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五章 現空雙運 第四節 與蕭張先生商榷(2)

  第五章 現空雙運 第四節 與蕭張先生商榷(2)

   另外,若按照蕭先生的論斷來分析,則斷除了遍計執即爲非有,而留下緣起緣滅的依他起則謂非無,如此即成爲四邊戲論中的第四邊“非有非無雙俱邊”。這樣一來,不僅這兩邊戲論未被斷除,而且依此理推之,有邊、無邊的執著也未被放下,這就直接與《中論》中的論述“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槃。”相違背,這又如何能被稱之爲中道?

   下面再從蕭先生的諸多文章中摘取一例,以令大衆更進一步理解先生眼中的中道或曰空究竟是何景觀。

   先生曾把如來的解脫空理解成如“人去樓空的村莊、枯竭的河川、瓶中無水,並非沒有了村莊河川瓶子,由于其中已經虛無了,所以說是空。”依憑《楞伽經》的論證,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所謂的“解脫空”與說經堂裏沒有人、馬上沒有牛一樣,都是最低劣的一種空。此經中雲:“大慧,譬如鹿子母舍,無象馬牛羊等,非無比丘衆而說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余處無象馬,是名一切法自相,是名彼彼空。彼彼空者是空最粗,汝當遠離。”既然此經中已經明白揭示了空的真實含義,如果再按照蕭先生的論述看待佛陀的解脫,則有無上正等正覺之佛陀所證悟的竟然是最低劣的空這種過失!可能在某些人的心目中,法界當中依然存有不滅的山川河流與瓶子吧。”

   可見,如果背離現空雙運的精神來理解第八識、如來藏,不墮入彼彼空劣見,是很困難的。既然蕭張先生打心眼裏恐懼“連鹿舍的存在也否定掉了”,那就請你們一直蹲在那座可愛的鹿圈中,永莫露頭吧!

   蕭張師徒說:“索達吉堪布所舉《大涅槃經》:“語如來藏,乃佛之自性清淨,無有遷變。若說有,則智者不應貪執;若言無,則成妄,愚者說是斷空,不了知如來藏密意。”亦與龍樹菩薩所傳法義相呼應,共說此一法界實相心第八識“真實有”,……經說及龍樹菩薩所說第八識如來藏真實有,正與正覺同修會所宣說的佛教法義“如來藏實有、清淨而有染汙”一樣,謂佛說:“如來藏體性,乃佛之清淨自性,無有遷變”、“若言無,則成妄,愚者說是斷空,不了知如來藏密意。”即顯示出如來藏常住自在之“真實存在義”;“若說有,則智者不應貪執”,佛意要智者(證悟此心者在佛法上才有資格稱爲智者)不應貪著此真心所生之十八界六塵諸境界相,勉勵智者要精進,修除自身如來藏識中所含藏的七識心才能相應的染汙種子,不可以貪著于真心隨順七識所生之欲樂五塵。如果貪著于諸欲樂境界,那就等同于凡夫所行境界,故智者不應貪執。”(P271)

   《涅槃經》對如來藏的解釋,正如所有大乘了義他空見一樣,是立足于般若離戲空義,對雙運大法界所作的如理開顯。說如來藏“有”,是指它于離戲法界中本來存在,並爲遠離一切過患的如來智慧不虛照見;論其“無”,是指它迥超四邊戲論,非凡夫分別心行境。需要注意的是,在這段經文中,佛陀都是就如來藏本身而言,“若說有,則智者不應貪執”顯然是警示不可貪著如來藏本身,而不(僅僅)是客塵垢染。蕭張師徒卻玩開文字遊戲,硬將佛語解釋成“不應貪著真心所生之十八界六塵諸境界相”、“不可以貪著于真心隨順七識所生之欲樂五塵”。言下之意,顯然是說對于如來藏本身,盡可縱情貪執了!

   然而,這種粗劣的彼彼空邪見,畢竟是與大乘了義教法相違的。前文反複闡述過,即便對如來藏、圓成實等勝義法的實有耽執,也屬于遍計增益的法我執、所知障。空有二宗皆明確宣說,必須寂滅一切分別戲論,才能現證離戲法界。

   染上“空性恐懼綜合症”的蕭平實師徒顯然不懂,有些“現而空”的法,在修道過程中將隨著修道智慧的生起、增上而逐漸寂滅,如煩惱、道障、五蘊等等;而有些“現而空”的大無爲法,則法爾如是永無遷變,如佛之身智功德等。譬如把柴草、木頭、橡膠、石塊、黃金等物投入烈火,它們都成爲所燒之法,但其中能被燒毀的才無余燒盡,不被燒毀的“真精圓明”則將無損地留存下來。同樣的道理,一切人我、法我皆是大空性的理所破,從色法至一切智智的所有顯現法皆應抉擇爲無實空性;但在修道實踐中需要斷除的,卻唯是煩惱障和所知障,如來藏本身不是道所破,也不是任何力量所能毀破得了的。破除虛妄增益的對如來藏的實有耽執,與從離戲法界中把如來藏活生生挖掉,是兩碼事。而且,只有斷盡分別增益,才能順利現證如來藏光明。如果懂得這些道理,就不會對大空性産生不必要的畏懼了。

