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香風谷禅語 上編

  香風谷禅語

  香風谷中華禅交流中心 印贈

  *扉頁*

  禅悟之歌

  淨明山人

  一只手在虛空裏擊響

  大白牛純化在無爲的家園

  人去樓空的時節

  古笛吹響今日的禅歌

  在那一片天然的龍潭邊

  星星是溪水的眼睛

  白雲是藍天的衣裳

  日月是智與悲的雙運

  唯有空谷寂寂的清晨

  無法描述個中的真形

  五蘊浮雲何知知?

  生死茫茫誰複誰?

  菩提在石頭裏常住

  涅槃在流水中恒行

  只有天外的真音

  不是有心人可以聽聞!

  那是歸來的家園

  大白牛已悄然

  禅人唱著無聲的歌

  再走回來時的路上

  應和著生命的不老之歌!

  序

  禅本無言,不妨以言遣言;道本無修,還應無修之修。禅在超脫,是一法不立;亦在圓攝,故又含容一切。

  淨明山人宋智明老師,心棲淨域,悲于無緣,倒駕法船,慈語廣施,諸宗兼弘,以禅會歸,實末法時期難得之宗師也。

  因山人恩師感于很多求法者難于千裏跋涉,故慈悲將香風谷移至網上,目前香風谷網站已收錄宋老師以前全部著作,並設有中華禅交流中心論壇,老師親自上網答疑,故求教易矣。甚或可在網上親聆法音,相互對談。

  編者此次將老師上網數月來所撰貼之妙文,整理成書,以與無緣上網之同修共沾法益。分爲叁編,即空谷禅語.無錫對話和網上答疑。或爲直指的流露,或爲應機的對答,願聞者得意忘言,當下還家。

  後學弟子:寂光 

  敬序于癸未年達摩祖師聖誕日

  目錄

  上篇 空谷禅語(九十則)

  香風谷旨趣

  香風谷英文版開版語

  空谷禅語寄語

  探索之路

  禅門直指法

  見性的功德

  悟後叁法

  何謂全體

  一句禅叁則

  禅的對話叁則

  五菩提的曆程

  法身向上事

  口頭禅的危害

  日常的佛法

  狂禅與口頭禅

  禅門初機應如何用功

  禅門釋疑五則

  禅人的弘法方式

  明萬法、徹根源

  華嚴叁觀中的禅意

  略說根本智與差別智一

  看的藝術

  中秋的祝願

  禅的心路回歸之道

  禅的秋意

  永嘉禅修法

  關于"開悟標准"的提示

  邪偏十悟

  見識邪禅與攝力的因緣

  十種魔說

  無路之路

  禅門直指法

  悟後切忌

  悟後自度

  參究的步驟

  斥妄見論

  論定慧

  禅人說什麼

  禅人的觀察

  禅病的由來

  何謂全體

  見性的功德

  照體獨立

  長養聖胎

  禅淨不二

  驅耕夫之牛 奪饑人之食

  禅 喻

  悟後如何具足道力

  什麼是悟

  禅人的禮貌

  名相的背後

  空山葉落

  死蛇與活龍

  禅人的話

  誰說

  禅的直指

  禅悟非指

  現代禅者的使命

  禅的真意

  真如十義

  禅修初機

  佛法圓修與並弘

  修持中的叁次失誤

  王陽明與湛愚《心燈錄》的錯誤

  達摩祖師二入四行觀譯意

  辯難中的十失與十得

  現代佛法的十種特征

  禅門本份十抉

  無關

  十不真論

  理與法

  說0

  與某仁者談禅

  不受惑

  悟時十喻

  真心直說

  直說明心見性

  見性的十種未徹相

  論根門功夫

  不立文字與善用文字

  聽經

  論靈知

  有關直指心性的一封信

  不落法見

  淨明山人答明新仁者問

  見物即見性

  周日叁題

  永明禅師《唯心訣》百二十種邪宗見解

  見師

  中篇 無錫對話……………………236

  第一章

  第二章

  第叁章

  第四章

  下篇 禅網答疑……………………406

  

