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剑轮
前言
今天我们开始进行《利器之轮》这部论的口传和讲解。在听法以前,我们应该首先培养正确的听法的心。故此,我们应该想,为了要成就佛果而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我现在就要好好地闻法。这是大乘佛法的心态。
如同寂天祖师(Shantideva)所说,要在来生再次得到人身,机会几乎等于零。虽然我们不能说绝对没有任何机会,可是可以说是机会几乎等于没有。下次再得人身的时候,都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了。所以,我们不能浪费此人身,必须利用它取得心要。如何取心要呢?这正是现在要讲的内容——《利器之轮》这部论里面的法要。
《利器之轮》的作者是法护大师(Dharmaraksita)。他是阿底峡大师(Atisha)的师父。阿底峡大师有许多老师,好像是一百五十多位。在这些师父之中,阿底峡最主要的师父有两位,其中一位是法护大师,另外一位是金洲大师(Serlingpa)。阿底峡曾经依止法护大师十二年,得到了《利器之轮》等的传承。此后,在西藏,阿底峡大师把《利器之轮》传授予种敦巴(Dromtonpa),种敦巴又把它继续传下去,一代一代地至今未断。
《利器之轮》是衲的每天课诵功课内容之一。传统经论的传授,有不同的方式,譬如有沿用经文传统解释方法的角度开示的传统,或者师父按照自己修行的亲身体验所给的经验引导等等。衲的《利器之轮》传承,得自恩师赤江金刚持(Kyabje Trijang Dorje Chang)。当时,衲只有缘听受上师的口传和传统直解,而很可惜没有福报遇到赤江大师给予其经验引导式的传授。
虽然,《利器之轮》的格式和《菩提道次第广论》有所不同,可是它的内容还是《菩提道次第广论》里的三士道范围内的。《广论》以三士道概括修行的内容,我们一级一级学修上去。如果我们的师父有神通,那么师父就会告诉我们,现在你修到哪一步了,下一步应该如何如何。衲没有任何神通,所以没办法告诉大家你修到哪里了。不过,我们根据《广论》观察自己的心,就能知道自己走到了成佛之路上的哪一阶段了。在座的大家,多少都有听过三士道的教法,这就像有一点懂事的幼儿园小孩那样。当然,每个人的境界不同,衲也不能说在座中一定都是像幼儿园小孩的程度,但普遍来说,大家是类似在这个程度。幼儿园的小孩,有点开始懂事,在老师的教导之下,他会慢慢有进步,可是他也不是很稳定,有时会开心,有时会吵闹。慢慢地,我们学习把痛苦减少、把快乐增加,然后进入中士道,认识轮回的苦。在下士道和中士道范围里,我们主要是对付自己的苦。在上士道中,主要是修菩提心,改变自己的心,而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他们解除苦。《利器之轮》的内容,主要是讲这部分,也就是转心、菩提心部分,但这不代表说我们不需要下士道和中士道。下士道和中士道,我们是必须经过的。这本论里面少提及它们的内容,是假设我们已经经历过了下士道和中士道,而并不是指我们不需要下士道和中士道。今天,我们估且大概地讲解一下《利器之轮》,算是和此论结一个缘。如果我们要去修它的内容,这实在是不太容易的,很难指望能修得很好,可是,能听一次而心向往之,也已经是很殊胜的了。
现在我们认识一下本论的名字。它的全名是《制敌要害利器之轮》(Theg-pa chen-poi blo-sbyong mtshon-cha khor-lo)。衲刚才说过,对此论的内容,我们恐怕难以修得很完美,可是,单单听一次,已经对我们利益很大了。实际上,哪怕单单听到它的名字,而细想它的意义,已经利益很大了。单单它的名字,已经足够我们去参一两个月了。“利器之轮”是指一种武器、一种用来对付仇敌的兵器。我们在世上,可能有很多仇敌,佛经里有时会提到有色身的魔、没有形象的魔等等,可是这里说的“仇敌”,是指我们内心中的魔、内在的敌人,而不是指外面的仇人或者什么魔。要降伏外在所有的敌人,是不可能的事。从人类历史开始,我们就扔石头,后来用矛,再后来我们用原子弹,可是敌人还是没有被解决掉,世界还是在打,而且很明显战争没完没了。为何外在的敌人好像越来越多呢?这是因为我们的我爱执越来越强的缘故,所以会有敌人不减反增的感觉。“敌人”的概念,其实来自我们的我爱执。修心的着手点,就是对付我爱执。学习修心、学习《利器之轮》,就是对付我爱执的办法。我们的痛苦,都来自敌人。敌人,来自我爱执。我们碰上的痛苦的事,都是以前种下的某种恶因的果报。当初我们为何种下这样的因呢?这正因为我们被我爱执驱使而造作的!这里做个比喻,这就好像我们的心里有两个人物那样,一个是好人,一个是坏人,而一直以来,都是坏的那个在当老板、作主的。所以,我们必须把我爱执除掉。首先,我们必须认识清楚,要分清到底谁是好人、谁是敌人。然后,我们开始处理敌人。要除掉我爱执,但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事,必须慢慢一步一步地来。我们不可能马上就能成功赶走这个敌人,可是,我们用《利器之轮》的修心方法,就类似每天都抽敌人一巴掌,哪怕我们一时半刻不能马上成功地赶走这敌人,但起码我们不让他像以前那么安逸地呆在心上。我们每天抽他一顿,慢慢地,他就觉得这里不安乐了,终于有一天,他就烦了,就会终于离开了。所以,这种“利器之轮”的威力是很大的。
