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风谷禅语
香风谷中华禅交流中心 印赠
*扉页*
禅悟之歌
净明山人
一只手在虚空里击响
大白牛纯化在无为的家园
人去楼空的时节
古笛吹响今日的禅歌
在那一片天然的龙潭边
星星是溪水的眼睛
白云是蓝天的衣裳
日月是智与悲的双运
唯有空谷寂寂的清晨
无法描述个中的真形
五蕴浮云何知知?
生死茫茫谁复谁?
菩提在石头里常住
涅槃在流水中恒行
只有天外的真音
不是有心人可以听闻!
那是归来的家园
大白牛已悄然
禅人唱着无声的歌
再走回来时的路上
应和着生命的不老之歌!
序
禅本无言,不妨以言遣言;道本无修,还应无修之修。禅在超脱,是一法不立;亦在圆摄,故又含容一切。
净明山人宋智明老师,心栖净域,悲于无缘,倒驾法船,慈语广施,诸宗兼弘,以禅会归,实末法时期难得之宗师也。
因山人恩师感于很多求法者难于千里跋涉,故慈悲将香风谷移至网上,目前香风谷网站已收录宋老师以前全部著作,并设有中华禅交流中心论坛,老师亲自上网答疑,故求教易矣。甚或可在网上亲聆法音,相互对谈。
编者此次将老师上网数月来所撰贴之妙文,整理成书,以与无缘上网之同修共沾法益。分为三编,即空谷禅语.无锡对话和网上答疑。或为直指的流露,或为应机的对答,愿闻者得意忘言,当下还家。
后学弟子:寂光
敬序于癸未年达摩祖师圣诞日
目录
上篇 空谷禅语(九十则)
香风谷旨趣
香风谷英文版开版语
空谷禅语寄语
探索之路
禅门直指法
见性的功德
悟后三法
何谓全体
一句禅三则
禅的对话三则
五菩提的历程
法身向上事
口头禅的危害
日常的佛法
狂禅与口头禅
禅门初机应如何用功
禅门释疑五则
禅人的弘法方式
明万法、彻根源
华严三观中的禅意
略说根本智与差别智一
看的艺术
中秋的祝愿
禅的心路回归之道
禅的秋意
永嘉禅修法
关于"开悟标准"的提示
邪偏十悟
见识邪禅与摄力的因缘
十种魔说
无路之路
禅门直指法
悟后切忌
悟后自度
参究的步骤
斥妄见论
论定慧
禅人说什么
禅人的观察
禅病的由来
何谓全体
见性的功德
照体独立
长养圣胎
禅净不二
驱耕夫之牛 夺饥人之食
禅 喻
悟后如何具足道力
什么是悟
禅人的礼貌
名相的背后
空山叶落
死蛇与活龙
禅人的话
谁说
禅的直指
禅悟非指
现代禅者的使命
禅的真意
真如十义
禅修初机
佛法圆修与并弘
修持中的三次失误
王阳明与湛愚《心灯录》的错误
达摩祖师二入四行观译意
辩难中的十失与十得
现代佛法的十种特征
禅门本份十抉
无关
十不真论
理与法
说0
与某仁者谈禅
不受惑
悟时十喻
真心直说
直说明心见性
见性的十种未彻相
论根门功夫
不立文字与善用文字
听经
论灵知
有关直指心性的一封信
不落法见
净明山人答明新仁者问
见物即见性
周日三题
永明禅师《唯心诀》百二十种邪宗见解
见师
中篇 无锡对话……………………236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下篇 禅网答疑……………………406
上篇 空谷禅语
香风谷旨趣
会禅教密净归于一炉
流出性地圆融真宗
悟世法佛法融于一心
开显现代契机妙禅
不作繁琐之谈
不立上师之位
不传难修之行
不局宗派之见
不泥传统之法
不拘形式之教
面对一切有缘
称性发挥智慧
直指真实性光
安顿如如实际
消除众生热恼
指归人生方向
明悟生命真谛
开发功德妙用
如空谷之回音
似竹风而无系
唱自然之山歌
随流水而天成
我们共聚香风谷
虚拟禅的王国
据法身本位
启智慧庄严
一起化现禅的妙机
回应时代的大因缘
在网络的天地里
流入一切众生的心田
成长为觉智的花果
香风谷英文版开版语
中国佛教以禅为特质,也可以说禅融合了东方文化、佛道修证,然后体现出来的人生最极的智慧。禅不拘一格,称性发挥,圆融广大,随缘无碍。所以禅是可以融入任何民族、任何文化、任何社会制度的无相之妙心,无为之大法法,无修之妙修,无得之妙得。
禅是以证悟人心本性而来;
禅是以开发人性智慧而来;
禅是以化解人生烦恼而来;
禅是以提升人文品位而来;
禅是以开显生命艺术而来。
我们香风谷禅文化交流中心的英语版,将为国际的朋友们推介中国禅的精品文字,也可将你们对禅的悟智及疑难问题直接发给我们。希望你们成为禅门中的一员,共同来为人类的瑰宝--禅文化而努力发扬光大!
