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心性休息頌 第八品 發菩提心

  大圓滿心性休息頌

  全知無垢光尊者著

  上師索達吉堪布譯

  

  第八品 發菩提心

  慈悲喜舍四無量,如是詳細實修後,

  當修諸法之根本,願行二種菩提心。

  脫離煩惱叁有海,遣除一切畏憂罪,

  摧毀業與煩惱行,引導衆生趨寂滅。

  雖無現行菩提心,悲心善根日益增,

  縱入根本慧定時,智慧方便亦雙運。

  身語所作皆具義,成爲世間應供處。

  余善果劣將殆盡,發心攝善不盡增,

  猶如水入澄清海,良田莊稼極茂盛。

  諸法根本大悲心,于世間亦多樂果,

  寂滅自性菩提因,故當勤發菩提心。

  此心增福如意瓶,治愈衆疾之妙藥,

  智慧日輪除惱月,亦如虛空無垢染,

  功德無量如群星,恒時利樂之自性。

  菩提心之福德雲,不可思議無有量,

  如來功德極稀有,廣如法界無邊際。

  發心爲利無量衆,欲獲真實正等覺,

  此心可分爲二種,即是願行菩提心。

  意樂發願實際行,猶如欲行與正行。

  願心本體四無量,行菩提心爲六度。

  何人俱胝數劫中,供養無量數佛陀,

  僅僅爲求自利益,福德不及願發心。

  佛說刹那間發心,遣除衆生微小苦,

  以此可離諸惡趣,享受人天無量樂。

  行心利益更無量,真實行持遍布故,

  刹那行持遍勝心,圓滿數劫二資糧。

  叁大劫等諸說法,義爲速圓或久圓,

  一生解脫依智力,方便精進及勝智,

  以此叁者而修持,則有無上廣大力。

  此乃悲心之果樹,肩負有情之重任,

  梵等世間前皆無,爲己夢中尚未夢,

  何況利他菩提心,前無新生當歡喜。

  菩提心從上師生,如摩尼寶降所欲。

  功德圓滿之上師,爲令弟子生歡喜,

  當說輪回之過患,以及解脫利益等,

  初中後之諸善法,贊頌無邊菩提心。

  悅意供品嚴飾處,陳設佛像等所供。

  觀想遍滿虛空界,如海雲聚佛菩薩。

  觀想彼臨極應理,此爲自心清淨力,

  智悲尊主大悲力,佛說如意成所願。

  合掌手捧鮮花後,請住供沐衣飾等。

  猶如悅意水池中,含苞待放蓮花狀,

  雙手合掌妙音贊,幻化無數身敬禮。

  大地山海微塵數,叁界無有如是福,

  獲得身禮所覆處,直至金剛大地塵,

  同等數量輪王位,究竟獲得勝佛果。

  以真實財意幻供,無上供品作供養。

  以香鮮花酥油燈,淨水神馐與華蓋,

  幡旗寶傘器樂聲,勝幢拂塵腰鼓等,

  身與受用諸資具,供養師尊叁寶等。

  以諸天界悅意物,無量宮具寶璎珞,

  歌舞钹聲妙贊雨,百種勝飾作供養。

  以林寶山蓮花湖,天鵝翩翩起舞覓,

  藥等妙香如意樹,垂枝花果作供養。

  蓮花飄動引密蜂,手镯嚴飾睡蓮花,

  離雲日月光令開,悅意青蓮皆供養。

  涼風吹拂旃檀樹,散發撲鼻之芳香,

  山洞岩窟悅意處,清水滿池皆供養。

  秋季夜晚皎潔月,離曜群星所環繞,

  璀璨千光日輪飾,四洲世界皆供養。

  鐵圍山等無數刹,圓滿妙欲作嚴飾,

  十方如海塵數刹,悉皆供養佛佛子。

  妙瓶寶樹如意牛,輪王七寶八瑞物,

  七近珍寶廣大物,供養應供大悲主。

  等持意供遍虛空,內外密之供雲海。

  鮮花妙雲飾美宅,藥香甘露之雲聚,

  燈光神馐樂音雲,贊聲海雲皆供養。

  意幻供雲無邊際,散布美女持鬘女,

  歌舞供養天女雲,獻佛菩薩令歡喜。

  無始串習之習氣,業及煩惱所造罪,

  成爲叁有輪回因,忏悔所有一切罪。

  衆生無量之福德,恒時我誠作隨喜。

  爲度一切諸衆生,祈轉無上妙*輪。

  乃至有海未空間,祈請住世不涅槃。

  以此善根願諸衆,一同成就正等覺。

  猶如冼淨之布匹,染色色彩極鮮明,

  以此前行淨相續,明現正行之勝心。

  此福德果無有量,遍布法界虛空界。

  叁誦皈依佛法僧,祈怙佛子垂念我,

  如昔善逝及菩薩,發菩提心守學處,

  我今爲利諸有情,發菩提心守學處。

  未救護者我救度,未解脫者令解脫,

  未得安慰我安慰,令諸衆生得涅槃。

  當于晝夜叁時中,勤發二種菩提心。

  一誦發願菩提心,二誦發行菩提心,

  叁誦可令願行心,獲得穩固與清淨。

  從即日起我成爲,諸衆生存之根本,

  亦得佛子菩薩名,不畏叁有利衆生,

  恒時唯勤行饒益,以使人生具實義。

  清淨善心良田上,生長二菩提心苗,

  此後爲使此二心,清淨增上當精進。

  觀想衆苦自取受,自之安樂施衆生,

  願至菩提不離此,輪番修煉施受法。

  願學處修四無量,爲斷違品當護心,

  行心學處行六度,爲斷違品當精進。

  恒以知念不放逸,斷惡行持如海善。

  大圓滿心性休息

    大 車 疏

  全知無垢光尊者著

  上師索達吉堪布譯

  梵語:瑪哈善德紫大布占達哲德瑪哈塔那瑪

  藏語:竹巴欽波思涅昂素追瓦向達欽波

  漢意: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

  第八品 發菩提心

  趨入佛子如海行之發殊勝菩提心品分叁:一、修持諸法根本之二菩提心;二、廣說真實發心之理;叁、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修持諸法根本之二菩提心:

