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因法師編輯
「防癌手冊」序
一、防癌的基本觀念
二、飲食是防癌長壽最大的關鍵
叁、酸性血質是癌細胞的溫床
四、第一號殺手—肉
五、防癌的秘密—鉀與鈉的比例
六、吃素可以防癌
七、從狂牛症談起—飲食與生活的自覺
八、素食是最佳良藥
九、疾病癌症與叁世因果有關
李炳南老居士開示念佛方法
「防癌手冊」序
「我得到了癌症,該怎幺辦?」
「我周遭的親友很多人得到了癌症,我也十分恐懼自己會得到癌症,該怎幺辦?」
談到癌症,幾乎是邁向二十一世紀所有人類共同的夢魇,從十大死亡原因一直高居榜首以外,癌症的發病率(一生中得癌的機會)也從十幾年前每四人中有一人,變成每叁人中有一人到現在美國的報告更顯示每二人中有一人會得到癌症。(見《還我健康》雷久南博士序琉璃光出版社出版)癌症威脅人類的健康與生命幾乎已經到了猖獗的地步了。同時我們每一個人也無法置身度外,必須正視癌症的可怕,及早准備,及早預防,以免遭受癌症病魔的侵襲。
這本「防癌手冊」是收錄了書籍報章雜志中有關癌症治療與預防的一些珍貴文章所集結而成,由醫師、醫學博士、營養學家、教授、研究人員從各種專業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癌症形成的原因與治療的方向。這幺多專家學者所得到共同的結論是—治療與預防癌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改變飲食,斷肉吃素」。
譬如說一個人中毒,光靠醫師開的藥物解毒,自己卻每天仍在吸毒,這種病人永遠好不了。同樣的道理,再高明的醫師,再昂貴的藥物,如果癌症病人不能改變飲食,每天仍大魚大肉吃進一大堆致癌毒素,癌症是不可能根治的。
希望本書的內容能讓閱過的讀者覺悟到,原來自己正是癌症的罪魁禍首,我們每天叁餐的食物正是癌症形成的禍因,明白了癌症的因果,我們也同時恍然大悟,唯有自己才是最好的醫師,趕快斷絕肉食,趕快戒殺吃素,自己才有機會轉危爲安,戰勝癌症!
當然除了「吃素」以外,治療癌症還有很多很好的方法,像「念佛」、「禮忏」、「放生」等等,有心的人可以參考這方面的書籍,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獲。總言之,因果是絕對不假的,種什幺因得什幺果,治療預防癌症最重要的是自己,自己不覺悟,不斷肉吃素,不改過行善,光是一味找醫師吃藥物,尋偏方覓草藥,求神問鬼,蔔卦改運,花再多再多的錢,終究也是徒然!
一、防癌的基本觀念
養生保健與防癌
國家衛生研究院
長庚醫院腫瘤科
賴基銘醫師
「癌症這個字起源于螃蟹,表示癌症和毒螃蟹一樣的可怕、橫行無阻。癌症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一種意外的重症,從癌症的生物發展觀點來看,我們發現癌症時都已太慢了,所以我們重點應該是如何早期發現癌症或是在症狀未發生前要采行什幺方式來預防它的發生。
要談癌症的預防就要先了解癌症演變的過程。初期癌症是細胞內的基因(染色體)發生變化,但是這個變化並非就是癌症,必需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大約十至四十年才會變成癌症,因此我們有很長的時間來預防它的發生。就算小時候基因發生突變,但是之後我們給予良好的調養,可能就不會變成癌症,這是我們防癌很重要的一個理念。
癌症病變形成的原因和我們遺傳、病毒、化學物質、輻射線等都有很大關系。最重要的是和我們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質有關。其中大約有七○%的癌症形成是和我們飲食及生活方式有關,只有叁○%是因爲遺傳、病毒、輻射線等相關。因此只要飲食上做很好的調養就能預防七○%癌症的發生。
當我們正常的細胞和這些飲食中的致癌因子接觸,就會形成癌的初始細胞,可能今天我們吃了不當的飲食,明天或是後天便會産生一大堆的癌症初始細胞。但是它還要再經過十幾、二十年才會形成癌的前期細胞,而變成癌細胞則還要一、二年的時間,我們根本不會察覺這些身體內的變化。
一旦癌細胞形成到讓我們發現,臨床上一公分就含有十的九次方的癌細胞,大約十億個細胞我們才發現它的存在。大概長到十公分(約十的十二次方的癌細胞)時,我們人就死亡了,癌細胞也會死亡。所以癌細胞從一個分裂四十次後人就死了,而分裂叁十次才被發現,我們以爲很早發現,事實上卻已經很晚了。癌細胞最可怕的就是它會到處亂跑,大約到了它有十的七次方個時,它就會亂跑。因此我們防癌主要是要防止它長到十的七次方個,而不是等長到十的九次方個時再發現、治療。
在某些癌症形成時都會有某些症狀發生,如皮膚癌、乳癌、鼻咽癌、直腸癌、口腔癌等等,都有某些先兆,因此定期的健康檢查可以幫助我們發現這些症狀並且加以治療,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
