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陳柏達居士著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宿命論的錯誤在那裏?
第叁章 命運可以改變嗎?
第四章 改變命運的原理
第五章 改變命運的基礎功夫
第六章 改造命運的方法
第七章 結論
附注
第一章 引言
一、錯誤的見解
一般人對于命運的看法多半是有偏差的。因爲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宿命論”和“自由論”這兩個圈子裏打轉。
贊成宿命論的人認爲:一切事情都是命中注定和神安排好的。努力的結果,只是白費心機。萬事只要聽天由命就行了,他們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去過日子,甚至變得消極頹廢了。
另有一種人持著「眼不見爲淨”的人生觀。他們認爲只要拚命工作,拚命賺錢就好了,何必杞人憂天,去研究人生的大道理。命運這玩意兒太玄了,實在高深莫測,像我們這種凡夫怎麼能理解它呢?反正知不知道命運都是那個樣子,該來的遲早要來!不知道也許還好一點,越知道,內心的恐懼可能越多。
有些年輕朋友支持激烈的自由論調,他們事事講求自由,而且對于宿命批評得體無完膚。他們說:“宿命論是上古時代的産物。在這種高度文明的科學時代還相信命運這麼一回事,是會使人笑掉牙齒的。現在大夥兒都在爭取自由,你還口口聲聲喊著宿命,不但是開倒車,簡直把火車開到月臺上了。”
二、命運的真相
事實上,單用“宿命”或“自由”這兩個名詞有時無法解釋人生的各種遭遇。語意學告訴我們:任何一種現象或事物永遠無法用語言文字來描述完全。換句話說,語言文字和現象實物之間永遠有差距存在。
宿命論和自由論各可以解釋人生的若幹遭遇。因此,這兩種理論都對了一部分。假如我們只贊成其中一種理論,而反對另一種理論,那就錯了!因爲宿命論和自由論這兩種理論不但不相矛盾,而且還相輔相成。
這是什麼道理呢?宿命論是以因果法則作基礎的。前世修善,所以今生得樂報。前世做惡,所以今生得苦報。這種前因後果的關系,就是一般人所說的“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請諸君注意:惟有在“爲善得樂,爲惡得苦”的因果法則下,我們的自由才有意義,才有保障。否則,爲善不一定得樂報,甚至以後還會受苦,那我們自由地選擇行善,豈不是失去了保障,那有人敢再行善?打個比方來說,因爲“種豆一定得豆,種瓜一定得瓜”,所以,農夫的自由選擇,才有了意義和保障。所以他才選擇了種豆。萬一種大豆不會得大豆,而得了苦瓜啦、酸果啦、毒菇啦、野草啦.........那麼,農夫的自由選擇還有什麼意思呢?
宿命論和自由論這兩種思想雖然有偏差,但不見得一無可取。這兩種理論都像具有副作用的藥物一樣,對症下藥可以産生治療的效果。濫用過度卻反而因藥成病。譬如,有些人研究宿命的原理以後,內心的貪欲和惱慮一掃而空,因爲他不再像從前那麼貪得無厭,那麼地死心眼,心中愈來愈甯靜,而且也變得隨遇而安,澹然無求了。
可是有些人卻適得其反,他相信宿命以後,不但得不到上面的好處,反而産生一大堆毛病。他變得敷衍不負責任,苟且偷安,放逸享樂,消極頹廢,甚至連有意義的正事也漠不關心,這豈不是像用藥過度而瀉肚子?
叁、不信因果有多可怕?
現在有許多知識份子激烈地反對“因果報應”和“因果法則”,他們從沒有仔細地想一想這種見解給社會留下了多大的禍害。
我們打開報紙瞧瞧,幾乎每天都有殺人、搶劫、邪淫或欺騙的事情發生,幹這種事的人都是不相信“因果報應”和“因果法則”,所以他們才敢挺而走險,以身試法。
一個深信因果的人,絕對不會做出這種凶惡的事情。因爲他恐怕別人的指責和評論,也畏懼將來的報應和自食惡果。可是不信因果的人就沒有這份敬畏和慚愧心,他既然不相信後世和因果,所以做起壞事必然肆無忌憚。他只顧目前的利益,而不考慮將來。甚至爲了獲取現在的利益,不擇手段,再凶狠的方法他都敢冒險嘗試。假如社會上人人這麼做,天下豈不是要大亂嗎?所以這種心狠手辣的厚黑思想實在不能提倡。
只要不信因果的人越多,這社會上的問題就越複雜。不信因果的程度越強烈,社會上的問題也就越嚴重。看某一個地方的民俗好壞,只要看該區域的民衆是否深信因果就差不多了。
舉個例子來說,我曾去過一間非常令我懷念的寺廟,寺裏的人相處得極爲融洽,而且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遺”的地步,在那種地方,洗澡時忘了帶手表回寢室,隔了一兩天想到再回頭去浴室找,包准你能找到遺失的手表。可是在一般大學堂的宿舍可就不同了。記得我讀大學二年級時,有位學弟帶勞力士的手表,去洗澡忘了拿回來,嚇得臉發青。這兩個地方爲什麼會産生這麼大的差別?理由很簡單,在那寺廟裏大家都相信因果,可是大學堂裏相信叁世因果卻少得可憐。
深信因果的人不會貪圖占別人的便宜,因爲他知道將來會因爲眼前所占的便宜,重重地付出更可怕的代價。所以從長期的觀點來看,占別人的便宜其實就是自己吃大虧。假如這個社會大家都不占別人的便宜,那麼天下豈不是就太平了。
再者,深信因果的人通常願意自己吃眼前虧,而把好處讓給別人。因爲他知道學習吃虧對自己的將來大有益處,學吃虧不但可以使別人歡喜,更可以藉此機會砥砺自己的堅忍和仁慈的品德。從長期的觀點來看,吃虧就是占便宜。眼前所吃的虧將來必定能得到更大的報償。這思想對于促進社會的安和樂利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涅槃經上說:“真正明白善因産生善果,惡因産生惡果的人,就不會再做壞事情了。”(注一)
四、爲什麼必須相信叁世因果?
