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寶忏 慈悲道場
正如法師講于紐約佛恩寺梁皇法會上
各位法師、各位信衆:
大家慈悲,阿彌陀佛!今天,我們以修忏悔這樣一個共同的目的來此聚會,相互認識,互相交流,這就是緣。過去生中,我們結有這個因,也許那曾經是父子母子兄弟姐妹的關系,今日業因成熟,就有現在這樣的果報。我們爲有這樣的因緣,倍感珍惜。
紐約佛恩寺愍念地球環境惡化,災害頻傳,損失慘重;世界紛爭疊起,戰事不斷,生命傷亡,槍炮很貴;國家發展停滯,經濟蕭條,失業增多;人心貪嗔癡慢,煩惱痛苦,無有安甯;六道群靈衆等,輪回煎熬,哀聲斷腸,故特啓建“梁皇寶忏冥陽兩利道場”,開無遮大會,宣微妙法音,普利一切,法界蒙恩。伏願諸佛護念,龍天監壇。預祝功德圓滿,遂意所成!
我受邀請講開示,非常樂意同大家交流。這幾天,我將以《梁皇寶忏 慈悲道場》爲題,介紹梁皇寶忏等有關忏法方面的認知。謝謝大家慈悲。
一、人生煩惱的叁大要素
佛言:人身難得。我們都已經得到。雖得人身,但我們也很煩惱。人生充斥煩惱,煩惱困擾我們,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豪,是平民還是權貴,也不管你如何努力多會算計,人生總是離不開煩惱痛苦。爲什麼會有這樣的遭遇?一般人是不會明白,當然也是無法理解。通過學習佛法,我們這才明白:無始以來,衆生由于貪嗔癡等的驅使,造下種種惡業,惡業成果報,就展現今日這種狀況。在煩惱人生的過程中,又由于貪嗔癡等的四處活動,興風作浪,再作諸惡業,又將生命輪回到下一個痛苦的生命鏈。如果,持續這種惡性循環狀態,那麼生死輪回,遭受苦難的日子,則永無休止。怎麼辦?若想化解,唯有忏悔。人生煩惱,行行色色,雖然衆多,但歸納起來,不出叁障,這就是我們經常念到的“願消叁障諸煩惱”。叁障是:煩惱障、業障、報障。
(一)煩惱障。擾亂衆生身心,使衆生苦惱的,稱作煩惱。障,即障礙、困擾。這些煩惱,障礙我們修道,障礙我們生活、工作等一切方方面面。煩惱障,名目繁多,但以貪心、嗔心、愚癡、我慢、疑心、邪知等爲根本煩惱。次級的則包括谄媚、嫉妒、诳妄、無慚、無愧、懈怠、放逸等等。
貪心,貪財貪色貪名貪食貪睡,貪色聲香味觸法,樣樣都要貪,貪求不厭,苦啊!或貪財,貪到心狂意麻,不得甯靜。人在這裏聽經,心還在想:中午的豆腐很好吃,沒有多吃一塊,“啊!很懊悔!”將心拉過來聽經,心又跑到廚房豆腐那裏去,拉過來,又跑到豆腐那裏,這就貪。貪得許多寶貝放在家裏,可是社會治安並不好,家裏東西被偷的事件時有發生,令人憂心。人在此處誦經,心還挂念家裏的寶貝,將心拉過來誦經,心又跑回家,拉過來,又跑回家。這種煩惱,讓人討厭,讓我們的人生飽受苦惱。
嗔心,一進佛堂拜佛,看這個人,心就來怒火,聽那話不順耳就嗔恨。嘴巴還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可心裏總是想到前面那個劉師姐在某時對不起我,左邊那個師兄在某地傷害過我,總覺得天下人都在存心跟我過不去。“啊!有機會我要報複他一下,解我心頭恨氣。”嗔火一起,全不知已燒毀功德林。好不容易,經千辛萬苦積年累月營造起來的功德叢林,就這樣被嗔火所毀了。你過去對對方有多好多好,一把嗔心火,這些恩德就一筆勾銷,全毀了。嗔心一動,地獄門開。地獄在哪裏?就在這裏。地獄之門是怎樣打開的?就是嗔心一怒打開的。打開地獄之門的不是獄卒,而是自己本人。發脾氣,人家說你沒修養,雞鴨肚腸,也足可以讓你煩惱叁天叁夜。嗔心,怒恨,讓我們在煩躁苦惱中度過。
愚癡,不明事理,沒有智慧,愚昧無知,“生老死海堅牢船”,自然障礙修學和人生光明前途。好比盲人走山徑曲道,非常危險。有些人以爲學佛是學迷信學愚癡,這就是愚癡,特大錯誤。恰恰相反,學佛是學智慧學覺悟,破除愚癡黑暗。所有佛子都應當發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不學,不懂,則愚昧。學會了,又産生我慢。有些信徒學會唱念,就覺得很了不起,以爲掌握了佛法,就飄飄然我慢高舉,目無出家師父。傲慢輕視,折損福報,阻礙進步,障菩提道。愚癡,讓我們在黑暗危險中處處觸礁。
嫉妒,他比我優秀,我就恨他。她比我年輕,我便妒忌她。你多捐款慈善,我就不爽,這就是嫉妒。貪嗔癡慢疑邪見,懈怠放逸…,人生整天都在這些煩惱堆裏爬來爬去,忙忙碌碌,盡是這麼些伎倆,煩惱的人生是決定的了。這些行爲,一旦養成習慣,成爲自然,則是人生煩惱大障礙。這些行爲,因爲我們習以爲常,以至近乎麻木。現在明白了,應當守護身口意,勿令五根放縱,如牧童牧牛,勿犯苗稼,造諸惡業。如果發現觸犯,應當立即忏悔。忏悔,而得清淨。
