師”……等都曾朝禮過聖地“羅家洞寺”。
此後“潘唐瓦”大師多生轉世利益衆生都沒有記錄在冊,先就其近代兩世有記載的來說。首先“二世潘唐瓦·赤誠嘉措上師”簡稱“羅喇嘛”(1845年—1927年)。大師出生在聖地“羅家洞寺”羅川村“羅姓”漢族,因此人稱羅上師。童年時就顯得與衆不同,天生具有祖師的風範,在“羅家洞寺”出家。對于藏漢兩種語言文字的讀寫以及顯密經續、修法儀軌、法事章程,稍事學習就能很快撐握住並且精通,住持“羅家洞寺”的一切事務。
“拉闊仁波切”和七世“土官活佛”在“羅家洞寺”大師的住處閉關時,修行時大師親自依止承侍。“羅上師”也如前生主修《勝樂金剛》獲得真實成就,大師一生護持寺院建立教幢成爲僧俗乃至一切衆生的歸處,利益了無量有情。八十叁歲那年利生事業圓滿而示寂,並爲再次轉世做了緣起。
叁世潘唐瓦·德唐夏茸活佛1928年出生。這一世大師仍然選擇了聖地羅家洞寺“羅川村”爲出生地,可以說“羅家洞寺”不僅是授記中的聖地、勝樂金剛、空行母聖地,也是衆多化身活佛莅臨加持過的聖地,它的加持無疑是肯定的、殊勝的。
二世“潘唐瓦·羅上師”的院前有一棵梨樹,在叁世“潘唐瓦·德唐夏茸活佛”出生的這一年,比起往年狀呈傘形,豐圓支葉顯得特別茂密,潔白的梨花綻放著特殊的芳香,不知從何時起到處都在傳說“羅上師”要轉世了。
1928年,龍年叁月十五日,大師再度轉世爲漢人,佛父“李昌蘭”,佛母“劉正月”。另有一兄長和二個姐姐,上師最小。出生前佛父佛母身心輕安,祥夢不斷。佛身降生時屋裏充滿奇異的香氣,猶如蓮花綻放,佛身豐盈、韶華莊嚴、氣質非凡。讓人看了不由自主地生起清淨的信心,“佛母”心裏暗想:我的兒子將來一定不是普通人。
自從活佛出生後, “羅川村”處處顯示了不同的瑞相,村長和“羅上師”的管家、上上下下相關的人都在商量如何尋找轉世靈童,于是他們來到“拉蔔楞寺”“拉闊”仁波切(音譯故有作拉考仁波切)座前祈請尋找靈童事宜。“拉闊”仁波切非常清楚地告訴他們說:靈童今年已四歲,就在能聽見“羅家洞寺院”白海螺響的家有白狗的人家裏。猶如以無垢智慧眼的觀見,“拉闊”仁波切同時授記“德唐夏茸”活佛未來能利益無量衆生成辦佛教廣大事業。並認定“羅上師”之轉世活佛實糸“潘唐瓦·卻吉洛珠”大師的化身,寫有認定書。一位叫“赤誠”的人曾提起過他親耳聽說過這事,關于這份認定書,拉姆曾親眼目睹。法燈也曾親自從上師以前的一位八十多歲的老管家說起這事,當時我將老師父所說的都錄了下來。
依照“拉闊”仁波切的授記,大家開始進行密秘的尋訪,查訪到靈童後,將前生“羅上師”所用過的如經卷、數珠、碗、鈴杵等,和沒用過的二份同樣的東西混在一起讓上師辯認,上師絲毫不錯拿起了自已前生所用過的那一份,並說其它那份不是我的。在埸所有的人都歎爲稀有,高興的是熱淚盈眶,生起了無比的信心,都確定是“羅上師”的轉世化身靈童無疑。隨即供養了叁百大洋作爲撫養費,基于上師歲數太小,佛父佛母舍不得,說是再照顧幾年,大些了再坐床。
由于佛父佛母舍不得上師,私下商量說不讓上師坐床,于是每當他們一起這樣的念頭,小靈童馬上就會忽然不省人事地暈死過去。于是衆人一看都很擔心著急地和佛父一起來到前世“羅上師”院內的“吉祥天女護法殿”前,祈求發誓再也不反悔了,當下上師馬上清醒過來又能說又能笑的。這樣折騰了好幾次都是同樣的結果。
在上師剛會說話時,每日求佛母帶他上“羅家洞寺”,並說我是“羅上師”的轉世,我有寺院,我有很多弟子。佛母心想兒子的確看起來不像普通人,萬一真是活佛轉世,那就會離開她去出家,母子就少有相聚的日子。由于佛母舍不得上師,所以對上師的一些神異于常人的瑞相總是秘密不說。
有一天,上師自已找到前世“羅上師”的院子前,進了大門,院內的狗非但不叫,還顯得很親熱,平常要是來生人,這只狗一定會叫的很凶。“羅管家”覺得非常吃驚,就問他說:小孩子你不怕狗嗎?上師直呼其名回答說:你怎能叫我小孩呢!我是你的“羅上師”,它怎麼會凶我呢!“羅管家”一聽大吃一驚,馬上取出上一世“羅上師”用過的念珠和別的念珠混在一起讓他挑,上師毫不猶豫的拿…
《叁世潘唐瓦·德唐夏茸上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