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住輪番淨心法

  觀住輪番淨心法

  全知麥彭仁波切造

  益西彭措堪布 譯

  頂禮文殊師利童子!

  叁有輪回諸過患,由自心力煩惱生,

  非理作意煩惱因,如理作意能除彼。

  此者分叁:如何修持,彼于相續中生起之量,彼之必要。

  今初者、如何修持:

  尤爲引生貪心境,以意明觀于目前。

  彼者可分爲五蘊,首觀色身諸相狀,

  血肉骨骼髓及脂,皮髒諸根與支分,

  便溺蟲發指甲等,所有不淨之諸物。

  地等諸界之聚合,各各複分多種類,

  彼等所有存在法,究竟析至微塵性。

  一一次第分辨時,觀思何者可生貪,

  除此零散不淨物,所謂之身別無余。

  不淨之身如幻輪,脈骨糞便之聚落,

  猶如水面之浮泡,見此性已正念住。

  彼念相續消失時,受想行識各自性,

  析爲異體亦伺察,猶如水泡與陽焰。

  芭蕉幻事現見時,彼亦毫無貪執處。

  知此正念之相續,未散之際善護彼,

  倘若一旦忘失彼,勿續當移觀余法。

  如是不淨之諸物,毫無精華之蘊聚,

  雖生不住刹那滅,對此應當正思惟。

  往昔所生無邊法,一切世間今已滅,

  以至現未亦複然,所作性故哀傷因。

  一切衆生定死亡,死緣忽至亦不定,

  叁有所現一切法,遷變性故當思惟。

  總之諸行皆無常,各自具有異相狀,

  相應盡力以慧觀,次第明觀而思惟。

  何時所貪蘊聚境,現見猶如閃電雲,

  與水泡般搖動性,至此意念之相續,

  未散之際思此理。複次衆多聚爲蘊,

  各蘊每一刹那間,皆爲痛苦之本性。

  縱現樂亦遷變性,生起痛苦之因故。

  諸蘊乃爲苦根本,叁有所生皆痛苦。

  如是盡力作思惟,此皆蘊聚過患故。

  凡是漏法五蘊中,應知即使針尖許,

  無不皆爲苦與患,諸蘊故爲痛苦源。

  猶如不淨汙泥水,火坑以及羅刹洲,

  如是知此心安住。然此痛苦所依處,

  異體無常蘊聚中,何者乃爲所雲我。

  設若觀察我本空,河流及雨空屋般,

  如是知引定解生,乃至示散此中住。

  若散失時則複然,如前依次作觀察,

  有時亦于無次第,種種觀察任一思。

  于此數數作觀察,有時觀察他蘊聚,

  有時觀察自蘊聚,有時觀察諸所作。

  貪著何亦如此破,總之思察此四者。

  放置非理作意者,伺察之輪轉不息,

  生定解如伺察量,于此種種所緣中,

  心能明確諸觀察,應入相續不間斷。

  如草一一燃火般。我于往昔諸時中,

  心生非理之作意,寂滅分別衆相續,

  此位安置觀察修。設若生起疲倦時,

  對治伺察無力爲,諸煩惱亦尚未生,

  于舍性中而休息。一旦倦消複原力,

  又複如前分別察,如是伺察之心識,

  正知正念而安住。設若忘失正念時,

  煩惱又複再生起,見敵應持兵器般,

  分別伺察再發起。如黑暗中現光明,

  如是伺察分別心,縱小于惱能妨害,

  大者治惱何須說。輪回有爲諸過患,

  如是觀知有多少,無爲涅槃量亦等,

  當知無上寂清涼。

  二者、彼于相續中生起之量:

  何時修後于自他,五蘊及諸有爲法,

  了達異體及無常,痛苦本性與無我。

  內心生起勝定解,勿須功用勤作中,

  諸法見如破爛相,時能摧伏煩惱矣。

  遠離煩惱波浪故,此時無濁之意海,

  類似聖者自在境,獲得寂止叁摩地。

  心于安住寂止中,看視心性證勝觀,

  此仍叁乘所共許,亦爲最初入門道。

  叁者、彼之必要:

  何時緣起如幻化,諸法本來無生故,

  無有法我空性中,遠離一異等二邊。

  無二平等法界性,乃爲大乘道所證。

  殊勝光明之法界,亦爲善逝如來藏,

  了悟此性即證得,不住有寂大涅槃。

  此乃勝淨與大樂,大無爲之恒常法,

  本具功德之大我,無上般若波羅蜜。

  無上秘密精藏義,俱生義之大樂界,

  以致自生智慧體,此中圓滿諸佛法。

  彼依上師之竅訣,直接解說大圓規。

  是故大乘顯與密,共同前行淨心道。

  裂破有爲迷亂網,分別觀察乃善道。

  首以分別觀察力,製伏起惑之相狀,

  生起蘊空定解後,離叁界之願貪求。

  此後次第諸緣相,漸近寂滅于空性,

  所斷對治不求故,遠離偏袒諸貪執。

  無貪大悲之現相,法界空中如鳥翔,

  無畏遊戲叁有中,獲得佛子聖果位。

  依靠如是之聖教,寂止勝觀道前行,

  清淨心之諸行相,已說叁乘深要道。

  清淨心之諸行相,分別伺察愈修持,

  如是如是煩惱減,煩惱如是愈減薄,

  如是易于修寂止,如火所煉之純金,

  耐錘且易變衆形,無貪之心亦如是。

  何者天界千年中,于叁寶處皆供養,

  所需一切之資具,何者僅于彈指頃,

  心識觀念一切法,痛苦無常空無我,

  經雲此較前福德,無計其數而超勝。

  宣說大乘四法印,八萬四千法蘊者,

  此二功德說同等。如是善說修彼後,

  則以深廣智慧藏,于千百萬經部中,

  精要如理修持後,無難得詣速解脫。

  此說善根濁世過,尤被此患迫害衆,

  以離貪法甘露力,願得寂滅之果位。

  麥彭文殊歡喜者著。茫嘎拉!

  目  錄

  甲一、初善序義…………………………………………………179

  乙一、釋題…………………………………………………179

  乙二、作者…………………………………………………180

  乙叁、概述修法殊勝………………………………………183

  甲二、中善論義…………………………………………………187

  乙一、加行…………………………………………………187

  丙一、修行處所…………………………………………187

  丙二、憶念暇滿…………………………………………188

  丙叁、明觀皈依境………………………………………189

  丙四、論主敬禮句………………………………………193

  丙五、出過患示修法……………………………………194

  乙二、正行修持……………………………………………196

  丙一、如何修持…………………………………………196

  丁一、異體所攝之不淨觀等………………………196

  戊一、貪欲過患…………………………………196

  戊二、對治之觀修………………………………198

  己一、觀修異體………………………………198

  己二、觀修色蘊不淨…………………………201

  庚一、總述………………………………202

  庚二、別述………………………………202

  辛一、活人不淨觀……………………202

  辛二、死人不淨觀……………………203

  己叁、觀修受想行識四蘊之異體……………206

  己四、攝要……………………………………208

  丁二、觀修無常……………………………………209

  戊一、觀無常的利益……………………………209

  戊二、真實觀修…………………………………210

  己一、總說所作性無常………………………210

  己二、有情無常………………………………217

  己叁、叁有諸法無常…………………………222

  己四、總結異體無常的修法…………………225

  己五、安住修習上述法義……………………226

  丁叁、觀修輪回痛苦………………………………227

  戊一、觀修衆生叁根本苦………………………227

  戊二、了知五蘊是一切痛苦與過患的來源……236

  戊叁、安住修習痛苦……………………………248

  丁四、觀修人無我…………………………………250

  戊一、總述人無我………………………………250

  戊二、安住修習…………………………………254

  丁五、開示具體修法的竅訣………………………259

  丙二、于相續中生起之量………………………………266

  丁一、暫時清淨煩惱………………………………267

  丁二、獲得止觀雙運道:……………………………269

  丙叁、彼之必要…………………………………………271

  丁一、成爲大小乘顯密修法之共同加行…………271

  戊一、略說顯宗般若及如來藏光明……………272

  戊二、略說金剛乘中的幻化網等……………276

  戊叁、正義………………………………………278

  丁二、修後功德……………………………………278

  戊一、入于叁解脫門……………………………278

  戊二、入解脫果…………………………………279

  戊叁、成就正道法器……………………………280

  戊四、校量功德…………………………………281

  甲叁、後善結義…………………………………………………282

  乙一、論主回向…………………………………………282

  乙二、署名………………………………………………282

  觀住輪番淨心法導修——歧路燈

  全知麥彭仁波切 造頌

  益西彭措堪布  著疏

  頂禮上師文殊師利!

  悲智圓滿引導師,真如清淨法性海,

  叁乘一切賢聖僧,于諸叁寶我敬禮。

  文殊遊舞麥彭尊,自在教證法藏海,

  開示解脫真正道,上師怙主我敬禮。

  無正知見諸佛子,徘徊歧途誠可憫,

  導彼趨入淨心道,仰諸聖衆作開顯。

  爲一切衆生無誤趨入解脫正道,究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發無上的菩提心!

  本論分叁…

《觀住輪番淨心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