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禅] [禅]是什麼
主講:慧律法師
地點:臺灣大學
時間:2007年10月5日
適應根機:高級知識分子新學、老修
各位臺灣大學的高材生,首先恭喜大家,進入臺灣的一流大學,臺大也是世界級的名校,美國的哈佛、柏克萊、史丹福;英國的牛津、劍橋;中國大陸的北大、清華和複旦;日本的東京帝國大學,都是世界級的名校,包括我們臺大。首先非常贊歎大家有這樣的程度、有這樣的實力,考上臺灣大學,可喜可賀!
這一次演講的這個因緣,是我的好同學---黃寶煌同學,他說:我兒子念臺大,參加晨曦社(臺灣大學的佛學社)擔任副社長,很想請師父到我們臺灣大學來演講。想一想:就說好吧!十幾年沒有來臺北了,路也認不起來,剛剛車子也開錯了。好吧!就說:不曉得北部的人認不認識師父?那就來試試看了,跟大家結結善緣,因爲已經十幾年沒有到北部來。臺灣大學不是師父第一次演講,我來臺大已經有好幾次了,包括羅斯福路校本部;包括徐州路的臺大醫學院,都去上過課;但是,每一次上課的人的臉孔都不一樣。爲什麼呢?因爲大一進來,大四就往生(衆笑);恩!不是往生,畢業,這職業(師自笑)......大一進來,大四就畢業。所以,每一次的演講,臉孔都不一樣。在大學裏面舉辦這個佛學社,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大一進來,迷迷糊糊,什麼是佛,搞不清楚,他以爲佛在天邊。大二,懂一點點,可是,功課加重。大叁,功課更重,對佛法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很想爲社團做一點事情,但是,因爲功課很重,又覺得力不從心。大四要准備考研究所,有的准備要去出國。所以,每次大學的佛學社團,邀請師父去演講,都有這樣的感觸,就是每一年都青黃不接,衆生難度,每一年每個大學都有這樣的感觸,所以,這個變成一種常態,一種佛學社的常態。所以,我今天來臺大演講,因爲好同學既然開口了,那麼,我就說:好吧!就來臺大跟大家結一個善緣、一個法緣。因此,我們今天的演講,純粹是以結緣的方式,來跟大家討論的。師父佛法懂得少許,還在學習,我的根器也不夠利,懂的佛法又少;但是,我有一顆虔誠的心,願意把叁十多年來禅修的體悟,來跟大家彙報一下,好的東西,應當與朋友分享。所以,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題目,叫做“什麼是禅?禅是什麼?”。
“禅”這個名詞,大家耳熟能詳;但是,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了解它的含義是什麼。“禅”其實是兩個字,從梵語翻過來,叫做“禅那”,有的念禅那chan nuo,翻譯成中文叫做止觀雙運,定慧均等,也就是充滿智慧的定,就是禅。現在我們已經濫用了,一般人不懂,他就說:行住坐臥都是禅;食衣住行都是禅;爬山涉水也是禅;泡泡茶也是禅!沒錯!這樣講沒錯;但是,那是聖人的境界講的。所以,因爲兩個字“禅那”,後來就演變成一個字,叫做“禅”。“禅”本身它是梵文,不是中文。但是,“禅”後面常常加一個字——“定”:禅定。爲什麼?修禅的目的,它就在定,而定卻是佛門非常重要的功課,《華嚴》有海印叁昧,叁昧就是禅;《法華》有法華叁昧;淨土宗有一心不亂,那就是叁昧、就是禅,萬緣放下,那個就是禅。南傳所修的毗婆舍那叫做內觀,那個也是禅;安那般那(數息觀),那個還是禅;大乘所講的奢摩他、叁摹、禅那,都在講定。所以,“禅”後面都加一個“定”,這個就是功夫。但是,到最後智慧開的時候,叫做禅悟,悟,悟了,最後一個階段叫做證,內證的功夫,有內證的功夫。所以,禅說起來很簡單,大家都懂,但是,做起來很困難,非常困難!
所以,什麼是禅呢?直接了當的定義就是:佛的心就是禅。因爲它是定慧均等,充滿大般若智慧的定,就是禅。所以,佛稱爲正覺世間;我們稱爲迷惑顛倒的世間。所以,一個是正知正見、正覺、正觀的世間、正念的世間;而一個是錯覺、虛妄的執著、虛妄的分別的一個世間。同樣的心,有的人可以活得沒有挂礙,很自在、很解脫;有的人卻活得痛不欲生,得重度的憂郁症,乃至跳樓自殺,痛苦極端!爲什麼?同樣一個心,就看你會不會用?有沒有因緣碰到善知識?有沒有因緣碰到正法?有沒有那個福報,肯跨進來我們晨曦社一步?諸位,要跨進來我們臺大晨曦社,這一步是非常非常困難的!看起來大家坐在這裏,好象很簡單嘛,捷運公館站一坐,出來就到了;很難!非常困難!譬如說:今天如果我們一樣的,臺大,我們這裏的國際會議廳,旁邊也給它開一個館,專門放什麼?剛好王建民在比賽棒球。好,再來,另外一個廳,也是一樣這麼大,容納五百個人,那怎麼樣?來個星光幫,肅敬勝、楊宗緯、阿妹、曹格、統統集合在一起,唱歌。在那一邊,開了一個LV包包打折,十折剩下一折,就會排了好幾公裏;再來,剩下的就是我們佛光幫的,就沒人了,沒人了!如果那個也同時開,這一間就會剩下兩個人,一個就是我主講,另外一個就准備關門,都會跑光光了,沒人!衆生要的就是看得到的、摸得到的,可以touch(觸摸)的,直接可以感受的,那種有feeling的、覺受的,他才要;這種內在的大般若智慧,而且是每一個人都存在的,又不必繳稅金的,又是撿現成的,他就是不要,願意過這種迷惑顛倒的日子,但是,他們沒有這個因緣,沒辦法!所以,要進來我們臺大晨曦社佛學社,他需要有善根、有佛根、有慧根、菜根;就是沒有用到海尼根。所以,我們要了解,佛法沒有這個因緣,這一步跨不進來!
