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二章 藏傳密宗的興起、發展及其現狀

  第二章 藏傳密宗的興起、發展及其現狀

  

   藏傳密宗的起源、形成和發展,都與印度佛教密宗的曆史進程及其文化演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可以說,藏傳密宗是印度佛教密宗直接移植到青藏高原的文化“複製品”,如“印度密教的幾個主要教派(金剛乘、易行乘、時輪乘等)幾乎都在西藏得到了廣泛地傳布,它們的經典大部分被譯成藏文。”(注:黃心川《密教的中國化》轉引自《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第2期)。當然,藏傳密宗在其興起或發展的過程中,也曾受到藏族傳統宗教——苯波教的巨大影響。因此,藏傳密宗又具有明顯的有別于其它佛教密宗的地方特色。

  

   一、藏傳密宗的起源

  

   藏傳密宗的起源與著名的密宗大師蓮花生緊密地連在一起,因爲正是這位大師于公元八世紀入藏在藏族地區正式開辟了傳播佛教密宗的道路。從此,佛教密宗在藏族地區紮根並得到空前發展。而佛教在西藏的傳播可以追溯到公元四世紀。正如《青史》記載:贊普拉托托日年贊時,有《旃檀嘛呢陀羅尼》、《諸佛菩薩名稱經》等從天而降,虔誠供奉,國政和王壽獲得增長。但當時並沒有出現翻譯、念誦、講經等佛事活動。直至公元七世紀中葉才在藏族地區有了翻譯佛經、建築佛殿等一系列正式傳播佛教的活動。公元七世紀佛教雖然在藏族地區得到正式傳播,但由于苯波教的抵製等因素,未能在藏族地區立足。所以,那一時期更談不上佛教密宗在藏族地區的傳播。在此值得說明的是,佛教密宗的經典早在公元四世紀就在藏族地區開始出現,比如第二十七代贊普拉托托日年贊時獲得的佛經《旃檀嘛呢陀羅尼》就是一部佛教密宗經典,他同時得到的一尊舍利寶塔也屬于密教供品。公元七世紀,松贊幹布迎請印度、尼泊爾、漢地、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的佛教大師,在吐蕃翻譯了《集密寶頂陀羅尼》、《月燈》、《寶雲》、《十萬般若波羅蜜多經》,以及大悲觀音菩薩之見密經典二十一部等不少佛經。其中多數爲佛教密宗的經典。

   公元705年,赤德祖贊即位執政。贊普赤德祖贊正式掌握實權之後,派遣大臣章伽•木列郭恰和涅•紮拉古瑪拉二人到印度去求取佛教經典。他們到達岡底斯雪山時與在那裏修行的印度班智達桑傑桑瓦(佛密)和桑傑希瓦(佛寂)相遇,在心中記下了兩位班智達背誦的《顯宗阿萊摩經》、《金光明經》、密宗的《瑜伽部》和《事部》等經典,返回藏地寫出後獻給贊普,贊普爲安放這些經典修建了拉薩喀紮、紮瑪鄭桑、紮瑪格如、青浦那惹、瑪薩貢等五座佛殿。公元754年,赤德祖贊又派遣桑希爲首的四人到唐玄宗那裏求取經典,唐玄宗賜給藍紙金字的佛經一千卷。他們又向住在山西五臺山附近的和尚尼瑪問法。和尚交給他們《十善法經》、《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說稻稭經》,並囑將這些經典依次呈獻給贊普可使贊普信奉佛教(注:參見東嘎•洛桑赤列《論西藏政教合一製度》[藏文]19—20頁,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二版)。可以看出,無論是從印度還是唐朝迎請的佛經,其中大多數是密宗經典。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印度和漢地都在盛行密教。至七世紀,包括那爛陀在內的許多著名寺院開始重視佛教密宗,在印度形成一股崇尚密教的思潮,將印度佛教密宗推向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公元八世紀初漢地密教開始進入興盛時期。開元叁大土(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來華直接翻譯、弘傳以《大日經》和《金剛頂經》爲中心的印度佛教金剛乘體系的密教。善無畏(637—735年)爲印度人,曾在密教中心那爛陀寺親近達摩掬多大師,接受灌頂,修習密教,後遵師命來華傳教。于716年到達唐朝都城長安,相繼翻譯了《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即《大日經》)、《蘇婆呼童子請求經》、《蘇悉地羯羅經》等密宗重要經典。金剛智(669—741年)南印度摩賴耶國人,十歲時在那爛陀寺出家,叁十一歲前往南印度親近龍智大師達七年之久,主要修習《金剛頂瑜伽經》等密教經典。719年金剛智帶領著名門徒不空抵達今日的廣州,次年又到了洛陽,後來到達長安。金剛智大師沿途弘傳密教,所到之處都必須建立曼陀羅壇場,先後翻譯出《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祗經》等密教經典。不空(705—774年)北印度人,十五歲出家親近金剛智大師,第一次隨尊師金剛智來華傳播密教。741年重返印度廣求密教,于746年攜帶一千二百卷梵文本的密教經典第二次來到長安,受到唐朝王室的歡迎,並奉調入宮,建立曼陀羅,爲皇帝灌頂。不空先後翻譯的密教經典有《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即《金剛頂經》)、《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論》、《金剛頂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等多部。

   佛教密宗雖在唐代盛極一時,但隨著“會昌滅佛”(843年)逐漸衰退。可以看出,當印度和唐朝盛行密教之際,正是吐蕃積極引進佛教的時候。所以,吐蕃獲得的佛經大都屬于密教系統。

