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开讲(下)
释达观讲述
第二段 正宗分
心经所阐述的内容,精华就在本论,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 人间观(正报论)
/ 理论---- / 世界观
\ 宇宙观 (依报论)
正宗分 \ 人生观
/ 修养法
\ 实践----
\ 理想境
「人间观」组织表:
舍 利 子 ---------------------------------------------------------------- 听 者 ---- 人格
色不异空 -- 因缘灭故空 \
-- 非有非空中道(现象观)\
空不异色 -- 因缘生故有 /
肉体观 \
色即是空 -- 即 空 \
-- 空 假 即 中 道(本体观)/ 教法
空即是色 -- 即 假 /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精神观 /
「人间观」就是正报,说的就是自己的身心,比如说长相就是一种正报。《三世因果经》说前辈子在佛前献花,这辈子长相会比较漂亮。比如说………也就是说你过去的所作所为,会影响这辈子的身心状况。
虽然序分中说「五蕴皆空」,我们的五蕴本身,并没有一个实质的主体,「受想行识」的根本产生之处是「识」,五蕴都是从「识」展现出来的,其实本「空」,所以叫做「五蕴皆空」。但是如果认为一切都是「空」啦!不用奋斗、不用打拼啦!这又掉入了消极的「顽空」。实际上,我们这一期生命的正报─「身」「心」还是明明白白的在这个现象界里面,佛法并不离世间法,所以这辈子的所作所为,甚至于生生世世的所作所为,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当如实的的面对「身、心」的问题。
舍利子
舍利子是世尊的十大弟子之中,最有智慧的,所以在王舍城外、灵鹫山上的法会中,舍利子请问观自在菩萨道:「若是有人要修般若波罗蜜多,应当用什么方法?」以舍利子的智慧,他才有能力代替众生请法;以舍利子的智慧,当观自在菩萨说法的时候,说主与听者才能够相应!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指的是五蕴的色,就是指外在一切的物质现象。那你心理的一切现象,就叫做「受」、「想」、「行」、「识」。
「空」不是没有,「空」指的是宇宙之间所有的东西,它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所有一切的现象,并非永恒不变的,所以叫做「无常」;既然是无常,就代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主体,所以就叫做「无我」。因为无常、无我,所以我们叫它「空」。在原始佛教的教义中,「无常、苦、无我、空」,这几个概念都在形容「空」这个字,所以「空」,并不能够解释成没有。
「不异」就是不离,不离开的意思。一切所有的物质,它到最后,一定不离开「空」。所有一切物质的现象,它形成叫做「成」。
例如这个桌子已经形成,这个物质的现象形成,我们叫它「色」。但是所有物质现象它一定不会离开「成、住、坏、空」,所以「色不异空」。
如果从「色」谈到「不异空」,古大德注解说,这叫做「缘灭」故「空」。所有的东西,它一定是「因缘生」、「因缘灭」。所有的东西形成,它已经形成叫做「色」;它的因缘已到,它必然消失,叫做「空」,所以叫做「色不异空」,这叫「因缘灭,故空」。
同理可证,同样「空」也不离开「色」,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东西,因缘灭之后,并不是说它永远不会再改变,当它因缘已到,它会再改变,这因缘已到就叫「缘生」,所以「因缘生,故有」。所以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空本是一体。
因是因素,是条件,没有因素跟条件,不能具足;缘是因素,是助缘,透过主要因素,再加上一些辅助的因缘,才能够成为它的结果,所以叫「因缘」。如果你真的了解缘生、缘灭,你就开悟了,你就不会那么痛苦。我们今天痛苦,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所以苦。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看到「缘生」─因缘所生,这个「因」就是父精母血,受孕怀胎,这个「缘」就是在母亲的子宫里,受到很好的照顾,健健康康的成长,在适当的时机才把我们生下来,叫做「因缘所生」。有因没有缘不能生,两个要配合,所以叫做「因缘生,故有」。
从这个例子,你看到什么?本来这个现象界中,没有你这一个形象,我们称它「空」。但是透过「因缘」所生,在这个空的现象界中,产生一个小孩就叫做「色」。我们看到「空不异色」,我们会生起欢喜心,所以人家生小孩,我们会说恭喜,会祝贺他这个「缘生」。
不是只有出生才叫做缘生。这个孩子的「因」,是他过去所造的业力,所创造的因,他一出生之后,受父母细心的照顾叫做「缘」;终于进入幼稚园,因缘所生正式去读书,从幼稚园毕业叫「缘灭」;进入国小叫「缘生」,国小毕业叫「缘灭」;接着进入国中、高中、大学、研究所,不断的生灭、生灭、生灭……一直变、一直变、一直变,直到这个人,有一天一定会不见了,所以当这个人不见了的时候,就叫「缘灭」。
想想看这里面有多少矛盾?一个孩子入学,你高兴,毕业你高兴,一个孩子刚出生你高兴,死去你高不高兴?死去跟毕业有什么不同?但一般人的概念不是这样,一般人对于现象的变化,总是赋予很多错综复杂的感情。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人本来四肢健全,有一天发生车祸,从此就过着坐轮椅的生活,这是缘生?还是缘灭?如果从新的角度来看,因为他重新过着坐轮椅的生活,这是「缘生」。
你不要以为「缘生」一定是喜,「缘灭」一定是悲。缘生跟缘灭,对你来讲,都是痛苦的,所以看不清楚事实真相的人,在这因缘的变化之中,不断的在受苦、受折磨 。
如果你真懂「缘生」、「缘灭」的概念,你就懂得什么叫做「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例如说,这件事情,本来不是我的工作,但是我的主管突然叫我做,这叫做「缘生」,你就欣然的接受,认真去做这件事情。你不需要抱怨,也不要在那边推三阻四,你只要努力去做,做完了之后,这件事情自然就缘灭,那缘灭就好。你也不要做完之后,说做这件事情我很辛苦,去抢个功劳、去讨个人情。事情做完了就做完了,叫「缘灭」。
我们对缘生、缘灭,既不记恨,也不抢功,既不欢喜,也不难过,这个就是佛法。事情做完了,就做完了。你要好好去体悟这个问题。所以「缘灭」跟「缘生」,讲的就是现象的变化。也叫做「现象观」。古大德对「现象观」做了一个结论,叫做「非有非空的中道观」。
谈到「非有」、「非空」的概念,再谈「一心三观」。所谓三观是指假观、空观、中观。假观是相,见山是山;空观是体,见山非山;中观是用,见山即山;「一心三观」你若懂,你就一定大彻大悟,这是宝呀!「一心三观」就是说,你应该去观察这三种的真实义:
一、假观─只要是会变化的东西,就叫做「假」。
譬如你的身体的变化,随着年纪,你会从婴儿、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会由幼稚、而轻壮、到衰老,所以你的身体是假。譬如你的心情,每天从早上一直到晚上,你的心情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不断的在起变化,所以你的心也是假的。事实可以证明,你的身、心皆幻。
同理可证,我们现在讲课的所在─观水芗,这个好山好水的好地方,亦是假,因为这个地方它会变。你现在所看到的,你的身、你的心,还有所处一切的环境,你现在所喜欢的东西,你现在所担心的东西,你现在所痛苦的、快乐的感觉尽是虚幻。
现在,你愿意用这种假观,去观照它是假的吗?它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叫做「假观」。
…
《心经开讲(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