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

  爲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

  諸佛的密藏是什麼?跟諸位說,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功德的究竟,知道的人實在太少。像善導大師講的,許多菩薩都不知道。他要知道了,他決定念佛,他爲什麼還要修其他的法門?不知道!不曉得這個方法是成佛最快速、最穩當、最圓滿的方法。是因爲不知道,他才不肯修。知道了,誰不願意修這個法門?

  在我們中國曆史上,你看看許多不是淨土宗,其他宗派的祖師大德們,到晚年對于這個法門了解了,認識清楚了,他全心去念佛,把其他的統統放下,專心念佛,求生淨土。到晚年,他們真的搞明白,真懂了。真懂,沒有一個不修這個法門。這是「諸佛密藏,究竟明了」,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決定沒有二念,這是搞清楚了。

  一句「阿彌陀佛」,叫自己從凡夫圓滿成佛。成佛之後,普度衆生,用什麼方法?還用這一句「阿彌陀佛」,這是大勢至菩薩的法門。所以夏蓮居在《淨修捷要》裏面提出淨宗初祖是大勢至菩薩。這是我從前沒聽說過的,我看到這一句,我非常佩服。他能說得出來,不簡單!真的,大勢至菩薩是淨宗初祖。這個初祖是法界初祖,在虛空法界裏面第一個提倡專修的,成功最快的,就是這個法門。

  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這大家知道,菩提樹下二七日中宣講《華嚴經》,佛示現成道講的第一部經。《華嚴經》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淨宗初祖。東晉時代,慧遠大師在廬山「東林念佛堂」,領導一百二十叁個人專修念佛法門,是我們中國的初祖。都是講專修專弘。純到極處,是大勢至菩薩,那叫真精進!

  我們把這些事理都搞清楚了,我們「疑」才真正能斷掉。斷掉之後,現相是什麼?一部《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統統都不要了,這個才叫你「疑」真正斷掉了。還想念個《金剛經》,還想去拜個《大悲忏》,給諸位說,這都叫雜修,這不是精進。天天很努力很用功,我常說這叫雜進,不是精進,是雜進。換句話說,你的成就,就要打一個問號了;換句話說,沒有把握。

  你要是精進的話,在一般人來講,叁年到五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是真有把握。我這一生沒有白過,我這個事情辦成功了,就是經上講的「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這兩句話真能做到。但是諸位要曉得,學大勢至菩薩才行,你才真正在這一生當中「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你要是搞雜進,就靠不住了。那就要看臨命終時,你的機緣如何;沒有把握。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留意的。

  我們現在念佛,沒有嘗到法味,念念就念忘掉,念念「阿彌陀佛」就想起別的東西去了。這個不要緊,功夫不得力,你要繼續努力的去念,要繼續努力、要認真。剛才講的,凡是障礙的東西統統要舍棄;換句話說,要專心、要一心、要清淨心、要真誠心、要恭敬心。這樣去念,你念個半年,在一般講的時候需要半年就能嘗到味道,嘗到法味。法味嘗到之後,往生西方的信心就有了。自己就有信心,你越往下去念,信心就越堅強,所以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

  功夫要是更深更好,那就不是「預知時至」,是可以「隨意往生」。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早去也行,想晚去也行,也可以,這就是我們常講的「生死自在」。所以功夫深的人,可以達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說老實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幹,肯不肯專念。最怕的就是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裏所說的,念佛最忌諱的是夾雜。所有一切功夫不能成就,都壞在夾雜上。夾雜,簡單講就是不專心。剛才講,一面念佛,一面想念咒,一面還要看別的經,這叫夾雜,所以你功夫不得力。怕夾雜,這是一定要曉得。

  『度諸有情,演說正法』,諸佛菩薩教化衆生,雖然說一切法門,我們要曉得,他所說的一切法門都是誘導大衆;換句話說,都不是正說,是方便說、是誘導你。真正的「正說」是什麼?正說就是教你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才是正說。所以《華嚴》拐彎抹角,費那麼多事情,到最後還是叫你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一般凡夫要不經過那一番說,他不相信!你直接跟他講念佛就行了,不信!不能接受!所謂「難信之法」,就難在這個地方。

  所以我們要曉得佛菩薩慈悲,苦口婆心,善巧方便,種種方法誘導,讓我們入這個境界。真正入這個境界了,明白了,對于佛菩薩的恩德才真正生起感謝的心。不是這樣委曲婉轉,怎麼能夠認識?怎麼能夠死心塌地去學這個法門?唯有這個法門一生成就。不用這個法門,這一生在佛門裏面種一點善根而已,來生還照樣搞輪回。底下這一段,很值得我們做參考的

  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念佛求生淨土,他修這個法門。但是參學呢?什麼法門他都參學。參什麼?如如不動!我還是念我的阿彌陀佛,你參禅,我並沒有跟你學。你那個禅我都懂得,我念我的阿彌陀佛。你那個密,我也都懂得,我還是念我的阿彌陀佛。絕定沒有受幹擾!這是「定」,就是念佛叁昧成功,一心不亂!我去參訪,我樣樣清楚,樣樣明白,這是「慧」。有定有慧,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不是說我跟那個學,就跟那個走了!不是的,他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

