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記(第13-15卷)

  觀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記卷第十叁

   一切佛語心品第叁之叁

   (◎科前破二執通斷二章已竟◎下雙遣智境以明無智無得分二◎先遣所觀境◎次遣能觀智初中又二◎先遣事境◎次遣理境且初)

   大慧複白佛言。如世尊所說。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

   (記曰。此蹑牒佛言將以興難也。由佛前雲,諸法本無自性,但妄計有自性耳。故此牒之。彼彼,種種也。唐譯雲。如世尊說,由種種心分別諸法,非諸法有自性,但妄計耳。此牒佛說。下就義立難雲。)

   世尊。若但妄想自性。非性自性相待者。非爲世尊如是說煩惱清淨無性過耶。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故。

   (記曰。此難染淨俱無成斷滅過,將顯境空智有,意且先遣事境也。大慧因聞佛說諸法皆無自性,但妄想耳。意謂若諸法但只是妄想分別,而無實體相對待者,斯則絕無諸法之性矣。若果然諸法絕無自性。豈不是世尊說衆生染習煩惱,與如來清淨涅槃,總皆無性耶。若染淨俱無,則墮斷滅過矣。夫何故。以世尊說一切法但是妄想分別,無實體故。斯疑境空而心亦斷也。非爲,猶言豈不是也。下佛答以妄境雖空,聖智實有。)

   佛告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大慧。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實。此妄想自性,非有性自性相然。大慧。如聖智有性自性。聖知聖見聖慧眼,如是性自性知。

   (記曰。此言遍計本無,圓成實有,不墮斷滅過也。如是如是者,縱許之辭也。意謂若果如大慧所說,則是斷滅過矣。佛謂我說諸法無性者,以彼諸法本來寂滅,非如凡愚分別而有真實事也。故唐譯雲。一切凡愚分別諸法。而諸法性非如是有。此但妄執,無有性相。故雲此妄想自性,無有性自性相然。謂此諸法但是妄想分別有自性耳。其實無有性自性相如其所分別者,故雲然也。所言諸法無性者,但無遍計之妄想,豈絕無真性哉。且如自覺聖智實有性自性事。此乃聖知聖見聖慧眼,明知明見有性自性者,非絕無也。誰謂斷滅。此則依他遍計執無,圓成實有。但相有性無,情有理無耳。故論雲。由彼彼遍計,遍計種種物。此遍計所執,自性無所有。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圓成實于彼,常遠離前性。)

   大慧白佛言。若使如聖以聖知聖見聖慧眼,非天眼非肉眼,性自性如是知。非如愚夫妄想。世尊。雲何愚夫離是妄想,不覺聖性事故。

   (記曰。此承上言有聖智事,牒難世尊亦墮有過,此難自語相違也。大慧意謂若離妄想外果有聖智事,許聖知聖見慧眼明知明見,但非天眼肉眼可知可見。而且非愚夫妄想境界者。是則愚夫有能離妄想者,亦可許知見矣。雲何愚夫離是妄想,不覺聖性事耶。此大慧意許二乘是愚夫中能離妄想者。如何世尊往往诃其不見佛性。意難自語相違也。此下展轉而興五難,以成墮有之過。)

   世尊。彼亦非顛倒。非不顛倒。所以者何。謂不覺聖事性自性故。不見離有無相故。

   (記曰。此難凡聖不分也。非顛倒,聖人也。非不顛倒,凡愚也。大慧意謂若聖智實有而非知覺境界者,而凡愚不知,亦可謂聖人矣。故雲彼亦非顛倒。爭奈凡愚現前不覺,不能明見,此又非不顛倒也。何者。且雲有聖智事又非所知之境。今凡夫既不知于所知,不可謂之凡。有而不能知,又不可謂之聖。斯墮凡聖不分之過矣。)

   世尊。聖亦不如是見如事妄想。不以自相境界爲境界故。世尊。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現。不說因無因故。謂墮性相見故。

   (記曰。此難聖若有見亦墮凡情也。意謂凡愚執著以自境界爲境界。聖人智照不同凡夫。故雲聖亦不如是見如是妄想。所以不同者,以不以自境界爲境界故。今若聖人實有聖智爲自境界者,則不免執著。所謂若存聖解即墮凡情。亦同凡夫妄見矣。所以聖亦同凡者,以彼聖智境界執有自體。許可明知明見故也。且既可知見,則亦同凡夫妄想境界矣。故雲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現。彼,指聖智境界。何者。以佛法中不論有因無因。但有可知見者,即墮有法。今聖智既有可見,豈不同于凡夫妄見耶。故曰謂墮性相見故。◎上立難◎下出過)

   異境界,非如彼等。如是無窮過。世尊。不覺性自性相故。

   (記曰。此釋上難義以成過也。謂凡夫境界種種差別,不比聖智境界平等一如,故曰異境界非如彼等。意謂縱許聖智境界一同凡夫,斯則墮多因唯感一果過。如此因異果一,則因果不分,壞叁界相,而招無窮過失矣。何者。以壞諸法相,因果混淆,故雲不覺性自性相故。不覺,謂不知。猶不辯也。)

