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敏上師書信160篇
一 書信部分
書信一
來信見悉,居士皈信叁寶後能反省過去行動不規,痛心忏悔,誓不更作,這是進步。但發露最好“人現前”(即當面忏悔)才有效。居士便時,來寺單獨發露,後修百字明,能見多次瑞相後,罪可消滅。
對令郎之事,居士悲心切切,而彼卻“自私絕情”,但若作度衆生想,衆生剛強難調,而能不退悲心,則是菩薩道矣!不過有不同者,菩薩度生,無我人衆生壽者,而居士則執爲自己獨生愛子。如能掃除“私情”,不亦善乎!
衆生輪回世間,由起惑造業,而感之果,無不是苦,所以佛說出離也。其中業果又微妙不可思議,而總其軌則,不外乎惡業感苦果,善業感樂果。居士目前痛苦不堪,精神上苦也,焉知宿世未曾對彼也曾施加過同樣苦痛,所謂“恩情債”,彼今來討債,還之即可,不必自苦也,還債後應有輕松感。
回顧世間其它,受戰火傷殘死亡,親人離散,窮無飲食,受敵淩辱宰割,或火山地震,或海嘯山崩,或工勞車禍,或絕症痛苦,輾轉慘呼,或怨家相逢,刀槍相見……說不完之苦痛,較之居士,更倍增也,以彼精神物質,俱遭損也。由彼等觀之,則居士之苦,實不足道,甚至謂自尋煩惱矣。
“叁界無安,猶如火宅”,“世間無常,猶如朝露”,宜乘暇滿人身,追求離苦得樂,成佛度生大義,才是出路,何必在石火電光中,追求不實之所謂“幸福”。“世間滿足深險罪業坑”,知苦乃知追求出離,宜磨利智慧寶劍,斬斷世間妄情,斯大丈夫之行也,否則雲何稱佛弟子?
望放下目前瑣細之苦事,而回想無始時來對自己恩愛倍至(如居士之對令郎)之父母有情,甚多正在地獄中受煎熬,也有在餓鬼中受劇烈饑渴,口中吐火,或有在畜生中,受人宰割,食其血肉肝腸,慘哉!吾人豈能如令郎之“自私絕情”,不聞不問乎! ?
念經咒貴在信心,專心,及持戒心,否則效果難見。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盲龜值木,何可任其糟蹋也! !勉之勉之。
書信二
十月十八日信及供養均已收到,回向居士及居士女兒如法皈依,如法修行。
居士深感世間無常、苦、空,發心成佛度衆生,動機很好,諸法從緣起,成佛的緣起尚未成熟之前,自己努力修持,勸別人皈信叁寶就是度衆生了,因爲佛是平等不偏一切衆生,無苦不救的。居士即使馬上成佛,也是同樣情況,對不信的人,佛慈悲再大,功德威神再高,也無法救度的,《嘛呢道歌》“淨信環”就是說明此事。
禅定要從戒下手,《禅定品》裏講得很清楚,十叁種資糧,缺一不可,在這末法時期,能得禅定的,恐如鳳毛麟角,縱有,也不會有很多。依《廣論》按次第學修,求個增上生就是了不得的了。
信上所說時間安排可以行,跏趺專心念效果最好,但凡夫卻免不了昏沈睡眠,則雖坐也無效。
凡夫整天想的都是煩惱,修行人學修得時間不夠用,正是一種方便,把煩惱擠掉,所謂“轉依”。好好學《俱舍》,智慧會開。勸你女兒早日來皈依。
書信叁
學法要有體系,尤其是要有次第,《廣論》是最好的一本書,把佛一代時教顯密大小都有機地組織成一部有體系、有次第的佛學(顯)全書,但要仔細學,特別要依前面所說聽聞軌理來學,才能得益。事師法是廣論學修的起步,所以對《廣論》有信心,就此開始亦可。《科頌》提供了《廣論》的主要科目,比較醒目,可作《事師法》之參考。
學法要去煩惱心,才能學到手。《俱舍》謂入道之二甘露門:一、不淨觀,二、數息觀。淫貪不除,法益難得,祗少要持五戒,否則易著魔。由戒方能入定,由定乃得智慧,望珍重暇滿,好自爲之。
書信四
來信見悉,關于陀羅尼被,黃教是不讃成亵渎經咒,更不能焚化,或覆不淨屍體之上,而居士所述之亡者生前念佛行善,臨去叁月前心中突生惡念,不知是否有附體現象,抑宿世惡業種子發現。再者此人不識字,可能教理不會太通達,所示現之虔誠,真正目的何求,亦難可知,更加上亵渎經咒(陀羅尼被)罪上加罪,甚可哀憐!助念雖有力,但需彼自身有真信正念,方獲大益。
某居士之夢,時在夜間幾點鍾?一般淩晨叁、四時之夢有預兆性,此外皆胡思亂夢,不足憑也。白煙上升複墮,又升,似乎有些混亂邏輯概念。
書信五
來信收訖。知宿有善根,于六月初八皈依,後得逢正法,深自慶幸。
太極拳,如單是活動不凝神觀想等,屬于體育,沒有關系,但有些聯系上氣功,分一級二級,練到高級能看到什麼的,則不要練。
居士對生死輪回,業力牽引,自無主宰,有所醒悟,欲求正法,廣度衆生,發心甚好,但在生死尚未了之際,能以正法,勸人信仰,依戒修行,亦即是度衆生之開始,非是要一定自了後才度也。至于居士念四皈依近來感到很累,念不到一千,甚至身體脫虛,精神憔悴,極可能是以前練氣功的反應 ——後遺症,正邪二氣正在交鋒所致。一般念四皈依都反應是宿疾消除身心健康,居士不要害怕,如感太累,就少念一些,但專心念、入靜念,懇求上師叁寶加持,以求救命之心態念,或暫改念密遮瑪以遣魔。此外,自己檢查,不要過勞,睡眠勿太少,營養適當攝取,多休養,閉目養神念咒,決不會有不良效應的,請放心。爲避免家人反對,盡量避免過累,使精神勝任愉快,專誠一心、少而精地念去可也。
