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六 精進品

  目 錄

  六 精進品

  70. 勸人學佛求道

  71. 桑嘎拉頑強抗拒誘惑

  72. 流水拯救萬條魚

  73. 清淨發心

  74. 具乞要回如意寶

  75. 猴王不忘下屬

  76. 寶喜以身滿衆生願

  77. 妙喜苦行尋寶

  78. 金铠逐步統領四大洲

  79. 世尊教化法政

  80. 雲馳代龍被啄

  81. 蓮面調化惡見衆生

  82. 常不輕比丘得名由來

  83. 諸多精進行迹

  七 尋法品

  84. 爲半偈舍身

  85. 爲得妙法能舍一切

  86. 身做千燈

  87. 尋法志堅 不懼萬難

  88. 舍物舍身而求法

  八 禅定品

  89. 具蹼救弟

  90. 不當國王裝啞跛

  91. 永不希求世間利樂

  92. 遠離散亂 方成禅定

  93. 普行菩提製止邪見

  94. 喜求禅定 成辦二利

  95. 苦行得禅定 方便度衆生

  九 智慧品

  96. 鏡面國王具超人聰慧

  97. 大藥妙智解疑難

  98. 以智慧力選擇出家道

  99. 不隨波逐流

  100.革夏巴救度沈迷情欲者

  101.以善說遣除惡行

  102.旁生說妙法

  103.以種種身相根除衆生癡暗

  104.智光處處顯

  105.方便度衆不可數

  106.心善則一切皆善

  十 淨心品

  107.不同佛前之最初發心

  108.供養無量佛

  109.未得授記不喪氣

  110.最終得菩提授記

  十一 修行品

  111.佛法功德不可思議

  112.佛刹廣大清淨 佛陀壽量無邊

  113.究竟觀想佛陀之法

  114.以觀佛而修止觀瑜伽

  115.日常觀修佛陀法要

  六精進品

  勸人學佛求道

  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之前,有一世界名爲寂滅世界,正處喜愛劫中,淨現如來應世說法。人民生活快樂幸福、財富圓滿,壽量可達八萬四千年。當時有一王子名爲吉祥寶,相貌端嚴、財富廣積、爲人傲慢,他從未拜見過淨現如來,也從不供養、承侍世尊。淨現如來早已了知王子根基,覺其應有成佛之善根,只是因貪著財物故而不來禮敬佛陀。若有人願持之以恒對其進行勸請,王子想必應能親近、拜訪佛陀。

  淨現如來于是對衆人說道:“在我們八萬四千菩薩中,有哪位心地善良、能以無有厭倦心態、于八萬四千年中在吉祥寶王子門前甘願承受痛苦,忍受诋毀勸其發心?如此漫長過程中,他不會聽聞悅耳言詞,亦無有坐墊,整日飽受惡語中傷、粗言譏毀。如此境遇面前,有誰自願前往?”如來言畢即用籌碼開始點將,但八萬四千人中竟無一人願意接受。如來叁次以籌碼喚人,但均無人願意領取。

  無等大師釋迦牟尼佛當時名爲精進力菩薩,聞聽如來多次懇切召喚後,即從諸眷屬中離于坐墊、趨于佛前。他將法衣披于肩上,右膝著地,恭敬合掌頂禮淨現如來正等覺後說:“世尊,我願于八萬四千年中遠離一切快樂享受、不生厭煩心、承擔一切痛苦與不悅意言詞,前往吉祥寶處勸其學佛。”精進力言畢,大地即六次震動,虛空中成千上萬天子也啧啧贊歎:“奇哉!大菩薩精進力誓披精進铠甲真乃善妙。”

  精進力于是就前往王子宮殿,當他坐于門外後,衆人見之馬上即開始用種種汙言惡語對其加以傷害。有人還揚起灰塵向他抛灑,兼以拳腳、木棒、糞便痛擊。精進力盡管飽受如是令人耳目不悅之對待,身體亦遭受各種痛苦,但他內心從未被其擾亂,也從未生起嗔恨心與仇恨之意。他既不退轉心志,也不落荒而逃,反而因之更加精進不懈。精進力即如此以大悲心在其門外靜等一千年。

