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快捷方式
各位虔誠的法友大家好:
這次演講是紀念瑪迦撲加節(Maghapuja)所舉辦的第四個星期六的開示,我將討論有關止觀(samatha-vipassana音譯爲奢摩他和毘婆奢那)的禅修法門。因爲上周沒開示,所以本周實際上應該是第叁次演講,雖然今天是第四個星期六,但卻是「核子時代的止觀禅修法門」演講系列的第叁次開示。
關于主題
「核子時代的止觀禅修法門」這個主題,聽起來雖然有點不尋常,但我想使各位對它有個正確的認知。首先我想傳達的理念是:我們正處于科學時代,因此,我嘗試以科學的方式來闡述自己的見解;同時,正因爲我們處在做事要嚴謹、認真的核子時代,我的解釋也不會輕忽任何事物,更不會含糊籠統地帶過。
到目前爲止,科學方法所關心的就是從具體的對象開始,也就是以調查、試驗和做實驗的方法來研究它。但是止與觀的對象是心法(citta)(注一),它既非物質也不具體,要怎麼研究?如何才能使它具體到可以研究、分析及實驗?希望你們能盡量將它具體化,如此才能對它有所了解,否則這場開示將會白費唇舌。假如你們只是毫無目的地盲從,到頭來除了死記一些名相外,將無法從中獲益。因此,一定要把它看成是個完整的實體,用心深刻地去了解它。
「現證」(Sanditthiko)的意思是「用心體會」。今天我們所探討的,都要用心體會,雖然探討的內容本質上是抽象的,沒有形體,但由于我們能在心中覺察到它,它就好象有形體的東西一般。所以,不論是樂受或苦受,確實去感受吧!之後它就會變得很實在,甚至具體到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分析。請各位在這一點上分享你體解的情形,否則我所說的話,對你並沒有什麼好處。
請牢記「核子時代」這四個字,在聽講時,大家應該能明確地體察到我們正身處于核子時代,我們必須非常清楚這件事,現在並非記憶、推論或遨遊在想象空間的時候。因此,讓我們再次確實地想一想,爲何我會將這一系列演講的主題訂爲「核子時代的止觀禅修法門」?
(注一)Citta這個詞,一方面指心(the heart),它的功能是覺知和感受,因此,它類似個人的個性和特質;另一方面指心思(the mind),其作用是記憶和思考,它是個人理性的部分。大多數的時候,我比較喜歡保留原字,不翻譯它。
修習止觀法門的優點
現在我要再次強調重點:你必須持續不斷地用心體會,不要覺得無聊,止觀禅修法門是最最真確的真理,必須要認真地應用和實踐。它不只是爲了提供一種知識或可背誦的方法,而是讓你去實修的,爲什麼呢?因爲修持它可以解決你實際存在的種種問題。
第一聖谛是:在每次「觸」的當下,只要正念和智能不足時,我們就會覺得苦迫。雖然今天才來聽法的人,對這點可能還不太了解,但請記得苦的生起以及我們會持續受苦,都是因爲我們在「觸」的當下無所知覺。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由眼、耳、鼻、舌、身和意等六根與六塵接觸,而在這「觸」的當下,我們茫然無所知覺。這意謂著我們沒有正念、感覺與智能去透視事物的真實面貌,因而心念會隨著各種妄想打轉,並導致痛苦,這是另一個需要好好解釋的主題。
事實上,我曾講過這個主題,從來沒聽過的人請試著了解:痛苦就是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周遭所接觸的事物茫然無所知覺時所導致的結果。
如果我們不想做個無明的人,就必須具足正念。在每個「觸」的當下都要及時且快速地提起正念,你必須獲得內觀的洞察力和智能,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質。就是由于這種正見的力量夠大,在「觸」的當下,正念將會導引出正見;在接觸的當下,一個人的內心若有正念和正見,就不會隨著痛苦與無明的妄念團團轉;而正念與正見將主導這顆心,引領它朝向不引起苦的正確思考及推理之路。當然到那個時候,一切應該改正、解決的事,也會立刻解決,再也沒有錯誤的行爲,善果也將産生,我們將不再有痛苦,這就是在「觸」的當下保持正念的重要性,而它殊勝之處是我們將不再受苦。
另一個優點是我們將能把持自己的心。如果我們具有這種覺知力和內觀的智能,就能把持這顆心。「如何把持這顆心」是個牽涉十分廣泛的題目,而它對各方面都有利,若能把持住這顆心,不論做什麼事都能成功,也不會遇到令人痛苦的事。你看,就有這兩個優點。假如我們能把持住自己的心,那麼邪思、妄念就不會輕易生起;若能把持這顆心,我們就能將它導入正軌,因此,再也不會有痛苦的因素産生。
世尊曾說過更多的優點,但我想提示兩個優點就足夠了。那就是在接觸的當下保持正念,如果我們在每個接觸的當下保持正念,就不會受苦!又如果能把持這顆心,就不會讓心徘徊在痛苦的路上,也不會有任何足以憂愁的因素,或有所謂的後遺症,而那些日夜都在憂慮的人,最後可能會變成精神官能症的患者──近來罹患此症的人愈來愈多!
