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密宗法義精要

  《密宗法義精要》

  西藏根桑澤程仁波車 原著藏

  法尊法師 譯漢文

  目 錄

  密宗法義精要序

  一、 人身難得

  1、 思維本體

  2、 思維圓滿

  3、 思維喻義

  4、 思維數目差別

  二、 念死無常

  1、 念外器世間無常

  2、 念內有情世間無常

  3、 聖賢大德無常

  4、 天帝人王無常

  5、 變壞無常

  6、 死法無定

  7、 死決定至

  叁、 觀六道衆生的痛苦

  1、 地獄

  2、 餓鬼

  3、 畜生

  4、 人道

  5、 阿修羅道

  6、 天道

  四、 信業果

  1、 黑業

  2、 黑業果

  3、 白業白業國

  五、 明解脫道之勝利

  六、 依止善知識

  1、觀其功德

  2、依止方法

  3、求示法要

  七、 皈依上師叁寶

  1、 生信

  2、 皈依發心

  3、 皈依境

  4、 歸依之後應依止上師修學

  5、 皈依上師叁寶的功德

  八、 發菩提心

  1、 四無量心

  2、 正發菩提心

  3、 發願行持

  

  

  密宗法義精要序

  觀現在許多有心學密宗的人,常苦于法海浩瀚。雖然也曾聽聞修學,但不知抉擇實踐的重點與次第之法要,無從正確入手。因此,沒有辦法生起真實的相應功德。

  修學密宗,最主要的是皈依上師、叁寶與發菩提心。因爲人生無常,苦、空、無我,尤其是六道輪回,更爲痛苦!如果想要了脫生死痛苦,得到究竟安樂,非先皈依上師、叁寶不可。不皈依上師、叁寶,則不能得聞顯密佛法,有了聽聞佛法的機會,而不自思維修學,則永久不能得到成就。所以想要速得成就佛道,一定要先皈依上師、叁寶與發菩提心。如果只有皈依上師、叁寶,不發大菩提心與廣修福慧二種資糧,也不能得到成就。因爲成佛必須要有福慧具足,所以佛陀稱爲“福慧兩足尊”。

  秘密法雲:“未修二資糧(福慧)而求成佛,是欲煮沙出油,倘資糧如芥子芝麻,則積幾許當得幾許;如以奶取酥,雖多少不同,終必有得。發心廣大,則圓滿無缺”。龍樹菩薩雲:“福慧二資糧具足,則成報、化二身,再通達空性,則證法身矣!”學密宗除了注重皈依叁寶與發菩提心之外,更重于上師。這一點,應該要特別注意!因爲修學密宗的人,必須要聽從上師的指導,供養上師。但其中最大的供養,就是身、口、意的供養。你把你的罪業身供養上師,換成了佛的法身,你就不能再去做殺、盜、淫的罪業;口供養上師之後,換成聖人的清淨口音,你的口也不能再造妄言、绮語、惡口、兩舌等罪業;你的意(心)供養上師以後,你的心便換成本尊的大菩提心,不能再有貪、嗔、癡、慢、疑、邪見等罪業心。要把你的身、口、意叁業,變爲佛(本尊)的身、口、意叁密。這樣就是學密行者的身、口、意,與本尊的身口意合一(無二),你就是佛(本尊),本尊就是你,你既是佛(本尊),還能造出身叁、口四、意叁的十惡罪業嗎?上師有這麼大的恩德,所以弟子必須要身、口、意都聽從上師的指導。

  專修密宗者,又重于自認有罪,自知慚愧。因爲罪障能夠障礙學佛的菩提路。學密宗的人,必須要時時持鏡自照,如果與叁門(身、口、意)清淨相合,再加上精進修持,很快就可以得到即身成就。如果發現自己有點罪業,便應當時時忏悔對治,不可以不滿百年之身,常作千年之計劃。

  阿底峽尊者雲:“第一善知識,能自呵斥過患者是。第一口訣,能自觀過患是。第一良友,能照見罪障之心是。第一行持,心與法相合者是。”

  宗喀巴大師雲:“人生無常,一切皆苦,求菩提道,非從皈依發心不爲功。”因此,西藏根桑澤程仁波車(佛爺)所著《密宗法義精要》這本書的內容,從“人身難得、念死無常、觀六道痛苦,乃至依止善知識,皈依上師、叁寶與發菩提心。”等都有詳細說明,真是一本稀有難得的法寶,可以說是初學佛法的導師,也是修學密宗的准繩——指南。

  

   佛經上說:“叁界無安,猶如火宅。”是因爲六道取趣,都是有漏善惡所招致之苦果,我們幸得人身,有聽聞佛法修學之機會。但要思維暇滿人身難得,不可放過。又恐壽命不能長保,此世不能久住,知死王之必至,當念一切皆無常,觀六道無非是苦,信業果之不虛,明解脫之功德,希涅槃于大道。然學無師承,即爲盲修,欲趣菩提正道,又非依止善知識開示正法,依教起行,莫由成就也。此爲大、小、叁乘、人、天所共依,若欲真實了知顯密性相一切法義,最初亦當依此教授,共所修學。今分爲八段說明如下:

  一、人身難得

  1. 思維本體

  總于未生八無暇中,能逢正法,修習有閑,是名爲暇。于此不能,是名八無暇處。無暇有八:一、地獄。二、餓鬼。叁、畜生。謂于叁途受苦,不得自在,不聞佛名。四、邊地。謂生邊地文化落後,沒有正法的地區,風俗野蠻鄙陋,不聞佛法音。或有獵人,邪命自活,均難聞法。五、長壽天。謂狀如昏沈,不知劫數,定力消失,嗔而下墮,有闡提心,是爲常見。六、無佛出世謂無教法聞修也。七、諸根不具。謂癡騃聾啞,不聞佛法。八、邪見。印度外道執無叁世,不信因果,以死即休,是爲斷見。