   撇開般若大空性,始終用凡夫心來緣慮“如來藏常住自在之“真實存在義””,則不可避免地會墮入有邊戲論、常見邪執,成爲現證法性光明的障礙。不直接抉擇如來藏本身的自性空,僅強行壓製對它的貪執心,就像明知身邊有塊甜美的糕點,卻硬不去想它一樣勉強。空性正見攝持下的不貪著,才是對實有的存在和實有的誘惑的最潇灑的超離。精神正常的人,不會貪著水中月、鏡裏花;同樣,精通現空無二正見的大乘學人,也不會對如夢如幻的輪涅萬法生起實有貪執。只有通體放下,才能得大自在。《定解寶燈論》雲:“正行現有諸輪涅,超離有無之本義,有無何者皆不成,偏袒執著有戲論。是故以理分析時,未見成立何生執?”《心經》亦雲:“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應該都是說的這個道理吧!

   蕭張師徒說:“索達吉堪布再引《大智度論》:“摩诃衍空門者,一切諸法,性常自空,不以智慧方便觀故空。如佛爲須菩提說:“色、色自空,受、想、行、識、識自空;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叁十七品、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薩婆若,乃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自空。””此段論義,龍樹菩薩意指由如來藏所出生的一切法——十八界及一切法——即使是無明凡夫不知實相心的不生不滅存在,因爲沒有智慧,“不以智慧方便觀”,但是也能夠觀察發現到十八界等現象界的一切法,都是無常、無自性,最後都會成空,所以凡夫俗話才會說:“人也空、財也空、妻也空(夫也空)、一切最後都會成空,沒有什麼好執著的﹗”因此說,法界內一切法本是緣起性空無常變異現象,不必具有般若智慧亦能了知這個現象,不需密教以這種世俗上的知見來取代佛教十八界緣起性空正法,不需他們以世俗無常空的知見來取代法界實相的如來藏妙法。

   接著龍樹菩薩再舉佛語證明自己言論的正確,謂佛亦說十八界內一切現象法,包括色、色自空,受、想、行、識、受想行識自空;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叁十七品、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等等,這一些現象界即使到了佛地,還是無有自性,最後也成空。另外,龍樹菩薩說:“一切諸法,性常自空,不以智慧方便觀故空。”也隱含意指沒有證悟的凡夫,因爲不能以般若智慧現觀,得知有一真實如來藏阿賴耶識自在,因此只能夠觀察得知一切法無有自性,是爲性空。在此段正義裏,佛並沒有說“無有如來藏”,也沒有說如來藏緣起性空,索達吉堪布引用此段佛語想要證明自義,卻是所引失當、自砸腳根,壞自宗義,反而證明平實導師所演述如來藏真實有的佛法,真是佛之正教。”(P272~273)

   《大智度論》的教言,分明已將色法至一切智智的所有顯現法均抉擇爲無實空性,裏面的自空精神非常明顯。蕭張師徒結結巴巴的一通胡扯,一點兒不著邊際。

   首先,他們對“一切法”的理解就很成問題:“指由如來藏所出生的一切法——十八界及一切法。”這顯然是想故伎重施,把個實法現基人爲地劃歸不受離戲大空性規範的另類,塞入佛子心中。(此與前文引述的“不應貪著此真心所生之十八界六塵諸境界相”、“不可以貪著于真心隨順七識所生之欲樂五塵”,可謂一脈相承。)然而,事實可不是這樣。觀于“……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薩婆若乃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自空”之語,分明是將法身如來藏整個納入了大空性的懷抱。蕭張先生總不至于膽大包天,竟敢把佛的一切勝妙功德(“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薩婆若乃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打入十八界中,定性爲雜染有法吧!在如此明確的教證面前抵死不認賬,實爲不智。

   爲了幫助大家對“一切諸法,性常自空”中的“一切法”生起定解,不妨再引幾段《大般若經》教言爲證: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何者是一切法,而勸諸菩薩摩诃薩,于此一切法皆無所有無礙無著,應學應知?”佛告善現:“一切法者,謂善法非善法,有記法無記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爲法無爲法,共法不共法。善現,是名一切法。諸菩薩摩诃薩于此一切法皆無所有無礙無著,應學應知。”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雲何出世間法?”佛告善現:“謂出世間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六到彼岸、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善現,此等名出世間法。”……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雲何不共法?”佛告善現:“謂無漏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叁解脫門、六到彼岸、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善現,此等名不共法。何以故?不共異生故。

   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于如是等自相空法,不應執著。””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何等一切法…

《第五章 現空雙運 第四節 與蕭張先生商榷(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