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四
卷第二(末) / 沙門基撰
論。複如何知至有實自性
述曰。自下第五破薩婆多等實有四相 于中有四。初問外人。次外人答。第叁廣破。第四述正。至下當知。此即初也
論。契經說故至乃至廣說
述曰。此即第二外人引經證有實相。此中應言有叁有爲之相。有爲。是所相法。有叁之相者。即顯有爲有叁能相也。重言之有爲者。此屬能相。顯法有此。體是有爲。是緣生性。非如白鹭。表水非無。亦非如童女相。表法是善.不善。不重言有爲。疑表有爲有。或表有爲通善.惡性。今爲簡此重言有爲。又此之言即第六轉。是依士釋。故知離法別有相體。非無異法可說之言 問既有四相。何故此經但說叁種 俱舍二說。初雲除住。若法令行叁世遷流。經說爲相。生遷未來法。令流入現在。異.滅遷現法。令流入過去。令其衰異.及壞滅故。如叁怨敵見怨處林。牽出.衰力。損壞其命。住于彼法攝受.安立。樂不相離。不說相中。又無爲法有自相住。住相濫彼故經不說。然經說住異。是此異別名。如生名起。滅名爲盡 第二師說。即此經中住.異合說名住異相。住是有情所愛著處。爲令生厭與異合說。如示黑耳與吉祥俱 乃至廣說者。謂有爲之起亦可了知。如樞要說 然今大乘。釋經說者文各不同。或說一相。謂四嗢柁南中取諸行無常。或說二相。謂玺弟子應觀諸法生滅而住。或八不中不生不滅。或說叁相。如此經說叁有爲相。或說四相。處處皆同有何密意作此說 此說一相者。謂說生滅等總名無常。非常相故。八十一雲有起盡故是無常也。即是生.滅等合名無常。如瑜伽論五十二說。若由此相起厭思惟。但說爲相。能起厭患離欲。解脫。本無今有生。有已還無滅。名無常相。故經說一謂即無常 何故生.滅等合名無常 以有非恒有。無非恒無故。無非恒無所以言生。有非恒有所以言滅。無爲有而恒有。無法無而恒無。以二常相 今此有爲。有不恒有不同無爲。無不恒無不同兔角。故合名無常。無彼有.無之常相故。此非即是四中滅相。亦兼生故 住異與生。同一世有故合說 說二相者。瑜伽論說。生及住異俱生所顯。故住異二合爲一分。建立生品。于第二分建立滅品。此法有時名爲生品。若後無常名爲滅品。令諸弟子應隨觀住。八不翻此。爲除執著故但說二更不說余。又無常相起厭思惟。即是此中說二所以 說叁相者。謂一生。二滅。叁住異性。瑜伽論說。由一切行叁世所顯。由未來世本無而生。彼既生已落謝過去。現在世法二相所顯。謂住及異唯現在法有住可得。前後變異亦唯現在。總說住異而爲一相。似同俱舍第二師說。然世不同 說四相者。義用四故 然今此引叁相之經。共許經也
論。此經不說至爲證不成
述曰。此即總非。大乘四相。與色.心等。非一非異。遮外定異有實自體。故言此經不說異等
此下別破有七
論。非第六聲至即色心故
述曰。第一六轉無差難。破所引第六轉言 彼立量雲。之有爲相言。別有體。有第六轉言故。如天授之衣。祠授之缽等。今爲作不定過。又如世言色.心之體。非離色.心而別有體。返成生等非離于法有體亦然。謂立量言。第六轉言所目諸法。非定別體。第六轉故。如色.心之體。識之了別等。不遮諸法有別體者。然遮生等定別有法決定相違
外人救雲。其能相體。非即所相。說能所相故。如煙表火等。大士相等爲例亦爾。即能.所相定各有異。故知生等與法定別 論主破雲
論。非能相體至異地等故
述曰。第二能所不異難。表火之相能所別。例生等相能所殊。地等堅等能所一。例生等相無別體。地堅爲相。乃至風動爲相。雖有之言。及能所義。然非體別。生等應然 然就極成便無實大士。以衆同分大乘經部皆不許故。若就他義。大士亦成。薩婆多等。今依自宗引大士相有體爲例。若依共許。彼例不成。故俱舍中返以爲難。雲非大士相異于大士等。此中比量返覆可知。然爲他因作不定過 此中遮定第六轉言有別自性。非遮一切
外人複曰。若能所相體是一者。何故經言有爲之相
論。若有爲相至應異所相
述曰。第叁二相應齊難。此論主征。經言無爲寂靜爲相。又經說言無爲之相。故離能相無別所相 量雲。汝無爲相。應離體有。說之相言故。如有爲相。返爲有爲比量可知 然今論主理亦應然。經說有爲相。別立其假相。經說無爲相。應別立假相。假相有立.不立。實相亦然。亦有有者。有無者故 有爲有變異差別可立假。無爲體不異。何須立假相 無爲無生。無老。無滅。亦應立此叁種能相 體無起盡。又非多法顯分位殊。故無爲法不假立相。此義應思 外人複雲。無爲不墮世。不與能相合。有爲既墮世。故與能相合 此亦不然。有爲墮世。墮世相合。無爲非世。非世相合。大乘應爾。無爲非世。非世無假相。有爲墮世。墮世無假相 此難不然。爲顯差別墮世立相。無爲自法無差別。何得立假相
更重難雲
論。又生等相至齊興作用
