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正行实修全函•如意宝梯 依止善知识

  菩提道次第正行实修全函•如意宝梯

  第一•依止善知识

  “依止善知识”乃断除一切过患、积集一切功德之根本,如《华严经》云:

  我发坚固意 志求无上觉 今于善知识 而起自己心

  以见善知识 集无尽白法 灭除众罪垢 成就菩提果

  我见善知识 功德庄严心 尽未来刹劫 勤修所行道

  我念善知识 摄受饶益我 为我悉示现 正教真实法

  关闭诸恶趣 显示人天路 亦示诸如来 成一切智道

  我念善知识 是佛功德藏 念念能出生 虚空功德海

  与我波罗蜜 增我难思福 长我净功德 令我冠佛缯

  我念善知识 能满佛智道 誓愿常依止 圆满白净法

  我以此等故 功德悉具足 普为诸众生 说一切智道

  圣者为我师 与我无上法 无量无数劫 不能报其恩

  帕邦喀大师在《掌中解脱》中说:“世俗上那些用眼睛看就可以学会的职业,如木工、雕塑佛像的工匠等,初学时犹需依靠师傅的教授,更何况是能实现利益今生来世这一远大目标的成佛之道?我们想要了解此中的情况,岂有不依靠善知识之理!

  有些人以为只要自己看看经书就行了,可以不需要上师。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们必须要依止一位具足德相的善知识。譬如,在我们准备动身去印度等地之前,必须先请教某位向导,这位向导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充任的,他应该曾经去过那里,有这种经验的人方可引导我们;同样的,为我们开示菩提道的善知识,也必须能为我们指引成佛的道路才行。如果随便依止而碰上恶友的话,那将走入歧途。所以最初的依止知识法极为重要,宗喀巴大师称之为“道之根本”,是具有深刻含义的。”

  因此,修一切善法之前提,乃为对“依止善知识”生起任运觉受的证悟。故而,根据行者根器的差别,为得到殊胜教授的加持力,及能够完备无倒地了知实修次第,分别依照第四世班禅大师的《菩提道次第直授·安乐道》和第五世班禅大师的《菩提道次第直授·速疾道》的内容,依照教授,原文不动的引用,作为实修主题;并且把第五世达赖喇嘛的《文殊口授》相关教授和帕邦喀大师《掌中解脱》之教授,以及兰仁巴大师相关教授等诸大德们的心法要义,作为补充,从而编著了《菩提道次第正行实修全函·如意宝梯》的第一册《依止善知识》,以便内地劳于生计的信众,在得到道次第的教授后,不用劳尽心思,自己另行寻找实修法则,能够直捷而方便地马上进入到道次第的实修中来。这些心法要义,都有着各自独到的殊胜之处,故而古往今来,实修道次第而生起圆满证悟的诸大德们,再再教诫,要以《乐道》、《速道》为实修基础,以《文殊口授》的要义等作为实修中的殊胜方便,如此定能速疾生起圆满成就。因此,本书中并不曾由己意臆造文辞,而是摘用了诸大德的殊胜教授原文。

  切记,于此等心法,万勿执为文字游戏,应认真地体味诸大德们由实修体验而发出的种种苦口婆心的教诲,如此方能获证令诸佛欢喜之证悟。

  

  上篇·《速道》之教授

  

  第一章 单一所缘别别修行

  第一节 依止善知识的利益

  依止善知识利益之不共加行:

  总摄一切归处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祈请!(随力而诵)

  我及如母一切有情于轮回中,备尝种种剧烈长时极大痛苦,皆因未能对“依止善知识八大功德”生起殊胜证德所致,今恳祈上师佛赐予加持,令我及一切如母有情能对“依止善知识八大功德”生起殊胜证德。 (猛力祈请三遍或七遍已如是观想:)

  观自己顶上上师佛诸身分中降下五彩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令无始所集的一切罪障,尤其能障碍对“依止善知识的八大功德”生起证德的一切罪障病魔等,都得到清净,身体变为莹澈的光明之体,一切福寿教证功德增长广大,尤其心中对“依止善知识的八大功德”生起殊胜证德。

  依止善知识利益之正行:

  观上师能仁心间化现出与自己亲具法缘的诸尊上师,安住于面前虚空中,心中这样思维,并口诵:

  经中说:“由依善知识故,得近佛地,令诸佛欢喜,生生不乏善知识摄受,不堕恶趣,不为诸恶业烦恼所败,不违菩萨大行常生随念,诸功德聚渐次增长,得成现前究竟一切大义。”又:“由恭敬承侍善知识故,当于恶趣所受诸苦,即于现世身心少受损恼,或于梦中而领受之,昔诸恶业即得拔除令尽,且能映蔽以诸珍财供养十方无量诸佛所得善根。有如是等无边利益。”

  此中说以意乐加行如理依止善知识的利益:

  一、得以趋近佛陀宝位。龙树怙主的《五次第》中说:“舍余一切供,正趣供上师,由令师欢喜,得获遍知智。”

  二、(如理依止善知识)能令诸佛欢喜,自己(不能如理依止)未如理守护三昧耶戒,虽然供养诸佛菩萨可获供养的利益,却得不到诸佛菩萨的欢喜摄受的利益。若能按依止法如理供养一位上师,一切诸佛菩萨都会不请自来,安住于上师身中,欢喜接受所供物品。

