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牟子理惑论 经典

  经典

   牟子广泛地阅读儒家的经传和其它各个学派的著作,无论是长卷还是短篇,没有他不愿意看的。尽管对兵法不感兴趣,但是仍然阅读兵书。虽然也看一些谈论神仙不死的书,然而并不相信,认为那是虚幻荒诞之说。当时正值汉灵帝死后,天下纷乱,只有交州一带还算安定。北方有奇特才能的人纷纷来到这里,他们大多擅长神仙辟谷的法术。有许多人向他们学习辟谷的方法,牟子却常常依据儒家的五经对他们提出诘难,那些道家术士们没有人敢于应对,就像孟轲批评杨朱和墨翟,而杨朱和墨翟无法回答一样。  

   在此之前,牟子是为了避开社会动乱,奉母来到交趾的。二十六岁时回到苍梧娶妻。苍梧太守听说他恪守儒学,就前往拜访,请他出任官职。牟子那时正当壮年,志在钻研学问,又目睹社会纷乱,因此无意做官,就没有应允。当时,各州郡之间互相疑忌,断绝了交往。太守因牟子博学多识,就委派他出使荆州。牟子认为,荣誉和官爵容易推让,但是使命难以推辞,于是就整理行装准备出发。正碰上交州的州牧敬重有才能的隐士,征召牟子到州里任职,牟子因此称病不出。

   州牧的弟弟是豫章太守,被中郎将笮融杀害。州牧派遣骑都尉刘彦领兵讨伐笮融,由于伯引起沿途州郡的怀疑,军队不敢贸然进发。州牧为此求助于牟于说:「我弟弟被逆贼所害,手足之死令人痛心疾首。打算派刘都尉领兵讨贼,又担心其它州郡产生怀疑出来阻挡,使军队无法通过。先生文武兼备,有独立应对的辩才。现在想委屈你前往零陵、桂阳走一遭,向他们借用道路,为军队打开通路,怎么样?」

   牟子说:「被这方土地养育,在这里受到知遇之恩已经很久了,有雄心壮志的人可以舍身忘死,我一定驰骋效力。」于是整装欲发。可是正在这时他母亲去世了,结果未能成行。日子久了,牟子也就打消了走仕途的念头。由于他明辨通达,看透了时事,随即悟出了自己的使命,认识到社会纷乱,不是自己显露才华、施展抱负的时候。

   为此感叹道:「老子抛弃对圣名和智术的追求,修身养性,保持纯真。天下万物都不干扰他的志向、不能改变他的志趣,天子无法以他为臣,诸侯无法以他为友,所以才可贵呀!」于是牟子立志修习佛道,同时研究《老子五千文》,咀嚼玄妙的佛道如品美酒,对五经像弹琴一样予以玩味。从而遭到世俗人士的指责,认为他背离了五经,转向了异端。面对世人的非难,他想起而争辩,但是那样就不合乎佛道了。想要沉默,又不能听之任之。于是牟子采取著书撰文的方式,引用圣贤的话来证明和解说佛道,书名就叫作《牟子理惑》。

   原典  

   牟子既修经传①诸子,书无大小,靡不好之。虽不乐兵法,然犹读焉。虽读神仙不死之书,抑而不信,以为虚诞。是时灵帝②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③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为神仙辟谷④长生之术。时人多有学者,牟子常以五经⑤难之,道家术士莫敢对焉。比之于孟轲⑥距杨朱⑦、墨翟⑧。

   先是时,牟子将母避世交趾⑨,年二十六归苍梧⑩娶妻。太守闻其守学,谒请署吏。时年方盛,志精于学,又见世乱,无仕宦意,竟遂不就。是时,诸州郡相疑,隔塞不通。太守以其博学多识,使致敬荆州⑾。牟子以为,荣爵易让,使命难辞,遂严当行。会被州牧优文处士辟之,复称疾不起。

   牧弟为豫章⑿太守,为中郎将笮融所杀。时牧遣骑都尉刘彦将兵赴之,恐外界相疑,兵不得进。牧乃请牟子曰:「弟为逆贼所害,骨肉之痛,愤发肝心。当遣刘都尉行,恐外界疑难,行人不通。君文武兼备,有专对才,今欲相屈之零陵⒀、桂阳⒁,假涂于通路,何如?」

   牟子曰:「被秣伏枥,见遇日久,烈士忘身,其必骋效。」遂严当发。会其母卒亡,遂不果行。久之退念,以辩达之故,辄见使命。方世扰攘,非显己之秋也。

   乃叹曰:「老子⒂绝圣弃智,修身保真,万物不干其志,天下不易其乐,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可贵也。」于是锐志于佛道,兼研《老子五千文》⒃。含玄妙为酒浆,玩五经为琴簧。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面向异道。欲争则非道,欲默则不能,遂以笔墨之间,略引圣贤之言证解之,名曰《牟子理惑》云。

