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上瑜伽密续》节录(丹尼高索)

  《无上瑜伽密续》节录

  丹尼高索著

  丹增善慧法日译

  出版前言

  世尊对机设教,因人而异,譬如:于因渣菩提王则示以“密集”,相应于月贤王则授以“时轮”,故此同属无上续部一系,亦有众多派别,各擅胜长。

  不明个中关系者,乍看之下,实感千头万绪,杂乱无章,不知从何着手,故常有把各种密续视为历史发展史上推陈出新之产物,遂有所韶,纯密、杂密、左道密,或金刚乘、俱生乘、时轮乘等不知所云的宗派思想发展史。细观其立论多唯断章取义;瞎子摸象之说。虽然,这一类隔山打牛式的研究著述,今日已多为美、日各地学者所摒弃,但可惜我国有部份学人至今仍故步自封,盲从抄袭早期西方或日本学者的观点,讹传后世,实令人惋惜!

  无上瑜伽续部的修习义理,可依其重点而分为“父续”、“母续”或“无二续”,在同属于每一续部的各种续典中,又各别依其教授而划分出种种名称不同、定义不同的地道阶位,所以容易令人产生错觉,以为即使同属“父续”或同属“母续”的续部教授亦似乎各不相干,毫无关系。再加上各续的义理微细,文献的数量庞大,对于欲全面了解无上续部的行者而言,确是一大难题。各续安立其道轨次第的方式,皆有不同,又其中多以自宗修持方法的重点或数量而建立。由于彼此立足之处各有差别,再加以实修时因人而异的弹性灵活虚理手法(虽云弹性但亦不能离其本旨),所以若要用这种“以修法方便而成立”的道阶次第来贯摄其他道轨,实不可能,只有在彼此悉皆共有的本质上才能互相融会协调。

  各续之共同在于何处?这显然是首推借修持而在相续中生起的各品证德。《密集续》所立的道阶“身远离、语远离、心远离、幻身、光明及双运”正是一种依相续证德而施设的道阶。换言之,只要是无上瑜伽的行者,不论其所修的是“父续”或“母续”,是新派或旧派,皆会在修持的过程中生出这些功德。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士便是知悉这种道阶的胜处,故给予极高度的重视,并以此作为理解其余各大无上瑜伽法统的踏脚石。就是在无上续部中别树一帜的“时轮”,亦可由这道阶而比对出其异同。

  多年从事西藏佛学研究的美国维珍尼亚大学学者丹尼高索Daniel Cozort,在本书中便是依第九十八任甘丹墀仁波切蒋贝仙藩Ganden Tri Rinbochay H.H. JambelShenpen的教授为根本,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读者勾划出无上瑜伽续道的整体轮廓。所以本书的译出必定有助于汉地的西藏佛教学人对无上瑜伽密续取得一个初步的全面理解。

  持教善慧法日序于香江

  作者自序

  密续(怛特罗)Tantra是西藏佛教宝库中的顶冠,而无上瑜伽续Anuttarayoga tantra则为冠上的一颗明珠。在佛陀为上根行者隐密开示的四部密续中,最上者即为无上瑜伽续,她在西藏被誉为佛陀的甚深妙法,能令善巧修持此道的上根行者于一生中成办究竟佛果。

  传统上认为续典是像大乘(显教)经典Sutra一般,并未在佛陀初次说法时公开宣说,甚至这随后的多个世纪中亦未普遍为人们所修习。西方学术界大多推断续典是后来的大乘僧众所杜撰,最早期的无上瑜伽续大约是于六世纪出现的《密集根本续》Guhyasamaja Tantra,依西藏的佛教历史学家达那拿他Taranatha的考据,主要的无上瑜伽续皆是活跃于公元800至1040年间的大师取出。这段时间是密续风行于印度的黄金时代,佛教大约亦在这时传入西藏,毫无疑问,这就是密续在西藏备受尊崇的重要因素。藏地所有佛教宗派皆一致认同密续的重要性,受持密续的灌顶及修法,世代以来皆是西藏佛教大德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本书的主要目标是为读者提供出一幅穿越无上密续这个崎岖领域的地图。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故此书对无上瑜伽续的前行、正行、支分修法、专门的续部名相皆分别加以分析,此外更对《密集根本续》及《时轮根本续》Kalachakra Tantra之间的差别略加探讨。

  书中对无上瑜伽续的解释是来自于一本理路极为清晰的无上续部地道释论,此书主要是解释格鲁派最重视的续典——《密集根本续》的二次第修法。其名为《四大续部地道明显释》(以下简称《明显释》——译按),造论者是十九世纪的蒙古格鲁派论师阿旺巴丹。除此以外,更引用此师对中观派、般若经、印度四宗二谛及妙音笑之《宗义广论》所造的多种的注疏。

  《明显释》的内容是着重于无上瑜伽续的整体建立架构,对于实修密法所必需的灌顶、随许、观想法及仪轨事相等皆未有作出详细解释,所以她主要是一本解说无上密续结构的概论纲要,而不是一本圆满的修行指南。

  为了阐明《明显释》对无上瑜伽续的根本见解,本书采纳了多种不同的文献资料以作补充。在需要应用这些辅助资料作参考说明时,便会加上注释。由于此书的前四章皆是依据阿旺巴丹的原论为基础,为了免除读者数数翻阅注释之苦,所以当要微引阿旺巴丹的原文时,便舍置于各章之首。