  《文殊口授》中说:“于此含义者,我住彼身中,受诸行者供,欢喜故自心,业障得清净。”

  三、生生不乏善知识摄受。博多瓦大师《蓝色手册》中说:“对自己想要求法的上师须数数观察,一旦作为自己的上师后,就要恭敬顶戴,如果能这样,未来不会缺乏上师的摄受,因为这是诸业作而不失的法性。”

  四、不为诸恶业烦恼所败。

  五、不违菩萨大行常生随念,诸功德聚渐次增长。 萨迦班智达说:“千劫行六度,布施头手等,此道刹那摄,侍师应欢喜。”

  六、成办现前究竟一切大义。

  七、由恭敬承侍善知识故,当于恶趣所受诸苦,即于现世身心少受损恼,或于梦中而领受之,昔诸恶业即得拔除净尽。《华严经》中:“善男子,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正所摄受,不堕恶趣,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正所摄受,诸业烦恼难以取胜。”

  八、能映蔽以诸珍财供养十方无量诸佛所得善根,有如是等无边利益。

  《桑布扎续》中:“诸佛菩萨见到供养十方佛菩萨的福德,还比不上供养阿阇黎身上一毛孔的福德大,因此应当供养阿阇黎。”

  如是念已,今恳祈上师佛赐予加持,令我及一切如母有情能生起对“依止善知识八大功德”的殊胜证德。

  诵七遍或二十一遍,并全神贯注思维其义,生起相应的强烈信心后,观想澍注甘露净治罪障如下:

  依止善知识利益之不共结行:

  如是祈祷后,观顶上上师佛身支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无始所集的一切罪障,尤其能障碍心中对“依止善知识八大功德”生起殊胜证德的罪障皆得净化,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如是殊胜的证德。

  重要提示:以上为“依止善知识之利益”的正行所修。根据时间,每一座澍注甘露净治罪障七次或更多,座座如是行之,直到生起相应觉受为止,然后转入下一所缘 “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之过患”。此处要说明的是,依据帕绷喀大师《菩提道次第前加行六法实修轨理·胜乘幻化车》的教授,生起觉受分三阶段,第一阶段熟习所缘,为熟习此所缘的相关经论、正理、比喻、典故等;第二阶段生起造作觉受,为通过上述经论、正理、比喻、典故等反复串习,以种种方便转变自心故,心中生起强烈的定解;第三阶段生起任运觉受,为使已生的强烈定解趋于坚固,每次以种种方便生起强烈定解后,即刻以止住修住于此定解中,如是反复串习,直至生起任运觉受。详细解说请参阅《成就盛宴》仪轨中的“正行修法说明”。

  第二节 念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识之过患

  在《掌中解脱》中说:“不依止的过患,正好与上述八种依止利益相反,也就是”不能趋近佛位”等等。

  不如法依止的过患也有八种。如果我们在决定依止以后,又不如法依止的话,过失将极为严重。所以,我们应该先认真地观察能不能依止某位上师,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向其求法。”

  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识过患之不共加行:

  总摄一切归处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祈请!(随力而诵)

  我及如母一切有情于轮回中,备尝种种剧烈长时极大痛苦,皆因未能对“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识之过患”生起殊胜证德所致,今恳祈上师佛赐予加持,令我及一切如母有情能对“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识之过患”生起殊胜证德。 (猛力祈请三遍或七遍已如是观想:)

  观自己顶上上师佛诸身分中降下五彩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令无始所集的一切罪障,尤其是障碍我对“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识之过患”生起殊胜证德的一切罪障病魔等都得到清净,身体变为莹澈的光明之体,一切福寿教证功德增长广大,尤其心中对“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识的过患”生起证德。

  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知识过患之正行:

  观上师能仁心间化现出与自己亲具法缘的诸尊上师,安住于面前虚空中,心中这样思维,并口诵:

  成为自己的善知识后,若有背于依止法,现世多为疫病邪魔损害,后世当受无量恶趣之苦。

  《事师五十颂》中:“如果把他作为自己的怙主依止师后,自己就成了他的弟子,却违背依止法,侮辱毁谤师尊,即是毁谤一切佛,这种人将会尝受永久的痛苦。”

  《黑敌释难》中引经云:“设唯闻一颂,若不奉为师,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族姓。”

  又《金刚手灌顶续》中说:““薄伽梵,若有诽谤阿阇黎者,是人当受何异熟?”世尊告曰:“金刚手,勿作是说,一切天人皆将怖畏。秘密主,然今为汝,略为宣说:“有勇当谛听,我说无间狱,大苦极难忍,即彼等住处,当经无量劫。故尔任何时,不可谤阇黎。””

  《大觉平等和合经》中:“即便在梦中,也不要看到那些诽谤上师的恶人。”

  宗大师说:“肆意於上师作毁谤等,而谓精勤行闻思修,实为开启恶趣之门。”

  如《金刚心要庄严续》中说:“若人谤上师,虽勤最胜续,舍睡眠杂乱,千劫中勤修,亦为修地狱。”

  还有:“曾作无间业,诽…

《菩提道次第正行实修全函•如意宝梯 依止善知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