   世尊。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彼雲何妄想非妄想,如實知妄想。

   (記曰。此蹑前妄想無性聖智有知之言以立難也。上叁難,通難無所知之境。此一難,難無能知之心。大慧因世尊前雲妄想無性。又雲如實而知妄想無性者是名聖智。意謂妄相所以無性者,以不覺性自性相故也。若不覺性自性相,則是妄想自性亦不因諸法性自性相而有也。故雲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然妄想既不因諸法而有,是無所知之境矣。既無所知之境,則無能知之心。既無能知之心,則聖智亦無知矣。豈彼無知之聖智,而能分別于無可分別之妄境,而言聖智如實而知妄想耶。故雲彼雲何妄想非妄相如實知妄想。彼,指聖智也。意難若有可知之境,則妄想不是無性。若無可知之境,則聖智不是有知。且有知,既非真知矣。非真則妄。妄則不如實知。如何世尊說有聖智事如實而知妄想耶。斯則心境互有,進退皆非。又墮自語相違。所謂招無窮過也。)

   世尊。妄想異。(二譯皆雲。妄想相異。)自性相異。世尊。不相似因妄想自性相。彼雲何各各不妄想,而愚夫不如實知。然爲衆生離妄想故,說如妄想相不如實有。

   (記曰。此轉承上聖智如實知妄想意,以約真妄一異難也。意謂聖智唯一真不二。妄想乃心境多種。故雲妄想相異,自性相異。所以妄想種種差別者,因諸法有種種差別,以心因境有故。且因種種境有種種心。各各妄想分別各各諸法。故雲不相似因妄想自性相。既妄想心境各各不同。而彼聖智唯一,但能照一境耳。雲何于各各心境不妄想,而言如實知耶。若聖智明知明見各各心境而爲如實知者,則愚夫分別各各心境,亦應是如實知矣。雲何又說愚夫不如實知耶。若聖智果如實而知妄想者,則是聖智實有,而妄相心境亦實有也。世尊何故又爲令衆生離妄想故,說諸法妄想相不如實有耶。上難聖智若有知,則聖墮凡情。此難妄想若如實知,則凡同聖解。惟此不但真妄不分。抑且又墮多過。何者。若聖智實有,則墮有見。若妄想不實有,又墮自語相違過。以聖智如實知妄想故。◎上立難◎下正顯過)

   世尊何故遮衆生有無有見事自性計著。聖智所行境界計著,墮有見。

   (記曰。此因上二難結世尊亦墮有見過也。謂世尊必說聖智事是實有者,則墮執有之過矣。然世尊何故但遮衆生于有無見事自性不許計著。而自于聖智所行境界返生計著,而墮有見耶。)

   說空法非性。而說聖智自性事。

   (記曰。此總結五難,以成世尊亦墮有無二見也。謂世尊說諸法妄想空無自性,是墮無也,說聖智自性事,是墮有也。是則世尊亦墮有無二見。何故但遮衆生耶。然上五難,皆常情所疑。所謂如言取義者。大慧愍此,故預爲設難,將冀世尊決擇,以祛長夜之疑耳。殆非大慧颛愚而起種種謬計也。凡諸難,意皆例此。觀者應知。)

   佛告大慧。非我說空法非性。亦不墮有見說聖智自性事。然爲令衆生離恐怖句故。衆生無始以來計著性自性相。聖智事自性計著相見。說空法。大慧。我不說性自性相。

   (記曰。此並下文,總答五難意也。然大慧設難雖展轉有五。而正意唯難世尊亦墮有無見耳。故此世尊答雲。我說空法不墮無見。說聖智事亦不墮有見。然我所以說聖智自性事者。蓋爲衆生聞說諸法無性,遂起斷滅恐怖。故我說聖智事是實有。然爲令衆生離斷滅恐怖耳。非我墮有見也。然我所以說空法者。爲衆生無始以來妄計諸法執有性自性相故。而于聖智離相境界亦執爲相見。妄生取著。故我說空法,令其舍離有無二見,非我墮無見也。然我所說,不但說生死法無自性,而聖智事亦無自性相,故雲我不說性自性相。此所謂若有若無有,是二悉皆離也。故下文雲。)

   大慧。但我住自得如實空法。離惑亂相見。離自心現性非性見。得叁解脫。如實印所印。于性自性得緣自覺觀察住。離有無事見相。

   (記曰。此總結答意,以顯語不生心也。謂我不說諸法定有定無。但說我所住自得如實證法,令彼聞已,離惑亂妄想相見,不生恐怖,得見真如無相境界,知其所見心外無法,故雲離自心現性非性,悟得叁解脫門,獲如實印印定諸法。然以自覺聖智觀察,見法自性,遠離有無一切諸著,故雲于性自性得緣自覺觀察住,離有無事見相。我所說法,爲令衆生如是而已。非我墮有無見也。故淨名曰。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蓋如來說法應機破執,原無定法。此叁世如來說法儀式也。◎上遣所觀事境已竟◎下遣所觀理境)

   複次大慧。一切法不生者,菩薩摩诃薩不應立是宗。

   (記曰。此明一切諸法本自無生,意誡聽者不應起見,以顯境絕也。然世尊特旨如此猛然而告之者,其來意甚遠。蓋以一切外道二乘皆墮生滅見網,不能得出。故我世尊于楞伽會上,單顯無生,破彼生見。故初卷顯理究竟,特雲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教之以當依于義莫著言說以結示之矣。及大慧不能離言說相,複以言說第一義等種種疑難,至以常聲爲請。佛答以無生如幻。而又疑佛自語相違。複特示之以名句形身本無自體,以顯如來不說之說。恐彼不達無說之義,複明告以四種記論。因直指之曰,一切法不生,不容起見,以顯離言說相。此世尊極盡爲人披肝露膽處也。而大慧畢…

《觀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記(第13-15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