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要
净明山人
今天我们讲永嘉大师证道歌,证道歌就是证道的人从内心流出的智慧,他对道的真实体现的证境的一种表现。那么什么叫证道呢?就是说他的心灵世界和宇宙的道完全相应,就是证道,解和行一致了就叫证道。而证道的真实的状态,他本来是不可思议的、不可言说的。这个歌词,是一种流露,是道人对后人的一种方便显示,其实这么多的话在他的内心里面是没有的,所以说这是对后人接引的方便,才作这么一种表达、一种描述的。下面我们讲文字。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这个“君不见”,的“君”字就是代表着佛性,代表着道的根本,代表着每个人当下的觉性,能够听、能够说的,当然这个时候,能够听、能够说的,它是不带妄想、没有执着、没有分别,它是很清净。在这个清净本来的状态,无所见、无能见。因为这个地方见不到,没有相貌、没有东西、没有名言、概念,什么都没有,但是他能够知、能够说、能够做。
这个“君不见”这三个字就是悟道证道的人的根本。如果有一个东西可以修,有一个境界可以得,有一个相貌可能见,有颜色、有方位、有功能、有什么,这就是外道。比如说有一个定、一个境界、深和浅、内和外、功夫的高和低,或者光明的大和小,可以去比量的话,这不是道。
因为道的真实的体性就是无相的光明,就是灵妙无着的智慧,这是我们宇宙人生里面最奥密的地方,达摩西来就是传这个,它不是言教,不是修证,不是境界,不是神通、不是有相的光明。但是这个灵妙的体性,它是不生不灭、无来无去,教中所讲的根本旨趣也是它,但是教下用语言来描述,而宗下以直指而显。所有的修行人的修证也是以它为本,但是他不知道,它本来具足,不知道它这个“本”的本来相貌是怎么样,所以他要除妄,除妄来求真,他要用之个心去进入一种状态、一种定,然后他想获得什么。
但是因为在凡夫、在外道的心灵里面他要追求。追求什么?追求一个解脱,追求菩萨的位子,追求佛一样的境界,那么在佛教里面就形成了三乘次第了。有很多的修行方法,他要追求一个道果,追求一个境界。但是他不知道,这个本性是所有的修行功能的根本处,就在我们的灵妙觉性当中,这个灵妙觉性,它无始以来都是一样的,它是从来没有变化过,但是众生被无明覆盖,外道被他的知见覆盖,罗汉被他的空性覆盖,菩萨被他的菩提心、着相修行,或者说度化众生的慈悲心覆盖,没有完全找到那个空灵的本性,找不到。
所以达摩西来,它是言教之外,它不立文字,要直指人心,让你见到这个灵妙的觉性,它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的、赤裸裸的体性。在西藏来讲就是“明体”,在我们来讲就是觉性,就是觉性菩提心,它是本具的,而这个“君”是万物之君,是万物之体,它是不可见的、不可知的,不相对性的,它就在当下,你能够说、能够做的就是它,但是你却找不到它,你无法描述它,无法把握它。但是它就在这个地方,从生至死,从凡夫到佛,都是这个东西在作用。
因为六道的轮回众生,它迷妄之后,成为灵魂或者神识,罗汉偏在空上,这个灵知的妙性,落于空性而不能显现作用。菩萨虽然有作用,它在空有两边动荡、变化、分别、取舍,他不能究竟。而这个觉性的体性它是没有生灭、没有内外、没有来去、没有空有两边、没有作为和不作为,它是自然的、法尔的、本来的。它就是这样,它能显现万物,但是它不是万物之源,万物不是作为它的源头来显现,但是它是显现万物的根本。
因为我们人类就是有了这个佛性、觉性,所以说它能够一直显现变化,无穷无尽的未来都是它的作用。这首永嘉大师证道最根本的地方,就是因为他亲证了这个佛性,所以说“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
绝学,就是说他没有相对事物的那种对立的学习、求知、求学、求一个外在的境界,在这里面已经没有了。绝学,就是停止了所有外在的东西的追求和有所得。为什么?它是本具的,在觉性当中具有一切。但是具有一切不等于说已经拥有了一切,因为它是在无尽的时空当中永远在起作用,永远在流布着。明天的事情,今天不等于说是具足了,但在原理上、在性上是具足的,但是明天要在明天的时候显现,当然也可以显现明天的境界,但是不等于说已经显现了明天的作用。一本书你没有看过,但是一般对求知的人来讲,他说我要了解它,我要学通它的内容,但对悟道的人来讲,他不是学外在的东西,我要显现它,显现这部书的内容,而这本书的内容是本性所有的,只是我以前没有显现过它,现在我显现它了,就起了它的作用,那么在这种显现情形下,他不是有所得、有所学的,他不是学东西、积累的,他不是积累了这个文化、知识、经验、不是积累的,他是显现的,他是一种活泼体现的一种道,所以为什么说道无所不在。