  當精進力隨後進入大門時,又開始遭受衆人诋毀、譴責、辱罵、毆打,但他依然未生嗔恨,一呆就是一萬年。精進力又開始進入王子宮殿二門,至其離開時,已于其中度過兩萬年難捱歲月。精進力又依次進入第叁門,至此,七萬年時光已悄悄流逝。接下來,精進力再繼續往裏深入,過得第六門,又入第七門,此時已過八萬四千年時間。吉祥寶王子終于開口對他說道:“比丘尊者,你欲何求盡管提出,我盡量滿足。”

  王子此刻對精進力菩薩生起強烈好奇心,他心想:此人居留于此長達八萬余年,竟然還未生厭離心真是稀有。精進力看到王子情緒尚好就回答道:“我根本不爲飲食、衣物等財物而來,我以清淨心欲勸你學道,故而才奔赴此地。世間大怙主淨現如來現正爲衆生宣說斷除煩惱痛苦法門,若錯失聽法良機則太過可惜。無數百千萬億劫中,如來出世稀有難得,而如今正因有具圓滿功德之佛陀應世說法,此黑暗世界才被光明充滿。但你卻一直貪著世間妙欲,沈湎于財色酒氣之中,如一直這樣陶醉于王位及王宮幸福生活,你始終也不會拜見如來,這才真正令人痛惜。因你所爲實在了無實義,如來說過財富無常,王位生命亦都如草上露珠一樣無常消逝。你雖已聽聞並且了知如來出世,但仍一直沈迷于世間享樂,這太不應理。你應趨入菩提道,並勸化你能調伏之衆生亦趨入佛法。如你自己尚且爲欲望奴仆,那又如何調化其他衆生?真希望你能斷除我慢煩惱,立即前往淨現如來座前,以精進心對世間衆生生起悲心。若不如此行事,你未來定會生後悔心。”

  王子聽到精進力發自肺腑之勸告後,自然滅盡傲慢心。他以恭敬心頂禮精進力雙足道:“我現在誠心誠意忏悔以前對你所作之傷害,我願把自己王位及一切妙欲、受用統統舍棄以斷除傲慢心,並立即前往拜見如來。”說完就攜帶八千萬衆生眷屬手捧鮮花、妙香、甘美飲食前去拜見如來。

  吉祥寶見到如來後即恭敬頂禮,並獻上供養,又坐于如來法座下說道:“多虧精進力菩薩勸請,我方才來至如來面前。我本該早行供養,但卻從未如此行持,現在我于世間怙主前至誠忏悔,忏悔以前對精進力菩薩種種非理、不恭敬言行。我真是愚癡衆生,請如來垂憐救護,對我等衆生以大悲心慈悲攝受。我願趨入殊勝菩提道,及至取得殊勝佛果之前,永不行持放逸行爲。”王子隨後就舍棄王位,與八千萬衆生一道開始希求無上菩提道,並最終于如來腳下出家。

  如來了知衆人不同意樂,就爲他們宣說殊勝菩提道法門,衆人最後均獲得與各自根基相應之安忍境界。

  當時之吉祥寶王子即爲後來之彌勒菩薩。

  桑嘎拉頑強抗拒誘惑

  又久遠之前有一王宮名爲雄獅王宮,國王名爲獅髻,財富豐饒,且如理如法治理國家。他手下有一獅子商主,財富圓滿猶如多聞天子一般。商主娶有與他同一種姓之妻子,釋迦牟尼佛當時即轉生爲二人之子,名爲桑嘎拉。桑嘎拉外相俊美、可愛,長大後開始學習文字,不久即精通八種觀察法等一切學問。父親爲他能安享四季美妙生活,就給他建造了多處不同房舍以供春夏秋冬之用。桑嘎拉妻子所居屋室亦分上、中、下叁等,桑嘎拉與妻子在上等屋室中盡度美好時光,兩人還經常以美妙樂音愉悅身心。