  

  

  

  上篇 空谷禅語

  香風谷旨趣

  會禅教密淨歸于一爐

  流出性地圓融真宗

  悟世法佛法融于一心

  開顯現代契機妙禅

  不作繁瑣之談

  不立上師之位

  不傳難修之行

  不局宗派之見

  不泥傳統之法

  不拘形式之教

  面對一切有緣

  稱性發揮智慧

  直指真實性光

  安頓如如實際

  消除衆生熱惱

  指歸人生方向

  明悟生命真谛

  開發功德妙用

  如空谷之回音

  似竹風而無系

  唱自然之山歌

  隨流水而天成

  我們共聚香風谷

  虛擬禅的王國

  據法身本位

  啓智慧莊嚴

  一起化現禅的妙機

  回應時代的大因緣

  在網絡的天地裏

  流入一切衆生的心田

  成長爲覺智的花果

  

  

  

  香風谷英文版開版語

   中國佛教以禅爲特質,也可以說禅融合了東方文化、佛道修證,然後體現出來的人生最極的智慧。禅不拘一格,稱性發揮,圓融廣大,隨緣無礙。所以禅是可以融入任何民族、任何文化、任何社會製度的無相之妙心,無爲之大法法,無修之妙修,無得之妙得。

   禅是以證悟人心本性而來;

   禅是以開發人性智慧而來;

   禅是以化解人生煩惱而來;

   禅是以提升人文品位而來;

   禅是以開顯生命藝術而來。

   我們香風谷禅文化交流中心的英語版,將爲國際的朋友們推介中國禅的精品文字,也可將你們對禅的悟智及疑難問題直接發給我們。希望你們成爲禅門中的一員,共同來爲人類的瑰寶--禅文化而努力發揚光大!

  

  空谷禅語寄語

  空谷是禅人的家;空谷可使白雲與流水輝映,能讓百花與衆鳥相應;空谷是以峰巒爲背景,以古滕爲曆史,以虛空爲心量,以自然爲詩意的一個清淨的空間。

  那些具有空谷禅意的行人將常徘徊于中,以禅的意境對話,使心靈在法流中活躍,以詩的意韻襯托,使智慧在碰觸中開發;以佛的甘露滋潤,使人性中的至真在這裏得到完全的呈現!

  親到空谷的人,不再執意于宗派;溶入空谷的人,無法立意于私我;超越空谷的人,必然也無意于禅意。

  希望空谷是禅人的空谷,禅話是禅人的心語。

  空谷的風是禅的清風,空谷的花是悟的妙花,空谷的水是智的法水,空谷的山是定的真山,乃至空谷的虛空與光明就是禅人自性的圓現。

  希望你成爲空谷的主人,發揮禅心靈的一切智慧,來共同莊嚴這一片淨土。

  探索之路

  不要希望得到現成的答案,這對于追求真理者而言,是一種障礙,因此我告訴你,四條探索之路:

  一、 以生命科學的角度去研究佛教的生命觀。

  二、 以悟證的角度去體究心性的根本道。

  叁、 從神通的角度去觀察隱藏的事實。

  四、 從理論的角度去探索人生的真理。

  因爲別人告訴你的不僅不會珍惜,還會再起疑問,如此循環永無止境,所以希望你努力去實踐,在自己的實證中得到圓滿的答案。

  

