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鄉禅師《問答百錄》之一
1,問:禅師,究竟什麼是愛和婚姻?答:許多朋友及咨詢者問及感情及婚姻的問題,我認爲,愛情與婚姻是不太一樣的!愛,是幫助,而不是掌控,但是愛往往以掌控而終;婚姻是一種建立在感情上的約定,這個約定可以是一生托付(一生相伴這實在是大緣分),也可以是一段前緣;有緣即聚無緣去,半聽天命半由人!
2,問:禅師,爲何人生如此煩惱?答:因爲我們活著!無論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這一切經曆都非常珍貴,都證明了我們曾經活著。
3,問:禅師,你有喜歡的什麼嗎?答:我「有」什麼都喜歡,「無」什麼都歡喜!我,就一充滿感性的「植物人」。
4,問:禅師,我該怎樣修習禅修靜坐?答:沒有特別方法,你需要的只是靜靜的坐著,並且了解你「此刻只在這裏」這個真相,其余存在在意識裏的一切皆爲「想象」爾!我們常常認頭腦裏的假象爲真相去胡思亂想,卻忘記了「此刻我只在這裏」才是真相。修
5,問:禅師,什麼叫做通情達理?答:古人造詞是非常有意思的,爲什麼把通情放在前面,因爲情感上受傷通不過去,再有道理也無法讓人接受,也等于沒理,因此古人造詞的意思是:先通其情,自然就能夠達其道理。可是,人往往控製不了自己的情緒,在嘴吧上贏了的往往輸在事情上,不通其情,難達于理!
6,問:禅師,請告訴我一個最直接的修行法門,可以很快見效?答:不生氣!于一切時候都不生氣,並且微笑,這是見效神速的法門!
7,問:法師早安~請問,我膽子小,經常不開心。念什麼咒語或者經文可以對自己有幫助呢?答:可以念這個咒---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試試看,把這些「哈哈」以笑聲讀出來!)
8,問:禅師,怎樣讓自己內心強大?答:當面對自己的無能爲力,面對自己的脆弱無助,面對自己的一切
要明白,這個世界沒有神,沒有救主,只有你自己!自己才是最離不開自己的人,自己才是自己的救星,你的人格及內在世界就會獨立,不再依賴任何外在,這就是自信的開始!不依賴外在就是真正的強大。
9,問:禅師,有人說我經常「自以爲是」,什麼叫做「自以爲是」啊?答:如果你的努力及所作所爲是別人不需要,而你自己卻以爲這就是別人需要的,這就是自以爲是!
10,問:禅師,修行一定要出家嗎?答:不一定!出家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這個方式和修行關系不大(出家能夠沒有太多俗事,可以專志修證;但現在出家者的俗事虛套,應酬多過俗家多多),修行人可以有許多生活方式,無論仕農工商,只要真誠慈悲在待人接物中傳遞正見、正念、正行,這些就已經是非常好的修行!
11,問:禅師,我非常煩惱,我要出家可以嗎?答:可以吖!不過,俗家這些小小的煩惱你都搞不定,出家又怎麼能夠做到「穿越一切的煩惱」呢?
12,問:師父,阿彌陀佛。冒昧打擾,一個小問題想請師父開示。如果我想買一個東西,這個東西不是必需品,但是我又很想要,可是價格又超出了我承受範圍,但是我爲了不糾結「買還是不買」當下就去買了,這樣的作爲算不算是有智慧的呢?答:聰明的愚蠢了一會!
13,問:禅師,禅修最後會怎樣?答:一直禅修,最後也不會成爲怎樣,只是平靜的存在,充滿覺知的存在,把生命的時時刻刻完全交給每一個當下,即生即死,無生無死!這是真正的活了一回,每分每秒安于當下。
14,問:禅師,如何應付那些無謂的騷擾?答:呆若木雞,心無雜念!
15,問:法師吉祥!上學期考試考了全班倒數第一,本來這學期已經下定決心努力學習,但是聽到這個消息還是很難受,沒法淡定,沒法面對別人,我該怎麼調整自己的心態,平複自己的心情?答:接受,因爲這是事實;努力,因爲這可以改變!
16,問:禅師,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爲什麼要活著?答:生命意義是「沒有意義」,因此我們可以給他樹立一個意義;人基本上不知道自己爲什麼活著!
17,問:禅師,我最近行爲舉止很浮躁,我怎麼做才能靜下心來?答:體會觀察這個浮躁。
18,問:禅師,究竟什麼才算是有福之人?答:耐得了寂寞!
19,問:法師,我失戀了,非常痛苦,請指點一二?答:再失幾次就好了!
20,問:禅師,修行佛法,一定要皈依及拜師嗎?答:一定,佛法的修行不光是經典的學習,還有一種內化的慧命,這個慧命的點亮,非師不可!師的存在本身,它就是你所要追尋的答案,這就是修行爲什麼要依師法,因爲"師的存在即答案"!(雲按:選師要觀察,師擇弟子亦要觀察,以免退失信心,于人于法皆無益)
21,問:禅師,「出離心是不樂世間事」,那又如何及其快樂地生活在這個世間呢?答:因爲不樂,因此不苦,此即極其快樂!
22,問:禅師,請教您,善事和功德的區別是什麼?我們怎樣做才能多積功德
感恩!答:善事是「爲自己需要」去做的利益大家的事情;功德是「大家需要」,你去這樣做的!
