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生净土

  《念佛生净土》—圣严法师

  

  目录

  

  自序

  孝亲报恩当念佛

  念佛法门四个心

  四种净土任君游

  两类超度亡与存

  忏悔业障是恒课

  带业消业生净土

  西方净土与人间净土

  佛七的根源

  念佛的方法

  

  

  自序

  我常念佛,也常教人念佛,劝人念佛。

  早在三十多年前,我便应邀于台湾南部屏东巿的东山寺主持了弥陀佛七。一九八○年代以来,我在台北北投农禅寺,每年主持一次清明报恩的佛七,并于农禅寺成立每周集会共修一次的福慧念佛会。所以我曾为大众做过不少次跟念佛法门有关的开示。我也在我们的中华佛学研究所,担任了好多年净土学的课程,但我仅为《华冈佛学学报》写过一篇〈净土思想之考察〉(编案:现收录在《学术论考》一书中),却从未出版过类似这一本介绍念佛法门的作品。

  这是由于我在东西两个半球,不论是演讲或撰稿,我被人家要求的,多是以禅的范围为主题,竟然从未遇到过被人要求开示念佛法门的机会。

  直到今(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七日至四月四日,我在农禅寺的清明报恩佛七期间,每天开示念佛生净土的法门,说明佛法重视知恩报恩,人们当以感恩的心情接受现实的人生,再以报恩的情怀奉献广大的众生。如何才能正确地表达感恩与报恩,应当修学念佛法门,因此法门,真俗全收,事理双圆,世出世法,不论现世福利或身后美景,无不包容。

  至于如何修学念佛法门,我便逐日介绍了七个项目:1.孝亲报恩应当念佛。2.念佛应当具备四个心:信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3.净土有四种:人间的、天国的、佛国的、自心的。4.超度有两类:对亡灵的、对生者的。5.要将忏悔业障的修行当作每日的恒课。6.带业、消业都生净土。7.往生西方净土当以建设人间净土为基础。

  当时的录音带被流传之后,很多人听了非常喜欢,有几位热心的弟子,又从录音带整理成了文稿,交给我审阅,我便将之带到美国。至本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我始抽空取出检阅,发现内容空泛,不知好在何处,行文的语气,也不象是我的。因此花了十天时间,将之删削补充,重写了一遍。也让我借此因缘再次熟读净土三经,重温净土诸大师的著述达三十多种七十多卷。

  写完之后,觉得意犹未尽,所以增加了「佛七的根源」及「念佛的方法」两篇。使得这本五万余言的文章,在实用的价值之外,也富有参考的价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释圣严自序于纽约东初禅寺

  孝亲报恩当念佛

  我们的清明佛七,又名报恩佛七,所以来谈谈报恩的意义。从佛教传统的观念来说,恩有四种:即三宝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中国特别重视父母的养育之恩,对其余三种就好像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从先秦时代开始,就倡导孝道,儒家的《孝经》就是从伦理的孝亲观点而讲立身行道德教治化等的道理,非仅孝亲,亦兼论君天下的准则。因在五伦之中,以亲子的关系为基点和起点,所以孝亲最重要。汉代曾提倡以孝立国,并举孝廉;孝子必定清廉,想找廉节的官员,就从孝子中选拔,所谓拔忠臣于孝子之门,若是孝子,则一定会对社会大众也能关怀。相反地,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关怀的人,或者是逆伦的人,要他们大公无私地去关怀人民的疾苦,必是很难的事。

  可是到了近代的社会,自从西方所谓「工业革命」之后,家庭与社会的结构转型,伦理的观念破产,各自为政的小家庭制度,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念,便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灾难。东方的中国社会,也受到重大的冲击,渐渐对孝道的伦理观念视为迂腐保守,亲子关系渐渐淡薄。也就是亲子间的关系,只是维系在儿女未成年之前的短短十多年时间,当儿女长大成人之后,各奔前程,对父母就不怎么关怀了。并且认为父母养育子女是责任,儿女关心父母是施恩。因为人是自私的,往往为了自己的前途,而不顾父母的死活及父母的需要了。

  今天在台湾的社会,也不得不走小家庭制的这条路了。虽然尚有政府官员,正在鼓励大家族制度,若有三代同堂、四代同堂者,可受到奖励优待,这种作法相当可取,但仅少数人能够做到,也只有少数的政府官员做如此想。因为整个世界的大环境,已演变到如此地步,我们希望普遍且永久恢复到从前农村社会时代的大家族制度,就相当不容易了。

  不过,中国人尚保存著对祖先怀念的风俗习惯,慎终追远,在清明节扫墓,对祖坟祭拜一番,表示对于祖先或已故亲友的追思。我们对此风俗,应当赞歎,纪念祖先,便是饮水思源,便是孝道,便是念恩感恩。不过,此种风俗,除了形式而外,并无实质上的报恩意义,祖先们又能得到些什么功德?

