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輪修心法
印度.法護大師著
序 顯密融合的時代
印度佛教曆經千余年的演變,在八世紀後蘊育出次第井然、體系完備的密教系統。在十世紀中葉以後,回教持續近百年入侵北印度,導致佛教大師們相繼遷往西藏。于是這一系統的精華被妥善而完整地保存在西藏佛教中。一九五九年之後,藏傳佛教匆促而冒然地躍進到了國際舞臺,並很快出現了魅力四射的光輝場面。
阿底峽尊者是藏傳佛教後弘期的奠基祖師,藏族一般都尊稱他爲「人佛尊」。他是十一世紀中葉印度最優秀的知識分子(頂莊嚴),當時擔任佛教中心超岩寺(那蘭陀寺)的上座。他在六十一歲高齡時(公1042年),不辭艱難翻越崇山峻嶺到達西藏,在西藏傳播佛法二十叁年,足迹遍布阿裏、衛藏。他是到西藏傳播佛法的印度人中,活動範圍最廣闊、影響力最大的人物。這種爲道犧牲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法護大師是阿底峽尊者重要的老師之一,阿底峽尊者出家之後隨其學了數年經論,對經論的了解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這本書即是由法護大師傳下的討論佛教實踐的重要書籍。
長久以來,藏傳佛教在漢地的發展偏重於傳法灌頂等宗教儀式的實踐,忽略了義理以及實踐要詣的討論,因此造成了別人對藏傳佛教的誤解。這種誤解必須由佛教界、學術界等各方面的人士一齊努力來化解。此書的出版必能帶動佛教界重視藏傳佛教、重新研究藏傳佛教中義理及實踐的部分,給予它一個新的定位。如此,不但能爲漢傳佛教注入新的血液,而且對廣大信徒而言也一定有良好的利益。
張駿逸
(本文作者現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法護大師、阿底峽尊者簡介
法護大師,又稱金洲大師。大師降生于王家,剛出生即口誦:「叁寶、叁寶!」。之後以王子之福報,使純粹外道的金洲無一人敢禁止佛法。王子依佛加持,使金洲豐饒,七倍于常時,亦減饑疫病患之災,金洲成爲吉祥之極地。後大師棄王位出家依阿舍黎「大勝寶」受學一切佛經教授,特別專學多種發菩提心法。全部所學如一器之物傾入另一器,毫無遺余,並立諱曰:金剛法稱。因其善心極重,亦稱彌勒。住止迦摩羅寺時,因私藏酒而違寺規。時阿底峽尊者爲寺中糾察,依規擯其出寺。法稱大師被擯,現神通力穿牆而去。阿底峽尊者見後,知是不可思議之菩薩、欲忏悔過愆。尊者本尊度母開示曰:須赴藏弘法,並每日印塔四十九枚不可間缺,其罪可除。依此之後尊者赴藏弘法。
阿底峽尊者
中印度伽邦羅國王子,生前五百五十二生皆爲清淨比丘。宋太宗七年出生,初生時天雨寶花,五色霞光密覆宮上,諸天音樂,時衆悉聞,如是端相,其類非一。很小時本尊度母即現身面前,尊者凡有所疑,祈禱後即任運自解。尊者1歲半時即發願:願諸屬民悉皆如我生于王家,富貴自在,「我得暇滿人王身,諸根無過隨叁寶,常敬須戴叁寶尊,自今永爲歸依處」。十一歲至印度那蘭陀寺受學,遍學顯密法教授。二十九歲于摩底毗诃羅寺出家,依親教師廣習五明。後在與外道辯論中無往不勝,再後大師隨法铠論師,聽學(本該學)二十五年之課程,尊者七載即學竟。如此種種,大師遍學各種經論。再後尊者聞金洲大師盛名,隨與一百二十五位高足渡海至金洲求法。法稱大師爲觀其器,難十二月未見尊者,相見時大師問尊者:「如能學修慈悲菩提心,能空住此十二年嗎?」尊者一切許諾後,法稱大師盡其所傳全部賦予了尊者。
尊者至藏時,凡稱大師之名或聞人言及,必合掌于頂並念四句贊誦。尊者曰:「我之師長,悉成就者,德無差降,但我能有少分善心菩提心。唯是依大師恩澤獲得,恩有別也」。故頂禮之。
尊者自金洲返印度後,種種聖尊皆顯現其前謂之曰:「當專修大悲心,大悲是慈心菩薩故。」修慈心時,大悲觀自在現身其前曰:「善哉!善哉!善哉!所作應作,叁世一切諸佛密藏,汝今己知!」後尊者以慈定力獲叁摩地,感無量出家在家衆悉皆頂戴尊者,如如意寶。那時,印度寺規,以大善巧者,掌寺鑰匙。尊者所持十之有八,赴藏前持有寺匙八百個。
此《劍輪修心法》是法護大師及阿底峽尊者究竟成就的心傳。願見聞者能在心中,略微思維、修學,即使模仿著去實踐一下,相信各位一定會有一個驚喜,自己的心被淨化了!
願大家珍惜這樣難得的心傳成就法!
