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夢辯論歌·幻化音樂 注疏虛空藏
全知麥彭仁波切 造
堪布益西彭措 著
醒夢辯論歌·幻化音樂
全知麥彭仁波切 造
堪布益西彭措 譯
于彼文殊大聖尊,稽首禮已宣此言。
昨夜夢中善妙境,今日所見顯現法,
二者始則同等生,二者終則同等滅,
夢執夢現以爲實,醒執醒現即是真,
爲辯是非醒夢诤。誇大顯現醒者言,
夢汝現者是虛妄。紛繁幻現夢反诘,
非僅我是汝亦妄。我醒不妄有根據,
今現量見故真實。夢者對此答複曰,
夢亦現見故不定。今現無故謂決定。
來日無此故不定。吾現量見故決定。
吾亦見此故不定,此恒固存謂決定。
長短時存誰亦有。汝夢穿山無阻礙,
晝能現此謂汝真。今能聚緣亦會現,
無緣夢中亦不能。夢中無緣亦能現。
何故恒時此不能。汝死之親仍有慈,
本無之子亦有生,我則無有如是事。
有者于有無助益,汝亦如何有子等。
死亡之人可複生,無者可變成有故,
縱現汝前亦虛無。死者它亦能現見,
本無它者亦能生,于汝雖無亦似有。
夢時縱享妙飲食,晨醒不能除饑渴。
醒晝雖寢妙宮殿,不能抵擋夜夢雨。
無實義自迷虛妄。醒時饑等亦妄現。
夢現醒時知爲假,夢時不知醒現假。
由夢能知醒現假,醒時于夢有何害?
此後智慧大聖王,派遣妙慧審判員,
于彼诤論二者言,汝等如此之诤辯,
具有衆多已足夠,我爲汝二作裁決。
汝二亦真亦是假,未加觀察悉皆真,
若察一假余亦假,其實彼此是平等。
雖然汝二悉非真,夢自許現是虛妄,
是故公平又正直,醒者本妄拒不許,
堅執不舍當懲罰。夢雖大癡然正直,
醒雖精明實大愚,僅因習氣固弱別,
彼二各果現無別,今須隨順夢者後,
見解行爲應一致,言畢以繩縛醒者,
將彼付于夢手中。汝二莫诤應相合,
違逆叁界痛苦因,合和引導叁世尊,
善解此二得利益。至此二者方醒悟,
了知彼此無差別,相互見遇等視之,
此後頓息妄紛诤,二者心意成一體。
喜悅異口同聲韻,唱出婉轉動聽歌,
世謂吾汝不相同,吾汝無別世人錯,
方方面面無二致,罕有說者知更寡,
若知晝夜顯現法,本來平等無謬誤,
此則關要之大義,愚者思此交錯現。
今以幻化王教言,莫流口頭作伺察,
此二相合喜悅中,不食而嘗甜蜜味,
不飲而品醉人味,不排欣賞奇妙戲,
更無勝此要義啊,此等勸谕銘心間。
此後二者成一體,一體又融虛空中。
次後妙慧審判員,將此呈禀智慧王,
王喜而告審判員。無盡勝妙裁決智,
從今乃至虛空盡,如鵬自在而翺翔,
無畏虛空此王位,交付于汝當納受。
于此虛空花園中,奇花異卉遍芬芳,
任隨汝意盡享受,此美妙境用無窮。
此處尚有石女兒,婀娜多姿姝妙麗,
無衰王妃賜予汝,願汝與彼享妙樂,
如甘露前置嘔物,願以伴彼之勝樂,
舍棄無邊輪回中,暫時貪欲之安樂。
謹依此語而行持,定獲與此智慧王,
無別融入一體果。如是雙關秘密語,
察則易知未察難,思獲大義未思微,
大喜樂地德者造!
目 錄
甲一、初善分二:論名,作者。 243
乙一、論名 243
乙二、作者 251
甲二、中善論義 253
乙一、嗡索德 253
乙二、頂禮和發誓造論: 253
乙叁、正論 254
丙一、醒夢诤辯 254
丁一、醒夢诤辯的緣由 254
丁二、醒夢诤辯的內容 255
丙二、智慧大王派遣妙慧作出公正裁決 294
丁一、智慧大王派遣妙慧審判員 295
丁二、總說裁決結果 295
丁叁、分別作出獎勵與懲罰 296
丁四、對二者作教誡 302
丙叁、醒夢和合 305
丁一、醒夢息诤心意成一 305
丁二、唱醒夢一如之金剛歌 324
戊一、醒夢無二之要義唯智者通達 324
戊二、依幻化王教言思察獲殊勝利益 327
丁叁、醒夢成一體 一體融入虛空 328
丙四、妙慧得加持獲殊勝成就 329
丁一、智慧王極喜交付無畏虛空之王位 330
丁二、賞賜虛空花園與無衰王妃 331
丁叁、妙慧與智慧王無異融入一體 333
甲叁、後善末義 334
醒夢辯論歌·幻化音樂 注疏虛空藏
全知麥彭仁波切 造
堪布益西彭措 著
皈依上師叁寶!
爲一切衆生通達如幻如夢的法界般若空性而發無上的菩提心!
