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無量壽經)

  

  白話佛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一)法會聖衆

   我親自聽見佛是這樣說的。那時候,釋迦牟尼佛住在的王舍城的耆閣崛山中,與他住在—-起的有大比丘僧一萬二千人。這些聲聞弟子都修得了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的六種神通。他們以僑陳如長老、舍利弗長老、大目犍連長老、迦葉長老、阿難長老等爲在座諸位的上首。還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以及現在世的所有菩薩,也來此地集會。

  

  (二) 德遵普賢

   又有賢護等十六名大居士菩薩,他們是善思惟菩薩、慧辨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製行菩薩、解脫菩薩,他們是衆在家居士的領袖。

  

   這些來集會的菩薩,全都以普賢菩薩爲榜樣,發下宏大的誓願;助佛救度衆生。他們通過六度四攝的修行功夫,雲遊于天上地下東南西北各方各界,隨機應變地以各種形象和方法,教化濟度衆生。契會證入佛法知見。他們發誓通過濟度衆生出五濁惡世的所作所爲,達到覺悟真理的境界。

  

   普賢菩薩發下誓願,要在無窮盡的世間修行中成就爲佛,于是仿效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舍棄在兜率天宮中的安樂生活,托胎降生于人世中的王宮。抛棄王位而出家,通過苦修來證悟真理。

  

  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因爲佛法的道理不易被世人理解,爲了利于教導世間衆生,便只好按人們所能理解的形式示現。菩薩在修行中用“禅定”和“慧思”的方法,克服欲望、感覺、思維障礙,得到難以表達的如來微妙大智,成就那不生不滅、無挂無礙的佛智慧。天神們也因此而崇奉敬仰,請他說法開導人類。菩薩便時時刻刻地宣講教法,去啓發教導世間的衆生,去破除衆生貪、嗔、癡等不正確的妄見,去堵塞那誘使衆生墮落六道的欲望壕塹,去洗幹淨衆生心靈上的汙點以顯發其本來清白無染的真如之心。菩薩用佛法來調和衆生,向他們宣講開示佛所開示的美妙絕倫的真理,使衆生供養佛、法、僧,以積累善功善德,如同在田地裏播下種籽一樣,在來世獲取善德的收成。菩薩爲濟度衆生,還如同治病一樣,用佛法之藥去治療有情衆生叁界生死的大病。在這六度四攝的菩薩行道中,普賢菩薩由初地菩薩而自行圓滿了行願的兩方面的功德,得升到了“一生補處”的候補佛位,由佛授以將來定當作佛的資格。爲教導諸菩薩,而爲之作示範,普賢時時地修習無量無邊的相應行德,圓滿成就了大菩薩的功德,受到無窮無盡的諸佛的庇護和眷顧。

  

   在十方的佛世界中,普賢菩薩也都能如同在有情世間一樣宣講佛法,如同一個魔術師,在什麼人面前說法便現示出什麼形象。他變化的形象都是虛假的,要是真的加以追究其實是什麼也不會有的。與會的各位菩薩,也有與普賢菩薩一樣的德行,他們一方面都能夠通過諸法實相,另一方面又能幻化出各種各樣的衆生形象,通過化現的衆生形象言傳身教,帶動有情衆生崇敬供養諸佛,學習佛法。菩薩們爲度衆生而幻化的各種形象,如同閃電樣神奇美妙,能撕破魔見邪業之網,解脫煩惱的纏縛。菩薩們的德行和神通,遠遠地超出聲聞、緣覺的境界,而進入無自性我執、無名相法執、無妄想取執之心的境界。

  

  菩薩們巧妙地隨機應變進行教化,或說聲聞法教,或說緣覺法教,或說菩薩法教,在聲聞法教和緣覺法教中而超越聲聞、緣覺境界,達到菩薩所行的涅槃之境,得以成就超離生死的正定智慧,由此總持種種善法,能隨時一心悟到由緣起修萬行的華嚴正智,具備和保有成百上千種斷滅煩惱的禅定方法。能夠在一種微深幽玄的禅定狀態中,看見無法計數的衆多諸佛。能于在起念頭的一刹那間,便遊遍十方一切佛國淨土。

  

   諸位菩薩還像普賢菩薩一樣成就了善于宣說法義的雄辯才能,能用各國方言,隨聽法人各不相同的喜好,判斷他們各自的心思,而宣講佛法。他們開化顯示佛教真理實相,達到性空無相境界,超越世間一切依存于善惡因果的“有爲法”,心常保持在清淨的出世涅槃的“無爲法”上而以之來濟度世間,所以對待萬事萬物都能隨意自在,無所拘束。他們如做有情衆生的慈母嚴父,不知疲倦、毫無厭惡地愛護教化衆生,開啓衆生的真如本性,維護其菩提心而使之不斷不絕。他們興發大慈大悲之心,憐憫濟度苦海之中的有情衆生,因慈悲而說法,教導衆生了脫煩惱的正見正知,使之不致因妄見而墮入畜生、餓鬼、地獄叁惡趣道,爲衆生開啓進入菩提涅槃的善門。菩薩們愛護這些有情衆生,如同愛護自身—樣。菩薩擔負著拯救他們的重擔,一心要使他們全部到達覺悟的彼岸,得以享用諸佛擁有的無量功德。諸位大菩薩的智慧行願是如此地偉大莊嚴,真真實實地是難以想象和難以用語言表述的。

  