  桑嘎拉後來在父親面前請求能去海中取寶,父親勸解道:“兒啊,我財富如此圓滿,大米、芝麻等物永遠不會被你耗盡,你盡可隨意享用。我只希望能在自己健在時與你共度快樂時日,等我死後你再去求財也不爲遲。”但桑嘎拉不爲父親勸說所動,他仍再叁祈求能得父親開許。父親深覺兒子可能正被業力催動,最後只好說道:“既如此,你就出發吧。”同時又對兒子提出希望:“你必須承受種種痛苦、危險。”

  桑嘎拉便集中起五百人欲赴海中取寶,並且帶有施資者、善遊水者、張帆者等五種特殊人才,准備妥當後就欲開拔啓程。因桑嘎拉想到此次航行能否順利歸來尚難料定,他便備齊大量海上救生設備,諸如木板等各種應急物件一應俱全,桑嘎拉全部收拾妥當後便率船出發。

  結果衆人不幸碰到一條大鯨魚,船只被它徹底摧毀。幸虧衆人備有木板等救生物,便爭先恐後遊向岸邊。借助業風吹動,大家最終被刮向南方海岸。那裏有一銅洲,聚集有衆多羅刹女守護,整個地區被劃分爲勝幢歡喜地與貧乏痛苦地兩塊區域。

  當他們即將接近岸邊時,勝幢歡喜地之吉祥幢開始震動,衆羅刹女立刻明白贍部洲有一商船已被損壞,船上衆人均已漂流至此。羅刹女急忙趕往岸邊,結果發現這些人正往此處遊來。她們連忙把自己裝扮成美麗漂亮之女人,梳洗打扮一番後,這些羅刹女說道:“諸位好哥哥,請上岸與我們一同生活,我們大家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豈非再好不過?我們已帶來飲食、衣物、臥具、各種珍珠、藍寶石、右旋海螺,有生之年,這些物品能令我們盡享美滿幸福生活。但你們無論是誰都不要前往南方,精神瘋癫也不得前往。”

  男人原本就易受美女美色吸引,她們美麗誘惑能束縛住任何男人。聽罷羅刹女所言,衆商人開始一一與她們各自組建安樂窩,不唯快樂生活,還生兒育女、繁衍後代。而桑嘎拉商主則一直在思索:爲何她們不讓我們前往南方?爲何翻來覆去強調不已?有次等妻子睡著後,他就悄悄起床,腋下夾著一把寶劍就直奔南方而去。結果走到後來,桑嘎拉聽到一片哭訴聲,還有人言道:“悲哉!我等現已遠離父母妻子及所有贍部洲衆人與國土。”桑嘎拉聽到後稍感恐慌,他屏住呼吸又靜聽片刻,然後鼓起膽子繼續向前走。

  不久即來到一座鐵城前,鐵城四周有高大鐵牆圍繞。桑嘎拉想:這鐵城想必應有城門吧。他于是開始四下打探,但仔細搜尋半天,竟連一老鼠洞都未發覺。此時他發現北方出現一株高大樹木,隨即他就直奔而去,且爬上高高樹幹,結果竟發現一鐵屋。

  桑嘎拉問屋中人:“爲何在這裏痛苦哀嚎?”那些人一看來人急忙回答說:“我們本是贍部洲商人,前往大海取寶途中碰到鯨魚,它毀壞我們所乘船只,我們依靠船上救生設施才遊至岸邊。銅洲羅刹女以美色誘惑我等,用甜言蜜語令我們與其共同生活,還育有子女。但她們一旦找到新上岸之贍部洲商人後,就欲將我們全部吞食幹淨。我們中已有多人被其吃光啃淨,她們吞食時甚至連頭發、指甲都不放過,…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六 精進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