  承上啓下:

  慈悲喜舍四無量,如是詳細實修後,

  當修諸法之根本,願行二種菩提心。

  世間出世間諸法之根本、諸道之核心、一切衆生之引導者、迅速趨向無上宮殿之乘即是殊勝意樂菩提心。因此,我們應當修學發菩提心。《彌勒請問經》雲:“彌勒,菩薩若具一法,則棄離諸惡趣、不爲惡友所控製、速得無上真實圓滿正等正覺佛果。何爲一法?即殊勝圓滿意樂之菩提心也。彌勒,若具此法,則離諸惡趣,不爲惡友所控製,迅速成就無上真實圓滿正等正覺菩提佛果。”《菩薩契經》中雲:“欲速得無上真實圓滿菩提佛果者,當修學殊勝意樂菩提心。”

  甲二(廣說真實發心之理)分十:一、宣說菩提心利益;二、宣說菩提心之本體;叁、發心儀軌;四、叁誦之必要;五、當生歡喜心;六、學處次第;七、明示二十墮罪及同分;八、分說護持二菩提心;九、修者補特伽羅次第;十、修學如來行之方式。

  乙一(宣說菩提心利益)分六:一、從叁有引向寂滅;二、成爲世間之福田;叁、增上善根;四、爲諸法之根本;五、遣除苦疾獲得智慧;六、功德廣大。

  丙一、從叁有引向寂滅:

  脫離煩惱叁有海,遣除一切畏憂罪,

  摧毀業與煩惱行,引導衆生趨寂滅。

  依靠菩提心能脫離叁有大海。《華嚴經》雲:“嗟!善男子,菩提心救度衆生脫離有海如同大船。菩提心能救脫輪回惡趣之恐怖如同勇士。”又《彌勒傳》中雲:“善男子,依靠勇士則不畏一切怨敵,如是諸菩薩依靠發心勇士亦不畏一切惡行之敵。”《入行論》雲:“如人雖犯極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脫者,畏罪之人何不依?”

  菩提心能遣除一切憂傷與罪業,《入行論》雲:“欲滅叁有百般苦,及除有情衆不安,欲享百種快樂者,恒時莫舍菩提心。”又如《大乘竅訣經》中雲:“何人生起無垢無上菩提心,彼斷絕一切惡趣與八無暇,此人通達並修持人天之道,不成盲聾,諸根具足。”

  菩提心能焚盡業惑幹薪如同烈火,《入行論》雲:“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毀諸重罪。”《彌勒傳》雲:“菩提心能焚盡一切罪,故如劫末火。”

  此外,菩提心也能引導衆生脫離叁有獲得佛果,《入行論》雲:“無量衆生依于此,順利能獲最勝樂。”

  丙二、成爲世間之福田:

  雖無現行菩提心,悲心善根日益增,

  縱入根本慧定時,智慧方便亦雙運。

  身語所作皆具義,成爲世間應供處。

  具有得而未失之發心戒者,即使心處于無分別念入定中,也是與智慧相聯,甚至無心五位時福德也會增上。無心五位即是指極睡眠無心、極悶絕無心、無想定無心、滅盡定無心、無想天無心。如《叁十頌》雲:“遠離意識者,眠悶絕無心,以及二等至,無想天無心。”如若具有得而未失之菩薩戒,福德不間斷存在。《入行論》雲:“何時爲度盡,無邊衆有情,立志不退轉,受持此行心。即自彼時起,縱眠或放逸,福德相續生,量多等虛空。”

  此外,具菩提心者所作所爲均有意義。《華嚴經》雲:“善男子,發殊勝菩提心者,彼身所作語所言心所想皆具義,恒時唯成善法。”一切無記行爲與善行雖然未立即以現行發心攝持,但因有得而未失之發心攝持,故成爲隨解脫分善。具菩提心者成爲世間應供處。如《華嚴經》雲:“發菩提心者乃人天一切世間之大福田也。”

  丙叁、增上善根:

  余善果劣將殆盡,發心攝善不盡增,

  猶如水入澄清海,良田莊稼極茂盛。

  哪怕是一滴水流入大海,數劫中非但不會消失反而會增上,良田裏栽種一棵苗芽也會茁壯成長。同樣,發心所攝持的善法也是如此。《彌勒請問經》雲:“彌勒,譬如,流入大海之所有水經數劫亦不盡,彌勒,如是爲發心所攝之善法乃至成就無上正等菩提之間不會耗盡;彌勒,又譬如,肥沃土壤可令任何種子茁壯成長,如是以菩提心所攝之善根亦將不斷增上。”

  此外,隨福德分善如芭蕉樹一樣結一次果就會耗盡,但以菩提心所攝持之隨解脫分善並非如此,雖然已經生起暫時、究竟的無量樂果,仍不會殆盡,反而增上,如同碩果累累的妙樹。《入行論》雲:“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實生已終枯槁,菩提心樹恒生果,非僅不盡反增茂。”《寶箧莊嚴經》雲:“文殊,各種妙樹皆以四大所護而增上,文殊,如是善根若爲菩提心所攝並回向遍知佛果則增上。”

  丙四、爲諸法之根本:

  諸法根本大悲心,于世間亦多樂果,

  寂滅自性菩提因,故當勤發菩提…

《大圓滿心性休息頌 第八品 發菩提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