   注释

   ①经传:旧称儒家的重要代表著作为「经」,称解释经文的书为「传」。后来人们把传也称作经。  

   ②灵帝:即刘宏,东汉皇帝,公元一六八——一八九年在位。

   ③交州:原为「交趾」,东汉建安八年(公元一0三年)改交趾为交州。治所在广信 (今广西梧州市),不久即迁至番禺(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和越南承天以北诸省。

   ④辟谷:又称「断谷」、「绝谷」,即不食五谷的意思。初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修养方法,辟谷时仍食药物,并兼做导引功夫。后为道教承袭,当作「修仙」的一种方法。据道教说,人体中有叫作「三尸」的邪怪,靠五谷生存,危害人体。经过辟谷修炼,可以除掉三尸,以至长生不死。

   ⑤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之称,始于汉武帝时。

   ⑥孟轲:即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孟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著作有《孟子》,儒家经典之一。

   ⑦杨朱:又称杨子、阳子居、阳生。战国时哲学家,魏国人。他没有著作传世,据说他主张「贵生」、「重已」,反对墨家的「兼爱」思想和儒家的伦理思想。他的观点受到孟子的猛烈抨击。

   ⑧墨翟:即墨子,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墨家学派有《墨子》一书传世,现存五十三篇。

   ⑨交趾:古时泛指五岭以南地区。在本书中是指汉武帝时所设置的十三个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东汉末年改为「交州」。

   ⑩苍梧:郡名,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设置。治所在广信(今广西梧州市)。

   ⑾荆州: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东汉时治所在汉寿(今湖南常德市东北)。

   ⑿豫章:郡名,楚汉之际设置。治所在南昌(今南昌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地。

   ⒀零陵:郡名,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设置。治所在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东汉时迁至泉陵(今湖南零陵县)。

   ⒁桂阳:郡名,汉高帝设置。治所在郴县(今湖南郴州市)。

   ⒂老子:相传为道家创始人,春秋时思想家。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历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著有《老子》。但 《老子》是否为老聃所作历来有不同看法。

   ⒃老子五千文:书名,即《老子》,又称《道德经》。全书五千余言,分〈经〉、〈德经〉上下两篇。但在长沙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中,是〈德经〉为上篇。相传此书为老聃所作,但一般认为最后成书是在战国时期。

   译文

   有人问:佛出生在那里

  有没有先祖

  属于那个国家

  佛有什么行为、样子像什么

   牟子说:问题很多呀!请允许我这不聪敏的人略说大概。听说佛成为佛的样子是积累道德数千亿年的结果,其年代已经不可计算了。然而临近成佛时是出生于天竺国,藉助白净王夫人的身体生出来的。白净王的夫人白天睡觉时梦见自己骑着白色的象,白象长着六只牙,夫人感觉非常愉悦,于是交感而怀孕。在四月八日那天,佛从母亲的右胁生出来,落地就走了七步,并且举起右手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当时天地剧烈震动,宫中一片明亮。在同一天,白净王家的婢女也生下一个男孩,马廐中的白马也产下一匹乳白色的马驹。婢女生的男孩名叫车匿,白马产的马驹唤作犍陟。白净王经常让车匿和键陟跟随太子。太子的相貌超越凡俗,有三十二种显著特征、八十种细微特征。身高一丈六,全身呈金色,头顶上有肉髻,面颊如狮子,舌头能盖住脸面,手上有神奇战车轮状的纹路,头顶上射出万丈光芒。这是对佛的相貌的大略说明。

   太子十七岁时,父王为他纳妃,娶的是邻国女子。太子不与妃子同座,也不和她同床,但是天大亮时,阴阳相通,妃子随即孕育一个男孩,怀了六年才出生。白净王珍爱壮美的太子,为他兴建宫殿楼台,供给他彩女和宝玩。然而太子不贪恋世间的快乐,胸中怀着对道德的追求。

   十九岁时,在二月八日的半夜,太子唤来车匿,骑上犍陟,在鬼神的扶举下,飞出宫去。第二天宫中空阔寂静,已不知太子所在了。白净王和臣民们人人哽咽,追寻太子到郊野。白净王说:「没有你的时候,向天地神明祈求得到你。现在既然有了你,生得身如美玉,本该继承禄位,为什么要离去呢

  」太子说:「万物都没有恒常,有存在就有消亡,而今我要学道,为的是拯救十方。」父王知道他意志已经十分坚定,只好起身回宫。太子径直去了。后来对于「道」思索了六年,继而成佛。

   佛之所以在夏季的第一个月出生,是因为那个时节天气不冷不热,草木青翠茂盛,正是脱掉狐皮衣服,穿起葛布夏衫,万物都向往西方的时候。佛之所以生在天竺国,是因为天竺居于天地的中心,处在中正和谐的位置。佛所著的经典共有十二部,合计八亿四千万卷。大卷在万字以下,小卷在千字以上。佛以教化天下、度脱人民为己任,终于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在二月十五日那天湼盘。  

   佛所著的经典和制定的戒律流传下来,如果能遵照施行,也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从而造福于后世。持五种戒条的信徒,一个月吃六天斋。在斋戒日里,专心一意,悔过自新。沙门则持二百五十种戒条,每天都…

《牟子理惑论 经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