空谷禅语寄语
空谷是禅人的家;空谷可使白云与流水辉映,能让百花与众鸟相应;空谷是以峰峦为背景,以古滕为历史,以虚空为心量,以自然为诗意的一个清净的空间。
那些具有空谷禅意的行人将常徘徊于中,以禅的意境对话,使心灵在法流中活跃,以诗的意韵衬托,使智慧在碰触中开发;以佛的甘露滋润,使人性中的至真在这里得到完全的呈现!
亲到空谷的人,不再执意于宗派;溶入空谷的人,无法立意于私我;超越空谷的人,必然也无意于禅意。
希望空谷是禅人的空谷,禅话是禅人的心语。
空谷的风是禅的清风,空谷的花是悟的妙花,空谷的水是智的法水,空谷的山是定的真山,乃至空谷的虚空与光明就是禅人自性的圆现。
希望你成为空谷的主人,发挥禅心灵的一切智慧,来共同庄严这一片净土。
探索之路
不要希望得到现成的答案,这对于追求真理者而言,是一种障碍,因此我告诉你,四条探索之路:
一、 以生命科学的角度去研究佛教的生命观。
二、 以悟证的角度去体究心性的根本道。
三、 从神通的角度去观察隐藏的事实。
四、 从理论的角度去探索人生的真理。
因为别人告诉你的不仅不会珍惜,还会再起疑问,如此循环永无止境,所以希望你努力去实践,在自己的实证中得到圆满的答案。
禅门直指法
直指者必证悟方有加持的道力
必明他心方握直指的时机
必圆融法旨方显方便接引
必具经验口诀方有保任之功
且知因缘施化
不可纯理论、杂机锋而乱指。
受指者必已达一念
必已放下一切
必已信解于佛性
于师巳生诚心
于机缘相应对话中
直接流露心地
毫无虚妄做作
明师借直指言句,
破一念知见的执心
以道力直入性体
当下明体现前便识佛性
然后再授予护念、安住之法
持咒、活参、入寂等用
开显随机照了
含养平常性德
圆会一切法义
乃至透一切境界
见性的功德
见性之人,信知空寂灵知即是人生宇宙的体性,本具一切功德,一切佛祖皆因此性而成道;一切有情也因迷此性而轮回。顿时而悟,明彻此不二的体性,即是诸佛安身立命之处,于今已得证入,自然喜欢充满,心中无疑,获得真信、胜解、妙行与本然之道。分别我执、法执已空,妄想烦恼自然不生;觉性明朗,不因诸法而变。知持咒念佛,皆本性之作用,净土是本性的功德。直心直用,清净、平等、自然、唯一、乃至平常无为,能超世法佛法而不住,又能时时体现本性妙用,逐渐于保任中慢慢开显向上妙德,圆融活泼,随机照用,全体中与一切诸佛、众生不二,圆显方便,慈悲接引,而不落有为执着,天真元成,妙用无碍!
悟后三法
一、消融一切归于寂体而养道,清净灵知不昧。
二、空寂无相体上起虚明朗照,于无边光明中不动。
三、提持咒力,或参公案,于作用处全体照现,体现力与智。
此后向上即是愿行功德、妙用无尽的开发。
何谓全体
全体即是自性的真面目,无相的真相,它是不二的体性,任何一边的取着都不是本来的实相。那么,全体有那些词语来表示呢?
一、 一念不生时,了了分明。
二、 空寂无相时,灵知妙照。
三、 三际托空时,虚明孤朗。
四、 根尘迥脱时,灵光独耀。
五、 空明不二时,明体赤裸。
所谓照体独立,更无二边的依倚。
人问:其时有那些依倚呢?
一、 只认一念不生,而没有了了分明,所以不证全体。
二、 于一念不生时,不知当下照现,而滑了过去。
三、 于一念不生时,现种种光相,认取为本性。
四、 于一念不生时,现透明境界,执取为本性。
五、 于一念不生时,忽起一知见,想这即是本性。
六、 于一念不生时,忽能透过墙壁看到外境,认为即是。
七、 于一念不生时,慧心所开,偈语如流,认为即是。
八、 于一念不生时,忽见佛祖现前印证,认为真实。
九、 虽然分明不昧,但心未空寂,错认分明即是。
十、 错认定中明相即是明体,而生妄执。
依倚傍落很难一一点出,凡是一有落处,即应化掉,直到不二圆融,全体现前,方为真见本性。
以上言句乃方便之说,不可执以为实,唯须行者直入不二,真心彻底显现,便圆活自在,自知作活计了。
一句禅
借语:如何是诸佛师?
下语:寒冰日后定入海!
一句禅
借语:好一尊古佛,只可惜不识!
下语:即便识取,也不似一尊古佛!
一句禅
借语: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下语:古镇繁华依旧!
禅的对话
禅之一字如何下语?
通身是口!
悟之一境如何了断?
未曾道着!
归向何处?
娘生两脚!
还更有吗?
新新不已!
禅的对话
为什么老僧不在明白里?
知知不到处,智智何曾了。
一口吞尽西江水是何意旨?
尘尘刹刹法王身!
禅的对话
如何是天然一尊佛?
风过窗前月。
如何开发功德妙用?
水流万家田,
如何了习染?
闲归午后茶。
五菩提的历程
修行者的历程分五:1、听闻阅读思考后的解理发心;2、通过观照后的降伏、宁静、安乐的空受境界;3、脱开能所、消融空有后的见性,此时心地透明而灵知不昧,自然清净而不染,巳…
《香风谷禅语 上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