  佛在世時,善星比丘侍佛二十五年,唯見佛過,致生邪見,後于花圃中生墮餓鬼道。故雖值佛出事,亦無成就佛道希望,與無暇等無差別。又蓮花生大士在西藏時,以大乘法降服外教,但不受佛法者仍多,亦無暇也。(“八無暇”是指八種沒有機會見聞修學佛法的衆生。)

  2.思維圓滿

  圓滿有十,龍樹菩薩雲:“自圓滿五,他圓滿五。”

  自圓滿五者,謂:一、人中生。二、生于中國。叁、諸根具足。四、無宿業顛倒,易得發心。五、正信。

  贊歎人身者,以地獄、餓鬼、畜生,苦難自在,或如馬牛不能自禦冷熱。天人、阿修羅,雖壽較長,或有享受,但不能受戒學法,故未若人身殊勝。中國者,有地方之中國,與佛法之中國的分別。南贍部洲菩提道場,爲千佛成道莊嚴之地,曆劫不壞,本來稱爲佛法之中國(中土)。但自外道侵入,人心陷溺,而佛法示衰,印度已成邊地,此地方之中國也。(佛經上所言之中國,不是指我們中華民族的中國,而是指印度金剛地爲中國。)

  西藏自松真剛波以觀自在化現,宏揚佛法,遣使入印學習梵文正草(正書梵天字、草書龍宮字也)。又創正草藏文,翻譯經論。後文成公主入藏,創建塔廟,造像供養,而八大菩薩,亦多示現應化。迨松真剛波第五世孫持松德尊接王位,禮迎塢金堪布蓮花生大士等善賢叁藏一百八尊班智達,入藏弘法,建立桑野大寺等多數法幢。又羅乍瓦清波白若渣那等譯經叁藏一百八尊入藏傳教,並廣譯經論,是時藏中已不啻當日之菩提道場矣!中雖偶經戰亂,教證一切,迄未衰失,且正自發揚光大而未有已,是爲佛法之中國。根不具者,不見佛之莊嚴,不聞佛之功德,信心難啓,遑言其他。無宿業顛倒者,自非邪命自活,如獵人等,身、口、意叁門易得清淨,發心不難。正信者,遠離邪依邪見,知教證功德,皈投叁寶,信心具足,此爲最要。上五關于自身,爲佛法順緣,爲自圓滿五。

  他圓滿五者,謂:一、佛出世。二、說正法。叁、教法住世。四、住法隨轉。五、得遇善知識攝受。

  釋尊出世二十九年以前,六年苦行之中,如日初出無光。成道以後,爲一圓滿。梵天請轉*輪,爲二圓滿。佛法未滅以前,爲叁圓滿。佛法未衰,講授大德慈力無邊,有持有說發心可學,爲四圓滿。得遇善知識,聞甚深道,爲五圓滿。此五屬于他人玉成之法緣,以是修學之助緣,故明他圓滿。

  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劫。住劫之中,佛未出世,喻爲黑暗時。現喜大劫中有叁萬叁千佛出世,此後無佛出世者百劫。又滿吉祥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此後百邊圍劫無佛出世。又俱賢劫中八十四俱胝佛出世,此後無佛出世者五百劫。又見喜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此後七百劫無佛出世。又俱喜劫中六萬佛出世,此後無佛出世者九百劫。正顯示無佛時多。現在爲賢劫,劫初海中見千朵千葉蓮,天人知爲千佛當出世矣!至人壽八萬歲時迦葉佛出世,人壽百歲時釋迦佛出世,此後若幹年無佛出世。我們生賢劫中,值佛出世,正法長住,有持有說,可不深相慶幸耶?又常謂佛法難聞,況得聞密法及無上甚深者耶?蓮花生大士雲:“往昔莊嚴劫有現生王佛出世,曾授密法,現在賢劫,釋迦佛出世,及未來一俱胝劫後,華嚴劫中,文殊生佛出世,均得聞密法,除此叁劫之外,余均無有密法。”

  又佛在定中,與無佛同,釋尊成道時,本不說法,後由梵王等啓請,始轉*輪。印度有班智達名米底乍那(度耳)尊者,其母入日壽(孤獨)地獄,在人家竈中。尊者以神通見之,願入其家爲牛工,薦度其母。阿底峽尊者知之,歎曰:“西藏人福薄,故此尊者只作一牛工而已!”正說衆生業重不遇佛法也。釋尊正法一千五百年,像法五百年,末法一萬年。過此無佛法住世,吾人當此末法之時,不知聞法修學,正如日出光明,無目不見也。亦如見大海,不食一滴,終不濟渴,是無明黑暗,乃難得光明湔除也。

  般若經雲:“非依善知識,無由成佛道。”謂:佛法八萬四千,若無師承,不得口訣,難期成就。阿底峽尊者入藏,有空、我、腫等叁大弟子,一日問尊者曰:“如何成佛道?龍樹、月稱之述論孰重?”答:“以善知識口訣要緊。”又問:“何故?”答:“叁藏盡通,仍非善知識不可,以人與法離開不得。”又問:“叁門清淨,即是口訣耶?”答:“尚不止此,須知清淨修人天福,爲此生來世,均不究竟,故應重在善知識口訣。”是殆贊歎發菩提心修無漏業也。

  無垢光尊者論中有別說八無暇:

  對愛起貪,對仇起嗔,縱學佛法,終難成辦。  二、愚癡無慧,不能深入法義。  叁、見戒不合,與佛法相背。蓮花生大士初入藏中雲:“西藏見是龍樹,而戒不是,見、戒相反,背道而馳。”  四、修…

《密宗法義精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