那什麼是禅?禅就是指我們的心體,也就是清淨心、佛的心,清淨心,不生不滅的清淨心。這個對初學佛法來講,聽起來實在是很陌生,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一個清淨心,這聽起來實在是很吃力!每一件東西都有增有減,爲什麼不增不減呢?爲什麼不來不去呢?爲什麼不垢不淨呢?爲什麼不一不異呢?因爲他那個意識心,無量億劫來已經卡住了,在某一層次的觀念。衆生的思維方式是直線的,你叫他跳脫這個階次、階段,是沒有辦法的!譬如說:一加一等于多少?等于二,這個考試卷發下去,大家都會寫。二加二等于多少?四,這個一下子答案就寫出來。如果我問你說:一是什麼東西?一從哪裏來?我發考試卷下去:一從哪裏來?不是考一加一,考一加一,你會寫得出來。這個叫做觀念,因爲生滅意識心的觀念,已經強化了我們所有的生命,而我們所有的生命,已經被虛妄的執著、虛妄的分別、無明煩惱所占據了;而我們有因緣來聽經聞法,一下子那一種生滅意識心,還是沒有辦法放得下。所以,我問你一加一,你一定會回答等于二;那我問你說:一從哪裏來?你就很難回答!發考試卷下去:什麼是般若的智慧心?好!發考試卷下去,你現在很煩惱,你畫一下你的煩惱的形狀是什麼?你畫不出來!你現在很快樂,考試卷發下去:快樂的形狀是什麼?畫不出來,因爲那是無形無相的心。
好了!所以,我們要了解,佛的心就是禅,那禅是什麼呢?禅就是大般若的智慧心就是禅;平等心就是禅;究竟覺悟的心就是禅;徹底解脫的心就是禅;徹底自在的心就是禅;徹底無貪的心就是禅;徹底無嗔的心就是禅。簡單講:內心沒有任何的挂礙就是禅。所以,今天大家,我們不要講到說那種證量;證量就是信、住、行、向、地;什麼法華叁昧,或者是海印叁昧,這個講得太遙遠了。我們今天要講得讓大家......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先引起學生的興趣,希望多少能夠對佛法上,有真實的體會和了解。
所以,今天我們要講的,目標鎖定的對象是大學一年級、二年級、叁年級、四年級,研究所還有博士班,包括臺大的教授,因爲這也是屬于專業的領域,不是書讀得多就有辦法的;也不是用任何的邏輯可以推論的東西,它是超越一切數量,超越一切觀念;不離一切觀念,不離一切數量,它不是語言,不離語言;它不是文字,不離文字;它不是觀念,不離觀念。任何的語言,也講不出所以然,說法者無法可說;聽法者無法可聽、可聞,中間也沒有來去,因爲它是生滅的東西,叫做自性本來就空。所以,今天我們要站在引起同學的興趣來參與,讓這個佛法多少有一點理解,慢慢的引進來,今天就是站在這個角度說。講得太深了,來顯示說一個修行人的境界有多高,底下的人都聽不懂,那沒有什麼意義!所以,今天來,不是要顯示師父的境界,是要讓大家受益,這個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有的大學剛剛進來而已,什麼都沒看過、什麼都沒碰過,他連最基本上的佛,定義是什麼都不知道,當然就沒辦法講得很難、很深!禅是佛的心,禅宗有一句話,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不了解我們這一顆不生不滅的清淨心,學法無益,你所學的法,都在語言裏面、文字裏面、觀念裏面打轉,不了解我們佛性;不了解我們不生不滅的本來這一顆清淨心。學法無益,因爲法本不可說;強迫說,就會落入觀念。今天沒辦法了,強迫說,你們就必須在語言上慢慢去領悟、去體會。那什麼是最高境界的禅?如果是真的,今天要講禅,那麼,來!師父就拿著(師拿起一條壓書尺),好,我們恭請慧律法師開示,什麼是禅?(師將條尺橫放在桌上)雙手一擺,下課!這樣是在做什麼?我老遠跑來一句話也沒講就下課?所以,既然要用語言跟文字來形容,它就有落入觀念;但是,這個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叫做不得不,沒有辦法!
什麼是佛法?就是讓我們可以究竟的、覺悟的正法。什麼是禅?禅就是佛的心;佛的心就是涅磐的妙心。涅磐就是整個佛教的中心思想,“涅”就是不生;“磐”就是不滅,不生不滅的清淨心,就是整個佛教的核心;離開了涅磐的思想,就會變成生滅的因果相。那麼,《阿含經》講的涅磐…
《什麼是[禅] [禅]是什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