  今天有三位居士从很远的南部来台北的农禅寺看我,我劝他们参加一天随喜念佛,用念佛的功德回向给他们祖先更好,但他们并未留下,原因是老、中、少三代,各有自家和外家的祖墓,利用星期假日,赶到好几个地方扫墓祭祖,他们要奔走在不同的墓地与纳骨塔之间。我便劝告他们:「仅去扫一扫墓,意义不够大,最好能从农禅寺出发开始就念佛,到了墓前也念佛;在墓地上念佛,扫完墓回家的路上也要念佛;清明前后念佛,平常日子也念佛。一方面将功德回向给祖先,另一方面希望他们在幽冥界中,听到佛号声也能信佛、学佛、念佛。」那三位居士听后很欢喜,我希望他们真的照著我的劝告去做就太好了。

  诸位来参加清明报恩佛七,一方面是修行,一方面是为了报恩。多半的人会为了祖先及已故亲友立往生牌位、点往生灯,做何用呢?是希望他们能接受到念佛的功德,若未转生,以他们自己的灵体来到本寺,听我们念佛,也跟随我们一起共修,则更有意义。信不信呢?现在就有好多好多你们的先亡眷属在听我讲开示。一定要信!否则大家来做这些念佛的佛事,不是欺骗自己又是欺骗谁呢?

  为什么我们念佛就算是报恩?就对祖先及先亡眷属有用呢?很简单,当我们为新亡的人助念之后,往往就会发现那些已断气的死者面部表情,现出微笑的感觉来,本来死者面部是暗青的、灰白的,但当我们为他助念虔诚恳切之时,死者的脸上、嘴唇便会泛起红晕,这表示人虽过世,他们的神识仍会听到我们的念佛声。只要听到念佛声,便会生起信仰心、欢喜心和清净心,就能离苦得乐,必定往生净土,所以唯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报恩。

  我们已故的先亡亲友见我们念佛、供佛、拜佛,他们一定非常欢喜,因为念佛时不会说坏话、做坏事。因此使得先亡亲友,对你安心放心,且又觉得非常安慰,故以念佛来纪念和超度他们,乃是最好的方法。其实每年清明扫墓时,仅烧几炷香、燃一对烛、焚化一些冥纸冥库,献上一束鲜花等,倒不如也来参加一次念佛的共修。我们并不反对扫墓,但我更鼓励念佛。当在清明扫墓之外,也到寺院里来参加七天报恩念佛的修行,则对先亡更有意义、更有功德。就算是来随喜念佛一炷香或参加念佛一天也很好。

  我很佩服我的先师东初老和尚,他在遗嘱上写明要我们别给他土葬,火葬后也不许留取骨灰或舍利来供养,而是将之和面撒在海中与水族结缘,他在世时,曾对我说︰「做人不要那么愚蠢,既知活著时要这样、要那样,都是幻相,死了后还要一座坟墓,岂非可笑。」我就照他的遗嘱办了。可是,当先师火化后发现有很多舍利,我不敢要,很多信徒正在抢。当时有人便对我说:「圣严法师,有人在抢捡老和尚舍利,我们中华佛教文化馆要不要留下一些呢?」我说:「有人抢去供养不是很好吗?」不过,我还是不能免俗,留了一些先师老和尚的舍利,供养在祖堂里。可是,我能体会我们老和尚的意思,是不要我们以扫墓的风俗来纪念他,而是遵照他的遗志来弘扬佛法,修行佛法就是纪念他,就是报他老人家的恩,这比供养他的舍利或比用扫墓来纪念他更有意义。

  我现在继承他老人家的遗志,用他留下的道场,除了自己修行,也在弘扬佛法,指导修行,以此种方式来代替扫墓,作为纪念,功德更大。这项功德,也不是出于我的,是他老人家的高瞻远瞩。

  诸位知道我今(一九九三)年已几岁了?(大众默默摇头)因为我从来不做生日,所以也忘记自己到底几岁了,从我传记资料的记载看,今年已是六十四岁,我还能有另一个六十四年可活吗?不能!你们认为有,可是我不相信,因此,我也在此宣布:我死之后,不准埋在土坑中,也不许为我起纳骨塔或舍利塔,不准捡舍利回去供养,我也要学我的先师老和尚一样,弟子们见我死了,将我火化,研细后的骨灰撒在法鼓山上。先师老和尚要我将他的骨灰撒在海里,也曾大费周章,尤其在海上私自去撒遗骨,是被禁止的。我也要节省我的弟子们的麻烦,撒在法鼓山的林间空地上,经过雨水冲洗,便进入溪涧,流往大海去了,我不要留下任何东西,仅希望留下二句话,是法鼓山的理念:「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若能实践这两句话,便等于给我扫墓纪念。你们现在已在替我扫活墓了,不是吗?释尊涅槃已二千五百数十年,我们做弟子的人,很难能到他的火化场去扫墓,都能用修行佛法、弘扬佛法来纪念佛陀,供养三宝。这才更具意义,也才是真正的佛子。

  「报恩的最佳方法,是用父母给我们的身体,来做对自己、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来说对自己、对众生有利益的话;想对自己、对众生有利益的念头,这才是真正的报恩。」诸位是否听过「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的两句话?实际上,一方面,我们要奉献自己来利益众生;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饮水思源,知恩报恩。出家的大德高僧以及在家的大善知识们,往往会说:「为了报答三宝恩,誓愿尽未来际献生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弘扬佛法,护持三宝。」这意思也就是说:三宝的恩我们无法报答,只好以自己所能、所有及…

《念佛生净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为甚么要做佛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