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大意 —改造命運的秘訣
淨空法師講述
弟子邱淑真筆記
演講緣起
四訓宗旨
立命之學
改過之法
積善之方
謙德之效
淨空法師于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七日在澳洲淨宗學會講《了凡四訓》大意,爲時五日。淑真親聆音帶,摘要記錄,順文整理,草成此篇,供養讀者。
◎ 演講緣起
此次到澳洲,參加多元文化活動中心破土典禮。藉此機會,大家要我將《了凡四訓》的大意講一遍,我想這也很好。
印祖啓示:盡形壽竭力提倡印送數百萬冊。悟知叁書乃世出世學必具因基。
現前時代動亂至極,正是《彌陀經》所說的“五濁惡世”。由于人心不善,造作十惡業,感得大災難。佛弟子應以何種態度,看待此事?印光大師在《了凡四訓》的序文中,講得非常之好。印祖生于清末民初,是淨宗一代祖師,一生中弘法利生,令人敬佩。他是陝西人,家鄉口音很重,說的話大家聽不懂,所以在弘法上有語言的障礙;因此,他是以文字來弘法,即現在的《印光大師全集》。他一生當中,講經說法只有一次,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上,講了七天的開示,最後傳授叁皈五戒。這是他一生唯一的講演,但是以印送經書、善書來弘法利生,可說是盡了一生的努力。
印祖在世時,倍受中國佛教界的推崇,至今提起印光法師,無人不尊敬。其一生所印之經書中,以《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及《安士全書》,分量最多,超過叁百萬冊。大量印行流通這叁種書,這是爲了挽救現前劫難。要想挽救現今災難,佛法雖然好,但是來不及了。佛法太深,懂得的人愈來愈少,依照佛法修學的人也愈來愈少。而這叁種書籍比較通俗,確實可以挽救目前的災難。
西方有許多預言家,就像《了凡四訓》裏的孔先生一樣,博學多聞,精通天文地理,所以對于許多事情的推論相當正確。但是他們只知道這些現象的發生,不知道如何去化解,所以都說是世間人造作罪業,違背上帝的意思,上帝發脾氣要懲罰衆生,這是他們的理念。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從這些地方體會到,印祖大量宣揚此叁本書的用心。我請翻譯組的同學,趕緊將《了凡四訓》譯成英文,向全世界流通,讓大家知道:劫難是我們自己造的,我們有能力去化解。真正了解其所以然之理,才有辦法救自己,幫助別人。
◎ 四訓宗旨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先生對兒子的教誨,教他如何做人處事、如何消除災難、如何修善積福。在中國,用這些話勉勵下一代的人非常之多,不只了凡先生一人。因爲了凡先生是虔誠的佛教徒,所以佛門一些高僧大德替他宣揚,特別是印光大師,所以才有這麼大的流通量,對社會造成影響。但是我們要知道,自古至今,像了凡先生這種修學成就的,不勝枚舉。總而言之,此書是說明因果的道理,要我們深信因果。
此段分成“總示”與“別明”,先做整體介紹。
人定數、事定數
人有定數,事也有定數。定數就是一般人講的命運,命運確實是能夠推算出來的。不論中國人、外國人,對算命、看相、看風水都很有興趣。
(迷)有,(悟)無
雲谷禅師講得好,“定數是迷了就有,覺悟了就沒有”。六道凡夫迷,四聖法界也迷,還沒有覺悟,超越十法界才是真正的大聖。迷悟的標准就是見性,明心見性才稱爲“悟”,沒有明心見性都是“迷”。迷就落在數量裏,高明的人就曉得你生生世世的命運;佛菩薩、大聖有這個能力,小聖這個能力就有限。經上講,阿羅漢能知道一個人過去五百世,及未來五百世,這比孔先生高明多了;孔先生只能算一世,來世就算不到了。
命運怎麼來的?從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來的。佛爲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六道輪回的起源,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六道輪回本來沒有,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不是別人給你安排的。妄想分別執著,總稱爲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這叁種煩惱,每一種都是無量無邊。我們具足了這些煩惱,所以才變成這個身。身是煩惱的果報,環境也是煩惱的果報。煩惱有頭數,所以命運就能夠推算得出來,像孔先生爲了凡先生算命,就算得非常准確。《了凡四訓》我曾經詳細講解過,也印成書,我將此書換了一個題目,叫“改造命運,心想事成”,全書的內容就是這八個字。所以覺悟非常重要。
迷:未能無心,陰陽所縛;盛衰興廢,皆有定數。
“無心”就是無妄想分別執著。執著這個身是自己,用自己這個身,與外面所有一切人事物對立,這是迷惑,這是不覺,所以就被陰陽所纏縛。中國人講陰陽、氣數,外國人講磁場、環境的幹擾。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幹擾,你就不自在,心裏常常會産生變化。
“盛衰”是對人而言,人在一生當中,命運五年一轉,有最好的五年,也有最壞的五年;命運是有周期性的,所以有盛有衰。“興廢”是對事而言,事業有興旺的時候,也有失敗、衰退的時候。盛衰興廢,“皆有定數”。世間看相算命的,推算得非常正確,但是無法改造命運。所以,
聽天由命,隨業流轉。
