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靈的世界

  心靈的世界

  文珠法師講述

  2002年4月于志蓮淨苑

  一、提升人的知

  二、改善人的情

  叁、淨化人的意

  今天有機會與各位共聚一堂,討論佛法,首先要多謝志蓮淨苑宏勳法師,亦要多謝美西佛教會弘法組各位董事,因爲由于他們的發起,並得宏勳法師慈悲,提供埸地,舉行首次港美合辦的佛學講座,共同討論人類的心靈世界,因緣殊勝,令人興奮,也令人感激。

  現在,當我未開始演講之前,首先要請問各位:是誰創造我們的世界,又是誰在主宰我們人類的禍福?也許有人說:當然是造物主啦!但,這個造物主是誰呢?是天主?是上帝?是上帝的兒子耶酥?是谟罕默德?抑或是釋迦牟尼佛?我可以告訴各位,都不是。釋迦牟尼佛只是一位覺悟的聖者,本著慈悲的精神來這個世界教導我們,並不是創造我們的世界,更不可能主宰我們的禍福;真真正正能夠創造我們的世界,又能夠主宰與統治我們的,該是我們的心。

  請大家想一想,宇宙之大,品物之盛,無論是有情無情,是精神是物質,是植物,是動物,是礦物,那一樣東西,可以超越人的心力,不與人的心有關系呢?例如:世界上物質的文明,醫學的昌明,以及我們日用品的日新月異,都是科學家們精心研究的結果;人類社會的建設,文化的進步,教育的實施,建築物的改善,藝術品的創作,政治與經濟的發展等等,亦是專家們精心的設計。再說:志蓮淨苑,現在改建成這麼幽雅美妙,何嘗不是宏熏法師精心的傑作呢?

  真的,人間一切美惡好醜的分別,人我是非的爭執,家庭的糾紛,社會的罪惡,那一件事不與人的心有關?還有,人世間的歡樂與溫暖,固然是善長仁翁們善心的表達,而社會上很多人爲的災害與禍患,又何嘗不是歹徒們惡心的策劃與安排?總之,人間的一切善惡,禍福,苦樂,都不可能脫離人的心,甚至人的今生與來世幸與不幸的際遇,亦是由人自己的心來決定。所以我說:心,是世界的創造者,是衆生的主宰者;心,不但可以左右人的意志,可以支配的人行爲,還可以操縱人類前途的禍福。可知,心對人類關系是何等的密切,對人類前途的影響又是何等的重大?

  今日世界各地,戰火彌漫,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皆因人的心靈汙染所致。由于人心靈世界的空氣,充滿貪欲與嗔恨,充滿驕慢與邪見,充滿虛僞與奸詐,妒忌與殘暴,所以策動人的行爲,也就惡多善少,甚至超級的惡毒。相信各位都知道,也都不會忘記,去年發生在美國紐約市的九一一事件。恐怖份子只因個人的妒忌心,只爲滿足個人統治世界的欲望,竟然不擇手段,將五六千個人的生命,于頃刻間化爲灰塵,給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創下了打破曆史紀錄的人爲災害。如果,我們不急謀扭轉人心的凶惡,不急速進行開拓人類精神的文明,誰能保證曆史不會重演呢?

  最令人擔心的是:假使有一天,不幸爆發第叁次世界大戰,我們地球村裏的居民,勢必全部與科學同歸于盡。所以,我們無論是爲了避免“人類發明科學,科學毀滅人類”的厄運,或是爲了創造人類前途的和平與幸福,都急于需要改善人的心靈世界。然欲改善人的心靈世界,又非開拓人類精神文明,提升人的知,改善人的情,淨化人的意不可。

  因爲人,是由知、情、意綜合于一體的高等動物。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著重人類知、情、意的發展。例如:人類爲了充實人的知,所以有文學的發展,哲學的思考,與科學的發明。爲了舒展人的情,所以有藝術的創作,家庭的組織,以及人際與國際關系的情感交流。爲了滿足人的意,所以有宗教的信仰,靈性的修養,以及人格的升華。

  可惜由于一般知的不真,一般情的不善,一般意的不美,加以近代科學,過份寵愛物質世界,遠離人類精神文明,因此,在科學雄霸時代首席的今天,人類無法取得精神與物質的協調,更不可能獲得身心平衡的發展;致使人類精神日益頹喪,思想偏差,心意毒辣,傾向邪惡,而社會罪惡,人生苦惱,也與時日俱增。

  身爲佛弟子的我們,誠應該爲人類前途設想,爲改善人的心靈世界而努力。因爲佛教,不止是提倡人類精神文明的宗教,亦是促進人性覺悟,領導人的知、情、意止于至真、至善、至美的道德教育。如果我們能夠弘揚佛教的真理,以佛的智慧來提升人的知;實踐佛教的慈悲,來改善人的情;推動佛教正覺的精神,來淨化人的意;一定可以開拓人類精神的文明,令人的知、情、意臻于至真,至善,至美最高層次的境界,以達到我們改善心靈世界之目的。因此,這次爲期叁升升天的佛學講座,本人特別以“心靈的世界”爲題,與各位共同討論,如何去提升,去改善,去淨化人類心靈世界的知、情、意。

