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地略論釋 卷之十七

  卷之十七

  戌叁、依此顯示補特伽羅如幻分二 亥一、明如幻義 亥二、依何方便顯現如幻。

  亥一、明如幻義分二 乾一、如幻正義 乾二、如幻似義。

  乾一、如幻正義

  「叁摩地王經雲:『猶如陽□尋香城,及如幻事並如夢,串習行相自性空,當

  知一切法如是。』般若經亦說,從色乃至一切種智,一切法皆如幻如夢等。彼所說

  如幻有二義:一、勝義谛如幻,謂但可言有而非實有。二、現相如幻,謂體性雖空

  而顯現可見。今即後者,此中要具二義,謂要顯現及如現而空。非如兔角與石女兒

  ,全無所現,若現而不空,亦不能見爲現相如幻也,以是當知諸法如幻之理,喻如

  幻師所變幻事,雖本無象馬等體,然現爲象馬,實不可遮。補特伽羅等法上,雖本

  無自性,然現爲有自性,亦不可遮。如是所現天人等,即立爲補特伽羅,所現色聲

  等,即立爲法。故補特伽羅與法,雖無少許自性,然造業受果等,與見色聞聲等,

  一切緣起作用,皆得成立也。由一切作用皆成立故,非斷滅空,由諸法本來如是空

  故,亦非由心計度爲空。由一切所知境皆如是故,亦非少分空。故修此空始能對治

  一切實執也。又此深義,非任何心皆不能緣。以正見既可抉擇,修真理之道,亦能

  ~P 1120

  修習。故亦非修道時不可修、不可了、不可證之空也。

  問:若了知影像等如現而空,即是了達彼等無自性者,異生既已現證無性,應

  成聖者,若非達無性,則彼如何能作無自性之喻耶。曰:如四百論雲:「說一法見

  者,即一切見者,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通達一法空性之見者,即能通達一

  切法之空性。又通達影像空無形質,于執影像有自性之實執境,全不防害。倘既未

  破實執之境,亦必不能通達影像無自性之空性。故非彼心即通達影像之真理。以是

  當知,通達幻事空無象馬,及夢境等空無所見之物,皆非已得通達如幻如夢之中觀

  正見。然取彼等爲喻者,是因彼等無自性,較色聲等法容易通達。謂若境實有,則

  離真理外不可現爲余相。由明彼二相違,即能成立彼等皆自性空也。要先通達世間

  共知虛妄之喻爲無自性,而後方通達世間未知虛妄之法,亦無自性。此二必有先後

  次第。故前論意非說通達一法之空性,即親通達余一切法之空性。是說用心進觀余

  法是否實有,皆能通達也。以是當知,夢中了知是夢,通達彼中男女等相空,與現

  觀莊嚴論『夢亦于諸法,觀之如夢等。』說于夢中通達諸法如夢,義亦不同也。又

  由修定之力,覺定中所見瓶衣等相,如現而空,與通達瓶衣等如幻如夢都無自性,

  ~P 1121

  亦不相同。故于了義經論所說如幻如夢之不共道理,尤當善學。如是不善名言之兒

  童,執鏡中影像爲形質,與不解幻術之觀衆,執幻相爲象馬,夢中不知是夢,執夢

  中山林房舍等實有其事者相同。已善名言之老人,與幻術師及夢中了知是夢者,不

  執彼相實有其事,亦複相同。然彼二者,皆非已得真實義之正見也。」

  叁摩地王經雲:「猶如陽□尋香城,及如幻事並如夢,串習行相自性空,當知

  一切法如是。」般若經亦說:「從色乃至一切種智,一切法皆如幻如夢等。」般若

  經謂依于菩提心而攝持通達空性之智慧度,依此智度,能生佛果,故稱佛母。如幻

  有二義:(一)勝義谛如幻。謂但可言有而非實有,即其本體無一毫自性成立。雖

  能以現量通達,尋其實義,無一塵自性可得,故說如幻。(二)現相如幻。謂體性

  雖空而顯現可見。一切法從無始來,即無塵許自性,本來是空,然有不能遮止之世

  俗名言量顯現,亦如幻師所幻之幻象馬。所謂空者,即空其幻象馬上之真象馬執耳

  。此空之義,如在曠野不見房屋,稱曰空野之空。于幻象空去實象馬之一分,故曰

  本空。然幻象馬顯現之形像,吾人得見,此不能遮,亦不必遮,此種世俗顯現,不

  ~P 1122

  算顛倒。如于無實有而見爲實有,即是顛倒,因不了知其爲本空而顯現爲有之幻有

  故。其具本空之一分,及顯現爲有之一分,合而謂之曰如幻。二谛如幻之理,非是

  各異,乃可通融,今之所談,乃僅就世俗名言中顯現而成之一分而言,藏文「●壯

  住八」,謂僅就其顯現,內心即知其爲有,此亦與唯分別安立之義相似。至若龜毛

  兔角,本無所現而心中或現,如病眼見山木行動等,即此僅現亦畢竟無。本宗所謂

  顯現,須如其所現,具有仕用,非如繩蛇之錯覺。如是,雙具世俗名言量有及自性

  本空二義,方稱如幻。因龜毛兔角雖具有自性本空之義,然不具世俗名言量有之義

  ,僅具顛倒見爲有,故不具如幻義。兔角無自性之義,甚易了解,然僅屬法無我粗

  分,非是如幻空性。佛一切智中,于一切法如其所現,有即爲有,空即爲空,絕不