書信六
來信收到。請《上師供》光盤請往流通處填表格申請書,寫上已誦座數等。
念咒時初修不必配合呼吸,一心專念,去掉昏沈、掉舉即可,入靜念當然不宜出聲念。
學佛首先明白業果,宿世所造惡業,可用百字明忏悔,未來誓死不作,極爲要緊。
唯識學開解甚好,但行持還在《廣論》中,因唯識宗已失傳承。
要産生斷欲定解,需充分了解多欲之患,不但隨業受苦,修行也上不了路,“淫障根本智”,縱勤苦修行而不生智,佛教福智二足,不能缺一,欲了生死,成佛道,猶必須有空性智慧,如自己生不了定解,等于自己甘心受輪回苦,不願出離,也不想度父母衆生出苦海也。
書信七
接來信,知悉壹是。
佛說叁世因果,所以我們不要把目光停留在一世看問題。一切衆生,無始以來都做過我們父母。每世的父母都像現世父母一樣對我們有恩。所以你母親是對的,教你不要打蚊子,因爲它也是過去父母,因造了業,投生爲蚊,致于傳播細菌,現代醫學並不說一定是蚊子。而業報上說,殺生害命,是多病短命之因,不是有沒有蚊子的關系。
居士長期害病,是宿業所致,今生宜多多忏悔,並多多放生,孝養父母,恭敬叁寶,念《五字真言》會開智慧,知道什麼是好事,什麼是壞事,念六字大明咒能消災免難,消除病痛。
書信八
來信收到,有問題盡管問,沒關系的。
一、居士母親修淨土,可以來皈依,普通灌頂可以參加,無上部灌頂要前加行修夠方行,四皈依可以念,因爲四皈依裏面有阿彌陀佛。
二、不念誦時,如何修行,可以參看《廣論集注》第一O七頁起一一七頁總結爲叁合引導,及四種資糧。
觀想上師依《上師供》觀資糧田中所說。
叁、要知道別人對自己不好,都是自己過去對別人不好的報應,現在他來了,正好消除自己過去的惡業,以免來生因惡業去惡道受苦。又要想到這人都是自己宿世恩德深重的慈母,由自己對他們造了惡業,才驅使他們對自己作出不討歡喜的事,都是自己不好。詳細參閱《上師供》發菩提心部分。
四、居士念四皈依已得感應甚好!是叁寶加持慈悲力,及居士虔誠信心所致,過去居士求菩薩,心裏不踏實,因不可捉摸,到底菩薩知不知道等念摻入,所以信心不具足。現實的師父可以當面說話,知道句句聽到,或寫信答複心裏踏實,所以才有感覺。實際上,還是觀世音菩薩,假上師身而給你作加持的。《事師五十頌》說“從菩提心金剛法身所起受用圓滿之身,此之所依變化色身,不能成爲現見道時,住于師身,能令清淨他業障等。”①
希望仔細聽學《事師五十頌》和《上師供》。
注①:《事師法五十頌釋》第二十頁 宗喀巴大師 造釋 湯芗銘 譯
書信九
來信知悉,居士學教修持精進,理應日趣菩提大道,然去年四月居士自覺有附體,不知如何作障,再則,以前有否練過氣功或親近外道,最好能作一簡述,以便對治。
居士尚有幾位師兄,如對黃密具有信心,可以同來講寺,觀察如何解救也。
書信一〇
來信才由侍者交來,遲複是歉!
居士在南無寺,親近佛爺,甚好!必定得大加持。佛爺教你的往生法,要好記住,好好修。“把一切放下”,一定要認真做到。
密遮瑪多念,能得加持,也能忏悔罪障,重點在心中新的煩惱不讓起來,才能得加持。
書信一一
來信收悉,知對宗大師全圓教法有信心,甚慰!
佛教談因果,一切果都是自己造業而來,往宿由煩惱、無明作主,造了惡業,今世得苦果。同樣,現在知道學習了佛教,造善業,來日必感樂果,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果有同時因果,也有異時(隔生乃至多生)因果,《廣論》中詳說,忏悔能消除或減除宿造惡業,因此可以減受或免受苦果。
依《廣論》修行之果有二種:一、增上生,二、決定勝。增上生是在修行過程中,得到殊勝的身和環境,利于修行;決定勝則修行成就得果。往生西方、往生東方(琉璃世界)都是增上生的一種,爭取好的修行條件,所以淨土宗祗有漢地才另出一宗,印度、藏地每一宗都附有增上生,即生淨土。佛說法隨根機而說,《阿彌陀經》贊歎西方,而《藥師尊經》贊歎東方,都是最好。釋迦牟尼在娑婆世界成佛,難道釋迦佛的菩提心不是“最好的菩提心”,而念佛的愚夫愚婦反而比佛高超,所以不要執著某法師的話。
密與淨,都是佛說的“佛教”,切莫分爲兩截。密宗修淨土的方法比漢地淨土宗多得多,一般知道的“破瓦”法,漢地就沒有。修了密法功德回…
《智敏上師書信160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