佛教不但講“因果”,而且還特別強調“叁世因果”。—你前生種什麼因,這一生就會得什麼果。今生種了什麼因,來生也會受什麼果。就好像因果經上所說的: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們不能因爲看不見過去世和將來世,就否定叁世因果的存在,就如同我們總不能因沒見過自己的高祖父和曾祖父,就不承認他們存在的可能性吧!
對于沒有見過的事物,我們可以運用推理或類推的方式去了解。試看普天之下那一樣東西不是由于過去的延續?俗語說:“前人種樹,今人遮蔭。”假如沒有過去種的樹,現在那有蔭可以乘涼呢?桌子的前身是木材,木材的前身是樹幹,........那一樣東西沒有過去呢?
再說,叁世因果並不一定就是前世和來世,也可能是去年、明天。更可能是前一分鍾,現在這一分鍾,以後那一分鍾或者前一刹那,後一刹那。
現在的科學認爲:宇宙中每一件現象有它的原因的。心理學也強調:人類的任何行爲都是有原因的。這種論點和叁世因果的說法卻不謀而合。
偏偏有許多人主張“一世論”:人不過是父母和合而生的血肉之軀,思想和感覺不外是大腦和神經的運動現象。一死什麼都沒有了。他們處處都爲這一生的物質享受和自己的利益打算。他們的生活充滿著短視、殘酷和功利的私欲,甚至爲了個人的目標可以不擇手段。
從上面的觀念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一世論”和“無神論”、“唯物論”、“自私的功利主義”、“以物質爲中心的實用主義”是相關連的。要提升人格和智力的境界,非突破“一世論”“無神論”和“唯物論”不可。如同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所說的:“人們之所以成爲無神論者,是因爲對哲學沒有深入的了解。如果一個人能研究精深的哲學,那就不得不歸依宗教了。”(見培根論文集)
另有些宗教進而主張二世論,他們認爲:好人死了上天堂,壞人死了下地獄。善人死了爲神,惡人死了變鬼。這種思想當然比無神論或唯物論好多了,至少它可以鼓舞人心向上,阻止人們犯罪,對于安定社會實在功不可沒。可是這種理論並不圓融,並同時也不完美。
第一、它不能合理地解釋:人是從何而來?爲什麼人一出生在體重和智力上就有種種差異?再者,難道一個人今生做了一點惡,來世就永遠變鬼或者下地獄,而永不能翻身。萬一他當鬼或在地獄時,改過向上,就沒機會再轉生到比較好的世界?.........這種理論當然顯得十分死板。
只有叁世的理論才是圓滿的,它不但可以解釋宇宙間的種種現象,而且可以使一個人不致埋怨命運而怨天尤人,甚至還可以鼓勵人們努力奮發向上,積極造福社會。
第二章 宿命論的錯誤在那裏?
一、真有命運這一回事!
諸君可曾仔細的想一想:在這世界上,爲什麼有的人出生在富貴的家庭,而有的人卻出生貧賤?有的嬰兒生下來就很可愛,而有些嬰兒卻長得很醜呢?爲什麼有的人一出生就胖嘟嘟的,而有的人卻瘦弱多病?.......這是爲什麼呢?
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假如遺傳就可以解釋這些問題,爲什麼有些平庸的父母卻生了聰明可愛的寶寶,而有些知識份子卻反而生了白癡兒女呢?
假如營養就可以解決健康的問題,爲什麼仍有許多富人家骨瘦如柴,一生多病?難道他們沒吃過營養品?
假如努力工作就一定能致富,那爲什麼有些人辛苦工作了一輩子,卻仍然貧無立錐之地,而且還向人家租房子?可是那些出生在富貴家庭的孩子,卻生來就養尊處優,終生財物享用不盡.........
如果我們深入地探討上面幾個問題,我們不難發現:有一種神秘而不可思議的因素存在。例如:爲什麼不能自由地選擇誕生地點、家庭和父母兄弟呢?這種不可抗拒的因素和力量,一般人稱之爲“命運”。佛家稱之爲“過去的業力”—意即我們過去世在身體、語言和心念中的造作行爲所産生的影響力。
孔子曾經說:“不知命,無以爲君子。”這個“命”字其實指的就是“因果”或“業力”。因爲不知道叁世因果,就無法了解命運的由來,就不…
《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陳柏達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