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

  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

  王财贵教授著

  宏愿的落实—代序

  敬告读者

  第一节 “读经”问题之出现

  第二节 读经之意义

  第三节 成人读经之基本理论

  第四节 成人读经的具体方法

  第五节 儿童读经之基本理论

  第六节 儿童读经的实务之一:(教材问题)

  第七节 儿童读经实务之二:(教法问题)

  第八节 如何开设“儿童读经班”?

  附录一:社会读经风气推广中心简介

  附录二:媒体报导选录(一)

  附录三:媒体报导选录(二)

  附录四:媒体报导选录(三)

  附录五:媒体报导选录(四)

  附录六:“大字注音经典诵读本系列”出版说明

  宏愿的落实—代序

  王财贵兄推广儿童读经多年,我在友人口传及媒体的报导中得知他的抱负与理念,除了佩服他的眼光与毅力,也十分欣赏他的看法与做法。但总觉得可惜:他的理想只在社会上推广,没有计划性的进入学习环境最好的学校。及至去年(民国八十三年)八月,台中师范学院语文教育系延聘他来任教,我并请他在语文教学中心擘划儿童读经的业务,主要的对象便是本院辅导区内的学校。他从此便更忙碌,四处奔走,苦口婆心,为他的推广读经大业而努力。

  财贵兄推广读经,有人热心支持,有人冷漠,也有人反对。反对的理由之一,是“儿童背诵妨害理解”。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记忆与理解是人类心灵的两个认知能力,不但可以并行而不悖,而且可以相辅相成。进一步说,记忆力更是想像力的基础。而背诵经典正是训练记忆力的好方法。反对理由之二,是“读经会使儿童的负担过重”,这是对读经不了解所产生的忧虑,儿童读经并没有固定的进度,又不要求他了解内容,只像“小和尚念经”,能够琅琅上口就行了。儿童有极强的记忆力,只要方法正确,肯背经典与记广告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以上这些理论,在现代的知识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中都已说得很清楚,有待我们去精读而已。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发现能思考、能创造的,往往也是博闻强记的人,各学科各行业莫不如此。而受到财贵兄的影响,辅导儿童读经的老师也指出:读经的儿童,功课不但没有退步;相反的,有进步。尤其是说话及作文的能力进步最多。

  不论在理论或实例,都说明财贵兄读经的理念值得支持,值得大家共同来推行。当然,今天的知识发展极为多元,我们不会固陋的说“读经万能”,也不会认为只有读经最重要。我们要强调的是读经适合儿童的心灵,它至少对儿童的语文能力很有助益,我们要肯定它的效益,不能以一己的成见剥夺了儿童应有的学习权力。

  财贵兄以他多年推广读经的心得,编印了这本《儿童读经教育指导手册》,由社会读经风气推广中心与台中师范学院语文教学中心共同发行出版,经费则由全国电子专卖店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提供。由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赞助,使我们觉得读经风气的推广吾道不狐,希望由儿童而成人,从点到面,使它蔚为巨大的风气,让经典的永恒性与规范性,启迪当今的社会,提供人生的指引,这不但是财贵兄的大愿,也是社会之福。

  台中师范学院语文教育学系

  兼语文教学研究中心 主任 黄盛雄

  敬告读者

  王财贵

  儿童读经——参酌古典教育 再造文化人才

  财贵案:本手册是由关怀社会文化教育者所捐助印赠的,预备在三年内,发行十万册,可免费供应各界需求者,其旨在广为宣导“儿童读经教育”理念。希望您看过后,如有所感,认为可以介绍给他人看,请您计算需要数童,来函或来电索取,以分赠之。我很感谢捐印者,也很感谢您的散播推广。

  所谓“儿童读经”,就是“教儿童诵读经典”的简称。什么是“经典”?又怎么“诵读”呢?而且又何必强调“教儿童”去读呢?在现代的社会中,这是颇为陌生,而令人一时难以接受的论题。其实,这是吾人祖先所行之数千年的重要教育理念,既一举而对个人与社会有多种利益,又合乎人类学习心理的自然发展。适当地恢复读经教育,是中国现今教育的新尝试与新希望。

  吾人所推广的“儿童读经”理念,包含三个重点:从教材方面说,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从教法方面说,就是“先求熟读,不急求懂”;从教学对象说,则以儿童为主。这样的教材是重要而现成的,这样的教法是简单而有效的,又正好配合儿童的心灵发展而施教。所以从一开始,吾人即相信这种教育是其有深远意义,而且又很容易推广开的。

  我个人思考此问题已二十五年,家庭小规模实验也已十年以上,长期地从理论与实际两面证实其可行,才正式在社会上“推广”,期望激起风气,普遍施行。目前的“推广”工作,最主要的办法是用讲演的方式宣说观念,并鼓励有心人士开班教学。这两年来,据我记忆所及,大大小小约有四、五十场演讲,听讲者约三四千人,而整个台澎地区,现在大约有两百班,合计五千余位小朋友正接受“读经”的教育。而且此风气有日益扩大之效,依我预期,在两三年内,全国至少应有十万个小朋友接受读经教育。若持续其效应,则将是五四以来最大的文化运动,而这却是重新回归文化本位的运动。回归文化本位,不是顽固,也不是墨守,而是希望保住自我传统的活力,以求更有能力深入了解他人的文化,吸收消融,两相综合会通,为人类创造更充实的文化。

