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第二
叁叁、本經敘說舍利弗答摩诃拘絺羅所問,解說對五蘊無常不如實知爲無明,若如實知則爲明。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那時,舍利弗尊者與摩诃拘絺羅尊者都住在耆阇崛山中。
那天下午,拘絺羅尊者從禅定中出定,去到舍利弗尊者的住處,彼此互相問訊,心裏充滿歡喜,然後退坐一旁。
這時,摩诃拘絺羅尊者告訴舍利弗說:「我想向您請教問題,不知您是否有空爲我解答?」
舍利弗說:「隨您發問,我知道的話當會爲您解說。」
摩诃拘絺羅尊者問舍利弗說:「所謂的無明,怎樣叫做無明?誰有這個無明呢?」
舍利弗回答說:「所謂無明就是不知道理,不知道理的人就叫無明。」
(摩诃拘絺羅問說)「到底是不知道什麼道理呢?」
(舍利弗說)「就是說物質現象都是變化無常,對這種變化無常的物質現象,不能如實知道;物質現象都將逐漸磨損至于息滅,對這種逐漸磨損至于息滅的物質現象,不能如實知道。物質現象都是依因緣和合而有,依因緣分散而無,對這種隨緣生滅的物質現象,不能如實知道。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對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變化無常的道理,不能如實知道;精神現象都將逐漸磨損至于息滅,對這種逐漸磨損至于息滅的精神現象,不能如實知道;精神現象都是依因緣和合而生,依因緣分散而無,對這種隨緣生滅的精神現象,不能如實知道。摩诃拘絺羅啊!對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現象不能如實知道,不能察見,不能覺證,愚昧昏暗,不明事理,這就叫無明;具備這樣情形,就說是有無明了。」
(摩诃拘絺羅)又問舍利弗:「所謂的明,怎樣叫做明?誰有這個明呢?」
舍利弗說:「摩诃拘絺羅啊!所謂明就是知道事理,知道事理的話,就叫做明。」
(摩诃拘絺羅)又問:「到底是知道什麼道理呢?」
(舍利弗說)「就是知道物質現象都是變化無常,對這種變化無常的物質現象,能如實地知道;物質現象都將逐漸磨損至于息滅,對這種逐漸磨損至于息滅的物質現象,能如實地知道;物質現象都是依因緣和合而有,依因緣分散而無,對這種隨緣生滅的物質現象,能如實地知道。(就像這樣),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對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變化無常的道理,能如實地知道;精神現象都將逐漸磨損至于息滅,對這種逐漸磨損至于息滅的精神現象,能如實地知道;精神現象都是依因緣和合而生,依因緣分散而無,對這種隨緣生滅的精神現象,能如實地知道。拘絺羅啊!對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現象能如實地知道、察見、明白、覺知、慧解、證悟,這就叫做明;具備這樣的情形,就說是有明了。」
這二位修習正法的聖者各聞所說法後,十分歡喜,便從座位起來,各自回到原來的住處去。
第叁叁經注釋:
1、摩诃拘絺羅: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善辯才,以能應答疑難質問而聞名,有經典說師即舍利弗之舅長爪梵志。
2、無明:有智慧叫做明。無明,即不明白道理,是愚癡的別名。
3、色磨滅法:物碾磨,則終消滅。此處是說一切物質皆將逐漸消損,終至于息滅。
4、色生滅法:依因緣和合而有叫生;依因緣分散而無叫滅。此言一切物質皆是隨因緣而生滅之意。
5、無無間等:無間等,覺證、領會、證悟之意。無無間等,即沒有覺證之意。
6、正士:離迷執邪見而正見法理之聖者叫正士。
7、展轉隨喜:展轉,循環反複的意思。隨喜,有二義|一、見人做善事或離苦得樂而心生歡喜。二、隨著自己的歡喜。展轉隨喜,猶歡喜不已,是指內心十分歡喜的意思。
叁四、本經敘說舍利弗與摩诃拘絺羅問答,言對五蘊之生起、消滅、消滅的方法,不能如實知道,名爲無明;反之則爲明。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當時,舍利弗尊者與摩诃拘絺羅尊者都住在耆阇崛山中。
那天下午,摩诃拘絺羅尊者從禅定中出定,去到舍利弗尊者住處,彼此互相問訊,心裏充滿歡喜,然後退坐一旁。
當時,摩诃拘絺羅尊者告訴舍利弗說:「我想向您請教問題,不知您能撥空爲我解說否?」
舍利弗說:「您就請問吧,我知道的話當會爲您解說。」
摩诃拘絺羅尊者問舍利弗說:「所說的無明,到底是怎樣叫做無明呢?誰又有此無明呢?」
舍利弗回答說:「所謂無明就是不知事理,不知事理的話就叫做無明。」
(摩诃拘絺羅說)「是不知道什麼事理呢?」
(舍利弗說)「就是不能如實地知道物質現象,對物質現象的集起、物質現象的息滅、物質現象息滅的方法,也不能如實地知道;對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不能如實地知道,對精神現象的集起、精神現象的息滅、精神現象息滅的方法,也不能如實地知道。摩诃拘絺羅啊!對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現象不能如實地知道,對它不能了知、不能察見、不能覺證,愚昧昏暗,不明事理,這就叫做無明;具備這樣的情形,就說是具有無明了。」