23,問:禅師,還沒有遇到一個我懂他,他也懂我的人!?答:你先懂了自己,說不定就遇到了!一個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的人,怎麼能要求他(另一個個體)明白自己;又怎麼可能明白他!還是先問:你自己明白自己嗎?
24,問:禅師,“五辛”指什麼?答:《梵網經》說:大蒜、革蔥、慈蔥、蘭蔥、興渠(中國無此物)五種;《翻譯名義大集》說:蒜、蔥、小根菜(洋蔥)、韭、興渠五種。這些其實都是辛香的調味品或菜,《楞嚴經》說這些東西生吃則“生嗔”熟食則“發淫”,這些食材生吃比較辛辣刺激,熟吃應該歸于壯陽的藥物。
25,問:禅師,請再解釋[佛法的覺悟之道恰恰是"逆人性而上"的]?答:佛法所教授的核心是“無我(渾然獨存的“自我感”只是意識流的錯覺)”但是我們是需要一個“我存在”的,一旦覺得“我將不存在”就會恐懼,佛法恰恰是認識了“我根本就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身體與思想這兩者的結合,沒有第叁者)”。
26,問:禅師,纏繞在紛擾的人際是非裏無法自拔,怎麼辦?答:隨他去!有時候「人言可畏」,但有時候卻要「不畏人言」,因爲有些情況都是後來聽說,非是親曆,語言的不斷複述及猜測,這些怎麼可能爲斷定憑據?因此,有些情況解釋已經無法再說明白,那"最好的解釋就是不解釋",和我一起"無語默觀"
27,問:禅師,命運是注定的嗎?可以改變嗎?如何改變?答:對于一個普通人,命運可說是注定的;但佛教說命運可以改變;想改變必先改變自己的心態及行爲,比如:只爲自己打算,改考慮別人感受;小心眼,改大氣;挑剔,改寬容;嫉妒,改贊美;話多,改話少;急躁,改緩和;不能忍耐,改安忍;常保持微笑!
28,問:禅師,請問如何重塑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我老是覺得生活得很累,對任何都沒有興趣,甚至覺得呼吸都累,深感疲憊。答:如果沒有去死的勇氣,那就不如好好的活下去,精彩來自于你自己的努力,絕不是依靠外在來給予!
29,問:禅師,忘記過去是不是就等于沒有活過呢?答:忘記此刻自己正在自己腳步所在的地方,不能保持覺知的存在于當下,這才是真正的沒有活過!
30,問:禅師,如何放下已經過去的事情?答:你已經放下了吖!因爲,已經過去。
31,問:禅師,面對痛苦我怎麼辦?答:看看能不能解決這個痛苦,如果不能解決,你痛苦什麼?痛苦有用嗎?如果可以解決,你痛苦什麼?解決就可以了吖!我們總是自己給自己痛苦,從來不想想爲什麼要痛苦?痛苦有什麼用?解決問題不是依靠痛苦,而是智慧。
32,問:禅師,最近好困惑,請問什麼才是愛情?答:「愛」不釋手+「情」何以堪=「愛情」!聽說過程如下:認識→了解→暗戀→表白→拍拖→約會→挫折→甜蜜→困難→深愛→纏綿→家長→結婚→激情→習慣→兒女→掙錢→煩惱→十年→二十年→叁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皺紋→衰老→苦悶→但身邊有你
33,問:禅師,怕鬼怎麼辦?答:約鬼出來談談!
34,問:禅師,您怎麼看待國內好多寺廟上市這件事,真的如外界所說是爲了圈錢嗎?答:不知道,沒有時間顧及外在許多事情,"人命呼吸間",因此我們"自顧不暇"。
35,問:禅師,如何不受外界影響,而靜下來?答:外界影響不了你,是你一直想影響外界,對外界有太多要求,因此靜不下來!試試看,不要想著去在打坐的時候要求外在世界,全然接受一切,讓一切自然發生,自然結束,你只要靜靜的坐著,"看只是看","聽只是聽"。
36,問:禅師,如何解釋世俗世界?答:大家都在空虛裏寂寞,因此才上演一場場華麗,散場後我們更加寂寞,因此許多人買醉!不知道自己爲什麼活著,活的如此紙醉金迷,其實一切都是爲了掩蓋那必死無疑的結局。
37,問:禅師,對出家還俗麼看法?答:出家,如果覺得這生活不適應自己,完全可以還俗,不是什麼問題!泰國緬甸等地的男子一生必須出家在寺院生活一段時間,國王也不能例外,然後再還俗,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佛教男子一生可七番出家還俗,因此還俗就還俗吧!說實在的,在中國還俗這是需要勇氣的事情!
38,問:禅師,爲什麼茶與佛道有甚深的淵源?答:起初也沒有什麼淵源,只是後來出家人坐禅提神需要飲茶,就喝了!因爲出家人的自身修爲影響力,加以禅韻的滲透,浸潤出許多與茶有關的故事,從此茶與佛家即有不解之緣。至于茶與道,這個應該讓有研究的大家們去說說。
39,問:禅師,如何分辨邪教與正教?答:所謂邪教者,其教凡于己于人有所損毀者皆邪教之類也!正教者,所說所行,皆以利己利人,皆大歡喜爲宗旨。
40,問:禅師,年紀輕輕爲何放棄凡…
《雲鄉禅師《問答百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