劍輪修心法
印度法護大師著
本書原名爲《命中仇敵之心的利器之輪》,此仇敵指煩惱、自私。
閻曼德迦,我至誠地禮敬您!
唯有您的力量才能抵抗死神的挑戰!
001
孔雀在毒草叢中昂首闊步,
無視于鄰近美麗的藥草園。
孔雀並不喜愛藥草園,
但卻因吃毒草而茁壯。
002
勇敢的菩薩身處紅塵俗世中,
也如此行道。
盡管世俗之樂賞心悅目,
但是勇敢的菩薩卻不爲所動,
他們在苦難叢中成就。
003
我們一生追逐享樂,
一想到苦就恐懼戰栗;
正因爲我們懦弱,所以悲苦不斷。
勇敢的菩薩欣然接受苦難,
從勇氣中獲得恒真的快樂。
004
欲樂一如毒草叢,
唯有如孔雀的勇者方能依其茁壯;
若是如烏鴉的弱者去嘗試,
勢必因貪得無厭而喪命。
005
愛已重于他人者,
如何能以貪欲之毒爲食
(如是才能以貪欲之毒爲食!)
倘若象烏鴉以毒爲食,
必會喪失解脫的良機。
006
菩薩如孔雀一樣以毒爲食,
化毒爲修行之本,日益茁壯于生活之林;
廣納一切境,力破貪執障。
007
不自主地浪迹于生死輪回中,
都因爲執「我」爲實。
這種無明招引自私之魔爲已謀私,
我們尋求自我的安樂窩,
只求欲樂,並逃避任何苦難。
現在,我們必須摒棄一切私念,
欣然爲衆生而接受苦難。
008
苦,來自衆生積習成性的自私;
悲,來自衆狹隘自我的態度;
讓我們背負自他的悲苦,
來止息我們的私欲。
009
放下追求一已之樂的沖動,
給予他人歡喜;
即使衆叛親離,
我們也必須爲自利利他而責已承擔。
010
當我們罹患惡疾、遭受煎熬時,
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
惡作還得自受。
直到現在,我們總是傷害他人之身。
自今以後,讓我們承受他人的病苦。
011
當我們沮喪、絕望、痛苦時,
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
惡作還得自受。
直到現在,我們總是深深擾亂他人的心。
自今以後,讓我們自已承受這些苦痛。
012
當饑渴折磨我們時,
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
惡作還得自受。
直到現在,我們總是巧取豪奪、吝惜與他人分享。
自今以後,讓我們解除他人的饑渴。
013
當我們失去自由必須服從他人時,
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
惡作還得自受,
直到現在,我們總是藐視低微的人,
常爲自已所需而役使他們。
自今以後,讓我們謙卑地奉獻身命,
爲他人服務。
014
當我們只聽到惡毒的辱罵時,
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
惡作還得自受。
直到現在,我們常常不經思索脫口而出,
我們造謠中傷,讓很多友誼中斷。
自今以後,讓我們看緊一切輕率的言談。
015
當我們出生在嚴酷窮困的環境時,
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
惡作還得自受。
直到現在,我們總是以負面的觀點看待事情,
批評他人,挑剔他人的毛病。
自今以後,讓我們培養正面的情操,
視周圍環境爲一塵不染的淨土。
016
當我們的朋友及貴人離去時,
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
惡作還得自受。
直到現在,我們總是將他人的朋友忠仆占爲已有。
自今以後,讓我們永遠不再挑拔親密的朋友分離。
017
當至高神聖的上師對我們不悅時,
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
惡作還得自受。
直到現在,我們甯願接受惡友的指點,
而舍棄上師及他的教誨。
自今以後,讓我們不再依賴令我們偏離正道的人際關系。
018
當我們代人受過蒙受冤枉時,
甚至淪爲被指責的對象時,
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
惡作還得自受。
直到現在,我們總是輕視而又看不起自已的上師,
自今以後,讓我們不再誣告他人而要贊揚其美德。
019
當我們的日用所需遭到破壞、浪費時,
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
惡作還得自受。
直到現在,我們總是不善保護他人的所有。
自今以後,讓我們供應他人所需的一切。
020
當我們心志不清、精神不悅時;
當我們不樂爲善時、歡喜作惡時,
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
惡作還得自受。
直到現在,我們總是誤導他人爲非作歹。
自今以後,讓我們不再成爲作惡的助緣(幫手)。
021
當我們心煩意亂、深感挫敗、無一事稱心如意時,
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
惡作還得自受。
直到現在,我們總是阻擾他人行善。
自今以後,讓我們終止無謂的幹擾。
022
當我們的所作所爲都無法讓上師高興時,
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
惡作還得自受。
直到現在,我們總是對上師陰奉陽違。
自今以後,讓我們力除虛僞、誠心受教。
023
當他人對我們的所作所爲吹毛求疵,一意指責時,
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
惡作還得自受。
直到現在,我們總是無恥又魯莽。
自今以後,讓我們不再冒犯他人。
024
當友仆無法忍受我們的惡習,拂袖而去時,
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
惡作還得自受。
直到現在,我們總是將惡習加諸他人。
自今以後,讓我們痛…
《劍輪修心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