  由于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需求渐次复苏,认同并希望进一步了解读经教育内容的人越来越多,吾人也愿这种理念广为周知,只凭演讲恐怕不能普及,所以编写这一本小册,对读经教育的理论与实务做一详备的介绍。因为就读经教育之特性而言,不论在理论上或实务上,都是非常自然而简单的,所以凡是将本手册看完一遍的人,一定都可完全了解——不但对读经教育可增长其信心,并且立即可以成为儿童读经的指导者。

  我诚挚的希望从现在起,先以“社会教育”“才艺教育”的方式在体制外推广。渐渐地走入学校,以“课外”“课间”的补助教育方式,为老师们所接受。时机成熟时,将可正式纳入体制,编入课程。这种长期的愿望,需要社会上热心文教人士的共同努力。而在这一段过度期间里,若家长想让孩子不受社会污染,想教出一个“君子”,则请立即开始教导“读经”勿因等待体制改变而失去了教育的时机!

  读者诸君耐心花上一个小时将本手册看完,并参与于儿童读经之教育,甚为感谢!如无充足时间,嫌理论部份太繁,亦可从实务部份先看。(第四、六、七等节)

  第一节 “读经”问题之出现

  “读经”本来没问题,但自从民国开国就有了问题了。民国元年元月十九日,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下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可见虽然清末的新制小学堂,也还是读经的。民国元年五月,又下了第二道法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于是不只没有读经的学生,也消灭了可教读经的教师。同年七月,蔡氏且在全国第一届教育会议上提出:“各级学校不应祭孔”的议案。他认为祭孔是宗教迷信,而想以“美育”来代替“宗教”,学校祭孔之风从此断绝。这连续的三个动作,对民族文化的继绝所关甚大,是中国教育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大事。等到民国八年五四运动起,胡适白话宣言出来以后,我们渐渐连一般古文都看不来,更不用说“读经”了。

  本来民国初年志士发愤,是有救世热诚的。只是思想有些混乱,行事往往乖戾而已。他们认为自己所作所为,为的是要消灭“贫、弱、愚、私”。消灭“贫、弱、愚、私”当然对,但要消灭“贫”,应发展经济,孔子并没反对经济,何必为了消灭“贫”就取消读经?要消灭“弱”,应发展军事,孟子并没反对抗敌,何必为了消灭“弱”就反对传统?要消灭“愚和私”,应发展教育提倡道德,何必为了消灭“愚私”就要辱骂祖先而全盘西化?要消灭“文盲”,不去多设学校,而却来消灭古文,这成何道理!经典代表的是理想和智慧,是高一层的道理,虽然不是直接成就现实上的富厚强大,但是他并不阻碍你富厚强大,而且要顺成富厚强大,要保住富厚强大,到最后也要靠经典中的文化理想。譬如大陆不读经,也不见得因此就富了,台湾也不读经,虽富了,却有富所带来的毛病。可见经典和贫富没直接关系,但经典是恒常之理,贫也需要她,富也需要她,这才能贫而乐,富而好礼。否则贫而谄,富而骄,贫也是痛苦,富也是痛苦。

  这八十多年来,老、中、青三代的中国人,已经是不敢(也真不会)读经了!而中国人是不是因此更理性了?中国社会的文化教养是不是因此更提高了?是不是因为充分西化而更受外国人所敬重了?当然历史不可重覆实验来做比较,不过,在一般人的心中,总难免有一些隐约的痛楚。切身的问题是:他的语文程度不够,他看见左右的人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他的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其次是:感受到社会正义的日渐消亡,君子之风的日渐远去,短视近利,诈虞日盛。尤其是近来犯罪年龄层的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频传,台车杀人的理由,居然可以是“没有理由,只是一时想杀人!”显示了人心的极度空虚,人生方向感澈底的失落!这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只顾发展经济,而未能相对的提升文化教养,所必至的后果。知识份子也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没有自我文化的民族,托钵乞怜的结果,纵有再大的天才本事,终究不能参与于世界文明的创建,而永为其他民族所轻贱。

  穷则思变,剥极必复。我想:这应该是对八十年来的文化心态做反省的时候了!或许社会上高明的人各有其想法与做法。而我,则认为当务之急是:“教育”的革新,尤其是“文化教育”的落实。这是固本培元的工作,虽然收效在十年百年之外,但今日不做,必贻明日之悔!而真要教育落实,则不能是空喊口号,不能是表面浮华。须自小者近者做起,亦即从根基做起!这小者近者,而又是最根…

《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人生哲学与佛学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