  一、提升人的知

  知,是知識,亦可以說是人類的智慧。是人心對于外界事物由分析而了解的功能。這種由覺察,進而理解的功能,在眼是見,在耳是聞,在鼻、舌、身是覺,在意是知;人體六根的見聞覺知,都是屬于人心智的作用。由于人內在心智的見聞覺知,面對外界事物時,引生眼等六識的分別,有深淺不同的層次,加以個人出生的時代背景,以及所受的教育與宗教信仰不同,故其知識,也高低不等,人類的思想,亦不可能一致,甚至陷于混亂與沖突,致使人類每因思想的沖突而戰爭。

  我們欲想止息戰爭,建立和平,必須找尋一種能夠令人徹底了解人生真谛的宗教,作爲人類思想的導航,以提升人的知,使人的思想合理而統一,以促進人類的共識和合作,謀求建立世界永久性的和平。現在,先從一般人限于物理的知說起:

  (一)限于物理的知

  一般人無論是從經驗、曆史、文學、哲學、或科學各方面得來的知識,都是基于個人識心的想像與思考,然後加以個人主觀的分析與判斷。因此,一般人的知,只是對于現象界表面的了解,無法透過現象界而深達事物的本體;只能了解物理,無法了解真理,更不可能明白宇宙人生的原理。這種外來的知識,除了能夠改善人類生存環境,以及促進物質文明外,始終無法開拓人類精神的文明,改善人類心靈的世界。

  例如:文學的創作,只是人類經驗的積累,屬于個人主觀的遺産,並非真理的發現,故無法適應任何時代的需要。故古代文學知識,雖然豐富,卻被現代人視爲思想落後。

  哲學的思考,亦只是人類主觀的測想,自我意識的表達,屬于片面的理論,絕對不能理解宇宙的原理。加以人類思想不斷的演變,古代哲學,往往被抛棄在時代後面。

  至于科學的發明,也只是分析宇宙現象界的物理,似理,不斷的假設,不斷的求證,又不斷的推翻,以及不斷的創新;並非宇宙人生不變的真理,根本不可能開發人類內心深處的智慧,以提升人的知止于至真。

  由此可知,一般學說給人傳遞的知識,缺點是在于不真。人類的思想,既然缺乏真理爲依據,遂失去准的,只憑個人意識對人生作妄想的猜測,而産生種種不合邏輯的成見,偏見,與邪見;加上人性的固執,人類每因思想的沖突而引發戰爭,佛教名之爲“見濁”。

  見濁既起,其他貪、嗔、癡、慢、疑、邪見等煩惱濁,衆生濁,命濁,劫濁,亦皆隨之俱來;結果,人類社會,竟然變成五濁惡世,充滿叁苦、八苦、無量之苦。可惜,人們雖然陷于衆苦交煎的惡劣環境中,卻不知謀求解救,反而迷戀物質的享受,心被境牽,向外奔馳。順境則貪,逆境則嗔;附我者榮,違我者辱。于是人生舞臺,竟然變成強權就是公理,武器就是力量;而人生的悲劇,也就不斷的上演。追究其根源,皆因人類的知不真所致。

  (二)啓發正智的知

  釋迦牟尼佛,爲了解救衆生因知見不正,引起成見與偏見的執著,而造成思想的混亂與苦惱,特別演說:“叁法印”的真理,以啓發人類的正智,使人類對于宇宙人生,有正確的了解,將一般只限于物理的知,提升爲人生真理的知,豎立人間的正知正見。

  甚麼是叁法印呢?叁法印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根據佛的智慧觀察,宇宙間所有一切現象,無論是物理,或是心理,都是在因緣條件和合之下而産生,亦是在因緣條件分散時而幻滅。內則個人的色身,外則山河大地,時刻都在轉變流動中。有情的我,有生、老、病、死;無情的物,有生、住、異、滅;至于世界,也有成、住、壞、空。世間一切凡有形象的東西,無一不是新陳代謝,自然演變,終歸于滅,原非永恒,所以佛說:“諸行無常”。

  世間因緣生法,不止無常,而且無我。我是甚麼?我是人類生命的代名詞,在科學家認爲,人的身體是由衆多的碳、氫、氮、氧、硫、鉀、鈣、鐵、磷等元素構成;佛教則說人的生命,不外是由四大、五蘊組合而成的假形象,世人皆執著此假形象爲自我,執著外界無常變壞的事物爲我所有,于是爲了自我的擴展,爲了我所有物的增值,不得不努力搏鬥;結果,只知有我,不知有人,甚至演變成人人爲我,我爲自己。其實,人由四大五蘊所組合的身體,屬于因緣生法,只是真理生命的影子,根本沒有生命的主宰,時刻都在轉變、移動、走向滅亡,最後一口氣不來,就是生命的終點,根本就沒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故佛說:“諸法無我”。

  雖然,佛說世間“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但這只是從諸法的現象界言,如果透過諸法現象,深達諸法的本體,則在無常變壞的諸法現象中,卻含藏著不生不滅真常永恒的本性。換句話說:人的色身雖然是無常,無我,但人的本性,卻是真常不變;即此真常不變的本性,就是佛性,就是真理生命“涅槃寂靜”的真我。

  所以佛教的人生觀,表面上看來,似乎是悲觀、消極,厭世與舍離;其實,只是由消極跨進積極,由悲觀走向樂觀,由舍離苦惱短暫的世間,進而趣向快樂而永恒的真理生命。故佛教認爲,人生的意義,不是在于假我物質的享受與占有,而是在于涅槃真我的開拓與證得。

  學佛人接受佛說“叁法印”真理的啓示,認識器世間現象界…

《心靈的世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