(摩诃拘絺羅)又問舍利弗:「那麼怎樣叫做明?誰能有此明呢?」
舍利弗說:「所謂明就是知道事理,知道事理的話,就叫做明。」
(摩诃拘絺羅)又問:「是知道什麼事理呢?」
舍利弗說:「就是能如實地知道物質現象,對物質現象的集起、物質現象的息滅、物質現象息滅的方法,也都能如實地知道;對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能如實地知道,對精神現象的集起、精神現象的息滅、精神現象息滅的方法,也都能如實地知道。拘絺羅啊!對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現象能夠如實知道、察見、明白、覺知、慧解、覺證的話,這就叫做明了;具備這樣情形的話,就說有明了。」
這二位修習正法的聖者各自聽聞說法後,十分歡喜,便從座上起來,各自回到原來的住處。
第叁四經注釋:
1、晡時:下午叁點至五點。
叁五、本經敘說拘絺羅與舍利弗的問答,謂對五蘊之生起、息滅、愛味、禍患、出離,宜如實知,則爲明;不如實知,則爲不明。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那時,舍利弗尊者與摩诃拘絺羅尊者住在耆阇崛山中。
這天下午,摩诃拘絺羅從禅定中出定,前來拜訪舍利弗,彼此很愉快地問訊後,退坐一邊。
當時,摩诃拘絺羅告訴舍利弗:「想要向您請教問題,不知您是否有空爲我解說?」
舍利弗說:「您請發問,我知道的話當會爲您解說。」
當時,摩诃拘絺羅告訴舍利弗說:「所謂無明,怎樣叫做無明呢?誰具有這個無明呢?」
舍利弗說:「不知事理就叫做無明。」
(摩诃拘絺羅問)「是不知什麼事理呢?」
(舍利弗說)「就是不能如實地知道物質現象,對物質現象的集起、物質現象的息滅、對物質現象的愛樂、由物質現象造成的禍患、自物質現象中出離等情況,都不能如實地知道;對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此精神現象的集起、精神現象的息滅、對精神現象的愛樂、由精神現象造成的禍患、自精神現象中出離等情況,也都不能如實地知道。摩诃拘絺羅啊!對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現象,不能如實知道、不能察見、不能覺證,愚昧昏暗,這就叫做無明。具備這樣情形的話,就叫做有無明了。」
(摩诃拘絺羅)又問:「所謂明,怎樣叫做明呢?誰具有這個明呢?」
舍利弗說:「知道事理就叫做明。」
(摩诃拘絺羅說)「是知道什麼事理呢?」
舍利弗說:「就是能如實地知道物質現象,對物質現象的集起、物質現象的息滅、對物質現象的愛樂、由物質現象所造成的禍患、自物質現象中出離等情況,都能如實地知道;同樣地,對于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能如實地知道,對精神現象的集起、精神現象的息滅、對精神現象的愛樂、由精神現象造成的禍患、自精神現象中出離等情況,也都能如實地知道。摩诃拘絺羅啊!對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現象,能夠如實地知道、如實地察見、明白、覺知、慧解、覺證,這就叫做明了;具有這樣情形的話,就叫做有明了。」
當時,這二位修習正法的聖者各自聽聞說法後,滿心歡喜地離去。
叁六、本經敘說欲得須陀洹果證,乃至于阿羅漢,皆應精勤思惟五蘊爲病、爲患、無常、苦、空、非我。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那時,舍利弗尊者與摩诃拘絺羅尊者同住在耆阇崛山中。
下午時分,摩诃拘絺羅從禅定中出定,去到舍利弗住處,彼此愉悅地問訊後,退坐一邊。
當時,摩诃拘絺羅告訴舍利弗說:「我想向您請教問題,不知您是否有空爲我解答?」
舍利弗說:「您請發問,我知道的話,當爲您解答。」
這時,摩诃拘絺羅問舍利弗說:「如果比丘尚未獲得斷除迷惑煩惱的無間等法(即覺證之法),想要求得這無間等法,應以何種方便去求取呢?要思惟什麼事理呢?」
舍利弗說:「如果比丘尚未獲得斷除迷惑煩惱的無間等法,想要求得無間等法的話,就要精勤地思惟著: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是疾病、是癰腫、是毒刺、是凶殺、變化無常、痛苦、不實在、無我。爲何這樣呢?因爲這是我們所應該去思惟觀察的緣故。如果比丘能對這五蘊精勤思惟,就可證得須陀洹果了。」
(摩诃拘絺羅)又問舍利弗:「比丘已證得須陀洹果位後,想要證得斯陀含果位的話,應當思惟什麼事理呢?」
舍利弗說:「拘絺羅啊!比丘已證得須陀洹果位後,想要證得斯陀含果位的話,也應當要精勤思惟著: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是疾病、是癰腫、是毒刺、是凶殺、變化無常、痛苦、不實在、無我。爲何這樣呢?因爲這是我們所應該去思…
《雜阿含經卷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