如何延遲甚至是防止癌症的發生?從前面的報告我們知道從癌的初始細胞變成成熟的癌細胞需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可以將它誘導分化成良性,而不會變成癌症。從國外醫學研究報導中可以知道,豐富的維化命A、維他命C是很好的抗氧化的東西。胡蘿蔔、牛奶、深綠色的蔬菜都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大部分蔬菜、水果中,特別是纖維性的蔬菜裏就有豐富的維他命C,這些是癌症預防中最好的東西。此外就是要少吃脂肪性、油脂含量高的東西,如油炸類的食物。另外則是東方性的美味—腌製食品也要減少食用。此外要禁煙,因爲大約有叁十%的癌症因爲抽煙而發生。不嚼槟榔則會減少胃癌、食道癌、口腔癌等癌症的發生。多喝茶、紅茶、綠茶都可以,只要沒有事就多喝茶。多吃素,我們不鼓勵臺灣傳統的宗教素食,而是鼓勵采用西方的方式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除了飲食方面以外,還有運動。有氧性的運動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以多做做森林浴。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可以保持細胞內氧的含量,少吃肉類的食品就可以減少細胞內氧的消耗。
人的免疫能力在四十歲以後會逐漸喪失,因此也就容易得到癌症。AIDS的患者因爲免疫機能完全喪失,故他們特別容易得到癌症。免疫機能的喪失和得癌症有密切的關系,目前增加免疫機能的東西很多,許多中藥藥材都含有這種功能,如黃耆、靈芝、香茹、草菇、金針菇等食用性菇類中都含有調整免疫機能,增強免疫能力的作用。還有目前流行的尿療法,根據研究資料顯示人體中原本就存在預防癌細胞的物質,只不過大部份都隨尿液排出體外。從尿液中提煉的物質就有分化癌細胞導向良性的作用。但是我並不鼓勵大家喝尿,因爲雖人體有這些物質,可是份量上仍嫌不夠。
飲食對預防癌症是最重要的,因爲它可以改變人細胞內鈉和鉀的比值,以及分化掉食物中的致癌因子,如抗氧化性的東西。大蒜就是一個不錯的食物,尤其是吃東西方美味的時候,大蒜可以立即將致癌物質分解掉。維他命A可以將癌細胞病變導向良性。而植物中的纖維可以延緩排便的進行。
飲食改變癌症因子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胃癌。美國自從二次大戰後胃癌大數就逐漸減少,研究顯示原因是因爲冰箱的發明使得人們可以將新鮮的食物保存起來,也保存了食物中維他命A、維他命C等防癌因子。並且減少人們食用腌漬食品所攝取過多的鹽份等,因而減少了胃癌的發生。
最後再提醒一次,從飲食方面著手防癌,多吃新鮮蔬菜,減少脂肪攝取,不抽煙、不嚼槟榔,才是預防癌症的最好良方。
對付癌症的總體戰
東吳大學副教授
郗磊峰
近幾十年來人口增加,科技突飛猛進,導致生態失衡,居住環境中到處充滿了危機。我們的空氣、水源和土壤受汙染;食物過份精製和加工:我們攝取過量的蛋白質和食物:吞服大量的化學品,我們用的化妝品和家庭電器或醫療器具有的帶有致癌性。這一切都與癌的生成有關,但是它們並不直接造成癌症。它們都是癌症的遠因。
這些致癌性物質性質雖異,都具有一個共同特性:它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奪走了身體中的氧,因而造成組織缺氧症狀,引起細胞病變。
我們都知道,吸煙可以引起肺癌,可是也有許多吸煙者並未發生肺癌,理由何在?一九六○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貝奈特(SirF.MacfarlaneBurnet),因在免疫學方面的成就而獲此榮譽。根據他的理論,正常人體中每日産生大約十萬個癌細胞。可是一般人的免疫系統(防衛機製)都能有效地將這些癌細胞予以破壞。
尼波(H.Nieper)指出,死于非癌症原因病人驗屍的統計顯示,約有22%的病人,生前曾得過惡性腫瘤而未被發現。可見癌細胞的産生是正常生理現象,問題在如何予以有效控製,以免如脫缰野馬,釀成大禍。
答案是保持正常防衛機製。換句話說,保持健康。健康是個總體觀念。健康不良的人有個共同病理現象——組織缺氧。因此,恢複整體健康就是防治癌症的不二法門。
癌症是一種慢性、全身性、退化性、血液性、缺乏性的中毒症。癌症並非一夜之間突然發生。癌症在表現爲腫瘤前,通常已潛伏多年。根據美國凱利醫師「(Dr.WilliamD.Kelley),平均潛伏期爲卅九個月,這就是所謂癌前時期(Precancerous)。
癌症的病理和其它各種全身、退化性疾病一樣。因爲個人的宿因不同,有的表現爲關節炎,有的表現爲糖尿病,有的表現爲癌症。
癌症也是種血液性疾病,因爲癌症患者毫無例外都患了堿血症(alkalosis)。根據澳洲雪斯摩佩基醫師(Dr.EdwardH.Smalpage),癌症病人在尿液和血液中有不正常的變異。
癌症是種多元缺乏症。癌症病人普遍缺乏胰酵素,因此無法利用維生素B17、維生素A和其它療法的攻擊作用,以及白血球的吞噬作用。維生素B17是防癌的第二道防線。
根據希羅茲(G.N.Schrauzer)、希伯格(R.Passwater)等人最近所作的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證明,癌症與硒(S…
《防癌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