述曰。第四四相齊興難。有叁子段。第一例體應俱難 量雲。汝生用時。住等叁用亦應即起。體現有故。猶如生相 住等叁法若起用時。生用應起。以現有體故。如住等叁用。住等叁用比量亦然。彼宗計爲前後起故
論。若相違故用不頓興
述曰。子段第二例用相違難。即此古昔薩婆多。救用前後起。今論主牒用相違故用不頓起
論。體亦相違如何俱有
述曰。此論主難。彼若救言體不相違故得俱起。用相違故不得並者。即應難雲 以體同用亦應相違。體不離用故。如用 以用從體用應不違。不離體故。如體
此上。古薩婆多師四相用違。前後別起故爲此難。正理論師爲救此義。複別解雲。叁相用俱一時。所望別故。住引等流果。異衰其力令後果弱不及前法。其滅可知 子段第叁新宗背古難。論主非之
論。又住異滅用不應俱
述曰。以相違故。如苦.樂受 彼若救言。誰謂相違。若爾滅相應不滅。住不相違故。如生相等
又難此師
論。能相所相至無別性故
述曰。第五段有叁 第一如體本有難。彼部計用離體外無。故爲此難。令用同體亦本來有
彼若救言。以待因.緣用不頓起。因謂同類因等。緣謂余叁緣 次子段第二因非本有難。論主答破
論。若謂彼用至應非本有
述曰。此既本有何不頓生。所待因緣若先無者。便違自執。論主亦然。種子體本有。何不用恒生種子體本無。理應無種子。若以假故要待緣。合方生。我亦實故要待實緣方起。汝實緣現有。何不恒合。汝假緣恒有。何不頓生。解雲。虛疎之法。緣雖現有種。更無外緣。即不能起。以劣弱故。汝之實法何得例然。此義應思
正理論師複救之曰。法待因.緣故不頓起。因有親疎。緣法亦爾。親因雖有。無疎緣用。亦不得生。如雖有種。水不合時。芽不生故。次子段第叁生等無能難。論主破
論。又執生等便爲無用
述曰。既有同類親因緣體。余緣亦合。即已得生。故執生等便爲無用。既有水.種複待余生。如是橫執實爲無用
論。所相恒有至亦有生等
述曰。第六體等相同難。又所相法叁世恒有。而言有生等來與法合。汝之無爲體恒有。應有生等合。以此返成無爲無生等。有爲亦應然。此中比量返覆可知
論。彼此異因不可得故
述曰。彼若救言叁世之法是有爲故。與生等合。無爲體常住。何得有生等。難雲。叁世之法體有爲。即有有爲之相合。無爲體常住。應有無爲之相合。又彼救言有爲有起可待相合。無爲無生不須相合。難雲。無爲無起不須相合。有爲體起何須相合。由如是理征難不窮。故次論雲。彼此異因不可得故。因者所以
論。又去來世至非實有性
述曰。第七有.無乖角難。有二。初難後結。難中有四子段。第一定世有無難。欲破生滅無。先破世非有。量雲。去.來二世。非實有體。非現在故。及非常故。如空華等。非常之言簡無爲法。此定去.來無
次子段第二生.滅非依難
論。生名爲有至應非現在
述曰。生法名有。未來既無。如何有生在彼無世。現在既是有。過去名爲無。滅體令法無。應非是現在故。應滅相在過去世。薩婆多說在現在故
彼複救言。誰言滅相其體是無令成過去
論。滅.若非無生應非有
述曰。子段第叁滅.生相翻難。此論主難。生.滅體相違。生法體是有。滅.生相返故。滅法體成無。滅體若非無。生應非是有。然正理師。未來之世生有功能。及過去有與果功能而非作用。作用唯現在。即是取果用。此亦不然。何不去.來法皆令有功能。生非作用。與果亦非是作用故。即未來一切法應恒時生。過去一切法應恒與果。若言作用說現在。過.未說功能。即現在有功能。應名爲過.未。唯住相取果可名作用。異.滅不能取果。即是功能。便非現在。若謂作用不要取果。即顯生相亦非功能。此義應審。諸論無有。婆沙第叁說未來叁法有作用者。複如何通
論。又滅違住至何容異世
述曰。子段第四違同須異難。又滅能滅法。住能住法。體是相違。甯執同世。住既不違生。一種令法有。何容返異世。故應生.住同在現時。滅相體無令成過去。滅應與住世定不同
論。故彼所執進退非理
述曰。第二總結非也。進爲相違。體不得俱有。退不相返。用何不齊生。又進非理。應滅與住不同時。退非理。生.住例應同世。又進住.滅異世。便違自宗。退住.滅世同。複乖正理。別破異相如俱舍說。即前異不成。異前非一法。廣說如彼。今略不破
論。然有爲法至假立四相
述曰。下述自義 文有其二。初申自義。後結成假 初述正義。文複有五。初簡他宗說立相意。文意可知
論。本無今有至無時名滅
述曰。自下第二說相相狀 言四相者。即本無今有等法。暫停名住。與前後念法別名異。生.滅可知。此並如菩薩地四十六卷說
論。前叁有故至故在過去
述曰。第叁約世辨相
論。如何無法與有爲相
述曰。第四釋難。此外人問 滅若是無。如何與現在有體法爲相
論。表此後無爲…
《成唯識論述記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