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五章 现空双运 第四节 与萧张先生商榷(2)

  第五章 现空双运 第四节 与萧张先生商榷(2)

   另外,若按照萧先生的论断来分析,则断除了遍计执即为非有,而留下缘起缘灭的依他起则谓非无,如此即成为四边戏论中的第四边“非有非无双俱边”。这样一来,不仅这两边戏论未被断除,而且依此理推之,有边、无边的执著也未被放下,这就直接与《中论》中的论述“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相违背,这又如何能被称之为中道?

   下面再从萧先生的诸多文章中摘取一例,以令大众更进一步理解先生眼中的中道或曰空究竟是何景观。

   先生曾把如来的解脱空理解成如“人去楼空的村庄、枯竭的河川、瓶中无水,并非没有了村庄河川瓶子,由于其中已经虚无了,所以说是空。”依凭《楞伽经》的论证,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所谓的“解脱空”与说经堂里没有人、马上没有牛一样,都是最低劣的一种空。此经中云:“大慧,譬如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余处无象马,是名一切法自相,是名彼彼空。彼彼空者是空最粗,汝当远离。”既然此经中已经明白揭示了空的真实含义,如果再按照萧先生的论述看待佛陀的解脱,则有无上正等正觉之佛陀所证悟的竟然是最低劣的空这种过失!可能在某些人的心目中,法界当中依然存有不灭的山川河流与瓶子吧。”

   可见,如果背离现空双运的精神来理解第八识、如来藏,不堕入彼彼空劣见,是很困难的。既然萧张先生打心眼里恐惧“连鹿舍的存在也否定掉了”,那就请你们一直蹲在那座可爱的鹿圈中,永莫露头吧!

   萧张师徒说:“索达吉堪布所举《大涅槃经》:“语如来藏,乃佛之自性清净,无有迁变。若说有,则智者不应贪执;若言无,则成妄,愚者说是断空,不了知如来藏密意。”亦与龙树菩萨所传法义相呼应,共说此一法界实相心第八识“真实有”,……经说及龙树菩萨所说第八识如来藏真实有,正与正觉同修会所宣说的佛教法义“如来藏实有、清净而有染污”一样,谓佛说:“如来藏体性,乃佛之清净自性,无有迁变”、“若言无,则成妄,愚者说是断空,不了知如来藏密意。”即显示出如来藏常住自在之“真实存在义”;“若说有,则智者不应贪执”,佛意要智者(证悟此心者在佛法上才有资格称为智者)不应贪著此真心所生之十八界六尘诸境界相,勉励智者要精进,修除自身如来藏识中所含藏的七识心才能相应的染污种子,不可以贪著于真心随顺七识所生之欲乐五尘。如果贪著于诸欲乐境界,那就等同于凡夫所行境界,故智者不应贪执。”(P271)

   《涅槃经》对如来藏的解释,正如所有大乘了义他空见一样,是立足于般若离戏空义,对双运大法界所作的如理开显。说如来藏“有”,是指它于离戏法界中本来存在,并为远离一切过患的如来智慧不虚照见;论其“无”,是指它迥超四边戏论,非凡夫分别心行境。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段经文中,佛陀都是就如来藏本身而言,“若说有,则智者不应贪执”显然是警示不可贪著如来藏本身,而不(仅仅)是客尘垢染。萧张师徒却玩开文字游戏,硬将佛语解释成“不应贪著真心所生之十八界六尘诸境界相”、“不可以贪著于真心随顺七识所生之欲乐五尘”。言下之意,显然是说对于如来藏本身,尽可纵情贪执了!

   然而,这种粗劣的彼彼空邪见,毕竟是与大乘了义教法相违的。前文反复阐述过,即便对如来藏、圆成实等胜义法的实有耽执,也属于遍计增益的法我执、所知障。空有二宗皆明确宣说,必须寂灭一切分别戏论,才能现证离戏法界。

   染上“空性恐惧综合症”的萧平实师徒显然不懂,有些“现而空”的法,在修道过程中将随着修道智慧的生起、增上而逐渐寂灭,如烦恼、道障、五蕴等等;而有些“现而空”的大无为法,则法尔如是永无迁变,如佛之身智功德等。譬如把柴草、木头、橡胶、石块、黄金等物投入烈火,它们都成为所烧之法,但其中能被烧毁的才无余烧尽,不被烧毁的“真精圆明”则将无损地留存下来。同样的道理,一切人我、法我皆是大空性的理所破,从色法至一切智智的所有显现法皆应抉择为无实空性;但在修道实践中需要断除的,却唯是烦恼障和所知障,如来藏本身不是道所破,也不是任何力量所能毁破得了的。破除虚妄增益的对如来藏的实有耽执,与从离戏法界中把如来藏活生生挖掉,是两码事。而且,只有断尽分别增益,才能顺利现证如来藏光明。如果懂得这些道理,就不会对大空性产生不必要的畏惧了。