   從時間上看,密教經典從公元四世紀開始就在吐蕃出現,之後一直以時斷時續的步驟不斷增加。然而,密宗乃至整個佛教在藏族地區始終未能得到廣泛地傳播。這是因爲藏族人早就有自己的信仰對象一一苯波教。而且苯波教已成爲藏族人主要的思想觀念,而密教或佛教對藏族人來說,則是一種新思想、新文化,要完全接受它,需要一個過程。比如赤松德贊爲發展佛教,迎請在尼泊爾的堪布菩提薩埵(寂護)到桑耶地方的攏粗宮,宣講十善法與十二緣起。僅過兩月,由于洪水爆發沖毀桑耶地方的旁塘宮,拉薩瑪波日山上的宮殿遭到雷擊,傳染病流行,牲畜發生瘟疫,又有霜雹幹旱危害莊稼,吐蕃臣民都認爲這些災異是信奉佛教的結果,要求贊普讓印度的遊方僧返回尼泊爾去(注:東嘎•洛桑赤列《論西藏政教合一製度》25頁)。這實際上就是藏族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沖突,也是藏族人拒絕外來文化的一次行動。

   因此,赤松德贊(755—797年在位)按照菩提薩埵的建議,決心邀請擅長密教咒術的蓮花生大師來藏,傳播密教。據說蓮花生大師是邬杖那國的王子,他的父親相傳是印度密教金剛乘的創始人,蓮花生從小耳孺目染,對佛教教義,尤其對密教的學習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曾遊學怛特羅密教興盛的地區——孟加拉國,還在那爛陀寺專門修習密教。總之,蓮花生大師不僅精通密教理論,而且對密教實踐儀軌更有獨到的體驗、造詣,因而他的傳記裏充滿著神奇多彩的故事。比如蓮花生大師得到赤松德贊的正式邀請,在進藏的沿途他使用法術降伏了藏族地區的衆多妖魔鬼怪,顯示出了高超的密教法力。在途中蓮花生大師第一次遇到一條毒焰火龍欺身,他毫不畏懼,口誦密宗大明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火龍馬上縮小爲五寸小蜥蜴,皈依蓮花生大師。到香波這個地方時,又碰到惡煞化身爲大白牛,鼻孔呼氣,立刻天地色變、降雨刮風,蓮花生大師不慌不忙,口誦密咒“劄吽旁烘”,惡煞全身即被繩索縛住,不能動彈,只好皈依聽命。另一惡煞化身爲老人,頭戴猴皮冠,以邪術搬弄刀槍弓矢,箭如雨下。蓮花生大師搖身一變,顯現忿怒金剛相,化箭雨爲萬朵天花,飄落地面。惡煞嚇得不知所措,旋即率領群鬼皈依蓮花生大師。

   蓮花生大師來到距離拉薩約一日行程的地方,便約吐蕃國王赤松德贊與他會晤,贊普並未親身前往恭候,蓮花生大師心中不悅,遷移到堆垅河和雅魯藏布江會流的一個山谷中。贊普派遣大臣那布桑隆,率領五百名士兵隨後趕到,以大禮迎接,並且就地舉行盛宴。可舉行宴會的地點離江邊還有一段距離,正在爲取水不方便而發愁時,蓮花生大師用手對著附近山壁一指,頓時石壁進裂,湧出泉水,士兵們就用這泉水來烹調佳肴。

   贊普赤松德贊在雅魯藏布江邊迎接蓮花生大師,兩人見面,各自擺譜,爭著要面子。蓮花生大師先說:我倆雖然都是文殊菩薩的轉世化身,但我是蓮花生,你是胎生,我的境界比你高,你應該先敬我,這樣密教大法才能在藏土弘揚。而赤松德贊認爲:我是九五之尊的天子,你不先敬我,我又能如何當得起天下臣民的表率?氣氛驟然緊張起來,蓮花生大師又講道:我是叁世如來化身,如果不應邀來藏土,我也能繼承王位,與你抗衡;我是以普渡衆生爲重任,加之我有傳播佛教的種種功德,實在沒有理由先禮敬你;反過來你只是個蠻酋,迷戀酒色財氣,貪得無厭,我是爲度化你而來,並非爲貪圖榮華富貴而來,你不先敬我,又要敬誰?赤松德贊眼看這樣僵持下去其結果不好收拾,就先向蓮花生大師隨便打恭問候,蓮花生大師也跟著拱手還禮,哪知蓮花生大師手中竟然噴出火焰,燒壞了贊普的袍服,周圍隨從驚慌失色,紛紛隨著贊普赤松德贊對蓮花生大師行五體投地大禮。

   以上類似的傳奇故事不勝枚舉,但這些傳奇故事不可全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蓮花生大師確實利用自己擅長的密教咒術,製服了苯波教的以祈福禳災爲主要特色的法術,從而贏得了不少藏族人的支持或信奉,當然國王赤松德贊帶頭皈依佛教也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蓮花生大師親自向吐蕃國王赤松德贊傳授《金剛橛》和《吉祥馬頭金剛》兩種密教法門,特別是藏王修習《吉祥馬頭金剛》法門獲得成就,曾叁次聽到馬鳴聲。蓮花生大師發揮自己的特長,顯示密教神通,調伏苯波教的諸多凶神,成爲佛教密宗的護法神。蓮花生大師“首先和西藏的十二女神較量,運用威力懾伏諸女神,令受灌頂而許誓守護正法。”(注:可參見《法尊法師佛學論文集》第44頁,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印行,1990年…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二章 藏傳密宗的興起、發展及其現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