本論分叁:初善序義,中善論義,後善結義。
甲一、初善分二:論名,作者。
乙一、論名
醒夢辯論歌·幻化音樂
通過醒者與夢者之間的辯論,而揭示萬法如夢如幻的本性,教導修行人將醒時的一切現法抉擇爲與夢境相平等的本性,經過如理聽聞、伺察可以遣除疑惑,若更付諸修行則可斷除執著,若依此法上求佛道、下化衆生,則如順風行船再加高帆,可疾速完成二利事業。故行者依此修行,相續中法喜必定會逐漸充滿,最終入于諸佛無生般若如幻解脫境界之中。幻化音樂:即幻化王所奏樂之無生如幻的美妙梵韻,其令聽者耳目一新,滌蕩一切身心塵勞,令聞者從叁界輪回的幻夢中即刻警醒,不離當下而恒時欣賞無生解脫歌。世間音樂大多撩拔七情,非靡靡之音即暴惡之聲,只是助長貪嗔而已。
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贊歎此法功德時曾說:“凡夫由于對白天的現法有著堅固實執,所以才會沈迷于現法中,苦苦追求世間八法而不欲斷輪回生死,通過修學此論,自然就能減輕對現法的實執,將世俗現法均抉擇爲如夢的顯現,進而將夢現也抉擇爲空性,從而通達諸法無生的本性,獲得一切智智的果位。”如《大圓滿虛幻休息妙車疏》中雲:“有情自性如虛幻,菩提自性亦幻性,世出世無二幻境,諸有緣者今當知。”
本論行文活潑,如戲劇般的離奇生動,以一箭雙雕的雙關密語而著成,所以對醒者與夢者及其辯論,妙慧審判員與智慧大王以及他們作出的裁決處理都可以從不同層次與深度去理解。作者以高超的手法,將甚深難測的佛法以如此形式作了深入淺出的宣說,當你在欣賞它時,不知不覺就把你帶進如幻境界,所以它叫幻化音樂。
文中的醒者和夢者看似兩個人,但它們都是有象征性與代表性的。此可以從外、內、密、極密的層次來理解。
外義的醒者與夢者代表了同一個人對醒覺時的萬法與夢境中的顯現所持的不同觀點、看法與執著。凡夫對于白天顯現法的實執非常堅固,幾乎達到了牢不可破的地步,但他在醒覺時,對于夢境中的顯現法所産生的實有執著就沒有前者那樣堅固。雖然在夢中不知道身處夢境,而且對夢境種種現法的實執也很強烈,但醒來時卻能知道它是假的。
內義的醒者代表初學者失去正知正念時的凡庸分別境界。雖然聽聞了佛法,但並未如理思維,散漫度時,依舊隨順自己的分別念,結果對外在的境界和內在的身心依舊處處産生貪執愛染,依舊還是造輪回六道的業,對于佛教各種法相名詞、境界等都顛倒理解,如將“空”理解爲什麼都沒有,將“無自性”理解爲虛無主義與神秘主義,將“涅槃”理解爲死亡等等。內義的夢者代表了初學佛法時依觀察所産生的妙慧心所。初入佛法的凡夫雖然對于般若空性之法門作過聞思,但未産生堅固的修法智慧。因爲他所具備的只是有漏分別心所攝的一種妙慧心所。故仍不能有力地對治煩惱及實執種子。甚至由于無始以來實執習氣熏習的緣故,而將“空”、“無自性”、“涅槃”等法也執爲與現實超離的法。
密意的醒者則代表資糧、加行道菩薩的出定修法。通過聞思修學,對般若空性已産生了定解,但由于未能超出世間入于見道位,所産生的定解也只屬依靠比量認識法界總相的一種漏法心所。雖然在入定位時可以相似地安住法界本性,出定後了知一切顯現法均不實有,但仍無法徹底斷除執著的種子,只是他的執著較未接觸佛法的凡夫要微薄而已,就象一個白天看電影的觀衆,雖然明知道銀幕上的人物以及故事情節都是虛假的影像,但自己的心情卻不由自主地被它們所左右,隨著劇情的變化,時而喜,時而憂,時而哭泣,時而平靜……明明了知是虛妄,偏偏當下看不破。正如普潤大師偈雲:“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知當體是,翻恨自蹉跎。”
密義的夢者則代表了聖道學道位菩薩的出定修法。由于在見道初地時已遣除了二障的遍計種子,並且粗大的俱生煩惱永時不再生起,入定時現量體會法界自相,由此功德,出定時雖然現見種種顯現法,但絕不産生實有執著,了知內外諸法皆如夢如幻,于如夢如幻中修積如夢如幻的資糧,度化如夢如幻的衆生,獲得如夢如幻的解脫……坐水月道場,行空花佛事,就象演員在夢中演戲,由于職業熏習,在夢中也沒忘記自己的職業,所以在進入角色時也只是逢場作戲,決不會以假當真,雖然所演的人物故事都維妙維肖,生動感人,但在上演的過程中,自己就了知一切均爲虛妄不實,雖然入戲卻不被戲轉。
極密義的醒者則代表示現十二相成道,住世八十年,講經說法叁百余會的化身佛釋迦牟尼。在顯現上也有同于凡夫的遭遇,因目睹生、老、病、死之苦而欣求解脫。金槍馬麥之難,提婆推石傷足之厄,對破戒弟子的呵斥,對如法修行者的贊歎……如是種種的喜、樂、哀、愁,均是爲了適應所化衆生根機而作的大權示現,唯其如此,愚癡衆生方能聽受佛的教誨。佛安住一真法界,現前如來藏心,…
《醒夢辯論歌·幻化音樂 注疏虛空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