   撇开般若大空性,始终用凡夫心来缘虑“如来藏常住自在之“真实存在义””,则不可避免地会堕入有边戏论、常见邪执,成为现证法性光明的障碍。不直接抉择如来藏本身的自性空,仅强行压制对它的贪执心,就像明知身边有块甜美的糕点,却硬不去想它一样勉强。空性正见摄持下的不贪著,才是对实有的存在和实有的诱惑的最潇洒的超离。精神正常的人,不会贪著水中月、镜里花;同样,精通现空无二正见的大乘学人,也不会对如梦如幻的轮涅万法生起实有贪执。只有通体放下,才能得大自在。《定解宝灯论》云:“正行现有诸轮涅,超离有无之本义,有无何者皆不成,偏袒执著有戏论。是故以理分析时,未见成立何生执?”《心经》亦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应该都是说的这个道理吧!

   萧张师徒说:“索达吉堪布再引《大智度论》:“摩诃衍空门者,一切诸法,性常自空,不以智慧方便观故空。如佛为须菩提说:“色、色自空,受、想、行、识、识自空;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三十七品、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萨婆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自空。””此段论义,龙树菩萨意指由如来藏所出生的一切法——十八界及一切法——即使是无明凡夫不知实相心的不生不灭存在,因为没有智慧,“不以智慧方便观”,但是也能够观察发现到十八界等现象界的一切法,都是无常、无自性,最后都会成空,所以凡夫俗话才会说:“人也空、财也空、妻也空(夫也空)、一切最后都会成空,没有什么好执著的﹗”因此说,法界内一切法本是缘起性空无常变异现象,不必具有般若智慧亦能了知这个现象,不需密教以这种世俗上的知见来取代佛教十八界缘起性空正法,不需他们以世俗无常空的知见来取代法界实相的如来藏妙法。

   接著龙树菩萨再举佛语证明自己言论的正确,谓佛亦说十八界内一切现象法,包括色、色自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空;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三十七品、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等,这一些现象界即使到了佛地,还是无有自性,最后也成空。另外,龙树菩萨说:“一切诸法,性常自空,不以智慧方便观故空。”也隐含意指没有证悟的凡夫,因为不能以般若智慧现观,得知有一真实如来藏阿赖耶识自在,因此只能够观察得知一切法无有自性,是为性空。在此段正义里,佛并没有说“无有如来藏”,也没有说如来藏缘起性空,索达吉堪布引用此段佛语想要证明自义,却是所引失当、自砸脚根,坏自宗义,反而证明平实导师所演述如来藏真实有的佛法,真是佛之正教。”(P272~273)

   《大智度论》的教言,分明已将色法至一切智智的所有显现法均抉择为无实空性,里面的自空精神非常明显。萧张师徒结结巴巴的一通胡扯,一点儿不着边际。

   首先,他们对“一切法”的理解就很成问题:“指由如来藏所出生的一切法——十八界及一切法。”这显然是想故伎重施,把个实法现基人为地划归不受离戏大空性规范的另类,塞入佛子心中。(此与前文引述的“不应贪著此真心所生之十八界六尘诸境界相”、“不可以贪著于真心随顺七识所生之欲乐五尘”,可谓一脉相承。)然而,事实可不是这样。观于“……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萨婆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自空”之语,分明是将法身如来藏整个纳入了大空性的怀抱。萧张先生总不至于胆大包天,竟敢把佛的一切胜妙功德(“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萨婆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打入十八界中,定性为杂染有法吧!在如此明确的教证面前抵死不认账,实为不智。

   为了帮助大家对“一切诸法,性常自空”中的“一切法”生起定解,不妨再引几段《大般若经》教言为证: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何者是一切法,而劝诸菩萨摩诃萨,于此一切法皆无所有无碍无著,应学应知?”佛告善现:“一切法者,谓善法非善法,有记法无记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共法不共法。善现,是名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于此一切法皆无所有无碍无著,应学应知。”

   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出世间法?”佛告善现:“谓出世间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六到彼岸、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善现,此等名出世间法。”……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不共法?”佛告善现:“谓无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三解脱门、六到彼岸、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善现,此等名不共法。何以故?不共异生故。

   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如是等自相空法,不应执著。””

   “具寿善现便白佛言:“何等一切法…

《第五章 现空双运 第四节 与萧张先生商榷(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