了凡先生在少年時,遇到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叁歲,作官可做到縣長。五十叁歲壽命到了,應當辭職回到家鄉,落葉歸根。他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考試第幾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沒有妄想。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而了凡先生沒有這個念頭,因爲他曉得命裏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幹脆就不想了。後來,他和雲谷禅師在禅堂裏,坐了叁天叁夜,沒有打一個妄想。禅師很佩服他,“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說:“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雲谷禅師聽了哈哈大笑說:“我以爲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了凡先生是個標准凡夫,因爲他不造惡也不造善。他就照著孔先生批的命去過日子,隨業流轉。實在講,這也是很可悲,一點都不自在。遇到雲谷禅師的教導,他才明白、覺悟。
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是迷;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是悟。六道凡夫,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四聖法界的衆生(聲聞、緣覺、菩薩、佛),有妄想、分別,沒有執著;若連分別也沒有了,就超越十法界,住一真法界。
《華嚴經》上,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也是一真法界。十方諸佛所住的報土都是一真法界,必須要斷盡執著、分別,妄想斷一部分;妄想是最難斷的,並沒斷盡,所以一真法界裏還是有階級。《華嚴經》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有四十一個階級。階級從哪裏來的?妄想愈少的階級愈高,妄想多的階級就低。但是妄想最低限度要破一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是圓教初住菩薩,跟諸佛如來思想見解都相同。由此可知,十法界是自己造的,六道是自己造的,叁惡道也是自己造的。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所以要度自己,決定要破分別、執著。破分別、執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這是無量劫來的習氣煩惱,豈能容易斷得了!
十方諸佛刹土中,爲何偏贊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弘願,確實與諸佛如來不一樣。諸佛如來的刹土,要是不斷分別、執著,決定去不了;但是西方極樂世界,不斷也能往生,方便在此地。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叁輩九品,能夠斷執著,就生方便有余土;若連分別也斷了,決定生實報莊嚴土;統統沒有斷,分別、執著都還有,則生凡聖同居土。但是都能往生,這是十方一切諸佛世界所沒有的。雖說分別執著不斷也能往生,倘若我們現在天天造罪業,還是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的標准,雖講煩惱不用斷,但是要有能力控製。控製比斷容易太多了,我們能做得到;若要斷,實在講做不到。
用什麼方法控製?這個方法既簡單又容易,就是分別、執著念頭才起,一句“阿彌陀佛”將之壓下去,這是真用功。不能讓分別、執著繼續發展,發展下去就造業了。所以念頭才起,佛號就要提起來,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要覺悟得快;覺就是念佛。這像石頭壓草,壓久了,功夫就得力,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在日常生活當中,執著逐漸淡薄了;執著就是爲自己,爲自己的念頭淡薄了。功夫好的,爲自己的念頭沒有了,起心動念都爲社會、爲衆生,不再爲自己。能達到這種境界,即是“功夫成片”,也就是功夫得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把握。
諸位要知道,世間是一場夢,世間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何必造作罪業!真正覺悟、真正明白,不會再造罪業,不再做傻事。對人、對事、對物,從心地上改變過來。過去迷的時候,總想控製別人,管別人的事情,占有一切人事物。而控製、占有的念頭,就是造業的第一因素。覺悟的人把這些放棄了,不再有控製、占有一切人事物的行爲。能夠把這些放下,就得大自在,真正身心安樂、福慧增長,這是真正的福報,真實的智慧。我們的智慧福報,就是被“控製、占有”障礙了,所以自己本有的智慧不能現前,本來性德具足的無量福報也不能現前。這個道理,若不是佛說明,我們決定不會知道。
悟:禍福轉移,操之在人;積善斷惡,災消福來。
禍福操縱在自己手上。命運是自己造的,所以自己可以改變命運。能把自己舍棄,一切爲社會、爲衆生,就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因爲諸佛菩薩就是這個心願,你的心願與諸佛菩薩完全相同,立刻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我二十六歲學佛,親近章嘉大師,大師教導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倘若有求沒有應,決定有障礙,障礙是自己有業障。忏除業障,所求的就現前了。佛家講修行,有無量法門,其實任何法門都是忏悔法,只是忏悔的方式不同,效果是相同的。我們一定要忏悔,忏悔什麼?爲自己是錯誤的,我們想求名、求利,求別人恭敬,都是錯誤的。
很多人來澳洲,是爲了找一個福地,…
《了凡四訓大意 —改造命運的秘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