如果我们要按照《利器之轮》修行,就必须按照道次第里面的六前行方法来进行,譬如打扫地方、安置佛的代表物、排列供品等等,然后坐下来念诵上师相应等祈祷文,然后开始修诵、禅思《利器之轮》内容。修菩提心者,不外乎按照七重因果修心法或自他交换修心法此二者来修心。七重因果修心法中,在修至增上意乐时,便是和此《利器之轮》呼应的章节。
现在开始讲解正文。我们按照原文逐段来解释:
礼敬大忿怒尊阎魔敌
首先是解释礼敬句。这部论的礼敬对象是“大忿怒尊阎魔敌”,此亦即指大威德金刚,所以作者是在论首先向文殊化身大威德金刚致敬。
“大忿怒尊阎魔敌”这句,其实有两重意义。了义的大忿怒尊阎魔敌,是指空乐不二的境界;以世俗层面解释的“大忿怒尊阎魔敌”,则是上述空乐不二的境界所显现出来的外在的本尊大威德金刚。
本论的作者法护大师,是一位主修大威德金刚的密法行者。衲这样说有什么根据呢?根据就是这里的礼赞句。作者在论首首先就礼赞他自己的本尊大威德金刚。
本论的作者法护大师,是一位主修大威德金刚的密法行者。衲这样说有什么根据呢?根据就是这里的礼赞句。作者在论首首先就礼赞他自己的本尊大威德金刚。
有些对藏传佛教不理解的人,可能会对这些忿怒本尊很困惑。为什么他们这么凶的模样呢?是不是他们有嗔恨心呢?其实不是这样的。佛的忿怒相,是表义降伏内在的我爱执的意思。他的四颗獠牙,是表义已经降伏四魔的意思。所以,对这些表义,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行者,在修忿怒尊的时候,譬如说玛哈嘎纳护法时,他们会采用很长的法本,和《利器之轮》合并来修行,这样地修上一整天,譬如说,他们会陈设很多供品,然后观想自己的身体融入了这些供品里,一并供养了出来,藉以消除自己的我爱执。
现在讲以下的八句:
孔雀漫步毒林时,园圃药草纵多美,孔雀于彼不生喜,依毒精华以活命。
勇士身处轮回时,花苑喜福纵多美,勇士于彼不生贪,身居苦林以活命。
古代传说,孔雀不喜欢一般人认为美好的花草、药草,反而喜欢别人所害怕的毒草。别的禽鸟所害怕的毒草,孔雀一点都不怕,更会仰首阔步地在毒草丛中漫步。在这里,“孔雀”是指“勇士”,而“勇士”亦即菩萨的意思。文里的“花苑”是比喻轮回里的世间福乐。这是比喻菩萨可以潇洒地在轮回里穿梭,不染着烦恼,也不贪图轮回里的世间福乐,反而甘于受苦。
下士道、中士道、小乘的行者,都畏怕轮回之苦,可是上士道、大乘的菩萨行者,由于他们主修菩提心的缘故,他们的目标是相反的。为了成佛,为了利益其他有情众生,他们无惧轮回。这里指的是真正的上士道、大乘的修行人,而不是像我们这样的所谓的“大乘行者”。我们的情况有点特殊,虽入大乘,却并无丝毫大乘之心,唯在嘴巴上自称“大乘行者”而已。我们甚至可能连小乘的心也没有,因为我们仍然迷在轮回福乐上,无法生起欲求解脱之决心。可是,如果我们发心修行净土,譬如说我们以后去到了极乐世界,那么阿弥陀佛就会是我们的老师。在他的教导下,我们慢慢在净土中进步。然后有一天,我们真正修成了菩提心,到了那个阶段,我们的阿弥陀佛师父,就不会叫我们继续在净土中“享受”了,他会教我们回去轮回里,因为此时的我们,已经可以像孔雀游走于毒林那样,穿梭于轮回之中,而不染著烦恼,不生畏惧。
渴求己乐之懦夫,由此因故而受苦,甘受痛苦之菩萨,无畏力故常欢乐。
我们一辈凡夫,一直在轮回里受苦,是什么原因呢?真心的修行人,必须学习观察苦,并观察它的来源、成因。到底为何有苦?到底为何有轮回?实际上,这是因为我们的心很小、很狭窄的缘故,所以我们无法发起菩萨的大心。菩萨成就了他们的果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们发起了大心,不怕痛苦。我们也可以看看佛陀。他是怎样成为我们皈依对象的呢?总之,我们对佛、菩萨、声闻、罗汉、凡夫都一一观察,看看他们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对我们的修行会有很大帮助。我们佛坛上的佛像,虽然只是世俗的佛陀代表,可是如果我们透过他们,在每次看到这些佛像的时候好好仔细思维,譬如说我们思维佛陀当年发了什么愿、成就了什么…
《《修心剑轮》噶登派修心论著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