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全集导读---课后报告
指导者:果毅法师
报告者:颜美惠
日期: 2010.03.22
书名:禅钥
一、 主要宗旨
「给人一把钥匙,教人自寻门户、自投锁孔、自开悟门」[1]
二、 成书因缘
「将正统禅修的观念及禅修的方法,透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分享给有缘的现代大众。」[2]
三、 结构、章节
自序--------------说明全书大纲、宗旨
续佛慧命----------------- 学佛的源头与延续的重要
「五停心观」修行法-------介绍教理中修定的方式
禅与悟---无常无我˙理入行入---------佛教基本观念三法印与禅宗重要文献「二入四行」内涵
禅修的要领(一)--------详述禅修的观念及方法(一)
禅修的要领(二)--------详述禅修的观念及方法(二)
明心见性------引介禅宗祖师对于明心见性的说明
开悟成佛--佛教典籍中,对开悟的层次与成佛观念的说法
觉后空空无大千------------------说明什么是「禅」?
梅子熟了------------------介绍「禅悟」悟的是什么?
放松身心--------日常生活中可以体验「禅」的方式
我与环境不一不二--------以生活中有到无的「不二」,来介绍禅的观念
佛在心中˙口中˙行为中----------禅心等于佛心,禅在我们平常日用中
禅如何用于日常生活--将禅落实于日常生活中观念与方法
禅修和信仰----信仰对禅修的重要性
我们的身˙心˙世界------从禅的立场看身心世界
四、 每个章节的重点
1. 自序
I. 「禅修的观念: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自我。
以『有』为入手方便,以『无』为禅修方向,以努力修行的过程为永久的目标」[3]
II. 「禅修的方法:放松身心,集中、统一、放下身心世界、超越于有无的两边」[4]
III. 「禅宗的极致,以无门为门,不用任何方法。初步的着力点,还是要用方法。…所收的具体方法,便是五停心、二入四行、禅七开示、平常生活、调身安心等。」[5]
2. 续佛慧命
I. 「诸佛均有法、报、化的三身,佛的慧命是指法身的延续」[6]
II. 「佛说:『佛不领众,佛住僧中,以法化众,以律安僧』…只要『正法律』住世,即等于佛陀住世。」[7]
III. 「佛陀慧命继续住世,涵义有深有浅…从凡夫学佛闻法并实践佛法的角度而言,也可称为续佛慧命」[8]
IV. 「学佛的初阶,当以听闻正确的佛法为要务」[9]
V. 「为了将佛法的利益,普遍的推广…所以我们要有法鼓山的教育计画:建设一个『提倡全面教育,落实整体关怀』的世界性佛教园区,培养各级佛教人才,来延续诸佛的法身慧命」[10]
3. 「五停心观」修行法
I. 「佛教一向重视禅定的修习,不论在原始佛教、大乘显教、金刚乘密教,都有他们各自的禅修方法。其中共通而基本的修行法门,即为五停心和四念处…简单地说,修五停心,是为了平息、净化心的骚乱和混浊的状态,使心念集中,以达正定由五停心得定,进而观四念处开发智慧,此即解脱生死轮回之要道。」
II. 五停心观表(汉文佛典中,亦有以念佛观取代界分别观者):
对治[11]
| 层次
| 积极功能[12]
| 附注
| |
1.数息观
| 散乱
| i. 数呼吸---数 ii. 跟随呼吸---随 iii. 定或集中---止(观丹田) iv. 识别---观 v. 还 vi. 净[13]
| 从安定散乱心而进入如来禅的初门
| 梵语为「安那般那」。 大小乘皆视为初学者最好的入门训练[14]
|
2.不净观
| 贪欲 (特别是淫欲心)
| 即「观身不净」 i. 观他身不净(白骨观) ii. 观自身不净[15]
| 从舍欲离淫而进入梵行乃至六根清净位的初门
| 与数息观合称「二甘露门」[16] 初可离贪欲,终则成实像无相的观法[17]
|
3.慈悲观
| 瞋恨
| i. 最初修行,当教观想,慈及亲爱 ii. 其次当修,慈及中人 iii. 终当修习,慈及怨憎[18]
| 从慈心不瞋而进入平等大慈悲之大菩萨行的初门
| 主要在日常生活中的随所善缘,得善念反应,便当修习﹔但也可在修行三学六度之时,凡是善境,随处随时,均可修行。[19]
|
4.因缘观
| 愚痴烦恼(无明)
| i. 初习行者,当教其观想,过去未来世的四目「生缘老死,无明缘行」 ii. 已习行者,初阶段观成后,当教其观想,现在世的八目「行缘识,世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 iii. 久习行者,当教观想,三世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世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20]
| 从明察生死来去的因果关系而进入大解脱慧的初门
| 佛说所谓痴人有两种类型:一如牛羊无知,二外道邪见。因缘观能对治如此的两类痴病。[21]
|
5.界分别观
| 我见
| 观想人生的存在,不过是身、心、环境暂时的组合[22]: i. 身:以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为身的存在 ii. 环境:以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为环境的世界。 iii. 心:以觉受领知六根和六尘相接相对时所起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为心的活动。
| 从分析人生现象而进入无我、无相、无着之大般若海的初门
| 界的意思是差别界线,类别分际。一切现象,及至观念,都有名相体用,每一种名相体用,均有其界线的范围,名之为界… 《法鼓全集导读---课后报告(颜美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白圣长老对全球汉系佛教汇聚与拓展的功绩(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