  禅門直指法

  直指者必證悟方有加持的道力

  必明他心方握直指的時機

  必圓融法旨方顯方便接引

  必具經驗口訣方有保任之功

  且知因緣施化

  不可純理論、雜機鋒而亂指。

  受指者必已達一念

  必已放下一切

  必已信解于佛性

  于師巳生誠心

  于機緣相應對話中

  直接流露心地

  毫無虛妄做作

  明師借直指言句,

  破一念知見的執心

  以道力直入性體

  當下明體現前便識佛性

  然後再授予護念、安住之法

  持咒、活參、入寂等用

  開顯隨機照了

  含養平常性德

  圓會一切法義

  乃至透一切境界

  見性的功德

  見性之人,信知空寂靈知即是人生宇宙的體性,本具一切功德,一切佛祖皆因此性而成道;一切有情也因迷此性而輪回。頓時而悟,明徹此不二的體性,即是諸佛安身立命之處,于今已得證入,自然喜歡充滿,心中無疑,獲得真信、勝解、妙行與本然之道。分別我執、法執已空,妄想煩惱自然不生;覺性明朗,不因諸法而變。知持咒念佛,皆本性之作用,淨土是本性的功德。直心直用,清淨、平等、自然、唯一、乃至平常無爲,能超世法佛法而不住,又能時時體現本性妙用,逐漸于保任中慢慢開顯向上妙德,圓融活潑,隨機照用,全體中與一切諸佛、衆生不二,圓顯方便,慈悲接引,而不落有爲執著,天真元成,妙用無礙!

  悟後叁法

  一、消融一切歸于寂體而養道,清淨靈知不昧。

  二、空寂無相體上起虛明朗照,于無邊光明中不動。

  叁、提持咒力,或參公案,于作用處全體照現,體現力與智。

  此後向上即是願行功德、妙用無盡的開發。

  何謂全體

  全體即是自性的真面目,無相的真相,它是不二的體性,任何一邊的取著都不是本來的實相。那麼,全體有那些詞語來表示呢?

  一、 一念不生時,了了分明。

  二、 空寂無相時,靈知妙照。

  叁、 叁際托空時,虛明孤朗。

  四、 根塵迥脫時,靈光獨耀。

  五、 空明不二時,明體赤裸。

  所謂照體獨立,更無二邊的依倚。

  人問:其時有那些依倚呢?

  一、 只認一念不生,而沒有了了分明,所以不證全體。

  二、 于一念不生時,不知當下照現,而滑了過去。

  叁、 于一念不生時,現種種光相,認取爲本性。

  四、 于一念不生時,現透明境界,執取爲本性。

  五、 于一念不生時,忽起一知見,想這即是本性。

  六、 于一念不生時,忽能透過牆壁看到外境,認爲即是。

  七、 于一念不生時,慧心所開,偈語如流,認爲即是。

  八、 于一念不生時,忽見佛祖現前印證,認爲真實。

  九、 雖然分明不昧,但心未空寂,錯認分明即是。

  十、 錯認定中明相即是明體,而生妄執。

  依倚傍落很難一一點出,凡是一有落處,即應化掉,直到不二圓融,全體現前,方爲真見本性。

  以上言句乃方便之說,不可執以爲實,唯須行者直入不二,真心徹底顯現,便圓活自在,自知作活計了。

  一句禅

  借語:如何是諸佛師?

  下語:寒冰日後定入海!

  一句禅

  借語:好一尊古佛,只可惜不識!

  下語:即便識取,也不似一尊古佛!

  一句禅

  借語:一物不將來時如何?

  下語:古鎮繁華依舊!

  禅的對話

  禅之一字如何下語?

  通身是口!

  悟之一境如何了斷?

  未曾道著!

  歸向何處?

  娘生兩腳!

  還更有嗎?

  新新不已!

  禅的對話

  爲什麼老僧不在明白裏?

  知知不到處,智智何曾了。

  一口吞盡西江水是何意旨?

  塵塵刹刹法王身!

  禅的對話

  如何是天然一尊佛?

  風過窗前月。

  如何開發功德妙用?

  水流萬家田,

  如何了習染?

  閑歸午後茶。

  五菩提的曆程

  修行者的曆程分五:1、聽聞閱讀思考後的解理發心;2、通過觀照後的降伏、甯靜、安樂的空受境界;3、脫開能所、消融空有後的見性,此時心地透明而靈知不昧,自然清淨而不染,巳…

《香風谷禅語 上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