  顛倒。故顯現不能如現而空,乃勝義谛,此佛境界。其顯現能如現而空,乃世俗谛

  。但恒人所見,則雖有顯現而又同時執實,此執實與顯現和雜。佛雖有世俗顯現,

  而無執實和雜,純爲真實顯現,故能成諸義。下至地獄有情,上至十地菩薩,心中

  顯現均有實執在內,均與佛世俗量不同。佛現量所見皆不顛倒。現量所見爲有,即

  當如其所有,不能空之爲無。世俗量所顯現,不能如其所顯現而成,反顯爲空,因

  ~P 1123

  世俗所顯是實有故。以上所說,乃就世俗谛而言。須具世俗量顯現,同時以理智量

  知自性本空,具此二分,方能心中現起如幻之義。兔角石女兒不具世俗量顯現,縱

  許內心顛倒顯現,然其畢竟無,亦與當體以理智知其自性本空之義不合。故不能現

  起如幻之義。證空性之前,其空性比量智,于無自性之理了解較深,力量較強,而

  于顯現之義,其通達力量較弱,所見皆爲空無之境,不能現起如幻之義。須回心住

  念于補特伽羅及色聲等世俗名言之境,此時心中所見色等正是如幻,且能知其無有

  谛實。凡夫于所顯現同時生起谛實之執,不能現起如幻義。而通達如幻義又絕不可

  少。如阿羅漢,在空性定中正修習智慧資糧,于後得智中所見一切皆作如幻觀,以

  修習福智資糧。此二資糧具備,方得勝果。即世俗凡夫,如能略知如幻義,亦可少

  受欺騙。知諸法如幻,即能遮止執實之心,于貪鎮諸惑及諸業行,皆得不起。成佛

  事業,亦無不由知如幻義而得。菩薩爲利有情而願成佛,亦當具此等持與後得二分

  。說法利生,拔苦予樂,皆屬後得時事。凡夫晝夜不外醒睡二時,當菩薩入空定修

  智慧資糧時,吾人易之以睡,菩薩修如幻觀集福德資糧時,則吾人正醒作諸放逸。

  ~P 1124

  二者相形,何啻霄壤。即修行者,亦不外入座下座二種,與菩薩略近而已。又,惟

  住空定,亦不能直趣佛果及得清淨涅槃,以佛須具證色法二身故。法身色身二果乃

  由等持及後得二因而得。故二身爲果,二資爲因。入定爲法身資糧,後得爲色身資

  糧,故觀如幻最重要。依世俗名言量所顯之人或天,于其所顯之部分上,安立爲補

  特伽羅,于色聲等上安立爲法。雲何安立?謂僅此顯現,即于其當體一見之下而安

  立。換言之,即最初任運一見而安立名言爲天爲人爲色聲等是。若不了達此理,別

  尋一補特伽羅及法,則等于求自性矣。于彼人法等本體,雖無塵許自性成就可得,

  然集業者及所見聞一切緣起作用,皆能成就無違。此何以故?以能成功德,純爲現

  空二分和合,始現如幻,能觀如幻之力,始能起一切作用故。龍樹雲:「于何不堪

  空性義,彼亦不堪緣起義。」若不具顯現義,則于人天等不能安立爲補特伽羅,色

  聲等亦不能安立爲法。若不知于唯顯現上由分別安立人天色聲等,而必欲以尋伺差

  別,別尋一自性成就之人法等,即于緣起之理不合。以如前用一異理抉擇,見多過

  失故。于一切法無自性,若誤認爲一切法無,即墮斷空。知一切緣起等法自性本空

  ,唯由分別安立,作用能成,則不墮斷空。過去藏中說一切法非有非無者,即是斷

  ~P 1125

  空。或說一切法之本境非有,乃由亂識顛倒現起,亦墮斷空。如是斷空,一切緣起

  作用皆不能成。必由雙具本空、顯現,二義之如幻觀,方不墮斷空。亦非心所作空

  ,亦非一分空,亦非本空。

  空如幻與顯現如幻互不相違,且爲助伴。由顯現如幻,愈知空如幻。由空如幻

  ,愈知顯現如幻。由此理趣,方能遠離二邊,現證空性而趣清淨解脫道。過去馬巴

  、彌勒日巴所證大手印空性,及蓮花生所證大圓勝慧空性,名雖各異,而實皆證得

  二谛圓融無倒空慧,其義則一。曆代大德勵力精修,皆爲得此無倒空見。然有如理

  獲得,能契合龍樹、月稱深意者,亦有不能者。故于現空雙具之如幻義,應審谛思

  惟。譬如種子生苗,種子與苗雖唯分別安立,無自性成就,如是稱之爲空。然有種

  子生苗,因果成立,如是眼見色等亦然。有說空性離言離想,不可思議,任何思念

  皆不能起,彼實誤解經中「現證空性者,其所通達之境爲不可言說,不可想像。」

  之義。喻如空中鳥迹,非可言喻,縱有善喻善說,聞者亦不能體會。又如食糖,僅

  可說爲甜味,若再究如何爲甜,亦不能以言語形容,唯可令其自□而知。聞漢人中

  有「如飲水者冷暖自知」一語,亦即此義。若必謂空性義不可思議,則佛廣說般若

  ~P 1126

  經等,爲無意義矣。故知空性非不可說,且可廣說。諸上根利智,取佛所說空性義

  ,依之抉擇、觀察、練磨、修習,如是思惟,方能對治自性實有之執。若不抉擇思

  惟,□侗而修,正是作自性實有之修習也。以上明斷空竟。

  再說心所作空。二谛圓融之空,非心所造作。如瓶,一顯現之下,于二谛中皆

  自性空。應成派許外境是有,唯識師則說,顯現爲有之色…

《菩提道次地略論釋 卷之十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