  我們怎麼知道他是念佛的?我過去講《華嚴經》講了十六年,我這個念佛法門是從《華嚴經》上學來的。難信之法!我從前也不相信。我對淨土的信心是從《華嚴經》上得來的。

  有一天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想到什麼?善財學什麼?他修哪個法門?仔細把《華嚴經》從頭到尾細細看一遍,才恍然大悟,他修的是「念佛法門」。怎麼知道的?他的老師是修念佛法門。他的老師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在《華嚴經》上念佛求生淨土,文殊跟普賢兩個人都發願求生淨土,善財是他最得意的學生,最得意的學生一定傳授最得意的法門。

  文殊菩薩發願求生淨土,文殊是菩薩當中智慧第一,他選擇的法門一定是第一殊勝,傳給他的學生。所以我們就知道善財必定是跟老師一樣,念佛求生淨土的。然後我們再細細看,看他參學,第一個是德雲比丘。德雲比丘這第一個善知識,教給他的是念佛法門。我們中國人常說:「先入爲主」,第一個老師很重要!再看最後的一個,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就曉得自始至終,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

  我在《華嚴經》上看到這個事實,才知道這個法門不可思議,重新來觀察,重新來肯定,這才真正發心念佛了。以前雖然在李老師會下十年,天天勸我念佛,我也不敢違背,但是不甘心,不情願,所以真的叫「難信之法」。我還是要把這個事情真的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才肯相信,才肯把這些經教舍棄掉,專修了。

  爲什麼是福慧雙修?你想想盡虛空遍法界這些人,哪一個人的智慧能比得了阿彌陀佛?哪一個人的福報能比得上阿彌陀佛?我們在淨土經論裏去觀察,阿彌陀佛的智慧、福報,不得了!連釋迦牟尼佛都贊歎他,「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光就是智慧,「光中極尊」,就是智慧裏面極尊;「佛中之王」,所有一切諸佛裏面,智慧、福報最大的是阿彌陀佛。

  念阿彌陀佛的人,若能真心念、誠心念,真誠就能感應道交。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這「一念相應」,把阿彌陀佛的智慧,變成我自己的智慧;把阿彌陀佛的福德,變成我自己的福德。佛念久了,不知不覺,阿彌陀佛的福慧我們都沾上光了,都跟他融通變成一體了。所以念佛人修行的時間短,成就不可思議,道理在此地。把阿彌陀佛無量劫所修行的變成自己的,這個方法妙極了。所以,「寂定明察」(也就是福慧雙修),我們在一句佛號當中就能完成。

  在這一個社會、這一個時代,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亂世,真的是天下大亂的時代,生活非常的艱苦。世界有許多落後的地區,我們就不必說了;像美國這種先進的國家,我們仔細觀察這邊大衆的生活,還是苦,真的苦不堪言。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如果我們還以一部分時間用在「解」上,實在講是相當可惜!應當把力量集中在行門上,這一生當中取得決定的成就。就像古時候祖師所說的「叁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這是下定決心一門深入,不求解了;時間精力都用在行門上,這是求得決定成就的唯一方法。所以你選擇正確了,就心安理得,心安就是定于一門。

  『求道和正』,這是講修學的態度。用什麼態度去修行?要「和」、要「正」。此處的「和」就是我們通常講的「中道」,不緩不急,用這種心態。「正」是決定與佛的教誨相應。像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有深信切願,這是「志願安定」。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修學這個法門,一定要以經典的理論方法作依據,那就「正」了,修學就沒有錯誤。

  『淨定安樂』是我們現前所得到的受用。我們的心清淨,心安定,真正得法喜充滿,確實就像世間人講的幸福、快樂、美滿,真的能夠享受得到。所以修淨土殊勝的利益,不僅是在往生之後,沒有往生之前就已經得到了

  《金剛經》上講的「降伏其心」,跟這句意思是相同的。我們惡念起來了,立刻要有智慧、要有警覺,馬上把它中止下去,這叫「降伏其心」。一切惡念,第一個念頭起來,不怕;連第一個念頭都不起,你已經是聖人,不是凡夫了。凡夫自然會起惡念,爲什麼?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它會起來的。這一起來,就覺悟了,古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一覺,這個念頭就控製住了。念佛人,馬上把念頭轉到「阿彌陀佛」,那就是大覺;不管什麼念頭,惡念一起來,第一個是惡念,第二個就是「阿彌陀佛」,就轉到「阿彌陀佛」了,這就叫修行,這就叫功夫。在禅宗裏面講,這就叫「覺照」。所以功夫得力不得力,就在這裏看。我們能這樣做,功夫就得力了,要能夠「降化」。「降」是把它壓住,「化」是轉變過來;要能把惡念轉成善念,把惡念轉成阿彌陀佛,…

《爲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勸父母念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