(二)業障。煩惱障,從哪裏來?從業而來,反過來,煩惱又影響業。業,梵語羯磨(karman),意爲行爲、造作。我們的行爲很多,但佛陀爲我們概括起來說只有叁大行爲,它們是身、口、意叁業。身業,指身體行爲。口業,是言語行爲。意業,即起心動念的行爲。
許多人總喜歡貪點小便宜,買一個糖果也想挑個大的,這裏貪一點便宜,那裏鑽一點法律漏洞獲些小利,心情特舒暢。可萬萬沒有想過:這個貪小便宜的貪行爲,將來是要招來貧窮果報。到市場買菜,市場的蔬菜放得整整齊齊的,你買菜,將店家整齊新鮮的蔬菜翻上翻下,挑過來揀過去,結果就挑選兩磅菜,將店家新鮮的蔬菜搞得亂七八糟,都弄爛了,這種惡習氣,這種貪行爲,將來必感招貧窮果報。沒這個必要嗎,眼睛看好,順手從上面挑選就好了。這便是修善積德,文明表現,將來必得富貴報。你現在貪他一條蔬菜,偷人家一張紙,將來必定連本帶利的償還人家。還債是你未來的果報。你現在是打工仔,將來還是打工仔,幫老板打工還前生債物。公共設施,一草一木都要愛護,破壞偷竊都是要受惡果報。
劉居士對我說,有些人貪得實在很離譜,身爲佛教徒還貪到佛門中來,貪些飯菜水果,點“光明燈”不付費,作法會自作主張打折扣等等,這些貪的行爲都是不妥的,佛債難還啊!有位信衆說,她以前不懂,常常違背因果,讀了《地藏經》:“若有衆生,侵損常住,偷竊常住財務、谷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不與取,就是沒有征得對方同意,而擅自取得東西。她說,她現在明白了到道場吃餐飯一定要給點飯錢,這個是這個因果,然後也有發心供齋,供齋是供齋的因果。這講得非常合符因果法則,一碼歸一碼,貪與施、善與惡分明。有些人可不是這樣,而是“侵損常住飲食”白吃白拿,揩常住油水。侵損偷竊常住物的行爲,就好比坐上直達無間地獄的地鐵,直接開往無間地獄。
貪心行爲,若生人中,就是貧窮、低賤,事事不順心。嚴重的悭貪吝啬,是投生餓鬼道的主因。有貪心,你想往生西方,不想墮落餓鬼,那是絕對不可以的,貪心使你投生餓鬼道。你貪心,侵損偷竊他物,將來要連本帶利的償還人家。你現在布施利人,出錢出力,看是眼前吃虧,可將來布施功德也要連本帶利償還你。佛說,貪吝得貧窮報,偷竊得償還報,布施得富貴報,這就是因果的公平。
上面講的只是貪心的行爲,以及大體上的相應結果。我們每一行爲的發生,都將立刻轉變爲具有潛力的種子,這些種子直接決定生命未來的遭遇。就業的性質而言,又可分善業、惡業、無記業。所謂無記業,即是無所謂善也無所謂惡的行爲。業,成爲障礙,主要是指身口意所造的不善業而言。但對于解脫道來說,有漏的善業也是障礙。所造的善業,沒有回向解脫道,而是回向人天果報,就成了有漏善業。
爲什麼我們今天有這樣的結果?這是我們的業因所注定。科學家對人的研究,認爲一個人要成爲人才,主要是靠家庭狀況、時代背景、教育培養等後天因素。這說的就是業的安排。業的思想還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才,與他先天的天賦有極爲重要的關系。天賦的數據程序在人出生之前基本上已安裝好,就像電腦程序早已組裝。天賦數據,就是業數據。這就爲我們揭開了爲什麼同在一個家庭生長,喝一樣的水,吃一樣的飯,受一樣的教育,各人卻走出各不相同的職業道路一個兄弟種田,一個兄弟教書,一個兄弟走私犯法。這也就爲我們說明了爲什麼窮苦人家能造就偉大的人物,而條件充足的家庭卻哺育了個平庸之輩。
每個人造作的業不同,感招的果報也不相同。你到天道享福,我們來人道做人。同樣來人間做人也有不同,你是富貴,我是貧窮,他是流浪者,這叫別業。還有,就是我們都是住在同一個地球,或是都是佛教徒,或是都在一個家庭生活,這稱同業。
業,還有定業和不定業之分。定業是指一定要受報的一類,這類不容易改變。不定業,是指不一定會受報的一類,或受後天影響可以改變的。行爲的動機和行爲造成傷害的程度,也確定了定業與不定業兩者的性質。有心故意造作的業,屬于定業。無心誤作的業,則屬于不定業。比如有殺心殺死人,這就成定業;對方坐在我車上,出交通事故死亡,我沒有傷害他的動機,這稱不定業。還有清潔衛生時,無意殺死蟲蟲,這也是不定業。雖然,害死的都是一條生命,但因爲誤殺,不是有意,所以,這種不定業,將來有可能受報,也有可能不受報。
此外,所造行爲後的態度問題和處理方式,也是促成定業和不定業的重要因素。比如,你犯了傷害對方的事情,卻沒有認錯自責,也沒有悔改的意願。像這類惡業,將來是一定要受報。就好比你作了對不起對方的事,沒有向對方表達歉意,沒有獲得對方的原諒,對方一定會伺機報複。反之,你作了傷害對方的事,能及時向對方誠懇賠禮道歉,請求原諒,…
《梁皇寶忏 慈悲道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