  本书引用的各种辅助参考资料皆来自格鲁派法王——甘丹墀仁波切蒋贝仙藩的解释(仁波切于一九二一年生于藏东,三十五岁取得拉然巴头等格西学位,后曾担任下密院堪布及增孜法王之位,一九八三年三月继任第九十八代甘丹墀巴,上师于一九八八年初曾莅港弘法,译者及多位同门有幸得沾法益,惜无常迅速,一代大师已于数年前圆寂——译按)。

  墀仁波切曾担任拉萨下密院堪布一职,由于维珍尼亚大学南亚研究中心的关系,仁波切于一九八零年六月至一九八一年七月期间,以客席教授身份在维珍尼亚大学讲授一系列有关《明显释》的研究课程,教学内容以声带韶录保存,个别部份则被抄录为文字。墀仁波切的注释非常深邃广大,令口耳传承的睿见与风格洋溢于全论之中。担任是次课程的翻译者是维珍尼亚大学北传佛教系的副教授及南亚洲研究中心的导师谢夫贺健士教授,他对墀仁波切提出的尖锐问题,往往能使论义幽微之处得以彰显,发人深省。

  此外,文中还引用十四世达赖法王丹增嘉措、英国文殊师利学会的导师格西格桑嘉措及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印度研究所教授格西隆竹索巴等多位当代格鲁派大学者著述中的真知灼见。在阐明某些论点时除参考阿旺巴丹的其他重要著作外,更参照阿嘉雍增所造的《密集续地道论》及宗喀巴大士的不朽经典距著《密咒道次第广论》。

  我写这本书的根本目标并不是要对无上瑜伽密续提出独特的分判,而是希望以一种精简易明的方式传达出西藏佛教格鲁一派对无上续部教授的观点,所以有志研究密续的根源,或他派传承解释的续者应要从其他的文献资料求知。此外读者更需要明了阿旺巴丹在此论所示的无上密续观点,并不应视为西藏各派或格鲁派的定论。

  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等各大西藏宗派对无上瑜伽续的解释皆有某些差别,即使在格鲁派自宗在许多问题上亦有不同的见解(当然这并非是在根本立场上有所分歧——译按)。但无论如何,《明显释》是西藏佛教中最大的宗派——格鲁派的主流极为重视的文献,由于其内文是着重为那些爱乐无上密续,但却像现下的情况一般,饱受繁琐艰辛的学术研究所困扰者,提供一条入门的途径,所以这或能为未来佛教密续的研究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我决定依《明显释》撰写此书而暂时不把原论译出的理由,是因为即使原论在许多方面虽然极为明确,但若缺乏充分背景及详尽的注释为前导,此论即难以阅续。除了为令解释能一气呵成而省略少数几个次要的论点外,本书普遍是依循《明显释》的纲目次序而排列。又于第一章及第二章中的许多介招性资料,在阿旺巴丹的原论多未论及或仅是点到即止。

  尽管佛教多个主要宗派皆奉密续的修法为圭臬,但西方学者对这方面的论述却是少得可怜,他们至今仅触及这个梵文及藏文宝库的皮毛。被翻译的续典亦是寥寥可数,而且部分更是节译。即使有少部分的大论曾被研究整理,但只有少数人有意研习密续修持。

  直至今日,密续的主要修行者——西藏佛教徒仍严禁对外公开谈论其修密心得,他们在入门之初即被告诫泄露密续内义将会后果堪虞。由于具有这种普遍的限制性,故续典本身并不能作为行者进入更高级修行的指南。

  近年已有大量的密续书籍问世,其中一些更是出于藏人之手,大量西方人在居于印度及西方的西藏上师指导下分别受学密法修持,故我们大可以说现正处于研习密续的新纪元,希望此书在这个起步过程中尽一点绵力,为专志探究此道者提供出一个普遍的基础。

  

  第一章 大乘佛教中的无上瑜伽续

  (一)秘密真言的殊胜:

  佛教的经藏一般可分为“经”sutra与“续”tantra两大类。传统上,“经”是被认许为佛陀住世时(约公元前560年至480年间)公开传授的教法;而“续”则是佛陀示现出各种不同的本尊相秘密为特殊的弟子开示之教授。这两种不同的佛经便是大乘佛教中的“波罗密多乘”及“秘密真言乘”的经典依据。在某种意义上,依经典或续典建立的法统皆是通向解脱生死轮回或成就佛果的运载工具(乘)。

  “波罗密多乘”所教的成佛之道是出于经典,特别是《般若般罗密多经》的教法,如菩提萨埵的六波罗密多即是。除了经、续的共道外,“秘密真言乘”所教的甚深道唯能见于续典之中。“秘密真言乘”一名是源于“真言”的梵文“曼渣那”mantra一词,意即“护心”,“曼”是心;“渣那”是保护。密续修持所指的“保护”,在某种意义上是说凭借殊妙的显境作为替代,以令心识远离庸常显境。

  无可否认,佛陀于经、续中的开示有时亦会出现互相违背的情形,例如,小乘法与大乘法便看似相违,但这些理论上的差异在传统上是被称许为大…

《《无上瑜伽密续》节录(丹尼高索)》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