   像上述這些有偉大功德的大菩薩,有無窮盡的數量,他們全都來到了耆閣崛山釋迦牟尼佛的身旁,還有五百個比丘尼、七千個男居士、五百個女居士,以及欲界天、色界天上的所有天神,也全都來參加這一次集會。

  

  (叁) 大教緣起

   那一時刻,釋迦牟尼佛神采奕奕,容顔好像是黃金塑造的一樣閃閃發光,又好像是一面明亮的鏡子,不但外表可以赫然映照,就連內心的光明也反映得明明白白。釋迦牟尼佛所發出的神光,瞬息萬變,無有窮極。

  

   阿難長老見此異相,心裏想道:“今天世尊的容顔神采和悅清淨,容光煥發,映照得十方佛國更爲威嚴莊重。這是往昔跟隨釋迦牟尼佛以來,從未見到過的。真高興今日有幸得見此光明之像。”想到這裏,他生發出稀有難得的心意,便從座位上站起來,袒露出右肩以表示對佛的禮貌,跪在釋迦牟尼佛面前,雙手合十向佛行禮,並對佛說:“世尊,今天您進入到大涅槃境界,示現出一種奇特難見的相狀,現出諸佛接引衆生往他們的佛國淨土時的那種慈祥和藹、現出真正解脫才可能出現的那種超然,心中念念記持過去、現在、未來世的諸佛,但您是在憶念過去、將來的諸佛呢

  還是在憶念現在世的他方佛國的諸佛呢

  要不是如此,爲什麼您會如此地神采奕奕、瑞光映照呢

  請您給我們說一說這其中的奧妙吧。 .

  

   聽到這樣發問,釋迦牟尼告訴阿難說:“善哉!善哉!你因爲哀憫衆生,欲濟度他們的緣故,才能問出這樣微妙的問題來,你的這一提問,勝過了供養一天之下的阿羅漢和辟支佛,勝過了若千世的布施。爲什麼呢

  因爲諸天中的人民,包括能飛的小蠅、能爬的小蟲,以及一切有靈性的動物,全都可以因你的這一提問而得度脫輪回苦海。阿難,我以無窮無盡的大悲心,哀愍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一切衆生,所以到這個世界上來,廣泛傳播佛教,爲的是想拯救這世界上無知無識的群氓百姓,使他們曉知真理實相的利益。本來“佛法難聞”,如同優昙缽花,很難得才出現一次。你現在既提出了問題,正好合我顯阿彌陀佛宏願的本心,所以你提的問題對叁界衆生有說不盡的好處。

  

   “阿難,你可知道嗎

  佛的智慧境界,具有不可測度的甚深奧義,沒有辦不到的事情。佛能在起念頭的一刹那,便經曆無窮無盡的時間,即使經曆了這無窮無盡的億萬萬年,身體的各個部分仍完好如初,不發生任何變易。佛的禅定智慧,通達無極的深度,在一切修行法中,是最勝而難以企及的自在之境。阿難!你仔細地聽著,好好地去理解,我現在爲你把佛的智慧境界分別解說。”

  

  (四)法藏因地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說:“在過去很久很久,久得不可思議的無央數劫時,有一尊佛出現于世,名叫世間自在王如來,又叫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尊佛住世弘法四十二劫,時時地爲諸天以及世間的人民講經說法。當時,有一個大國王,名號世饒王。聽世間自在王如來說法後,心胸豁然開朗,隨即發心求證佛智慧,舍棄國家與王位而出家,成爲一個沙門,取一個法名叫做“法藏”。這法藏精勤地修習六度四攝、自覺覺他的菩薩道。

  

   “法藏比丘才德過人,勇猛精進,心智明朗,在當時無人能及;信受持誦,辨別道義,記憶不忘,了了分明,各樣功課在修持者中都是第一名;又有超凡絕俗的偉大行願,還有破除邪見妄念消解思維困惑的“念力”和“慧力”,因而他不爲邪念困惑動搖。法藏比丘修行不懈不怠,得到極大的進步,在所有的修行者中,沒有一個人能趕上他。

  

   在修行而得到這樣的成果後,;法藏比丘來到世間自在王如來的住所,恭敬地跪在佛足前,雙手合十,向佛稽首行禮,然後用偈頌來稱頌世間自在王如來佛,並立下寬廣宏大的誓願。他在稱頌世間自在王如來的偈頌時贊道:

  您的容貌端正莊嚴,一切世間無以倫比

  無量光明遍照十方,日月星辰也不能比,

  世尊能以一音說法,一切衆生各得其解,

  世尊顯現微妙色身,一切衆生隨類各見,

  惟願我也得佛音聲,一切世界宣說法音。

  宣揚戒定等諸法門,通達微妙甚深佛法。

  佛智佛慧深如大海,佛之內心清淨無塵。

  佛已超越無邊惡趣,由此而得究竟菩提。

  無明瞠癡也得去除,無惑無過憑叁昧力。

  就象往昔無量諸佛,能爲衆生作大導師,

  能夠救助一切衆生,能除生老病死諸苦,

  時時常行布施戒忍,以及定慧六波羅蜜。

  衆生未度令其得度,衆生若度則令成佛。

  與其虔誠供養諸聖,不如自己追求正覺。

  願得安住叁摩地中,寂定光明恒照一切。

  善業所感得清淨處,殊勝莊嚴無以倫比。

  一切惡趣諸等衆生,快到我的住處安居。

  我以慈心常救有情,我願度盡受苦衆生。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無量壽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善生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