因为山河大地、我们人类的文化一切,都是这个我们的灵知觉性显现的,灵知觉性显现了一切,那么一切就不是道吗?一切都是道。当然显现的范围、显现的因缘有不同,所以说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是有差别,不是一致的,不是统一的。他在不同的因缘、不同的众生界,他显现的不同。譬如说,文殊菩萨显现的大智,普贤菩萨显现大行,地藏菩萨显现大愿,观音菩萨显现大悲,那么这四位大士,他显现的都不一样,他们在显现的这个作用当中是不能求同,在这个觉性的体上是不能求异,是无异的。
这个“绝学”就是在你的心灵里面圆满去关心,要你去学习,而是不断地显现。“无为”就是说,你虽然说话、做事,运作于你的事业,但在觉具足的,不是向外有所学,在这以外没有另外的东西要你性体上是没有作为的,它是不作为,为什么?任何时候的作为在它的上面没有增加一点,也没有减少一点,没有善、没有恶、没有是非、没有男女、没有高低、没有好坏。在这个觉性的体上,绝对是没有的。
因为在这个体上没有任何的染污、任何的增加、任何的变化,所以说它是无为的。它没有作为,而我们一般来讲的作为,只是从那个作用的层面,从那个现象的层面,从体性的功用的层面来说的,这个在佛教里面讲叫妙用,道人的妙用。妙用是没有痕迹的,妙用是随时随地变化的,称之为机缘,机缘的变化,它没有实在性的。为什么?一时、一地、一刹那一刹那都在变化,过而不留,它是无法留在这个法界当中的,无法留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的名言概念、一切的感觉、一切的存在,它是始终在无常地变化,也可以讲始终是空的,因为它没有主体,没有一个永恒的主宰着,这是因为在无为的觉性上能够无所不为的显现,那么在道性来讲得到了统一。
所以说这个无为就是它的体性,它等于是摩尼的宝珠,它是空的,它有清净的光、净裸之相。但是如果外面的光照过它的时候,它会呈现颜色、光色,这光色里面可能有很多的变化,但是对它的体性来讲,始终不变,它没有作为,它没有有意地我要造什么颜色,我是什么东西,它没有这个一个概念,没有这么一个执着,它没有。但是它能够显现,是活的,活泼泼地显现,所以说能够体悟到绝学无为的这个觉性本体的人,他是一个闲道人,他没有修、没有证、没有作为什么。虽然他在世上在别人看来还要工作、还要生活、很多事,但他的这个觉性是闲的。所以赵州和尚就讲了这么一句话,有人问他,我悟道以后怎么保护?他说你只要守着闲闲的就可以了,你没有事了。守着闲闲的,你没有什么修证,你就守着你清净的本来,没有增加什么,也没有减少什么,不要落在有为上,去努力达成一个境界,努力去用一种功夫,要做到什么什么样的程度。比如说有的人说,我要做到不睡觉,我做到不吃饭,我打坐能够坐到2小时、4小时,这个就是落作为,就和道性违背。闲道人就是在这些地方不作为,让它自然,坐半小时和坐一个小时没区别,打坐和不打坐没有区别,睡觉和不睡觉没有区别,忙和闲没有区别,在你的觉性的体上对整个的事物、整个的人生发展的历程都不作为,让它随缘。在达摩祖师来讲就是说任运,就是说二六时中行,有一个行就是随着你的命运而行。你不要求得一定的成果,一定的一种生活状态,一定的要什么时候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或者什么时候退休,或什么什么一定要出家或在家,一定找一个清净的地方修,怕红尘的烦恼,等等。这一切你都不能有作为,你要做一个闲道人,就是说怎么样就怎么样,随其它自然,那么你的心灵世界已经和道相应了,已经是真正的修行了,而自然会表现出来。外在的念咒、打坐、气脉,这一切一切只是他的表现,但是他的表现就随他表现吧,应缘不同,他的表现都不一样,如果你真的和觉性相应,因为它是宇宙当中最纯净、最灵妙的能量,可以这么讲,是一种灵能,最纯净的灵能。当它显现的时候,一切万物随之而变化,身体在变化,环境、一切因缘在变化,甚至和你相应的人、接触你的人,他都在变化,他的业障在减轻,智慧在开朗,都在变化。因为这是觉性的宇宙,这就是佛。等于说你和佛在一起,你就在佛当中,你是以佛来体现的,那么怎么不能改变呢?一切一切都在不可思议的变化当中。但是你没有作为,你没有说,我度众生了,我帮了你了,我加持你了,没有这个作为,他是闲道人,什么都没有做。
“不除妄想不求真”,所以没有妄想可以除,也没有一个真可以求,这两个是一个概念,妄和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人都是建立相对的概念,对道人来讲,世上没有一个东西是虚妄的,也没有一个东西是真实的,他没有这两个东西存在。他无可说,不可说的,没有什么一定的定义和一定的一种说法,他没有。因为没有妄、没有真的话,那么就是全体,法界没有对立面的时候,法界就是一个整体,就…
《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