雖然我一直待在這兒,但由于有更多患精神官能症的人來此參訪,所以,我知道有愈來愈多的人受到此病的煎熬。這是個不穩定又失控的年代,有更多的人患了這種病症,所以我才對症下藥──「止觀禅修法」將能使你有效地避免罹患精神官能症,它的道理在于:假如我們能把持住自己的心,就能去除一切負面的感覺和妄念。
總而言之,修習止觀是爲了喚醒我們的覺知,並控製自己的心,以這兩個優點對付問題是綽綽有余了,因爲一切問題都和它們有關。假如充分具備覺知與控製心的能力,則一切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而調伏的心也將是悟道的基石,也就是證得涅槃與阿羅漢的基礎所在,因此,我們的目標是要喚醒覺知並把持住這顆心。我說的就只有這兩個重點:保持覺知,並把持這顆心。
快捷方式法門與完整修法的異同
[快捷方式法門的殊勝]
請注意現在我所說的,修習止觀或內觀禅修法,是培養正念、調伏自心的方法。要注意這種說法,請留意細項的步驟,它將如實地告訴你長養正念的方法。請專心聽講,我將逐一地解釋它直到圓滿爲止。現在我們就來討論該注意的幾個部分。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在巴利經典中,有許多說明如何行持的細則,因此,完整的止觀禅修法是十分深廣的,世尊爲那些具有強烈修行動機的人們(例如住在森林裏全心地投入修行的出家人)提供了最詳實,幾乎是包括全部修行步驟的方法。而且,也特別作了精確而缜密的說明,那確實是個十分完整、深刻的說明。而那些未出家、不住在森林修行,也不是過那種清淨梵行的一般人要怎麼修呢?沒錯,世尊在世時是有這種人,確實有許多人並沒有出家,沒有過叢林生活,他們不是日夜都在修行的比丘,當然不可能做到這些。因此,必須提供一個簡要的快捷方式法門讓他們依循,而他們也能藉此達到究竟的目的。這快捷方式法門就是提供給那些不能遵循完整修法者的另一種法門。
想想世尊說法的時代,那個團體成員最多?當然是一般百姓。能住在森林裏,精進禅修的人並不多,因此,必須有另一種讓一般人遵循的修行法門。如此,就有兩種不同系統的止觀法門,一種是完整且深廣的──關于這種修法,我將另找時間說明;而另一種是簡要的快捷方式法門,也就是對爲數較多的一般人說的。
你也可換個角度來看:是智者多或無明者多呢?當然是凡夫俗子占多數,而且其中還包括一些了解事物有困難的無明者,或許無明的人比想象中還要多呢!現在我將試著以更淺顯的方式解說這種修法,使一般人甚至是無明的人都可以學習和實踐它。我想簡要地爲一般人解說它,因爲那些還未學佛或未受教育的人,必須要得到足夠的知識才能開發自己的智能,他們應該訓練自己,使自己脫離苦海。
總之,如果只是巨細靡遺、深入且非常完整地說明正規的系統,最後我們可能還是一無所獲,因爲只有少數夠聰明的人才能理解它。因此,必須另有一套符合一般人根器的修持法門,我暫時稱它爲「快捷方式法門」。你們不必擔心修這法門無法達到究竟的彼岸,我希望你們能夠明白,這個快捷方式可以很有效地引導你們息滅痛苦。
爲什麼說這是快捷方式?因爲你無須經曆完整、正規的修持方法,某些方面你不必去經曆,特別是有關超自然和超能力的修習法,甚至是超自然的色界定及無色界定等。在這快捷方式的修法中,你無須修證這兩種禅定,只要修定(samadhi)修到某種程度,而後再直下觀無常、苦、無我等最高的真理,如此修持,你就可以終結所有的痛苦。
凡是能夠達到專注狀態的人,就可以進一步修色界定或無色界定,然後便能觀無常、苦與無我。能達到深入禅定,具足各種神通或洞察力,這種境界固然很好、很神奇,但這不是一般人能修習的,所以我並沒有准備要談這種偉大的修行系統,今天我想要說的只是利益一般人的捷徑法門。
或許你們不認爲這簡要、有效的修持法可以達到解脫,事實上,它完全有效,可以引導你們證得想要的目標,雖然你不會成爲專家,但依這種方法修行,也將能通達究竟目標。你雖然不會成爲專家,但它對于達成目標是有幫助的,否則你將壯志未酬身先死。至于那些不是那麼有經驗的人不要期望太高,否則可能臨死還是一無所得,你只要滿意于最後終能斷盡煩惱就可以了。因此,以下將說明這種快捷方式法門的幾項重點。
[何謂快捷方式法門?]
如果有人問:何謂「快捷方式法門」?我會回答:「除去冗長、不必要的部分就是快捷方式法門」。想一想在我們的屋裏,只要有夠吃、夠用的生活必需品,我們就能活下去,但我們往往擁有太多生活上不必要的東西,屋裏堆滿許多不必要的…
《佛使比丘 內觀捷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